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纲要中解读“幼小衔接

上传人:tang****xu3 文档编号:168715136 上传时间:2021-02-2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36.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纲要中解读“幼小衔接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从纲要中解读“幼小衔接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从纲要中解读“幼小衔接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从纲要中解读“幼小衔接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从纲要中解读“幼小衔接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从纲要中解读“幼小衔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纲要中解读“幼小衔接(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纲要中解读“幼小衔接”摘要谈起“幼小衔接”,许多人会对其产生误解:“幼小衔接”不就是为了上小学一年 级而进行的读写算吗?在平时的工作中,也经常听到家长们对老师提出的要求:孩子就要上小学了,要教会他写拼音、口心算、写多点儿字等等。然而,“幼小衔接” 真的就是所谓的“读写算”那么简单吗?我们通过纲要提出的“幼儿的学习是综合的,整体的。(注1)来解读“幼小衔接”。关键词幼小衔接 生活常规 秩序感 社会性适应一、“幼小衔接”之一日生活常规的培养我们不能只把上课活动看成才是幼儿的学习,才是“衔接”的关键,这是一种片面、狭隘的看法。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全部的课程包括全部的生活,一切课程都是生活

2、,一切生活都是课程。”孩子们在幼儿园生活从入园到离园的每个环节,都是一个生活常规培养的课程。孩子进入小学的生活是更为紧张而忙碌的学习生活,如果在幼儿园一日生活常规没有较好的形成,常规松散、生活节奏拖沓紊乱、指令意识不强等等,这样会很大程度上造成孩子进入小学后产生严重的生活学习障碍,导致抗拒上学。1、一日生活节奏感、秩序感要建立。孩子们进入大班后已基本熟悉幼儿园一日生活的每个环节,因此建立有序地生活节奏感、生活秩序感是有必要的了。例如,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有的孩子进入小学后出现丢三落四,忘带书本文具,虎头蛇尾,一件事情没完成就去弄其他东西去了等毛病,家长也为之担忧烦脑。纲要指出:强调秩序的价值在于规

3、则和效益,它是一种让幼儿终生受益的品质。(注2)我们在培养幼儿秩序时会从细节做起,如入园是一日生活的第一个环节,为了鼓励幼儿早上早回园不迟到,我们在班级门口创设了 “你参加晨间锻炼了吗”一个简单地笑脸就能让孩子每天从睡梦中唤醒,鼓励孩子们早睡早起,从而形 成一种有始有终的生活节奏。幼儿园一日生活的环节是一个紧密的过程,在日 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孩子在各个环节出现拖沓的现象。在大班第一学期,我们在班级建立生活进行时”,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将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以小火车的方式张贴在班级显眼处。每到一个环节,由孩子们自己拿上 小夹子,夹在当前需要做的事情位置。到了第二学期,会让孩子在周末或假期

4、制作一张“家庭生活进行时”、“假期生活计划图”等,产生一日生活空间秩序感,通过家长的帮助,来制定自己的生活学习计划,从而建立良好的生活节奏 和秩序感,摒除拖拉、无目的、紊乱的坏习惯。2、师幼互动,提高幼儿倾听能力,从而形成规则意识学会倾听,能听懂老师发出的各项指令,在学习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纲要也指出:在共同的生活和活动中,帮助孩子幼儿理解行为规则的必要性,学习遵守规则(注3)。许多孩子当别人说话时常规松散,总是心不在焉,东张西望,小动作多,听不懂或不听指令,这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孩子学习质量。 老师经常会在日常生活制定了以自己主观臆念的规则,经常在每个环节要求孩子 听到这做好那,但我们可能

5、看到这样的情景,孩子们对这些指令要么当做没听到 做其他事情去了,要么就机器地不耐烦地跟着大人的步调走,这样的规则意识难 以形成。因而创造一个让孩子们亲自参与制定的规则环境,这样才能让孩子对规 则更有的说服力。比如构建游戏、阅读等活动,总能听到一些七嘴八舌的吵闹声, 导致原本是安静地活动区域变得异常吵杂,严重影响班级环境。于是,我们邀请孩子们一起来“开个会”,请孩子们制定出每个区域规则,如每次只能取一本,喜欢的可以轮流看或等一等,不争抢等等规则就形成了。我认为一味的说教并不能产生效果,形成一个民主、既要“听”也能“说”的一个环境,才是信息时代儿童教育观所在,自己制定的规则,更容易形成自 我约束力

6、。二、“幼小衔接”之社会性适应的准备“孩子会写很多字了,甚至二三位数加减法都会算了,读小学肯定没问题,肯定跟得上。”许多家长会这样认为。殊不知,幼儿的社会性适应比单单的知识 技能准备要重要得多。1、幼儿独立能力的培养。在幼儿园,我们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洗漱、睡眠、如厕等个人卫生习惯和公共卫生习惯,都是“爱在左,管教在右”的理性表现。纲要明确指出:幼儿不是被动的“被保护者”(注4)。现今的家庭物质生活能满足孩子的各种需要, 享受着父母无尽地“宠”,孩子无论是动手能力还是思想上都对成人产生极强的 依赖。我们通过“班级值日生”,让孩子帮助照顾植物、班级环境清洁整理、玩(餐)具收拾等培养孩子的独立完成

