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古城(课件介绍)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6846839 上传时间:2017-11-0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5.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古城(课件介绍)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6古城(课件介绍)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6古城(课件介绍)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6古城(课件介绍)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6古城(课件介绍)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古城(课件介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古城(课件介绍)(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芜 湖 古 城每一座城市,都有着属于自己的回忆,每一座城市都有着自己的故事,时间造就了他们独特的灵魂。这些城市里的每一处、每一景,都等待你去观察、去聆听、去品味;每一条老街,每一处巷口皆是尘封过往与现代节奏的微妙互动。历史的沉淀,造就了芜湖古城。一、古城历史芜湖古城西倚长江,南临青弋江。公元前 109 年,芜湖就已设县, “芜湖古城”的雏形初显,直到东汉末年,魏、蜀、吴三国鼎立。公元 223 年(黄武二年) ,为拱卫都城建邺(今南京)的安全,将芜湖城迁至县内鸡毛山一带,这也是芜湖作为“城”的最早记忆,芜湖古城的雏形就此形成。芜湖县城迁移到此地后,芜湖成了连接东西南北的交通要道和军事重地。自宋

2、以后,元、明、清至民国 700 余年,芜湖古城因战火屡遭焚毁,多次原址重建。公元 1658 年(清顺治十五年) ,在明代城基上重修,划长街于城外。公元 1876 年(光绪二年) ,芜湖开埠通商,西学之风渐进,外来文化和芜湖社会经济迅速交融,传统古邑与西式建筑并济共存,便捷的水路交通,使得各路商贾好云集在此。众多徽商门户更是把它作为商业往来的桥头堡,运销货物的主要转口通道。商贾辐辏进一步发展,沿青弋江畔,傍水而居。商会钱庄,民间作坊,兴盛米市与车水马龙的通街达巷、繁忙渡口互通交织,芜湖城成为华东沿江地区最繁华的的城市之一。二、古城现状“芜湖古城”内保留着大量的历史信息,有行政、军事、司法、官府、

3、教育、宗教、书院、商业等,建制十分完整,又体现了芜湖水陆交通和商贸的特色,虽然在明末和太平天国时期多次经历兵燹战火,但是始终保留着的完整的布局,行政、军事、司法、宗教等一应俱全。城内主要由花街、南正街、薪市街、儒林街和萧家巷等历史街区构成,街两旁店铺林立,多为两层砖木结构的楼房,呈徽派民居风格,前店后场,街面材料一律为青石板和麻石条,下设阴沟。其中形成于明万历年间的南正街是我市最早的商业步行街,至今仍保留着江南历史传统步行街的风貌。(花街:位于芜湖古城中心区,始建于北宋初年,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因过去是以经营竹器为主的商业街道,聚集众多专营扎花灯、竹篾器商家而得名;20 世纪 50 年代初期

4、,花街各种商铺仍多达 60 多家,街上终日人头攒动,市声若潮。)古城内有许多历史建筑,其中不少建筑都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研究价值,保护和利用好这些老建筑、挖掘古城的文化内涵,将对芜湖古城的保护、开发起到重要的作用。自“芜湖古城”项目启动以来,已经修缮了部分有保留价值的老建筑建筑物。2011 年启动 13 处历史、文保建筑物的修缮设计工作;2012 年 5 月首批 3 处文保、历史建筑的修缮工程已动工建设,现已完成(潘宅、俞宅) ;2013 年省级文保建筑衙署前门已动工建设,现已基本完成。三、古城工作开展情况规划设计为确保芜湖古城项目的高品质,古城的规划设计工作作为此项目的重中之重,也开展了多伦

5、论证。完成古城规划导则编制工作 2013 年,芜湖市邀请了全国知名专家、学者对芜湖古城整治保护规划展开了多轮研讨,并通过网络公示、专家座谈、专题向市人大、市政协汇报等多种形式征求了社会各方意见,历时一年编制完成了芜湖古城规划导则 ,并在全国范围内邀请了高水平规划设计团队参与芜湖古城整治保护规划设计竞赛。经过认真的筛选考察,最终确定分别有着东南大学、清华大学、同济大学背景的国内三家顶级规划设计院参赛,在导则的基础上进行规划设计。完成芜湖古城深化设计方案竞赛 2014 年 3 月,开展了芜湖古城规划设计竞赛工作。15 年 2 月,邀请省内外相关领域专家及市建投、市规划局、市文物局等相关部门,召开了

