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历年试题

上传人:1730****956 文档编号:168450319 上传时间:2021-02-19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76.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年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历年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2021年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历年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1年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历年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历年试题(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不问收获,但问耕耘,把最好的资料送给最好的自己!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历年试题姓名:XXX时间:20XX年X月X日在幼儿园五大领域课程中,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起着核心与灵魂的作用。 小强与一位小朋友发生了矛盾,便骂这个小朋友,老师并没有干涉。过了一会儿,当小强再去找那位小朋友玩时,这位小朋友不愿意和他玩了。老师所采取的这种方法属于自然后果法。 交往是社会性区域活动的重要特征。 小班和中班儿童只在成人面前才感到羞愧,大班儿童在同伴面前也会感受到羞愧,表明集体舆论开始发挥作用。 焦虑具有两个关键特征:即强烈负面情绪和恐惧成分 。 从“学”的方面看,教育活动的评价主要涉及幼儿的参与度 、情感、互动程度、学习习

2、惯_几个方面。 所谓观察学习,亦称为替代学习,即学习者通过对他人的行为及其强化性结果的观察而习得新行为的过程。 皮亚杰通过研究发现儿童对游戏规则的理解主要要经历动作活动、自我中心 、早期的合作、编程等几个阶段。 游戏与区域活动和教学活动相比,最大的特点是提供学前儿童自主互动的机会,训练他们的交往与互动技能,能够主他们深化教学活动中的学习主题与内容,还能进行生成性的学习,对学前儿童的自由发展有重要作用。 讨论法是指教师指导学前儿童说某些社会性问题、现象、事物相互启发、交流意见的方法。 埃里克森认为在自主对羞愧阶段,当儿童想自己做主,而成人又对之不能理解时,他们的经验会导致其产生羞愧感。这时教育者

3、要尽可能恰当提供孩子做决定和选择的机会,以促进儿童情感自主性 的发展。社会适应能力是一种适应社会变化的能力。这种能力包括了解与把握新事物的能力,善于调整自己,并与不同的人建立融洽关系的能力。这种能力包括学习能力、情绪管理能力,与人际交往能力等。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是指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事务及其相关的人文社会知识为基本内容,以社会及人类文明的积极价值为引导,在 尊重儿童生活,遵循儿童社会性发展的规律与特点 的基础上,由教育者通过多种途径,创设 有教育意义 的环境和活动,陶冶儿童性灵,培育有着良好社会理解力、社会情感、品德与行动能力的完整、健康的儿童。社会测量法是确定某一特定群体内人际关系及该团体内人

4、际关系相互作用模式 的一种研究方法。 社会性行为问题的一般特征有:持久性的困难 、不受普遍方法控制的行为、不理会现实、幼儿生活中存在客观困难 。 代币疗法可以使强化的作用更加有效,尤其是对群体行为 矫治时,采用代币疗法,能使管理更实用、更方便,也能保证指导计划的一致和有效。 学前儿童社会性行为问题的一般指导程序是:确定指导对象,指导研究设计 ,建立个人档案,行为观察记录,制定指导方案 ,选择教育材料。 幼儿的 自我中心 常常使儿童表现出自私或无理行为。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萌芽阶段,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是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与古代重视道德的传统相一致,古代幼儿教育也是以道德为主,强调 以德养性

5、童蒙养正,具有典型的生活性与道德性。 幼儿社会教育总目标的特点有:规范性,共通性,学习结果导向性,可分析性,可扩充性。 弗洛姆认为人的五大社会性心理需要是:关联的需要 ;超越的需要;寻根的需要;同一感的需要;定向和献身的需要。 亲社会行为 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对他人有益或对社会有积极影响的行为,如谦让、帮助、合作、分享等行为。而反社会行为 则是指违法行为或为社会所不能接受的行为。在学前儿童中体现为如打人、骂人、破坏物品等。 共情 是维系积极的社会关系的重要社会动机因素,它作为帮助、抚慰、合作与分享等行为的动机基础,能激发、促进亲社会行为的发展。而且对攻击性行为的产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选择学前

6、儿童社会教育内容的依据主要有: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 、社会生活的现实与发展、幼儿的发展水平与特点、相关学科知识 。 行为主义心理学认为儿童的良好行为是在不断的试误与练习 过程中建立起来的,所以,对良好行为进行经常性的强化练习 ,是行为习得的根本途径。 陶冶法的最大特点是潜移默化 ,因此,要尽可能让环境说话,让行动说话,避免过多言语说教。 儿童的自我控制行为受各种因素影响,自我控制水平随年龄而不断提高,言语指导和行为训练 在儿童自控行为中起着重要作用,儿童从接受外部言语指导及诱因逐渐发展到根据自身要求和内部诱因来控制行为,从不自觉行为发展到自觉行为。 简述制定幼儿社会性行为问题指导方案应注意的主

