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举措构筑创新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686735 上传时间:2017-07-0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大举措构筑创新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八大举措构筑创新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八大举措构筑创新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八大举措构筑创新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八大举措构筑创新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大举措构筑创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大举措构筑创新(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八大举措构筑创新、人才高地(一)建立重大项目推进制度。为加强对重大项目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确保重大项目推进无障碍实施,松山湖建立了一系列工作制度。一是建立重大项目领导挂帅督导制度。按照“重大项目、重点保障、重点服务、重点推进”的工作思路,不断完善班子领导挂帅督导重大项目管理责任制,挂帅督办领导深入重大项目一线,亲自抓好重大项目督促落实,强化对重大项目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的管理。二是建立重大项目项目经理制度。项目经理密切加强与重大项目建设负责人的沟通协调,每周详细了解重大项目建设进度,对照每个节点计划,敦促重大项目按计划推进。项目经理要第一时间掌握重大项目进展的异常情况,第一时间解决重大项目遇到的

2、困难和问题,为重大项目建设发展提供高质量、高效率的服务。三是建立重大项目进度管理制度。对每个重大项目,在项目报建、固定资产投资、施工等方面制定详细的推进计划,定期汇总和比照实施进度,把重大项目的进度管理落实到每个月、每个阶段。四是建立重大项目快速反应机制。重大项目出现进度与计划脱节、审批出现延缓、项目推进困难等情况时,项目经理需当天向上级领导汇报,项目经理不能解决的需尽快向项目挂帅督办领导汇报,并通过调整计划、沟通审批结果等快速反应手段化解矛盾。(二)创办公共技术平台。为东莞乃至珠三角产业转型升级提供科技服务,是松山湖的核心功能。近几年来,松山湖密切加强与中国科学院等大型研究机构以及华中科技大

3、学等知名大学的合作,建成广东电子工业研究院、东莞华中科技大学制造工程研究院、东莞电子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工程研究院等 11 个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建成领亚光电、力优环境系统、万科住宅产业化基地、易事特、生益科技、洛贝电子等行业性创新平台,建成东莞市产品质量检测基地、法国全国皮革与鞋类质量检测中心等检测服务平台。为提高各科技服务平台集成创新能力,松山湖还成立了东莞产业支援联盟。(三)产业集群加快形成。目前松山湖高端电子信息、生物技术、现代服务业三大重点产业已形成一定的产业集聚。高端电子信息产业方面,已初步形成了以华为、胜华科技、新能源、宇龙通讯、生益科技、易事特等企业为代表的电子通信产业集群。其中华为

4、是全球第二大无线通信设备制造商,胜华科技是全球最大的中小尺寸面板制造商,新能源是全球第二大聚合物锂离子电池制造商,宇龙通讯是国内最大 3G 终端设备制造商,生益科技是国内最大的覆铜板专业生产商,易事特连续四年位列国内 UPS 电源市场第一。生物技术产业方面,已引进广济集团、东阳光药业、广东瀚森药业等 50 余家生物技术企业,以及南方医科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大南海海洋生物工程中心、广东医学院等研发机构和高等院校,形成了从教育、科研、中试到生产、销售较为完整的产业链。现代服务业方面,文化创意产业已引进 50 余家动漫原创、动漫服务平台、动漫衍生品开发、动漫衍生品交易、动漫中介服务、网络游戏、影

5、视传媒、工业设计等文化创意企业,其中包括上海水木动画、华特迪士尼等国内外行业龙头企业投资的项目;现代金融服务业已引进 15 家创业投资、股权投资机构,以及粤港(松山湖)国际金融服务外包基地、阳光保险、生命人寿保险等金融服务外包机构。(四)辐射带动效应初步形成。松山湖引进的行业龙头企业和研发平台正在逐步发挥产业龙头和研发龙头的双带动作用。产业辐射带动方面,松山湖引进的行业龙头企业和世界五百强企业投资的项目,对产业链的带动效应开始显现,如华为项目带动松山湖周边镇区引进 30 多家配套项目。科技辐射带动方面,园区科技平台已与珠三角 8000 多家企业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协助东莞科技企业组建了 15