6、“芜湖古城深化方案专家讨论会” ,并要求意向开发企业根据专家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深化方案。同年 4 月,会同市城乡规划局、意向开发企业及其设计团队就“芜湖古城”整治保护深化方案分别向芜湖古城规划导则牵头人付志强先生、东南大学古建所胡石老师做了专题汇报及征求意见,并就专家们提出的意见进行补充完善。完成芜湖古城传统建筑保护及新建建筑技术要求及参考图则编制工作 在深化方案设计的同时,为保存芜湖古城的历史特色和真实价值,规范芜湖古城中保留建筑的保护修缮,邀请东南大学城规院编制、完成芜湖古城传统建筑保护及织补技术要求及参考图则 ,为下一步古城规划设计、建设标准提供依据。完成芜湖古城南正街南门湾街区保护修缮

7、设计方案及花街沿街修建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为顺利推进古城一期地块出让,组织专家对意向企业的南正街、南门湾街区保护修缮设计方案及花街立面详细规划进行评审。招商工作按照政府主导规划、市场开发运营的模式,古城办积极利用市、区招商资源推介古城,一是与有相关旅游开发经验的企业联系、沟通、交流。如深圳万科、云南伟光汇通集团、重庆同元集团、云南恒业古镇文化旅游开发集团等多家国内知名古城开发建设企业沟通、交流。二是会同市规划局、重点局、建投公司、文物局等相关部门提出古城整治保护项目的基本要求,明确项目挂牌的约定内容,编制芜湖古城规划导则核心内容 ,确保开发建设运营不走样。三是筹备成立古城建设专家指导组,受政府

8、委托参与古城项目建设的全过程。专家组有徽州地区古建专家、市规委会专家组成员、市文物局专家组成。四是积极与我市旅游主题公园和旅游开发企业以及部分旅行社负责人进行对接,谋划旅游联动,整合旅游资源。历史文化资源挖掘整理工作1、2013 年,芜湖古城办和文物办联合组织开展了芜湖古城泮池保护性考古勘探工作,已发掘出泮池及棂星门的遗址。近期,城隍庙遗址的测绘工作正在准备中。2、古城公司组织专家,针对芜湖古城的历史、政治、经济、宗教、民俗等方面开展研究工作,从学术研究的角度充实古城内涵,丰富旅游文化,提高古城的美誉度,扩大古城的影响力。3、收集老材料。古城公司继续开展针对芜湖古城文史及实物资料征集工作(包括

9、周边所有老城区拆迁地块拆除的旧砖、瓦、木构件、石件等遗存物品) ,以补充今后古城建设专用,今年又征集了一批与古城相关的文史资料及大件遗留物品。 4、结合项目的开发进度,对古城的规划、建设、文化开展宣传。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建议,形成古城开发建设共识;五是继续开展古城文化年等系列活动,提高古城关注度,为古城开发建设创造有利环境。四、芜湖古城未来建成后的芜湖古城是一座集文化、商业、居住、旅游、展示、休闲为一体的具有特殊地域特色的历史古城。芜湖古城要展示芜湖亦商亦儒的文化底蕴和中国近代沿江城市的发展史迹;体现芜湖徽派文化为主、多元文化共处并不断发展的文脉特征。规划特色在规划目标明确的基础上,经过进

10、一步推敲,我们提炼出芜湖古城的三大规划特色。特色 1:记忆之城芜湖古城的规划很大程度上是老芜湖人群体记忆的集中呈现。为此,我们强调“环境景观形态与真实生活形态双重修复”的规划理念,通过保护原真性历史文化资源,恢复古城标志性要素,延续历史街道网络和肌理,复兴传统特色产业,再现往日生活场景等技术手段,以期还原一座真实而丰富,被大众认可和具有亲切感的古城。特色 2:对话之城芜湖古城是距古徽州最近的长江商埠,由于贸易频繁带来的人口流动所产生的文化“对话” ,使得芜湖古城呈现出西风徽韵的独特气质。有鉴于此,我们在规划中延续了“对话”的营建理念,通过丰富多元的项目业态策划,以及别具匠心的空间设计等手段,力求创造出一个风貌多元、体验多元,人群多元的特色古城。特色 3:艺文之城历史上,芜湖古城曾是文化艺术活动繁盛之地。而当代的文化艺术,对芜湖古城这样的历史空间既有着难以割舍的偏好,也能够使芜湖古城持续地给人以惊喜体验。为此,规划一方面着重考虑了文化艺术设施和场所的设置,另一方面重点打造儒林大师荟等特色社区,期望通过这些措施,吸引文化机构与文化场所入驻的同时,也能令众多文化名人能来此创作、讲学,力求将芜湖古城打造成为芜湖城市新时期文艺复兴的策源地。思考要点:1、 古城的旅游业态2、 古城的旅游形象包装和推广宣传3、 古城旅游的管理模式4、 古城的旅游商品策划5、 其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