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和化工行业绿色供应链基本流程图 绿色项目 绿色勘察、绿色设计 绿色开发绿色施工与试车 绿色生产 回收利用绿色物流 绿色采购 供应商 化工企业 绿色营销 用户 原料产品 无害化处理 回收处置 企业 废弃物 再生物料 产品绿色设计指标及要求 B.1材料选择及使用 B.1.1不使用禁用物质,减少限用物质使用 具体要求如下: a) 避免或尽量减少使用有毒有害材料; b) 慎重选用尚不清楚毒副作用的人工化学物质; c) 不可避免使用对人体和环境有害的材料时应: 新(或改进)产品用量比原产品减少; 用量不超过相关法律法规或者标准的限值要求; 提出进一步改进方案和措施,例如提出替代技术(或材料)的研究计划 B.1.2减少材料的种类和使用量 具体要求如下: a) 减少同类产品使用材料的种类; b) 减少材料的使用量; c) 提高材料的利用率,减少废料产生和排放; d) 必须使用混合材料时,选择相容性好的材料 B.1.3考虑材料来源 具体要求如下: a) 优先选用来源丰富和可再生的材料,尽量不使用或少使用稀有材料; b) 优先选用再生材料(标准和政策法规禁止的除外) ; c) 优先选择通过了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或符合绿色供应链要求的供应商。
B.1.4考虑材料的回收和循环利用 具体要求如下: a)优先选用易于回收、可循环利用的材料; b)在需要两种或两种以上材料制造的化工材料时, 优先选用能够或者容易分离的材料 B.2产品设计 B.2.1产品设计原则 a) 环境友好、低碳产品设计; b) 产品全生命周期设计; c) 资源能源消耗最低化设计; d) 再循环和再使用率最大化设计; e) 生态环境影响最小 B.2.2产品易于回收利用 具体要求如下: a) 易于清洗、检测和回收,便于产品报废后再利用; b) 贵重材料具有良好的可回收性和再制造性 B.2.3产品状态稳定,易于包装、运输 B.2.4生产过程 具体要求如下: a) 优化工艺流程、工艺布局、工艺方法及工艺参数,提高生产效率; b) 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装备,逐步淘汰低效率、高污染、高能耗、危害健康和影响 安全的工艺技术及生产设备; c) 降低生产过程中的资源消耗,提高资源利用率提高产品合格率,减少生产过程中 废品、废料的产生; d) 减少和有效控制环境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包括固体废弃物、废气、噪声、辐射等, 污染物排放应执行国家及地方的最严格标准; 设计应在平面布置、 工艺及设备选择、 自动控制、电气、电信、消防和可燃、有毒气体检测系统等方面采取有针对性的安 全风险防范措施,尽量降低事故的发生概率;设计应充分考虑从污染源头、过程处 理到最终排放的“单元-厂区-园区”三级防控体系,防止突发环境事件造成环境污 染;设置监测设施(包括监测)和环境监测站等管理设施; e) 优先使用清洁、可再生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量; f) 使用对人体影响小的工艺及辅助材料, 减少或消除生产过程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排放 及其对人体健康与安全的危害。