6、 个重点实验室、企业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行业性科技创新平台。比如华中科技大学研究院针对建材、家具、电子制造、模具、毛纺、能源等行业的重大需求,开发了十几类、几十个系列的行业关键装备,为珠三角2000 多家企业提供了产品设计、精密加工、产品检测、物联网应用等高端技术服务;华南工业设计院为 500 多家企业提供设计服务,开发 300 多个新产品。(五)台湾高科技园快速推进。2010 年以来,松山湖按照汪洋书记提出的“把松山湖台湾高科技园打造成产业结构调整的示范园区”的重要指示,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水平招商、高效能产出”的标准,加快推进台湾高科技园规划建设、择商选资等工作,力争把台湾高新科技园打造

7、成为一个具有浓郁台湾特色、高科技含量和高环境质量的国际一流高科技园区,成为松山湖乃至东莞最靓丽的一张名片。目前松山湖台湾高科技园已完成主要基础设施建设,开展 10 余次赴台招商活动,拜访台湾企业、机构和行业组织 200 多家,组织10 余批次台湾企业来莞考察,与台湾相关机构合作探讨共同设立松山湖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基金,引进了联胜液晶显示器生产项目、盛群半导体、晶宏半导体等一大批台湾高科技企业,其中联胜液晶显示器生产项目将于今年第四季度或明年初投产。主要成就和做法注重体制创新,建立了高效的园区管理、资本运营和科技融资模式1.创新园区管理运营方式中山高新区在园区管理上,大胆引入现代企业管理方式,实行

8、政府背景、企业经营、市场运作的园区管理模式。区管委会下属十个全资公司,包括:一个上市股份公司、六个工业总公司、三个经营实体。六个工业总公司分别负责开发管理六个专业园区,形成了管委会六大区属工业总公司六大专业园区的管理运营模式。每个总公司负责管理和开发一个专业园区,发展一个特色产业;公司既是成片土地开发的主体,又是招商引资、外经外贸、资产运营、科技创新的主体;公司全面引入现代工业园区的管理、运营模式,实现经济管理和服务的专业化。这种园区管理和运营模式在全国高新区中是比较独特的,运行以来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一是降低了行政运行成本,提高了行政效率;二是实现了在园区招商引资、开发、管理和服务等方面的专业

9、化分工,提高了园区运营的效率,加速了产业的归类聚集;三是通过企业化经营,积累了雄厚的公有资产;四是促进了公共技术平台的建设,成立了服务于专业园区的电子信息技术、健康医药、包装印刷等技术中心和工程中心。2.创新现代资本运作模式中山高新区建立之初,发展资金极为短缺。中山高新区大胆创新资本运营方式,准确把握资源、资产、资本的转换时机,在资源开发、资产流动、资本嫁接中实现公有资产保值增值,使投入、产出双向互动,形成了良性循环。一是通过成立股份公司募集资金。在市政府和中山高新区的积极争取下,经广东省批准,1993 年成立了中炬高新技术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炬高新)。1995 年,中炬高新在

10、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成为国家级开发区中首家上市公司。中炬高新成立以来,以 3000 万元的原始投资,在资本市场先后三次共募集股本金 8.4 亿元,并承担了约 5 亿元国家火炬贷款。中炬高新的总资产也已从成立当年的 8.62 亿元增长到目前的 32.7 亿元,净资产从 4.06 亿元增长到 18.2 亿元。二是通过采取灵活方式减债增资。由于历史的原因,到“八五”末期,中山高新区各企业尚有一笔几亿元的不良债务。为了减债增资,丢掉包袱,轻装上阵,我们对债务进行分类重组,区资产经营公司和各大总公司全面开展与专业银行的债务重组谈判,采取区司结合、停息固化债务、股权置换、以物抵债、招商抵债、激活存量资产等

11、办法,通过一系列的灵活措施,不但以少量的资产和资金抵还了巨额不良债务,还保留了主体优质资产。三是通过园区和城区开发提升土地、物业价值。土地和物业是公有资产的主要组成部分,其价值的提升速度和幅度关系到全区的经济效益和发展后劲。中山高新区通过对各园区和中心城区进行科学规划,采取项目捆绑等方式进行大规模、高标准的基础设施建设,使投资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较少的资金投入,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如中心城区的商住地价值由 2001 年的每亩 20 万元左右增长到目前的近 300 万元。3.创新科技融资方式1999 年,中山高新区成立中山火炬科技创新开发有限公司,运用科技创新基金,支持高新技术项目的开

