安徽省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6881889 上传时间:2017-11-0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89.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安徽省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安徽省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安徽省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安徽省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徽省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庐江县 2016-2017 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题注意事項: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趙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 I 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小题。何处是江南这个地名早在先秦就已问世。但到隋代为止,它主要指长江中游的今湖南,江西一带。“江南”的现代意义起源于唐代的贞观十道。这个地方先是被叫作“

2、江东”。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中国传统中有以左代东的习惯,这一地名又被雅称为“江左”,贞观元年,唐太宗将天下分为十个监察区,称“道”。北方、南方各五道,江南道包括长江以南、南岭以北、西至今贵州、东至海的一大片地区。玄宗开元二十一年,又将江南道从西到东依次分为黔中道、江南西道、江南东道,其中江南东道包括今闽,浙及苏南,皖南地区。唐朝人非常强调地域差异,可是被举出来进行对比的,往往是“塞北”和“江南”,“塞北”总是令人想起恶劣的自然环境,残酷的人文环境。而江南呢,从地理位置上它并不位于南方的最南端,它被拉出来是因为它处于环境质量的另一个极端,此地从南朝以来便是有名的“佳丽地”。这种对比方式让我们有一

3、个有趣的发现,那就是在北方,各地区之间大致是平行的关系,没有哪一个区域可以堂而皇之地以北方代表的身份出现。当时较为突出的地域成见是山东与关中的对立,两地经常相互取笑、斗气。史载唐太宗曾谈起山东人如何、关中人又如何,言辞间颇有“同异”,大臣张行成当即跪奏说:“臣闻天子以四海为家,不当以东西为限。”唐太宗才猛然醒悟。而在南方,各区域之间有一个明显的落差关系,岭南自不必说,因为地多瘴疠,西南的巴蜀之地,也因为僻处一隅,有“蜀道难”之称,杜甫有联著名的诗“支离东北风尘际,漂泊西南天地间”,由此可见一斑。真正能够让人想起南方的好处来的是“江淮”。在唐人的概念中,它是“江南”和“淮南”两个地域之和的简称。

4、“淮南”指长江和淮河之间的那个地域,当时留下来一个著名的口碑“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可惜淮南的好地方仅止一处而已。“江南”在上文提到开元二十一年时已有“江南西”“江南东”之分,到了唐后期,“江南西”已经简称为“江西”,照此逻辑,“江南东”该简称为“江东”了吧可是不,它仍叫“江南”。唐后期的“江南”有广狭两层含义,广义地说,它指贞观十道中的江南道。由于安史之乱以后道(方镇)的数目增加到几十个,并且转化为事实上的高层政区,此时仍常用贞观十道作为一种提纲挈领的地域概念.但更常用的是“江南”的狭义,即唐中叶的“江南东道”,“此时它已分属宣歙、浙东、浙西三个观察使管辖。其中,宣歙(今皖南)相对于两浙

5、已处于边缘。而浙东(今浙东,浙南)、浙西(太湖流域及今浙北)的两浙之地,唐人又很敏感于吴和越的区别,在当时人心目中,吴地(太湖流域)才是江南的典型。唐朝以后,虽然有时人们把扬州也视作江南的一部分,但地道的江南一直稳定地以今苏南、浙北为中心。1.下列对“江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江南”的现代意起源于唐代的贞观十道,这个地方一开始被叫做“江东”魏晋南北朝时期也被称作“江左” 。B.在唐人的概念中,巴蜀、岭南从不属于“江南”,而淮南也不属于“江南。C.“江南”到了唐后期,才有“江南西”“江南东”之分,“江南西”被简称为“江西”,但“江南东”仍被称为“江南。D.唐后期的“江南”有广狭两

6、层含义,广义地说,它指贞观十道中的江南道。2.下列对文意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唐人强调地域差异,北方各地区均为平行关系,没有哪个区域可以代表北方,而南方, 各区域之间有落差关系,因而“江南”可以作为南方的代表。B.“江南”指长江和淮河的之间那个地域,当时留下来一个著名的口碑“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C.唐人常用的狭义的“江南”是指唐中叶的“江南东道”,一直以来,吴地(太湖流域)才是江南典型。D.扬州,富庶繁华,当时就存有口碑,虽处于长江以北,但唐以后有时人们也视之为江南的一个区域。3.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时较为突出的地域成见是山东与吴中的对立

