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宝庄严寺舍利塔碑》翻译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6875281 上传时间:2017-11-09 格式:DOC 页数:116 大小:290.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州宝庄严寺舍利塔碑》翻译_第1页
第1页 / 共116页
《广州宝庄严寺舍利塔碑》翻译_第2页
第2页 / 共116页
《广州宝庄严寺舍利塔碑》翻译_第3页
第3页 / 共116页
《广州宝庄严寺舍利塔碑》翻译_第4页
第4页 / 共116页
《广州宝庄严寺舍利塔碑》翻译_第5页
第5页 / 共1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州宝庄严寺舍利塔碑》翻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州宝庄严寺舍利塔碑》翻译(1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广州宝庄严寺舍利塔碑唐 王勃欢迎交流:昔者,万人疾疫,神农鞭草而救之;四维凋瘵,夏禹刊木以除之。译:晋 干宝搜神记卷一:“神农以赭鞭鞭百草,尽知其平毒寒温之性,臭味所主。以播百谷,故天下号神农也。”(神农氏用赤色神鞭鞭打各种草木,详尽得了解草木是有毒还是无毒,是凉性还是温性。)后因以“鞭草”为尝百草、知性味的典故。四维:天下;指东南、东北、西南和西北四角。淮南子:“帝张四维,运之以斗。”凋瘵(dio zhi):指困穷之民或衰败之象。唐 白居易忠州刺史谢上表:“下安凋瘵,上副忧勤,未死之间,斯展微効。”刊木(kn m):砍伐树木。书禹贡:“禹敷土,随山刊木,奠高山大川。” 又通栞。前漢地理志:隨

2、山栞木。註師古曰:栞,古刋字。斫其木也。岂非物外其性,则道功出;事愆其和,则任迹著?译:岂非:反诘用词。难道不是吗?物外:谓超越世间事物,而达于绝对之境界。楞伽师资记大通神秀章(大五一一二九中):“禅师亦远俗尘,神游物外,契无相之妙理,化有结之迷途”性:自性。即诸法各自具有真实不变、清纯无杂之个性,称为自性。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一,将自性分为七种,即:(一)集性自性,(二)性自性,(三)相性自性,(四)大种性自性,(五)因性自性,(六)缘性自性,(七) 成性自性道:即至目的地之通路,或指踏行之道(轨路)。俱舍论卷二十五谓,道即通往涅槃(菩提)之路,为求涅槃果之所依。意谓达成佛教终极目的之修行法则

3、。功:指修行之内容,修行之过程,修行之体验。功德之略称,利益或功能福德之意,亦谓行善所获之果报。大乘义章卷九(大四四六四九下):“言功德,功谓功能,善有资润福利之功,故名为功;此功是其善行家德,名为功德。”事: 梵语 artha。指因缘生之一切有为法,即宇宙间千差万别之现象。与平等门之理相对。僧肇之宝藏论(大四五一四三下):“理合万德,事出千巧;事虽无穷,理终一道。”愆(qin):罪过,过失。说文:“愆,过也。”和:相应说文解字。广韵“顺也,谐也,不坚不柔也。”书尧典“协和万邦。”任:担当,任务。孟子告子下“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周礼夏官“施贡分职,以任邦国。”注“事以其力之所堪。”迹:凡功业

4、可见者曰迹。书武成“太王肇基王迹。”前汉王褒传“索人求士者,必树霸迹。”著:显现;显扬。礼记大学:“其不善而著其善。”礼记中庸:“诚则形,形则著。”韩非子功名:“而日月之名久著于天地。”傍稽素篆,仰叩元扉,即时义而规大觉。译:傍稽:多方参证。宋史儒林传四吕祖谦:“祖谦学以关洛为宗,而旁稽载籍,不见涯涘。”素篆:书卷上的文字。素:绢帛纸张写的书籍;篆:篆体,汉字的一种书体。周书儒林传沉重:“及青缃起焰,素篆从风。”唐 骆宾王 咏雪:“含辉明素篆,隐迹表祥轮。”仰:脸向上,敬慕,表示恭敬。叩:旧时一种礼节:叩拜。元:根源,起端,根本。扉:门扇。元扉:真理之门。即:接近、靠近、走向。诗卫风氓“匪来贸

5、丝,来即我谋。”时:当时。义:意思,意义。規:规仿,效法,摹拟。大觉:大觉悟者,佛陀。因彝伦而伫真谛。译:因:依,托,缘,顺着,沿袭。彝伦(y ln):常道、伦常。書洪範:“惟天阴骘下民,相协厥居,我不知其彝伦攸叙”伫:久立,伫立。唐 李白菩萨蛮:“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真谛:指真实不妄之义理。如谓世间法为俗谛,出世间法为真谛。向使三灾克殄,八正咸修,人握戒珠,家藏宝印,则三十二相,不可得而视也;八万四千法,不可得而闻也。译:向使:假使、假設。三灾:大三灾是火灾、水灾、风灾。小三灾是饥馑灾、瘟疫灾、刀兵灾。俱舍论十二曰:“从诸有情起虚诳语,诸恶业道後後转增故,此洲人寿量渐减,乃至极十。小三

