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广西来宾市迁江镇风古人情

飞***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4.39MB
约52页
文档ID:16846064
广西来宾市迁江镇风古人情_第1页
1/52

太多的照片了,我就不多做图片说明了欢迎有时间大家来迁江玩有机会我带你们去玩啊!有些照片是朋友亲自照的,有些是来源于网上引用;广西来宾市兴宾区迁江镇简史;1952年解放并入来宾县,2002年来宾成市归属兴宾区迁江镇民国时期曾是迁江县所在地水陆交通便利,红水河、清水河流经镇境,来(宾)合(山)铁路贯穿东西,设有白鹤隘火车站、镇汽车站,柳邕公路经过镇中,自民国 17 年(1928 年)省道筑成后,成柳、邕交通枢纽,为兵家必争之地镇境主种水稻、玉米、甘蔗,兼种花生、黄豆、红瓜子等矿藏有煤炭、耐火黏土、镓、铁、石灰石、铝土矿等迁江圩是兴宾区西南部最大的集市镇内有文辉塔、榜山石刻、昆仑关战役指挥部旧址及鸳鸯岩等自然景观区直属单位在镇境内有迁江水文站、迁江糖业有限责任公司﹙原迁江糖厂﹚、迁江华侨农场、迁江道班、迁江交警中队及 2005 年开始筹建的桥巩水电站位置面积 位于来宾县城西南部,镇人民政府驻地迁江街,距县城 29.3 公里,位于东经108°56′6″至 109°3′18″,北纬 23°43′18″东接桥巩乡、良江镇,西连平阳镇,南邻陶邓乡、石陵镇,北界合山市总面积 463.8 平方公里建置沿革 秦时,属桂林郡地。

汉时,属郁林郡之领方县地三国时代,属临浦县地晋至隋,属领方县地唐贞观五年(631),开始设州建镇,曾名 “古佳镇”,先后为羁縻思刚州州治和迁江县县治宋天禧四年(1020)废思刚州设迁江县,属宾州,为迁江县得名之始,沿称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 1952 年 11 月 15 日并入来宾县始废成为来宾县十三区人民政府,区址迁江镇,辖迁江、古欧、中贤、阮云、雅山、方庆、阮围、排陈、乐英、大村、王汉、大旺、兴仁、大里、石陵、感龙、中兴、陈流 18 个乡1955 年 12 月改称迁江区公所1958 年 1 月,撤区设乡,迁江区分设迁江、大里、白鹤隘、石陵 4 个乡人民委员会迁江乡辖迁江、中麦、雅山、古欧 4 个小乡白鹤隘乡址白鹤隘,辖大村、高龙、中贤、排陈 4 个小乡同年 8 月,县委宣布实现人民公社迁江公社辖迁江、龙灵、雅山、古欧、尧威、大力、龙盘 7 个生产队白鹤隘公社辖大村、中贤、排陈、大旺、古旺、高龙、新龙、解放 8 个生产大队1962 年 9 月,撤销公社,恢复区的建制,迁江、大里、白鹤隘 3 个公社合并为迁江区公所迁江区辖迁江、大村、中贤、排陈、高龙、古欧、龙灵、雅山、兴仁、方庆、大里、乐英、阮围、阮云 14 个公社。

1967 年 5 月,成立迁江区抓革命促生产领导小组1968 年 3 月,成立迁江区革命委员会1969 年 1 月,改为迁江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辖迁江、大村、中贤、五七、高龙、古欧、雅山、龙灵、兴仁、方庆、大里、乐英、阮围、阮云、新桥、高长 16 个生产大队1980 年 11 月,迁江公社革命委员会改称迁江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1984 年 10 月机构改革,大里乡从迁江公社分出,迁江公社管理委员会改称迁江镇人民政府,至今未变行政区划 迁江镇下辖大村、中贤、印山、高长、高龙、新桥、龙灵、古欧、雅山、龙盘、大力、迁江 12 个村民委员会和迁江居委会1987 年,村民委员会改称村公所1996 年 6月,撤村公所改为村民委员会至 1998 年底,迁江镇人民政府下辖 12 个村民委员会和 1个居民委员会,91 个自然村街到 2002 年 9 月,撤迁江居委会和迁江村民委,成立迁江社区,至此,迁江镇下辖 11 个村民委和 1 个社区2005 年 6 月,撤销大里乡,整建制并入迁江镇人民政府,设大里办事处迁江镇下辖 19 个村民委和 1 个社区人口 民族 1980 年,全公社共有 10038 户,56485 人,其中农业人口 53041 人,非农业人口 3444 人。

