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地方戏曲发展瓶颈和对策的调查研究_以青野五音戏为例

上传人:l**** 文档编号:168609732 上传时间:2021-02-20 格式:DOC 页数:37 大小:3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地方戏曲发展瓶颈和对策的调查研究_以青野五音戏为例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关于地方戏曲发展瓶颈和对策的调查研究_以青野五音戏为例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关于地方戏曲发展瓶颈和对策的调查研究_以青野五音戏为例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关于地方戏曲发展瓶颈和对策的调查研究_以青野五音戏为例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关于地方戏曲发展瓶颈和对策的调查研究_以青野五音戏为例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地方戏曲发展瓶颈和对策的调查研究_以青野五音戏为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地方戏曲发展瓶颈和对策的调查研究_以青野五音戏为例(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摘要】戏曲作为中国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在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中始终具有重要作用。而地方戏曲作为地域文化的一种,有独特的地域风格和艺术魅力,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今天,地方戏曲的发展情况却不容乐观,面临着受众大幅减少和后继无人的尴尬局面。面对此问题,我们的调查报告将以地方戏曲五音戏为研究对象,主要通过调查问卷和访谈记录等方法从政府管理、剧团自身经营、受众群体以及结合当地实情等方面来具体分析,从而为我国地方戏曲寻求发展创新之路提供借鉴。【关键词】 青野五音戏 政府支持 受众群体 文化产业 市场化运营Abstract: Opera as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2、 artistic form of expression alway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cultural inheritance and its development .While the local opera as a kind of regional culture, has a unique regional style and artistic charm and i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our country non-material cultural heritage. However, nowaday

3、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local opera is not perfect. Whats more, it is faced with the awkward situation where none inherits it and its audience is sharply reduced. Faced with this problem, our investigation report will focus on the local opera drama as the research object .We analysis it mainly via

4、questionnaire and interview, such as records from the audience group, their own business of the troupe, government management and it is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locally and so on. So we are able to provide reference to seeking new development innovation for the local opera.Keywords: Wuyin

5、Opera of QingYe The support of government The market management The culture industry一、前言(1) 调查背景1、简述当代地方戏曲发展瓶颈:任何一种艺术文化在历史社会的变迁中都会受到种种考验,如今摆在地方戏曲面前的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在新科技革命的冲击下,各类文化形态的崛起和市场化的运营使得它不断被边缘化,面临着被大部分文化消费者所遗忘,被排斥在文化产业大军之外的严峻局面。并且地方戏曲还不同于京剧等主流剧种,他们传播围窄、受众群体少,再加之政府的扶持力度不够等,处于后继无人甚至失传的现状。而从剧种自身来看,容思想旧、

6、人才缺失和演出质量下降等问题又进一步加剧了这种困境。因此,不论是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还是发扬地方特色形成地方文化产业经济的角度来说,地方戏曲的传承和发展都是刻不容缓的。 2、以五音戏为调查对象的主要原因:(1)五音戏的历史源远流长,有200百多年的历史,是地方戏的典型代表。这对于发展地方戏曲特别是对农村文化传播而言有很大益处,故它有研究的必要和价值。(2)相对于其它地方戏,五音戏有更强的发展优势。五音戏发源于农村,容多反映民间生活,深受观众喜爱;剧目多样丰富,据统计,保留下来的五音戏剧目有160 余出,对于其它地方剧种的发展也有很大的帮助。(3)但是相对于它的优势,它存在的问题在地方剧种中也很

7、有典型性。特别是我们在做了大量的访谈分析和问卷调查后,对这些问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政府扶持方面、剧团自我发展方面、群众认识方面以及面对新时期的外来文化冲击等方面,我们都做了细致而全面的分析。 (4)作为文化产业专业的学生,研究五音戏这一地方戏曲对于我们更好地学习和掌握本专业知识也有很大的帮助。我们会从专业涉及的多个角度来分析阐述五音戏的发展瓶颈和对策。3、五音戏简介: 五音戏原名“肘鼓子”,发源于山东章丘青野一带,流行于山东中部的、及周边地区。其产生、发展、定型大致经历了秧歌腔、五人班和五音戏三个时期。其表演曲调口语化,唱腔酸中带甜,地域特色鲜明。容多反映民间生活,后经发展增添了文场伴奏,剧

8、目也更为丰富。五音戏的传统剧目主要有王小赶脚、彩楼记、拐磨子、王美蓉观灯、墙头记等。由于表现的多是当地农村居民的形象和生活状态,故生活气息浓厚,地方特色鲜明。用当地方言来演唱,表演生动幽默,深得一方百姓喜爱。艺名“鲜樱桃”的邓洪山是“五音戏”表演的集大成者。特别是在20世纪30年代,邓洪山曾到百代公司灌制唱片,因其唱腔优美动听,唱片公司赠送他“五音泰斗”的锦旗,“五音戏”也由此定名。早期的五音戏已成为流传地区百姓节假婚庆、自娱自乐不可缺少的艺术形式。近年来,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急剧变革给五音戏带来极大的影响和冲击,加之保护措施滞后和资金不足,这一剧种正面临失传的危险。(2) 调查情况简介:

9、1、文献查阅法:在本次调查中,我们首先进行了相关文献查阅。通过查阅相关论文和书籍等对五音戏有了大致的了解和把握,为我们的研究提供具体。同时在网络上也大面积搜寻关于五音戏的资料,包括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五音戏剧团网页等。2、实地观察法:去章丘青野村进行实地调查,除了采访几位主要访谈人物之外,也对青野村村民进行了随机采访;在发放调查问卷的同时也与城区居民积极探讨关于地方戏曲特别是五音戏相关的话题。3、访谈记录法:组员分成两组,一组负责访谈记录。我们把青野村村委会书记、义务奉献章丘五音戏的退休教师孔志、青野五音戏剧团团长马乃转作为主要访谈对象,记录他们对于五音戏的看法和见解,并结合小组成员意见,在