6、灾现,此小三灾中劫末起。三灾者:一刀兵,二疾疫,三饥馑。(中略)刀兵灾起极唯七日,疾疫灾起七月七日,饥馑七年七月七日,度之便止。”克殄:歼灭。陈书世祖纪:“今元恶克殄,八表已康,兵戈静戢,息肩方在,思俾余黎,陶此宽赋,今岁军粮通减三分之一。”八正:八正道: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则:表示转折,却:今则不然。咸:皆,悉,全,都。修:修行,指修行佛法。三十二相:佛陀在世时外貌有三十二个明显的特征。八万四千:佛教表示事物众多的数字,形容极多。法:法门。佛教用语,原指修行者入道的门径、途径、方法然则圣人以运否而生,佛机以道丧而显。译:然则:连词,表示“既然这样,那么”或“虽

7、然如此,那么”圣人:特指佛陀。运否:命运不好。运:玉篇:“转也,动也。”正韵“行也,用也。”否 (p):困厄,不顺。机:事物发生的枢纽;对事情成败有重要关系的中心环节。气运之变化曰机。庄子天运篇:“意者有机,緘而不得已耶。”至乐篇:“万物皆出于机,皆入于机。”显:彰显,传扬;显扬况迦维授手,摩竭推心,高张妙用之功,自拯横流之弊,盖不获己(怀疑有误,应该是“已”),岂徒然哉?译:况:文言连词,表示更进一层:况且。何况。迦维:佛祖诞生地“迦维罗卫”(梵语 kapilavastu的音译)的简称。这里特指释迦牟尼佛。授手:指传授教法摩:研究,切磋:观摩。揣摩。竭:穷尽。推:进一步想,由已知之点想到其它

8、。推及。推究。推导。推论。高:显贵,道德水平高:崇高。清高。高风亮节。高尚。高雅。张:张开,布满。妙用:神妙的功用。功:成就,成效。拯:拯救。横流:大水不循道而泛滥,比喻动乱,灾祸。这里指各种障碍真理的邪说邪见。盖:文言虚词,发语词不获已:不得已徒然:枉然。白白地;不起作用。岂徒然哉:难道是徒劳无益的吗!(表反问,必须用叹号加强语气。更好与下文连贯)故能业拥大千,化形真一,由乐推而起七觉,因来苏而坐三昧。译:故能,可以解释为“所有能够”、“因此能够”。故能怎么样,就译成,因此能够怎么样。能,代词,表示指示或程度,相当于“如此”、“这样”业:事业,国业。佛教用语,业力。业有造作之义。意谓行为、所

9、作、行动、作用、意志等身心活动,或单由意志所引生之身心生活。若与因果关系结合,则指由过去行为延续下来所形成之力量。拥:环抱,裹,具有。大千:三千大千世界:以四大洲及日月诸天为一小世界,合一千个小世界为小千世界;合一千个小千世界为中千世界;合一千个中千世界为大千世界。化:性质或形态改变。佛法指教导众生,使其转化改变。即普通所谓之教化、劝化(劝入正道)、化导、化益(利益教化)、化度(教化济度)等形:形色,有形之色,这里泛指感知到的一切物质世界真:相对于假、俗、伪等义而言。最究竟者,称为真。一:表示平等、绝对之义乐:乐受,即身心适悦之感觉推:进一步想,由已知之点想到其它。推及。推究。推导。推论。起:

10、发生,产生,发动,提出七觉:七觉支:(一)念觉支,心中明白,常念于禅定与智慧。(二)择法觉支,依智慧能选择真法,舍弃虚伪法。(三)精进觉支,精励于正法而不懈。(四)喜觉支,得正法而喜悦。 (五)轻安觉支,又作猗觉支,指身心轻快安稳。(六)定觉支,入禅定而心不散乱。 (七)舍觉支,心无偏颇,不执着而保持平衡。来:如来,指释迦牟尼佛。苏:昏迷中醒过来:苏生。苏醒。坐:特指“结跏趺坐”,即右足置于左腿上、左足置于右腿上之盘足坐法,一般称为结蹠、如来坐。三昧:意译为等持、定、正定、定意、调直定、正心行处等。止心一处,不令散乱,而保持安静,这种状态称为三昧。达三昧之状态时,即起正智慧而开悟真理,故以此三

