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收益观-论文篇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686682 上传时间:2017-07-0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34.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面收益观-论文篇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全面收益观-论文篇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全面收益观-论文篇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全面收益观-论文篇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全面收益观-论文篇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面收益观-论文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面收益观-论文篇(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全面收益观孟玫 【摘要】: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会计界成功地创建了一个虽不尽完美但一直沿用至今的收益确定模式,这个模式以历史成本原则,实现原则和配比原则为基础。但是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企业所处的环境和使用者的信息需求都发生了显著变化,使得传统收益确定模式面临新的挑战。传统收益确定模式的产生与发展适应了工业时代的经济环境和报告受托责任的会计目标。随着社会的发展,企业面临的经济环境日趋多变以及企业自身活动复杂性不断提高,企业非经营活动的收益来源越来越多,而符合实现原则的已实现收益则相对减少,因此坚持传统的收益确定模式在提供决策有用信息方面就越来越显露出其固有的局限性,必须加以适当改革。 全面收益概念

2、正是针对传统收益概念存在的问题提出的,它代表着客观经济环境和使用者需求变化的必然要求。很明显,全面收益概念将对传统收益确定模式产生直接影响,并将推动财务会计理论和实务的进一步发展。 本文共分四大部分,第一部分综述了传统收益确定模式的基础历史成本原则、实现原则和配比原则,分析了传统收益确定模式面临的挑战。第二部分阐述了全面收益的相关理论问题,包括含义、理论基础及特点,并介绍了各国的全面收益准则的制定情况。第三部分是全面收益的实务问题。首先,从全面收益的来源着手指出各项的确认时间,然后,对现行价值的计量属性进行了论述,指明现行价值将是全面收益的主要计量属性。最后,分析了各国准则规定的报告模式的利弊

3、,得出采用单一业绩报告的形式来反映的结论。第四部分阐述了全面收益在我国的适用性及实施的步骤。首先,从三方面阐【关键词】:传统收益 全面收益 净收益 其它全面收益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财经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05【分类号】:F230【目录】: 引言 10-12 第一部分 传统收益及其面临的挑战 12-18 一、传统收益的确认原则 12-14 (一) 收益确认的历史成本原则 12-13 (二) 收益确认的实现原则 13 (三) 收益确认的配比原则 13-14 二、传统收益面临的挑战 14-18 (一) 知识经济的到来对传统收益确定模式的挑战 14-15 (二) 物价变动对

4、传统收益确定模式的挑战 15 (三) 金融工具创新对传统收益确定模式的挑战 15-16 (四) 使用者信息需求的提高对传统收益确定模式的挑战 16-18 第二部分 全面收益相关理论问题阐述 18-24 一、全面收益的含义 18-19 二、全面收益的理论基础 19 三、全面收益的特点 19-21 (一) 全面收益体现的是实物资本保全观 19-20 (二) 全面收益遵循的是经济活动模式 20 (三) 全面收益的成本计量属性是现时成本 20-21 (四) 全面收益的计算方法是“资产-负债” 法 21 四、各国全面收益准则的制定情况 21-24 (一) 美国 21-22 (二) 英国 22 (三) 国

5、际会计准则委员会 22-24 第三部分 全面收益的确认、计量及报告 24-30 一、全面收益的确认 24-26 (一) 全面收益的来源 24-25 (二) 全面收益确认的标准 25-26 二、全面收益的计量 26-28 (一) 现行价值的计量属性 26-27 (二) 全面收益应采用的计量属性 27-28 三、全面收益的报告 28-30 (一) 全面收益现行的报告方式 28 (二) 现行全面收益报告存在的问题 28-30 第四部分 全面收益在我国的适用性及实施的步骤 30-40 一、我国报告全面收益的必要性 30-32 (一) 报告全面收益是满足使用者决策需要的重要途径 30-31 (二) 报告