12、发、研制,按现代企业制度方式对技术含量高,市场效益好的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项目进行风险投资,股权投资和融资担保。2003 年,开发区参与“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企业债券”,获得 1 亿元债券,为区内的科技型企业发展提供雄厚的资金后盾。2007 年,国家开发银行将开发区定为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的试点单位,开展打包贷款等业务,承担该行 10 亿元的信贷额度,同时积极承担国家科技部科技保险试点,由区财政连续两年列支 200 万元,支持企业开展科技保险业务。2011 年,中炬高新 7.5 亿元短期融资劵发行申请成功。目前高新区还正在积极筹备企业债和中小企业集合票据发行工作。注重园区规划建设,建立了品牌化的产

13、业基地全区按照产业归类聚集的原则,规划建设了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包装印刷、汽车配件、装备制造等几个专业园区,每个园区发展一个主题产业,并争取一个国家级产业基地牌子。目前,全区已建成国家健康科技产业基地、中国包装印刷生产基地、中国电子(中山) 基地、国家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加工基地、中国技术市场科技成果产业化(中山)示范基地、国家火炬计划中山(临海)装备制造产业基地、国家先进装备制造(中山)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等七个国家级基地。此外,我们还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关于“双转移”的战略部署,与阳西县合作开发建设了阳西产业转移园区,成为全省最为成功的县级产业转移园区;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关于推动行政区经济向经济区

14、经济转变的发展战略,与旁边的南朗镇合作开发建设了华南现代中医药城经济协作园区,发挥了高新区对周边镇区和粤西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注重产业升级,建立了以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体的现代制造业体系立足中山高新区的产业基础和现代产业发展趋势,选择先进装备制造、新型电子信息、健康医药、新能源等四大新兴产业作为优势产业大力发展。采取了八大措施:一是筑平台。就是打造新兴产业的发展平台。重点是临海装备制造业基地和科技新城,其中,临海基地的投入已超过 40 亿元,科技新城超过 30 多亿元。二是调规划。就是调整产业规划,重点引进四大新兴产业,不符合产业规划的项目坚决不予入园。三是出政策。就是出台扶持促进产业转型升

15、级的相关政策。仅 2010 年以来就出台了 10多项,涉及招商引资奖励、项目准入、产业扶持资金、“新三板”等等,从制度上为新兴产业的壮大提供了有力保障。四是提门槛。就是提高招商引资项目的准入标准,2008 年规定的投入强度是不低于 160万/亩,产出是不低于 300 万 /亩,税收不低于 15 万/亩,现在提高到投入不低于 400 万/亩,产出不低于 600 万/亩,税收不低于 30 万/ 亩。五是给扶持。就是对新兴产业项目给予资金支持,近两年,火炬区落实新兴产业的扶持资金达 2 亿多元。六是腾空间。就是建设好阳西产业转移园区,加快产业转移,腾出来的空间全部用于安排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七是造环

16、境。重点是交通环境,尤其是道路和出海航道。园区开发到哪里,项目落户到哪里,道路就通到哪里。同时,疏浚临海出海航道至 6 米水深,并正在筹备建设 9.6 米水深的万吨级航道。八是促上市。就是推动中小型高科技企业做大做强,鼓励企业上市。争创新三板扩大试点园区,出台了全国高新区中力度最大的新三板扶持政策,一个拟挂牌企业从改制到成功挂牌,最多可获得 1350 万元的资金资助。通过以上措施,战略性新兴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2011 年,新兴产业占全区工业产值总量的比重达 83%,达 1124 亿元。注重产业集群建设,打造一批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依托中国电子(中山)基地,以纬创资通和佳能为龙头,拥有相关电子信息企业近 200 家,2011 年实现工业总产值 680 亿元。主要产品有液晶电视、电脑、打印机、光电、微电子等,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电子信息产业链。随着纬创液晶光电园和佳能彩色打印机生产基地的投产,液晶模组、彩色打印机等产品在全球的市场份额将大大提高。健康医药产业集群。依托国家健康科技产业基地,以生物医药和药品制剂为重点,保健品和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