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握课外阅读中的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168501642 上传时间:2021-02-19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把握课外阅读中的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如何把握课外阅读中的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如何把握课外阅读中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把握课外阅读中的(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如何把握课外阅读中的“放”与“收” 语文教学必须搞好课内外衔接,向课外延伸,这就要求语文教师既要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又不能忽略课外阅读,然而,在课外阅读这个环节上,教师容易犯以下错误:一、“放而不松” ,老师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时,由于害怕知识落实不了,把课外阅读搞成“变相作业”,学生读课外书籍,必须摘抄多少警句,分析多少问题,写出多少字的读书心得 对学生绳之以法,束缚了学生的手脚,课外阅读成了一件苦差事,学生丧失了自我感知美的能力,窒息了学生的活力,结果使学生读书指挥根据老师的要求“按图索骥”,走不出老师的影子,带着老师的眼睛去读书,培养出来的学生也只是“匠”气十足,而才气不足,遇到作文题,学

2、生总是战战兢兢,叫苦不迭,无从下笔,思想打不开,语言展不开,只能写出结构板滞,千篇一律,句式单一的文章。二、”放而不收”。有的老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忽略了读书的目的性,让学生“放马游洲”,“自由驰骋”,一发不可收,学生阅读课外书籍,只追求形象的感知,感官的刺激,而不注重动手、动脑的能力训练和知识的落实。虽然学生读了不少书,往往是“消化不良”,学过的知识犹如过眼烟云,似懂非懂,知而不化。更有甚者,有些学生以读“垃圾文学”为乐,身心受到毒害,把书读“歪”了,贻害不浅。如何把握课外阅读中的“放”与“收”,是迫在眉睫、必须解决的问题。一、课外阅读意义宜“先放后收,先宽后严”课外阅读必须先培养学

3、生的阅读兴趣,教师不应过多的干预,应大胆放手,让学生去选择自己喜爱的作品,而不是一开始就“非正统书莫读”。有经验的老师在引导学生课外阅读时,无论是名著与俗作,高雅与诙谐,还是历史掌故,现实状况,发展前沿,只要能读就是好学生,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尽可能多地让学生投身到课外阅读中去,即使是“囫囵吞枣”也行,不求甚解亦可,引导学生走进文学的殿堂,跳出狭小的思维空间。漫步在广袤的文学世界,领略文学天地的斑斓色彩,拓宽自己的视野,然后渗透教学目的。比如:摘警句、析任务、分层次、纳中心 把学生的发散思维集中起来,就会收到“以面援点”的奇效,即用广博的知识来落实具体的知识点,所以语文教师要善于把握“放”

4、与“收”的尺子,提高阅读的质量。二、课外阅读应“由少到多,先易后难”有的老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一开始就是鸿篇巨制的名著与杰作,这样做的结果往往是事与愿违,欲速则不达,指导学生阅读应遵循“由少到多,先易后难”的渐进原则。我在教学中指导学生阅读时,开始选取的一般是故事会、少年文艺、童话等一些趣味性、故事性、可读性较强的书。读书要求也只是能够重复故事情节即可。这些作品独立成篇,短小精悍,语言浅显,学生爱读,亦能读懂。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慢慢过度到名著欣赏,读书要求也随之提高。学生的知识贮备也会由少到多,理解能力会由弱到强,有了这些贮备和能力“垫底”,学生在解答语文题时,大脑中就会呈现相关联的知识,举一

5、反三,做作业就会得心应手,从而达到课外课内相援的目的。三、课外阅读要注重指点和交流现在的文化市场可谓好坏并存,良莠混杂。教师在放手让学生读书的同时,应及时指点,引导学生读扬善警恶,移风移俗,励人向上的好书,会区分作品中的糟粕与精华,学会取舍。用正确的人生观去熏染他们,感化他们,使之思想沿着健康、正确的方向发展。学生的理解能力发展是不同的,读书也一样。组织学生进行读书交流活动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良好途径之一。如:开故事会、交换读书心得笔记,让学生发表自己对作品的“高见”,把自己在读书这块园地中最好的收获奉献出来,把自己的优势展现出来。可以使学生相互促进、了解自己读书中的长处与不足,扬长避短,达到“优势互补”的目的。四、课文阅读要把“读”与“练”结合起来多读是为了积累知识,但光读不练,就不能把知识变成能力,切断了知识和能力的联系。所谓“不动笔墨不读书”讲的就是这个道理。练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仿写、评写、改写,让学生沉到作品中去,结合学生亲身经历,把学到的知识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在大脑中酝酿、发酵,去再创造,去写自己所熟悉的生活,体验创作的苦与乐,若能做到这点,我们就能看到语文教与学成功的曙光。所以,若想搞好语文教学的课内外衔接,向课外延伸,必须把握好课外阅读的“放”与“收”这一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