7、,两地经常相互取笑、斗气。B.杜甫有联著名的诗“支离东北风尘际,漂泊西南天地间”,说明南方各区域有明显的落差关系。C.贞观十道最初是全国的监察区,安史之乱后变成了提纲挈领的地域槪念。D.唐人在南北对比中发现北方各地区大致平行,南方各区域有明显的落差。(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大学生村官谢大立大学生村官小胡还没有到村里,就被老村长直接由镇里领到了栗里村看醉石。那是块高七八尺,宽丈余的石头。讲解员说,陶渊明好酒,喝醉了就睡石头上。石头下面有溪流,讲解员说叫醒酒泉,陶渊明一觉醒来,喝一碗溪里的泉水,酒也就醒了。看完了醉石,又看庐山的大林寺。正巧是农历四月初九,当

8、初白居易来此探友的时日。这季节,山下的桃花早凋谢了,这里的却含苞欲放。白居易因此写下了“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大林寺桃花,也借这诗句名满天下。旅游,是小胡梦寐以求的事。小胡出生在一个小山村,父母都是地里刨食的。暑假、寒假同学们都结伴旅游,他则打工挣学费。同学们旅行回来,带回来和一些名胜古迹的合影,他就从那些图片里领略那里的风采,做梦去那些地方。如此的经历,让小胡收获了梦寐以求,还收获了一种叫踏实的东西。当好村官于小胡的仕途十分重要。能不能当好村官,小胡的心里是没底的。但老村长给了他底。老村长是个非常和蔼可亲的长者,一个星期下来,他们相处得如爷俩。上阵

9、父子兵,就凭这古训,他这村官就当好一半了。乡亲们的热情,使他的心里更有底了。村委会与老村长的屋子毗邻,他们安排他住里面。被子虽是他带来的,但他们给他洗了还晒了,他睡在上面,如同睡在阳光的香味里。醒来,桌子上变魔术般多了一碟鱼、一碟肉、一碟豆腐、一碟炒鸡蛋,还有许多瓶咸菜。村长夫人告诉他,都是村民们主动送来的,见他睡得香,就没有叫醒他。激情使小胡吃罢饭就找老村长要工作。老村长领着他村前、村后转,山下、山上转。转到太阳快落山时,他们跟着一条河流往下走。河流旁,是一条可以走车的土路,路上没有车,走着他们两个人。哗哗的流水声,在他们的脚下时断时续地响。水声突然吼叫起来,是流水在他们的脚下变成了瀑布。阳

10、光在瀑布里丝丝缕缕,小胡情不自禁地叫起来:“壮观,太壮观了!”老村长说:“对岸那两个字也壮观。”小胡放眼对岸,石壁上写着“牛吼”两个字。小胡说:“牛吼,这水的吼叫声还真有点像牛吼文学类。”老村长说:“像吧,要不,古人会在咱这儿留下墨宝”走着说着,河突然没了。让河没了的是一座山,山硬生生地把河挡住了,水却并没有形成堰塞湖。小胡又是情不自禁:“奇特,水都到哪里去了?”老村长顺手拿起根木棍,一头顶住石壁,让小胡把耳朵顶住木棍的另一头听。哗啦哗啦的响声随即传进小胡的耳里。老村长问:“像不像人的肚子里有了空气的响声?”小胡说:“形象!”老村长指指石壁的上空说:“形象可是石壁上的字说的。”小胡朝上望去,看

11、到石壁上雕刻着“响肠”两个大字。老村长说:“到了现在,你应该明白了我领你去庐山的目的了吧?”小胡一怔,说:“到庐山的目的”老村长说:“你是真不明白,还是装糊涂?”小胡说:“请老村长明示。”老村长一副胸有成竹的架势说:“把我们这些宝贵的资源利用起来,开发旅游。”小胡说:“开发旅游?”老村长斩钉截铁地说:“对,开发旅游!我就不信我们的牛吼 、响肠比不过栗里的一块石头、大林寺的几朵桃花!”小胡不想顶撞老村长,又不想违心,想了想委婉地说:“人们看醉石看的是陶渊明,上大林寺,冲的是白居易”老村长打断他的话说:“谁又能肯定那块石头上真的睡过陶渊明,还有那个大林寺桃花,肯定也不是白居易时的桃花。由于编得好,