10、其后附上我们的访谈分析。4、问卷调查法:另一组负责调查问卷。从11月3号到16号,包括调查问卷以及分析。小组成员在人员流动量大的地方有针对性的选取各类人群,边调查边采访,保证较广的调查对象的围,以及较高的问卷回收率。2、 青野村实地访谈结果及分析(一)实地考察过程及分工:1、考察时间:2012年11月4号2、考察地点:山东省章丘市文祖镇青野村3、考察对象:青野村书记、村民代表孔志、青野剧团团长马乃转及青野村村民4、考察方式:访谈、访问5、实地考察分工:资料查找及访谈记录:代钱钱;访问者:王娜娜、王倩;摄像及拍照:允武(2) 实地调查情况: 1、村中多妇孺,少青壮年,人烟稀少,略显荒凉。其中几乎

11、所有的青野剧团成员都已不在本村常住,多数人选择到有更多工作机会的市中心打工挣钱。2、在考察中,大多数村民对五音戏没有想象中的熟知,对其惨淡的发展现状大都持漠视态度,年轻人更是对五音戏知之甚少。3、青野村面积很大,村民相对较为富裕,在对青野村书记进行采访时,书记说村委可用资金却相当少,导致无法为剧团提供资金,能做的也只是春节时在村里组织剧团演出,反映总是平平。4、虽然结果不尽人意,但是我们还是坚持去问更多的人,想从更多的人那里得到答案。有很多人都是看到我们就远远躲开,倒是年轻人好些,虽然不了解五音戏,却很热情,这让我们对调查有了更大的动力。(三)访谈结果及分析:1、青野剧团作为一个农村剧团,现在

12、的发展可以用惨淡来形容。现在的青野剧团是文革后青野村委及村子里的积极分子为扶持五音戏的发展创立的。他们从当时没有上学的孩子们里选拔了一部分进行培养,因此成员们的学历水平不高,素质偏低,由于偏见,演员全为女性,势必会使得五音戏在艺术表现上有所欠缺;没有创作人员,剧本均沿用邓洪山时期的剧本,容过于旧;经费不足,剧团演出入不敷出(所以演员也不是专职演出,而是节庆出演,平时务农),这使得青野地区的五音戏相对来说质量不高。2、剧团成员对于现在五音戏的发展现状甚是无奈,感叹没有传承人。确实,与兴趣班辅导班相比,现在的家长不太可能愿意把孩子送去学不甚有名的五音戏。而戏曲本身的人才培养是以20年为一个周期的,

13、显然第四代传人之后,青野五音戏就面临着断代的尴尬局面。而培养传承人这件事由政府出面会产生会事半功倍的效果。可据孔志老师说,他也曾多次向政府反映过,可是都收效甚微,政府没有实际行动。五音戏作为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应当给予其发展空间及扶持,如若没有,那么继续发展将会非常困难。而这一点五音剧团做的相对就好些。五音戏起源于青野,却在发展的很好,而作为起源地的青野村却是一副凄凉的场景,这的确是一件很值得我们反思的事情。3、在考察中,我们发现,无论是村民代表老师或是团长马乃转甚至当地村民都一味的将责任推向政府,并没有过多的从自身找原因,从实际出发,也没有把保护传承五音戏当成一种自觉的意识,为五音戏的发展

14、尽自己的一份绵力。这可能和他们文化水平不高,经济拮据有关系。且假设她们全都专门从事五音戏表演,那就没有了生活来源。作为没有学历的农村妇女,让他们因为这个而放弃讨生计的工作是不现实的。4、在采访过程中,他们之间的访谈记录也有不少冲突的地方,例如在谈到五音戏的受众上,村支书的说法是很多村民爱看会唱,然而孔志老人和马乃转团长给出的确是鲜有人看。这说明在面对五音戏问题上,他们在认识上就出现了断代,彼此信息闭塞,缺少相互之间的沟通交流,首先就为五音戏寻求发展之路制造了障碍。3、 问卷调查情况及分析(一)问卷调查情况及分工1、调查时间:2012年11月3日至11月16日2、调查地点: 大学西校区及附近居民

15、小区3、调查对象: 大学部分师生及校外附近小区青年及中老年人4、调查报告分工: 武影影:参与调查问卷的发放与回收;分析第11和13题调查结果以及对总体调查结果的整理与总结。 单丹丹:参与问卷发放与回收;分析第8、9、10题调查结果。 金粟:参与问卷发放与回收;分析第12、14、15、16(1)(2)题调查结果。 文龙:参与问卷发放与回收;分析第4、5、6、7题调查结果。 王文婧:针对整个研究课题宏观分析地方戏曲的发展现状,原因分析及策略。5、调查问卷容:共发放了150份,回收了125份,有效回收率83.33%。(二)调查结果分析(调查问卷详见附录)(1)-(3)属于调查对象基本信息渗入在接下来的问卷分析中。(4)关于不同年龄段人群对地方戏的了解程度的调查,调查结果如下:了解程度年龄非常了解了解一些一般了解很少完全不了解1822岁05101882345岁03816144560岁1246460岁以上03478表1.1图1.2从以上图表可以看出:几乎没有人敢说对自己的地方戏非常了解,其中也包括老年人,这是让我们非常惊讶的,因为之前我们理所当然地认为老年人会对地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