1990 年,全镇有居民 8258 户,43403 人,其中农业人口 39919 人,非农业人口 3484 人2006 年,全镇居民 14580 户,总人口 72935 人,其中农业人口 69412 人,有劳力 39815 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 157.3 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 10.5‰境内聚居壮、汉、瑶等民族,其中壮族占 81% 迁江大桥在建续建的桥巩水电站迁江糖厂远影在建续建的桥巩水电站一幅迁江全景长图 这是在印山半山腰上照的一张迁江镇红水河北岸的超长全幅鸟瞰图,全图由十多张PP拼接而成.虽然自感不怎么样,但毕竟是第一次照拼接图,还不致于太难看吧.故发上来给还没到过迁江的朋友过过眼~~~~PP说明:左边是迁糖一角,中间是322国道沿线民居,看到的大路面就是迁江大桥桥面,下面就是红水河了.桥这头的大片宅基地是偶们村的电站移民安置区,右边的工地就是桥巩水电站的建设现场. 迁江红水河畔--绿油油的草坪未来迁江商贸城充满希望的迁江工业园区迁江老街印象足迹独特的民国时期建筑曾经的战场(解放战争时期的战争遗址)保存完好的石板街(迁江老街)曾经繁荣的民国迁江县综合市场,位于迁江老街里 迁江老街的主街道远影--后面那座山是榜山--山上有卫星电视接收 发射器材还有著名的榜山石刻民国迁江县的汽车站遗址 这张是解放前的民国迁江县的汽车站照片引用图文迁江县解放初期的为国捐躯的部分烈士迁江中学---民国时期的迁江县国中历史悠久,建校1938年摄影迁江红水河的木棉花盛开迁江镇大里乡的甘蔗下面是迁江镇古元滩变电站(主要为迁江镇提供居民部分用电和农业灌溉)迁江镇古元滩变电站迁江电厂--主要提供未来迁江工业园区的工业用电迁江镇人民政府 迁江糖厂(现在是迁江东糖集团)原来是国有制迁江八景的老梅沟风景 迁江大桥夜景 红水河迁江弯道段迁江医院白鹤隘位于迁江县城对河下游 20 里处,合山煤矿公司总管理处曾设于此,图为白鹤隘水塔。

地点: 迁江拍摄年代: 1948 年 迁江文辉塔文辉塔建于明代万历年间(1573-1620 年),是由当时迁江县八所一位名叫黄文辉的乡绅投资建造的,因之冠名“文辉塔”这座历经 400 年风雨剥蚀的古塔,至今仍在红水河北岸屹然耸立它那八角八面七层叠檐的优美仪态,正好与周边的秀丽山水相得益彰而相映成趣;它那高达 35 米的挺拔身姿,于广阔的绿野田畴中,更是站出了一种丰神秀异的庄重,一种藏意幽奥的典雅,一种超拔脱俗的崇高,很能引发人的诗意联想清代诗人望眉曾称“何故这枝斑管笔,不在天闾”,一个传神的比喻,就将它的魅力归入了文化的范畴,而经由这枝“神笔”点化了的山水,自会增色不少尤其是每当夕阳西下,那浑身淡赭的塔身沐浴在一片落日的斜晖里,顿时变得金光熠熠,耀眼夺目,由此映成“金塔夕照”的奇丽景观,遂被列入古时“迁江八景”之一,历来成为人们游览观赏的一个热点 迁江文辉塔--塔顶迁江财宝山迁江财政所迁江镇龙盘村的甘蔗装车322国道线旁的迁江街道迁江八景之鸳鸯岩既然很久以来就有了这么一个美好的传说,如果你是在恋爱中,就去捡两颗鸳鸯子送给你的恋人吧,肯定胜于送红豆有诗为证:鸳鸯岩里鸳鸯石,石中鸳鸯两依依。

相随缘分应太古,莫道红豆最相思 迁江印山西瓜丰收的季节(图片来源兴宾区迁江党建网)322国道线旁的迁江街道浪花汹涌的红水河印山村里的甘蔗。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