12、人们不是照样去?我们的牛吼、响肠只要编得好,肯定会比醉石、大林寺桃花吸引人文学类文本阅读 大学生村官 谢大立。牛魔王、牛郎都姓牛,孙猴子钻进铁扇公主肚子里使法时,铁扇公主就听到肠子里一阵阵哗啦哗啦地响”小胡语塞、发怔。老村长的语重心长又像魔咒一样地念响了:“只要编出了名堂,就有人来咱这儿旅游,游人来了要吃、要住、要玩,旅店、饭店、美容店就跟着搞起来了到那时,我们俩就对上对下都有个好的交代了”老村长最后拍拍小胡的肩头说:“你是大学生,有文化;上头派来的村官,有靠山。我们这次到庐山去参观的钱,都是村民们凑的份子呀”说完,老村长如完成了一项重大的任务,自顾自地走了,留下小胡一个人站在夕阳里,进退不得

13、。(选自小说月刊2016 年第 4 期)4.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4 分)A.栗里村醉石、大林寺桃花是借名人典故打“出化牌”,迎来八方游客,这一现象反映了栗里村、大林寺旅游业发展紧扣文化内涵。B.小胡出身在小山村,家境贫寒,对于能不能当好村官,心里没有底,和蔼可亲的老村长给了他底气.有了老村长的帮助,一星期下来他这村官就当好了一半。C.关于“乡亲们对小胡主动热情”的描写,一方面表现了乡亲们阿谀奉承,极力讨好新任村官,另一方面暗示此地经济落后,大学生村官的到来给他们带来了経济发展的希望。D.小说详细地描写了村里“壮现的牛吼、形象的响肠”等景观,既给读者直

14、观具体的印象, 也暗示此地具有旅游开发的潜质。E.作者通过对老村长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描写,塑造了老村长淳朴善良、睿智老练、热心为家乡做贡献的人物形象。5.小说开头一二两段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 分) 6.请结合全文探究文章结尾处小胡“进退不得”的作用。(6 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蔡元培:引领时代风气的大先生1 9 1 6 年,蔡元培是应教育总长范源濂的电报回国的。这位他当年的旧部言辞恳切:“国事渐平,教育宜急。现以首都最高学府尤赖大贤主宰”当时的北大还是老样子,是个“臭虫窝”、“大染缸。对于北大这种状态,几任校长都无能为力

15、。或许是“国事渐平,教育宜急”打动了蔡元培,这与他这么多年来教育救国的奋斗历程不谋而合。 1 9 1 7 年 1 月 4 日,蔡元培踏入北大。从此,北大这一潭死水掀起大波澜。蔡元培开始了他一生最为辉煌和伟大的教育改革。先生在此,北大重生。他广延积学与热心的教员,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学术为天责的前提下,他倡导思想自由,兼容并包。随后,陈独秀来了,胡适来了,梁漱溟来了一时间,北京大学集合了当时最优秀的学术头脑。 蔡元培留学德国,发现德国的大学管理十分民主,而且,他发现学校不会因为校长的去留而出现教学秩序、教学质量大的波动,因为学校是由教授来管理的校长和各学科长由教授会公选出来。 早在 1 9 1

16、 2 年,蔡元培起草颁布的大学令中就提出教授治校的相关内容,如第十六条提出:“大学设评议会,以各科学长及各科教授互选若干人为会员,大学校长可随时召集评议会,自为议长”。蔡元培来到北大当校长时,北大仍没有评议会,因为当时的教育部始终不允许成立。这次蔡元培据理力争,得到当局的同意。在北大的第一年,蔡元培就制定了北京大学评议会规则,组建了大学评议会,作为学校最高立法机关和权力机关,以让更多的教授议决立法方面的事。随后,北大评议会决定在北大各学科(系)设立教授会,规划各学科的工作。 从此,旧北大官僚衙门般的管理体制被教授治校的体制取代。经历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教授治校的洗礼,北京大学脱胎换骨。蔡元培被誉为引领时代风气的“大先生”。 蔡元培成功地革新了北大,他的办学理念深得高等教育界的认同和效仿。蔡元培之后的北大校长蒋梦麟,在任期间始终奉行蔡先生的办学理念和主张。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在抗战后期筹划复校时重温蔡元培的经验,刻意模仿。 直至今日,蔡元培改革北大的往事仍被反复提起,后人渴望予以复制甚至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