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理论课件文档修改版

上传人:20****03 文档编号:168495018 上传时间:2021-02-1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7.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哲学理论课件文档修改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哲学理论课件文档修改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哲学理论课件文档修改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哲学理论课件文档修改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哲学理论课件文档修改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哲学理论课件文档修改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哲学理论课件文档修改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哲学理论体系 一、哲学概论纵览 二、哲学对象 三、哲学分类 四、哲学派系 五、哲学功能 附:哲学涵养和素质,包括哲学思维和哲学品格。(有时间的话) 公共邮箱: 密码: 第一讲 绪 言 黑格尔(G.W.F.Hehel,1770-1831) “ 因而使得人们没有自由的心情去理会那较高的内心生活和较纯洁的精神活动”“ 阻遏了我们深切地和热诚地去从事哲学工作,分散了我们对于哲学的普遍注意” “ 我们可以希望除了政治的和其他与日常现实相联系的兴趣之外,科学、自由合理的精神世界也要重新兴盛起来”精神现象学 “绝对精神”是黑格尔哲学体系的基本概念,在黑格尔哲学中是指作为万物共同本质和基础的精神实体。 绝

2、对精神意识到自我在个人中的存在,黑格尔称之为主观精神; 主观精神在家庭,社会与国家之中达到更高的意识,黑格尔称之为客观精神; 精神现象学 艺术,宗教和哲学是绝对精神在自身中所达到的最高形式的自我实现。其中又以哲学为最高形式,所以黑格尔认为绝对精神是最先在哲学中发现了自我。西哲唯心主义大家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以及历史哲学,就都尤其强调绝对精神或者绝对理念的独立开展,甚至依此来判定世界各民族自由程度差异了。 精神现象学 “绝对精神”是黑格尔哲学体系的基本概念,在黑格尔哲学中是指作为万物共同本质和基础的精神实体。 绝对精神意识到自我在个人中的存在,黑格尔称之为主观精神; 主观精神在家庭,社会与国家之

3、中达到更高的意识,黑格尔称之为客观精神; 艺术,宗教和哲学是绝对精神在自身中所达到的最高形式的自我实现。其中又以哲学为最高形式,所以黑格尔认为绝对精神是最先在哲学中发现了自我。 精神现象学 黑格尔认为: 绝对精神是万物最初的原因和最内在的本质,其存在是一个自我演化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逻辑阶段:在自然界和人类产生之前,它是纯逻辑概念的自我推衍; 第二阶段是自然阶段:绝对精神外化为自然界; 第三阶段是精神阶段:绝对精神自我否定,转化为精神并返回自身。先后表现为主观精神(个人意识),客观精神(社会意识),绝对精神(返回自身)。 什么是哲学? “什么是哲学”与“哲学是什么”是两种命题第一

4、节 哲学概论课程的历史回顾1、西方国家(美英德)例:哈雷大学的A.鲍姆加登 在哈雷大学开设过“哲学百科”。在讲义基础上,修订出版了哲学百科纲要(1769,又译哲学全书纲要。2、中国大学例:北京大学哲学门(1914年)的陈大齐 北京大学哲学系始建于1914年,是我国高等学校中最早成立的哲学系。创建之初为北大文科哲学门,亦称“中国哲学门”, 1915年开设“哲学概论”课程 ,1919年更名为哲学系 。第二节 课程的基本特点和主要目的1.基本特点(1)导引性(2)基础性(3)通用性2.主要目的(1)了解关于哲学本身的一般问题(2)了解哲学思维、哲学话语、哲学品格(3)了解哲学素质的各个方面的要求第三

5、节哲学概论的重点论题1、哲学概论内在地要求讨论的论题(1)哲学对象 (2)哲学特性 (3)哲学分类 (4)哲学功能2、哲学概论当代讲授者普遍关注的论题 以20世纪后期选取多位学者为例v 第四节哲学概论的学习方法1、哲学概论的学法(1)浏览哲学史 (2)精读二名著 (3)哲学地生存2、 经典名著推荐第二讲第一章 哲学对象哲学观就是关于哲学的哲学,是对有关哲学本身的一系列问题哲学的对象、性质、特点、功能、基本问题等等的反思。n 哲学对象 “哲学”一词起源于古希腊,由“爱”和“智慧”两词组成 。哲学对象问题是首要的元哲学问题。从总体上看,就是人与世界之间的关系。第一节 哲学家们对哲学对象的三类划定划