6、全面收益是发展我国金融工具市场的有效手段 31 (三) 报告全面收益是我国会计国际化的关键步骤 31-32 二、全面收益在我国的适用性 32-34 (一) 政治环境的影响 32-33 (二) 经济环境的影响 33 (三) 文化环境的影响 33-34 三、在我国推行全面收益的举措 34-40 (一) 分步骤制定相应的会计准则 34-36 (二) 分步骤报告全面收益 36-40 参考文献 40-42 后记 42-43 全面收益观一种崭新的收益观摘 要 : 21 世 纪 的 今 天 , 企 业 的 经 济 活 动 的 环 境 和 内 容 发 生 了 巨 大 的 变 化 ,从 最 初 的 物 物 交

7、换 到 今 天 的 网 上 交 易 , 从 贝 壳 、 兽 骨 的 原 始 货 币 到 今 天 的电 子 支 付 , 生 产 力 的 发 展 带 来 的 全 新 的 时 代 。 同 时 , 传 统 的 收 益 观 已 经 不能 满 足 新 时 代 的 要 求 。 以 资 产 负 债 观 为 基 础 的 全 面 收 益 观 应 运 而 生 并 引发 了 收 益 理 论 的 全 面 改 革 的 趋 势 。 与 传 统 的 收 益 观 相 比 , 全 面 收 益 观 打 破了 历 史 成 本 原 则 和 实 现 -配 比 原 则 的 束 缚 , 将 企 业 未 实 现 的 收 益 纳 入 到 本期

8、收 益 中 , 更 好 同 时 更 准 确 的 反 映 了 企 业 的 当 前 收 益 。 在 英 美 各 国 , 全 面收 益 观 的 思 想 开 始 逐 步 运 用 到 会 计 事 务 中 。文 献 综 述 : 关 于 收 益 的 定 义 , 从 经 济 学 角 度 来 讲 。 我 们 可 以 追 溯 到 亚当 斯 密 时 代 , 在 他 的 经 典 著 作 国 富 论 中 讲 收 益 定 义 为 “那 部 分 不侵 蚀 资 本 的 可 予 消 费 的 数 额 ”, 把 收 益 看 作 是 财 富 的 增 加 。 20 世 纪 美国 著 名 经 济 学 家 尔 文 费 雪 发 展 了 经

9、济 收 益 理 论 并 在 资 本 与 收 益 的 性质 一 书 中 阐 述 了 三 种 不 同 形 态 的 收 益 即 精 神 收 益 、 实 际 收 益 和 货 币 收益 , 此 时 的 收 益 已 经 不 仅 仅 局 限 在 实 物 的 范 畴 中 , 而 将 精 神 收 益 当 做 收 益的 重 要 的 组 成 部 分 , 不 得 不 说 是 一 次 很 大 的 进 步 。 到 了 20 世 纪 的 中 期 ,对 于 收 益 的 概 念 有 着 更 进 一 步 的 发 展 。 英 国 的 经 济 学 家 希 克 斯 提 出 了 这样 一 个 理 论 。 收 益 是 “在 期 末 、 期

10、 初 保 持 同 等 富 裕 程 度 的 前 提 下 , 一 个人 可 以 在 该 时 期 消 费 的 最 大 金 额 ”。 就 企 业 来 说 , 收 益 即 是 在 期 末 和 期初 拥 有 同 样 多 的 资 本 前 提 下 , 一 个 时 期 内 内 可 以 分 配 的 最 大 金 额 。 这一 概 念 对 于 会 计 收 益 理 论 特 别 是 资 本 保 全 理 论 有 着 一 定 的 影 响 。 在 会 计上 , 人 们 习 惯 于 把 “保 持 同 等 富 裕 程 度 ”称 为 资 本 保 全 。 根 据 传 统 的 收益 理 论 , 收 益 是 会 计 收 益 是 指 来 自

11、 企 业 期 间 交 易 的 已 实 现 收 入 和 相 应 费用 之 间 的 差 额 。 从 这 一 概 念 中 , 我 们 可 以 看 到 会 计 收 益 的 几 点 基 本 特 征 :第 一 , 会 计 收 益 指 的 是 某 一 个 会 计 时 期 内 企 业 经 济 活 动 的 成 果 , 基 于 持续 经 营 和 会 计 分 期 的 假 设 之 上 。 收 益 的 基 础 和 来 源 是 企 业 的 实 际 发 生 、已 经 实 现 的 经 济 收 益 , 并 与 相 关 经 济 活 动 的 费 用 配 比 。 第 三 , 一 般 的 会 计活 动 和 会 计 收 益 是 建 立