B.3包装过程 B.3.1包装材料的选择 具体要求如下: a) 优先选用无毒无害、易分解或者可以生物降解的包装材料; b) 优先选用可回收利用的包装材料; c) 同一种产品宜使用同一种包装材料; d) 包装废弃物可实现无害化处理 B.3.2包装的减量化、可回收 具体要求如下: a) 在满足包装要求的前提下,宜减少包装材料的使用量; b) 避免过度包装,减小包装的体积; c) 优先使用可重复使用的包装设计; d)保证吊装、搬运的方便、安全 B.4使用阶段 B.4.1减少对环境的汚染 具体要求如下: a) 减少产品使用过程中废气、废水、固体废弃物等的产生和排放; b) 对可能由于使用不当造成的环境污染,应有预防和补救措施; c) 避免有毒有害物质泄漏; d) 减少粉尘、烟尘、有毒有害气体的产生,并采取必要的治理措施 B.4.2考虑资源的使用 具体要求如下: a) 优先考虑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b) 采用先进设计方法和技术措施,提高产品能源效率和资源利用效率; c) 配备能源计量、降低产品能耗或能量回收等辅助设施; d) 减少产品使用过程资源的消耗等 B.4.3 合理延长产品使用寿命 具体要求如下: a) 对于使用周期长的产品,对产品寿命进行分析,采取相应改进措施,使产品性能稳 定,提高产品的可靠性; b) 对于技术更新和市场变化快的产品,给产品升级或改造留有空间,通过进一步加工 实现功能扩展或性能提升。
B.5回收利用及最终处置 具体要求如下: a) 分析产品生命末期所处的状态及回收处理时对环境的影响, 提出产品废弃时的处理 方案; b) 提高产品的回收利用率和再利用率,回收利用时应不降低材料的原有使用性能; c) 对不可回收物尽可能实现无害化处置,避免产品报废后产生危险废弃物; d) 提供警示、操作指南等随行文件,避免产品回收时对操作者的伤害 绿色试车要求 C.1预试车 C.1.1企业在制定预试车方案或绿色预试车专项方案时应考虑: 减少水、电、汽、气、油和化学品等资源的消耗; 减少并回收利用临时措施所使用的材料; 控制预试车过程产生的废气、废液、噪声和热辐射; 隔离预试车区域; 保护人员的健康与安全 C.1.2预试车前,企业应按批准的预试车方案逐项确认试车条件,责任人在试车条件确认 单上签字确认后方可开始试车 C.1.3企业应按批准的预试车技术方案或绿色预试车专项方案组织预试车,避免人为失误 造成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和人员伤害 C.1.4预试车结束后,企业应按批准的预试车技术方案组织相关方确认试车结果,避免存 在的缺陷影响后续的联动试车 C.2联动试车 C.2.1企业在制定联动试车方案或绿色联动试车专项方案时应考虑: 确保大机组的联锁紧急停车系统、安全阀系统可靠待用; 系统气密、置换过程节能、降耗的措施; 防止水联运、油联运过程“跑、冒、滴、漏和乱排放”的措施; “三剂装填”过程中高处作业和受限空间作业的安全措施; 注:三剂泛指催化剂、添加剂和溶(助)剂。
防止工业炉烘炉过程炉管烧坏和炉膛爆炸的措施; 保护人员的健康与安全 C.2.2联动试车前,企业应对参加试车的人员进行培训,使其熟练撑握试车步骤和应急措 施 C.2.3联动试车前,企业应按批准的联动试车方案逐项确认试车条件,责任人在试车条件 确认单上签字确认后方能开始试车 C.2.4企业应按批准的联动试车方案或绿色联动试车专项方案组织试车,避免人为失误造 成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和人员伤害 C.2.5联动试车结束后,企业应按批准的联动试车方案组织相关方确认试车结果,避免存 在的缺陷影响后续的投料试车 C.3投料试车 C.3.1企业在制定投料试车方案或绿色联动试车专项方案时应考虑: 优化试车顺序; 缩短试车时间、降低试车成本的措施; 防止误操作的措施; 试车过程设备抢修所需要的备品备件; 保护人员的健康与安全 C.3.2投料试车前,企业应对参加试车的人员进行培训,使其熟练撑握试车顺序、步骤和 应急措施 C.3.3投料试车前,企业应按批准的投料试车方案逐项确认试车条件,确保已完全解决联 动试车过程暴露的问题,责任人在试车条件确认单上签字确认后方能开始试车 C.3.4企业应按批准的投料试车方案在统一的指挥下组织投料试车,避免人为失误造成非 计划停车,防止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和人员伤害。
C.3.5企业应对投用的装置进行性能考核,确认符合合同约定和设计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