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新课标英语课堂教学初探(论文)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16874124 上传时间:2017-11-0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新课标英语课堂教学初探(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高中新课标英语课堂教学初探(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高中新课标英语课堂教学初探(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新课标英语课堂教学初探(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新课标英语课堂教学初探(论文)(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新课标英语课堂教学初探摘 要 高中英语新课标的模块式结构,可以满足高中生自主选择和主动学习的需要,同时也要求教师要结合实际,灵活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关键词 激发学习兴趣 促进思维发展 培养运用能力高中英语课程在内容编排上有所改变,由 5 个必修模块与 6 个选修模块构成,每个模块有 5 个单元,每个单元围绕一个中心话题展开听、说、读、写训练,各部分之间教学目的明确,却未标明顺序,未分课次。而高中学生已经发展到可以独立地规划人生、形成自己独立 人格及思维方式的年龄。他们需要按照自己的爱好、特长和发展方向,有选择地进行学习。因此模块式的课程结构,就可以充分满足高中学生的这种需

2、求,让他们在自主选择和主动学习中实现个性的发展。同时这样的课程安排也给教师更多的自由空间,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和不同需求安排教学计划,大胆进行取舍和补充。新教材话题涉及内容广泛新颖,贴近生活,除了具有科学性和趣味性外,更具有开放性和可持续性。课程内容更丰富,结构更灵活,倡导教师结合教学实际,灵活、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使学生从不同渠道、以不同方式接触和学习英语。由此,教师需探索新的教法。一、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语言环境是人类习得语言的重要条件,英语的实践性,交际性决定了英语必须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进行,而现实生活中学生学习英语不可能有良好的语言环境

3、,特别是农村高中,学生接触英语的机会很少,这就要求我们英语教师在课堂上设置贴近现实生活的语言情景,置学生于真实语境中。例如,本人在上高三 Unit 15 Young Volunteers 就利用了关于徐本禹同志的一段录像及前两周全校师生为一位全家遭遇不幸的老师捐款事迹进行导入,学生非常感兴趣。“兴趣是最好老师。”学生有兴趣,才会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新教材高中英语课文内容、题材广泛,有天文、历史、地理、人物、传记、科普等,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挖掘其趣味性,唤起情感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人在课前 3-5 分钟时间让学生做 Free talk, 让学生用英语讲故事,说

4、笑话,猜谜语,唱英语歌,表演对话,谈谈自己的所见所闻等来营造和谐的气氛。当然兴趣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而是要持续不断。教师应做到备学生、备教材,认真备好每一节课,使之生动有趣,创设和谐的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激活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强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变被动探求知识为主动,使之成为乐之者。二、有效利用多媒体手段,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多媒体的使用可以创设情境,感染学生,使课堂教学丰富多彩;还可以加快课堂节奏,加大课堂密度。教师应有效利用多媒体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促进思维的开发性、灵活性及创造性。如讲到 Bo

5、ok 1 Unit 4 Earthquakes 时,可利用多媒体声像将地震一个个画面放给学生看,让学生能直观地去感受这种自然灾害给人类带来的危害,让学生了解地震的形成. 同时也激发了他们想了解课文的欲望.三、注重人文精神的培养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我们欣喜地看到高中英语新课标有了革命性的变化,更多的加入了对于学生学习策略、情感态度、文化意识这些人文素养的关注。这也体现在目前高中英语人教版实验教材的编写上。我们现行的教材编写渗透了天文,地理,环保,音乐,文化,美术,以及人际交往等多方面主题的教育和渗透,这也是我们教育“以人为本”理念的渗透,也更体现了教育的本质不仅仅是教书,更多的是育人。例如必修 1

6、 Unit 1,它讨论的是朋友和友谊,初步涉及了人际关系的处理问题。而它所选用的文章安妮日记让学生对这部作品有了初步了解,也从而知道一些有关二战的历史背景。我记得当时讲时给他们讲了“辛德勒的名单”,讲了集中营,还叫他们仔细体味安妮日记中写景的几句很美的语言,并叫他们试着翻译出来。学生们很新奇,也很感兴趣。这些开放性问题的设计可以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而这些正是体现了英语教学的人文性,因为批判性思维也是人文科学素养的组成部分之一。教育的本质是教书育人,是培养人,是把学生从一个自然的人发展成为一个社会的人,即具有人文精神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完整的人。这是任何一门学科都无法推脱的任务。如果新课标所提出的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这三个方面人文素养的培养不能真正地体现在评价体系中,如果它还是和现实遥不可及的话,那它就永远只是一纸空文。怎么样才能切切实实地把人文素养的培养贯彻到新课程中去,并把我们的孩子们都培养成有才有德的优等品,这是每一个教育者都必须思考的问题。【参考资料】 章永生,教育心理学,中国当代教育理论丛书,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