7、工作的能力;通过每个月的自理能力比赛,孩 子们在竞争中表现自己每个月掌握的生活技能本领,如叠被子、叠衣物、整理床铺、整理书包等;以“大手拉小手”的方式,让大班孩子到托小班去,帮 小年龄段的孩子穿衣服、鞋、扣钮扣、梳头发等等,训练了自己的动手能力也 学习了照顾别人;孩子在中大班时就开始每周制定一次园内环境照顾活动,让 孩子们带上自己的小工具到园内各个地方,帮助整理、清洁、简单的修整园内 环境。为了让孩子们在思想上也有独立意识,我们在班级创立生活区,在活动 区提供社会生活模仿空间,材料上提供锅、碗、瓢、勺、锤、钉等工具,设立医院、娃娃家、餐厅、木工等区域,还为孩子专门设置了 “私密空间”域让孩子由

8、“小社会”走向“大社会”,形成初步的意识形态,思想能力的初步独立,有非常大的帮助。我们在园内尽量创造一切让幼儿动手锻炼的机会,创 设幼儿独立能力的环境,让幼儿获得未来可以“远走高飞”的能力,消除孩子 们对成人的过分依赖。2、学会变通、要有适当的抗挫能力。我们知道,在应试教育还未得到彻底改革的情况下,孩子们进入小学后,考 试、排名、升入名校等形态是必然存在的,激烈地学习竞争给刚入学的孩子们来 说肯定会有极大的不适应,继而可能产生消极厌学、自信心受挫、退缩软弱等情 绪。但抗挫能力并不是意味着训斥、挖苦、批评指责,而是培养孩子的初步形成 对周围世界的态度和追求,对认识的有倾向性选择,学会变通。例如,

9、我们在学 习中会非常注重集体学习、小组学习、区域个人学习的相结合,特别观察幼儿在 区域学习中的选择,并且做好观察记录。让平时枯燥乏味的、孩子们不愿意进入 的学习操作区,投放多种吸引孩子学习兴趣的学具材料进入各区域,供孩子最大 可能的进行多项选择,让孩子有事可做,同时在鼓励地言语词类尽可能广泛,如“你的选择真好,改变了你以前粗心!”、“学会变通了,你的进步让我感动!”、“以前你连尝试都不敢,今天虽然失败了,但我还是对你刮目相 看” ??再如,大班孩子爱好竞争类项目,我们在设计游戏上不但是以个人荣誉、小组荣誉为主,还设计一些技术合作性较高的项目,四人竞技场、雕像群、狐狸捉小鸡、老虎下山、狮王争霸?

10、?这些游戏不仅满足了孩子争强好胜的欲望,同时孩子们在面对失败中反思过程,敢于面对,变通思维, 抵抗挫折,效果也非常好。,培养幼儿生心理环境的健康发展,是促进儿童全面健康发展的软环境机勃勃、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才是优秀人格品质的追求。三、“幼小衔接”之基础知识架构的准备纲要中指出:注重幼儿学习的必要性、妥当性以及与小学教育的衔接(注5)。我们在大班开展了前识字、前阅读、前书写等基础知识架构的准备工 作,帮助孩子尽快的适应一年级学习进度,树立幼儿进入小学的自信心,让他们 学习时有成就感。我们以早期阅读的系统形式开展精彩的绘本阅读活动,以丰富 多彩教学形式开展识字游戏,到了大班下学期,让幼儿学习练习

11、正确地握笔姿势,学会书写自己的名字,进行10以内加减法及一些数学知识的竞赛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内容丰富,具有时代性,符合幼儿的兴趣,拓展了他们的知识点。四、“幼小衔接”之家庭社会资源共育“幼小衔接”不单是幼儿园老师的工作,它广泛涉及到家长、教育机构并直接 关系到儿童的健康成长。多年来,我们的幼小衔接”工作也充分的利用家长和社 会资源,让衔接工作不再孤立,从而得到延续和发展。现在的家长年青,拥有高学 历高素质不下少数,在班级建立起“家长助教团”,请各行各业的家长不定期的来班上给孩子们组织活动。如家长给孩子们进行的当意外发生时安全教育,从不同角度来教会孩子们一些自我保护的能力,增强意外发生时的 自

12、救意识;有特长的家长还到班级来教幼儿学习硬笔书法,掌握正确地书写姿 势和坐姿;普通话水平较高的家长还亲自到班级的家长沙龙中来,教家长们朗读拼音表,教会家长们正确的发音。我们还设计制作“幼小衔接”家庭行为习惯作业单,让家庭与幼儿园密切联系起来,“幼小衔接”工作得以巩固。我们还带着孩子们到小学去参访,体验小学生活,请到了区名师到园内给孩子们讲小学一日生活流程,专家给广大家长们开展关于幼小衔接知识讲座等。“幼儿园应于家庭、社会密切配合,共同为儿童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注6)在多年的经验工作中,我觉得“幼小衔接”不是一个固有的名词,它是培养幼儿终生良好品质发展的一个产物。1999年10月参考文献 注1、2、3、4、5、6: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