6、定角度: 被称为 : 学术兴趣 兴趣型划定独特的世界观 世界观划定特定的哲学体系 体系型划定n 兴趣型划定 以(苏格拉底、H.柯亨、W.文德尔班、H.李凯尔德、R.奥一肯、E.胡塞尔、L.维特根斯坦、M.海德格尔)为例.n 世界型划定 以(柏拉图、G.黑格尔、A.叔本华、B.克罗齐、马克思主义哲学家门)为例.n 体系型划定 以(亚里士多德、TH.阿奎那、TH.霍布斯、I.康德、J.费希特、F.谢林、L.费尔巴哈、斯多亚派的学者们 )为例.n Why?一.哲学本身不断变化着;二.哲学家们对“哲学”概念的理解多样三.哲学家们的学术兴趣、世界观和哲学 体系各不相同。第二节 哲学对象之整体-历史的划定

7、1、对整个哲学的对象的划定和解释一、哲学的历史演进 二、哲学分支的对象的差异性 三、对哲学对象的划定和解释2、对哲学分支的对象的划定 (1)马克思主义哲学(2)形而上(3) 自然哲学(4)社会哲学(5)经济哲学(6)道德哲学或伦理学(7)政治哲学(8)法律哲学(9)知识学(10)逻辑学(11)语言哲学(12)艺术哲学(13)宗教哲学(14)哲学哲学 (15)元哲学 第三节哲学对象的特性 哲学的独特对象体现为其独特问题。因此,哲学对象的特性体现为哲学问题的特性。n 1、哲学对象的根本性 (1)根本性的含义 (2)根本性的体现 (3)根本性的意义 n 2、哲学对象的普遍性(1)普遍性的含义 (2)

8、普遍性的体现 (3)普遍性的意义n 3、哲学对象的复杂性(1)复杂性的含义 (2)复杂性的体现 (3)复杂性的意义 第四节哲学基本问题探究 1、从不同哲学体系出发探讨对哲学的基本问题的不同选择 以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阿奎那、康德、谢林、黑格尔、恩格斯为例2、从不同哲学分支出发对哲学基本问题的不同选择 (1)形而上(2)自然哲学(3)社会哲学 (4)经济哲学(5)道德哲学或伦理学 (6)政治经济学(7)法律哲学(8)知识学 (9)逻辑学(10)语言哲学(11)艺术哲学 (12)宗教哲学(13)元哲学 3、从不同时期出发地哲学基本问题的不同选择 (哲学的历史演进) (1)古希腊罗马哲学 (2)中世

9、纪神学 (3)中国古代哲学(4)西方近代哲学 (5)现代西方哲学 (6)马克思主义哲学 第三讲第二章哲学分类 了解哲学究竟有哪些分支及各个分支的考察对象和重点论题,是进入哲学殿堂的一种必要的预备。 在各个元哲学问题中,哲学分类是较多地被思索的问题之一,但答案一致性较低。第一节哲学家们的哲学分类1、哲学家们的哲学分类分述 当哲学发展到第一个成熟期(古希腊中期哲学)时,哲学分类便开始进入理论思维的视野。第一个明确地提出哲学分类的人当推亚里士多德。其后,哲学史的各个时期里都出现过哲学分类,尤以近代为多。1、哲学家门的哲学分类分述(1)亚里士多德:理论哲学、实践哲学和创制哲学(2)斯多亚派:逻辑学、博

10、物学和伦理学(3)伊壁鸠鲁派:准确学、博物学和伦理学(4)TH.阿奎那:博物学、数学和神学(5)伊本西拿:理论哲学和实践哲学(6)R.笛卡尔:形上学、物理学和其他学科(7)TH.霍布斯:自然哲学和公民哲学(8)CH.沃尔夫:理论哲学、实践哲学和逻辑学(9)I.康德:纯粹理性批判、判断力批判和实践理性批判 (10)F.谢林:理论哲学、实践哲学、自然目的和艺术哲学(11)G.黑格尔:逻辑学、自然哲学和精神哲学(12)H.斯宾塞:第一哲学、生物学、心理学和伦理学(13)B.克罗齐:美学、逻辑学和伦理学(14)CH.皮尔斯:现象学、规范科学和形上学(15)胡适:宇宙论、名学和知识学、人生哲学、教育哲学