12、在 货 币 收 支 的 基 础 之 上 , 因 此 能 够 可 靠 计 量 。 第 四 ,在 计 算 会 计 收 益 的 时 候 , 主 要 是 采 用 的 历 史 成 本 法 。 这 在 物 件 稳 定 、 经 济活 动 内 容 和 范 围 较 小 的 时 代 , 还 是 能 够 满 足 经 济 发 展 的 需 要 , 但 是 在 现 代 ,伴 随 着 金 融 业 的 不 断 发 展 , 传 统 的 收 益 观 越 来 越 不 能 满 足 经 济 需 求 。从 20 世 纪 50 年 代 , 会 计 学 家 开 始 注 意 到 了 这 些 问 题 并 不 断 的 修 改 和 完善 , 最 终

13、 形 成 了 全 面 收 益 观 的 理 论 。 其 中 不 得 不 提 的 是 爱 德 华 兹 和 贝 尔两 人 在 这 方 面 做 出 的 重 大 贡 献 。 在 他 们 的 著 作 企 业 收 益 的 理 论 和 计 量 一 书 中 , 他 们 对 会 计 收 益 做 出 了 更 全 面 和 准 确 的 定 义 , 即 所 有 的 会 计 收益 都 应 考 虑 已 实 现 的 和 未 实 现 的 持 有 利 得 , 并 按 来 源 进 行 分 类 。 另 一 方 面 ,营 业 收 益 和 持 产 利 得 通 常 是 由 不 同 管 理 决 策 产 生 的 , 而 且 采 用 了 不 同

14、的循 环 形 态 。 对 于 一 个 企 业 来 讲 , 收 益 代 表 的 是 一 个 会 计 期 间 内 经 济 资 产的 增 加 , 某 部 分 尚 未 确 定 的 收 益 仍 然 反 映 企 业 获 得 经 济 收 益 的 能 力 , 所以 应 该 将 这 部 分 收 益 归 入 当 期 收 益 , 但 持 产 利 得 并 不 能 反 映 出 企 业 的 抗 御风 险 和 增 加 资 产 的 能 力 , 所 以 不 能 纳 入 会 计 收 益 的 范 畴 。一、 引言(一)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从古至今,追求利益最大化对于绝大多数的经营者来讲,便是其惊行经济活动的最大的目标。当然在不同时

15、期对于经济利益的界定有着不同的方式。传统的收益理论基于历史成本的原则,在确定实现利益的基础之上,来计量某一会计期间的收益。但从 20 世纪中期之后,伴随着经济生活和环境的大范围改变,如果更好的完善企业收益的计量成为了难题。在会计学中,财务报表作为会计主体对外提供的反映会计主体财务状况和经营的会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或财务状况变动表、附表和附注。其中损益表指的就是收益表。1980 年 12 月,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 (FASB)在第 3 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中首次提出了全面收益(Comprehensive Income)这一全新概念,并将其定义为:企业在报告期内除去业主投资和

16、分派业主款以外的交易、事项和情况所产生的一切权益(净资产)的变动。并与 1997 年正式公布了第 130 号财务会计准则报告全面收益 。全面收益包括净收益和其他全面收益。其中:净收益仍由收益表提供,只反映已确认及已实现的收入(利得)和费用(损失) ;其他全面收益则涵盖那些已确认但未实现、平时不记入收益表而在资产负债表部分表述的项目。其主要目的在意义在于满足金融市场中衍生金融工具的出现,传统的收益表无法将衍生金融工具的风险和价值全面体现。(二)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本文将从全面收益观的基本原理、全面收益观和传统收益观对比、以及全面收益表的结构进行分析,并试图将会计理论与实证分析相结合,进一步分析采用全面收益观给企业带来的影响,并从实证分析中发现目前现行的全面收益表不足,进而提出一些合理化的建议。二、 全面收益观的内涵(一) 全面收益观的产生传 统 的 收 益 观 反 映 的 是 企 业 在 一 定 的 时 期 内 收 入 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