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安全管理》之非理智行为

上传人:风****你 文档编号:168807808 上传时间:2021-02-22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3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编]《安全管理》之非理智行为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精编]《安全管理》之非理智行为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精编]《安全管理》之非理智行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编]《安全管理》之非理智行为(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非理智行为 非理智行为是指那些“明知有危险却仍然去做”的行为。大多数的违章操作都属于非理智行为,在引起工业事故的不安全行为中占有很大比例。非理智行为产生的心理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侥幸心理 伤害事故是一种小概率事件,一次或多次不安全行为不一定会导致伤害。于是,一些职工根据采取不安全行为也没有受到伤害的经验,认为自己运气好,不会出事故,或者得出了“这种行为不会引起事故”的结论。针对职工存在的侥幸心理,应该通过安全教育使他们懂得“不怕一万,就怕万一”的道理,自觉地遵守安全规程。 2)省能心理 人总是希望以最小

2、的能量消耗取得最大的工作效果,这是人类在长期生活中形成的一种心理习惯。省能心理表现为嫌麻烦、怕费劲、图方便,或者得过且过的惰性心理。由于省能心理做祟,操作者可能省略了必要的操作步骤或不使用必要的安全装置而引起事故。在进行工程设计、制定操作规程时要充分考虑职工由于省能心理而采取不安全行为问题。在日常安全管理中要利用教育、强制手段防止职工为了省能而产生不安全行为。 3)逆反心理 在一些情况下个别人在好胜心、好奇心、求知欲、偏见或对抗情绪等方面心理状态下,产生与常态心理相对抗的心理状态,偏偏去做不该做的事情,产生不安全行为。 4)凑兴心理 凑兴心理是人在社会群体中产生的一种人际关系的心理反映,多发生在精力旺盛、能量有剩余而又缺乏经验的青年人身上。他们从凑兴中得到心理满足,或消耗剩余的精力。凑兴心理往往导致非理智行为。 实际上导致不安全的心理因素很多、很复杂。在安全工作中要及时掌握职工的心理状态,经过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自觉地避免不安全行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