11、昧修行而达到佛之圣境者,则称三昧发得或发定。一般俗语形容妙处、极致、蕴奥、诀窍等之时,皆以三昧称之,套用佛教用语,已偏离原义。发挥五演,以寂灭为身常;提挈四流,用慈悲为化迹。译:发挥:阐发分析。把意思或道理充分表达出来五演:五时分演佛法。五时:天台宗智顗大师所立,以五时定释迦牟尼佛说法的次第。讲释迦牟尼佛说法之顺序分为华严时、鹿苑时(阿含时)、方等时、般若时、法华涅槃时。寂灭:涅槃,指永断贪欲、瞋恨、愚痴和一切烦恼的境界。身常:法身本性常住,无生无灭。提挈:扶持,帮助。四流:又名四暴河者。以其惑业暴涌成河。漂没众生也。亦名四轭者。谓众生为惑业所缠。若牛之缚轭以驾车。而不能脱离也。一见流见即三界

12、见惑也。谓意根对于法尘。起分别见。因此见惑。流转三界。不能出离。故名见流。(三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二欲流欲者。即欲界思惑也。谓五根贪爱五尘。故名为思惑。即贪嗔慢也。因此思惑。流转欲界。不能出离。故名欲流。(五根者。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也。五尘者。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也。)三有流有即因果不亡为有。谓色界无色界思惑。即贪慢也。因此思惑。流转色无色界。不能出离。故名有流。四无明流无所明了。故曰无明。即三界思惑中痴惑也。由此无明。流转生死。不能出离。故名无明流。化:教化、劝化(劝入正道)、化导、化益(利益教化)、化度(教化济度)。迹:凡功业可见者曰迹。书武成“太王肇基王迹。”

13、前汉王褒传“索人求士者,必树霸迹。”黑风宵遁,波旬忘反噬之心;绿沼晨开,天常识问津之所。译:遁:躲闪,消失波旬:六欲天魔王的名字。此魔王常随逐佛及诸弟子,企图扰乱之;而违逆佛与娆乱僧之罪,乃诸罪中之最大者,故此魔又名极恶。沼:水池。礼记礼运:“龟龙在宫沼。”孟子:“王立于沼上。”反噬:比喻受人之惠,反加陷害。波旬受佛教化,却常常想着害佛和佛弟子们。天常:常住于欲界六天及色界诸天的有情。天人欢喜赞叹佛事,奏天乐,散天花,薰天香,飞行于虚空。问津:打听渡口,后引申为探求途径或尝试。这里指询问佛法所:地方括夷涂于九相,蹇步其安;纳慧晷于重昏,迷方自晓。译:括:包容,包括。夷涂:涂同“途”,平坦的道路

14、。文选张衡:“襄岸夷涂,脩路陖险。” 薛综 注:“夷,平也。” 金 王若虚 五经辨惑上:“夫子中庸之教,朗如白日,坦於夷涂。”九相:三细六粗,根本无明起动真如,现出生灭流转之妄法。三细指无明业相、能见相、境界相,六粗指智相、相续相、执取相、计名字相、起业相、业系苦相;三细六粗合称九相。蹇步:谓步履艰难。 南朝 宋 谢瞻 张子房诗:“四达虽平直,蹇步愧无良。”安:平静,安定。纳:收藏,收入。慧晷:慧日。以日光比喻佛之智慧普照众生,能破无明生死痴闇。晷:日光。“焚膏继晷”重昏(zhng hn):意为思绪非常昏乱,十分昏暗、愚昧。迷:与“悟”对称。不能如实觉知事物之真实性,而执着于错误之事理者,称为

15、迷;反之,自迷中觉醒,体达真实者,称为悟。方:才,刚刚。自晓:自己通晓其中的含义。大矣哉!应物而起,兴运而终,至自于昆冥,复归于无后。译:大矣哉:多么大啊!应物:顺应事物。庄子知北游:“邀於此者,四枝彊,思虑恂达,耳目聪明,其用心不劳,其应物无方。”兴运:时运昌隆。至自:至自某地,由某地回来。至:回到。自:由、从。昆:說文“同也”註:“日日比之是同也”。冥:昏暗。人死后进入的世界:冥界。复归:又回归到。无后:无后生死,谓等觉位之菩萨,破最后一品无明,入妙觉位,不再受后身,故称无后生死。虽金沙宴驾,双林无可作之期;而玉牒遗文,六尘有经行之俗。译:虽:即使。金沙:用黄金当沙子一样铺满地面来恭请佛陀宴驾:准备好美食,车马宴请款待宾客。婉称帝王之死。宴,通“晏”。这里一语双关双林:娑罗双树,即两棵娑罗树。释迦牟尼佛涅槃于娑罗双树间。可作:再生;复生。玉牒:这里特指佛教典籍。隋炀帝宝台经藏愿文:“前佛后佛,谅同金口;即教当教,宁殊玉牒。”遗文:古人或死者留下的诗文。这里特指佛经。六尘:指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法尘等六境。众生以六识缘六境而遍污六根,能昏昧真性,故称为尘。此六尘在心之外,故称外尘。此六尘犹如盗贼,能劫夺一切之善法,又称六贼。经行:意指在一定的场所中往复回旋之行走。通常在食后、疲倦时,或坐禅昏沉瞌睡时,即起而经行,能调剂身心使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