11、、 政治哲学和宗教哲学(16)冯友兰:宇宙论、人生论和知识论(17)李达: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以及史学、法学、货币学等 2、哲学家们的哲学分类综述(1)机构化和序列化在形式上值得效法(2)分类视点多数可取(3)经典观念继续传承第二节哲学分类的规则和视点1、哲学分类的必要原则(1)视点统一原则 (2)结构化原则 (3)序列化原则(4)一一对应原则 (5)整理规审原则 (6)适度开放原则2、哲学分类的可能视点和可行视点(1)关涉领域 (2)考察对象 (3)学科性质 (4)社会目的(5)学术地位 (6)研究方式 (7)政治色彩 (8)现实关联3、四种可行视点和四种不可行视点(1)

12、关涉领域(2)考察对象(3)学科性质(4)社会目的(5)学术地位(6)研究方式(7)政治色彩(8)现实关联第三节当代哲学体系的建构 1、对分类视点和排序原则的选定(1)对分类视点的选定:关涉领域和考察对象(2)对排序原则的选定:逻辑与历史的顺序2、第一级分类和第二级分类(1)第一级分类:形上学、现实哲学和精神哲学(2)对现实哲学和精神哲学的第二级分类3、各门哲学分支的排序(1)第一级排序:形上学现实哲学精神 哲学(2)现实哲学和精神哲学诸分支的第二级排序(3)用哲学分类规则检验本哲学分类第四节各门哲学分支简介1、形上学介绍 (1)形上学的含义 (2)形上学的重点论题 (3)形上学的首批学术和著

13、作 2、现实哲学诸分支的介绍 (1)自然哲学(2)社会哲学(3)经济哲学 (4) 道德哲学或伦理学(5)政治哲学 (6)法律哲学 3、精神哲学诸分支介绍 (1)认识论(2)逻辑学(3)语言哲学(4)艺术哲学(5)宗教哲学(6)科学哲学(7)元哲学第四讲哲学派系 在整个哲学视域下,哲学的各个分支总是在不同时期和国家发现某些相同的兴奋点。但他们对这些论题的思索结果并非总是相同。其中必然有分歧、差异、争执、冲突。于是,各式各样相互对立的哲学派系形成了。 哲学史虽不能看成是某些派系的斗争史,但哲学派系确是了解和研究哲学史的一种行之有效的视角。第一节哲学派系概观哲学派系亦可称作哲学派别或哲学门派。不同的

14、哲学派系可以共存并进。较之“哲学派别”或“哲学门派”,“哲学派系”有一个语义上的优点:它暗示了哲学观念或学术的历史承续和关联。因此,我们采用“哲学派系”来定义。1.哲学派系的含义及其特点 (1)含义:不同时期和国家里的哲学家对某一或某些重要的哲学问题研究,并提出了各自的观点和学说,其中类似的或相同的观点和学说结成一条理论阵线,即是哲学派系。至于这些观念和学说究竟是谁结为一条理论阵线,可能是哲学家们或追随者或后世的研究者。 (2)特点:1.延伸于哲学史的多个时期;2.围绕着重要的哲学问题形成;3.展示类似的或相同的观念和学说;4.面向无限的未来和未知的过去开放;5.哲学派系往往成对出现。特点一诠释:该特点从哲学派系的界定可以分析出,一个哲学派系一般不限于一个时期的哲学家们,往往涵括两个或两个以上时期的哲学家们,甚至涵括所有时期的哲学家们。例如:形上学中的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辩证法与机械法就出现于哲学史的各个时期,自然哲学中的目的论与机械论、社会哲学中得偶因论与决定论分别出现于哲学史的二、三个时期。 特点二:该特点包含在哲学派系的界定中。一个哲学派系总是围绕着某个哲学分支中的某一或某些重要问题而形成的。每个哲学分支中的哲学派系都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