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数下计划2

上传人:20****03 文档编号:168502659 上传时间:2021-02-1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数下计划2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二数下计划2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二数下计划2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二数下计划2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二数下计划2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二数下计划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数下计划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湟源县波航乡纳隆小学.2009至2010年度第二学期教 学 计 划科目:数学 .年级: 二年级 教科教师: 马芬莲 . 教导处查阅意见一、对学生情况的简要分析:班级学生共27人,男15人,女12人,平均分91.2,及格率100%,二年级的小朋友经过了一年多的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以及学习习惯等相对来说已有了较大的转变;完成作业情况也较好,大部分同学作业清楚,态度端正,对数学表现出了较大的兴趣。不过还有一小部分同学由于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以及其自身的种种原因,尚不能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学起数学来感觉还是有点累。学生乐于计算,但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就有点麻木,不注意审清题目意思,急于

2、动手,以至于粗心大意,没有很好的解决问题。刘汉胜,罗洁,杨蓉等同学,需要更加严格要求,培养他们多动手,多思考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好地投入到学习当中来。二、对教材的简要分析:(一)解决问题1、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2、通过购物等活动,初步感受混合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运用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让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4、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体会到混合运算要有一定的顺序;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以及小括号在运算中的作用。5引导学生掌握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二)

3、表内除法1、引导学生经历分苹果等实际操作,初步体会有余数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应用。2、使学生体验除法竖式的计算过程,能正确掌握商是一位数的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3、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体会到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三)图形和变换1、结合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直观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会借助三角板辨认以上三种角。2、通过观察、测量、比较、归纳,使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3、使学生能够按要求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4、结合生活情境,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平行四边形。(四)万以内数的认识1、联系生活实际学习万以内的数,体验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2、通过实际操

4、作具体感受大数的实际含义,能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逐步发展数感。3、通过“拨一拨”等教学活动,认识万以内数的数位顺序;会读、会写万以内的数,会比较数的大小,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五)克和千克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千克2.使学生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六)加与减1、引导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2、引导学生探索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的方法,能结合具体的

5、情境进行估算。3、引导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灵活运用不同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七)统计1、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2、引导学生认识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并能完成相应的图表。3、使学生能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并能做出简单的预测,能主动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4、让学生感受统计在生活中广泛运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三、本学期教学任务及目的要求:1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信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

6、内的近似数。 2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3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4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5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平移。 6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7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

7、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5个单位)和简单的复式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8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四、提出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1、继续加强学习常规和学习习惯的培养,比如认真审题和计算、重视验算、规范书写格式等的教育。2、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习学习数学。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习数学。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

8、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如,教材通过数小正方体木块,10个是一长条,100个是一层,这样的10层就是一千个,有这样10个大正方体就是一万个,体会“千”“万”的实际含义。利用自制的方向板,在教室内或操场上辨认方向。通过数学游戏你问我答,神奇的“495”练习万以内加减法,通过设计图案复习认识图形,通过实验泡黄豆,填写和绘制统计图表等,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再如:开展“分一分”的活动,在大量平均分的过程中,体验除法的含义,等等。3、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帮助学生积累参加数学活动的经验。在具体的数学活动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善于倾

9、听别人的意见,与同伴进行交流。同时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分工合作,以提高数学活动的纪律。4、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以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册教材提供了很多要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的实际问题,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素材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教材中还安排了一些实践活动,如“找一找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用乘法解决,哪些问题可以用除法解决,并与同伴说一说”,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5、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根据学科特点,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有机地进行思想品德教学和相关思想的渗透。6、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教学中,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

10、计教学过程;根据本班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确定合理的教学起点和重点,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生活经验选择适当的教学素材创设教学情境,同时,适时地记录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以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7、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和优等生的培养。采取生生互帮与教师辅导相结合、数学学习与其他学科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多角度、多层面的对学困生进行辅导。8、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在本册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技能。例如,估计一筒花生有多少粒,一篇文章有多少字等。在进行万以内加减法计算时,先估计得数的大致范围,再进行计算。在学习测量

11、时,先估计测量的物体有多长,再实际测量,这样做,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和估计技能。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探索计算方法时,必然算法是多样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算法多样化。9经常和家长取的联系,和家长一道进行对学困生教育,以便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10.认真备课,上好每一堂课,精讲多练,争取向四十分钟要质量。五、教学专题研究:主动参与,自主学习,让学生学会观察。六、教学进度:周次月日课次课题教时教具准备第一周3.2至3.5一解决问题4小黑板课件第二周3.8至3.12二表内除法除法32图片课件第三周3.15至3.19二除法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23小黑板光盘第四周

12、3.22至3.26二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5小黑板课件第五周3.29至4.2三整理复习图形与变换23小黑板光盘第六周4.5至4.9四图形与变换7、8、9的乘法口诀求商14光盘课件第七周4.12至4.16四解决问题5课件第八周4.19至4.23五整理复习万以内的数的认识32小黑板第九周4.26至5.30五万以内的数的认识5光盘第十周5.3至5.7期中考试第十一周5.10至5.14五六万以内的数的认识克和千克23课件第十二周5.17至5.21七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5小黑板课件第十三周5.24至5.28七八万以内数的减法有多重统计113小黑板课件第十四周5.31至6.4九找规律5光盘第十五周6.7至6.11十总复习5小黑板资料第十六周6.14至6.18复习5小黑板资料第十七周6.21至6.25复习5小黑板资料第十八周6.28至7.2复习5小黑板资料七、教学辅助活动:次数活动名称时间(周次)目的要求1剪一剪5通过剪一剪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2有多重?13通过掂一掂,称一称,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3口算竞赛16通过口算竞赛,培养学生的速算能力和口算技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