7、要问题。 (1)根据幼儿的具体行为问题的表现类型、性质、选择与此相匹配的指导方法 (2)依据幼儿的个性特点,选择恰当的指导方法 (3)考虑幼儿的家庭教养状况,选择有效的指导方法 (4)要征求家长意见,选择家长愿意接受的指导方法或使家长可以接受的指导方法 简述在游戏与区域活动中要有效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应注意的问题。 (1)要为学前儿童提供丰富而适宜的游戏和活动的材料。(2)要建立游戏和活动的规则,增强学前儿童规则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3)教师要适时参与到游戏和活动中,以增进师幼情感,并给予一定指导。 简述学前儿童社会性正常行为的标准。 (1)幼儿能逐步学会正确表达自己的情绪。 (2)幼儿的社会性

8、行为须与年龄相称。(3)幼儿能正确处理与同伴的关系。(4)幼儿在日常生活、学习中能逐步学会遵守纪律,能懂得奖惩的意义,并能遵守基本的社会规则。 (5)幼儿社会性行为与当地的社会文化相适应。 (6)幼儿通过学习能掌握、使用所处社会的语言等,能参与社会生活及相互交往。 简述幼儿自我评价发展的趋势 幼儿自我评价的发展趋势是:从轻信和运用成人的评价到自己独立的评价。幼儿初期,儿童对自己的评价往往只是成人评价的简单再现,而且不加考虑地轻信成人对自己的评价。此后,儿童对成人的评价不轻易再现,如评价不正确,儿童会有反抗的表现。一直到幼儿晚期,幼儿才开始出现独立的评价。而且,幼儿的自我评价往往比较简单,一般是

9、两分法的评价方式,如“好”与“不好”;“聪明”与“笨”等,很难象成人一向作出全面细致的区分。由此,幼儿园教师在对儿童进行评价时候要慎重,需要更正客观。而且尽量少给孩子定性的评价,避免孩子因为老师的评价而对自我评价产生偏差。 评价常常带有主观情绪性。在幼儿阶段,儿童的行为由于还受情绪的影响比较大,所以在对自我进行评价时也会显示出情绪化的特征。 学前儿童的自我评价主要还停留在自己外部行为的评价上,如学前儿童基本能评价自己的外貌特征(如高矮、胖瘦等);而全面、概括地评价自己各方面能力水平的能力还比较低。 简述角色扮演法的内涵与运用要求。 角色扮演法是指模仿现实社会中的某种情境,让学前儿童扮演其中相应

10、的社会角色,使学前儿童体验角色的情绪情感,并表现出与该角色一致的社会行为的方法。 角色扮演有助于学前儿童感知社会角色及规则、角色之间的关系,丰富学前儿童的社会认知,强化学前儿童的社会情感,培养学前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 使用角色扮演法应注意以下几点: 1、创设学前儿童熟悉、理解和喜欢的角色活动情景,以使学前儿童具有相应的经验储备和情境理解力。 2、教师要尊重学前儿童选择角色、变化角色和创造角色的愿望,教师只可指导活动,不应经常分配角色,最好能够尽量提供儿童自由游戏的机会,让他们自由模仿表演,这能更好的发挥儿童的自主性。 3、由于学前儿童好模仿,因此扮演的角色要以正面形象为主,特别要避免出现经常由

11、某几个人扮演反面角色的情况,这容易形成负面的刻板印象,影响儿童在群体中的身份。4、角色扮演中,如果需要时,教师也可以平等的角色身份参与到活动中,这有助于建立和儿童的亲密感。 简述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选择的原则 (1) 生活性与适宜性原则,选择幼儿生活需要并为幼儿所熟悉的内容,即选择幼儿生活中经常体验到的内容。选择幼儿理解的、有益于幼儿发展的并具有可操作性的内容。 (2) 全面性与基础性原则,均衡地选择社会教育的内容。选择基础的、富有启发性的内容。 (3) 时代性与民民族性原则 社会教育区域活动的特点 (1) 社会教育能渗透在所有类型的区域活动中。(2)材料是区域活动中影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手

12、段。区域活动是一种开放的和非正式的学习方式,其特点是幼儿有很大的活动自主性,幼儿可以按自己的兴趣和需要选择活动的方式。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必须依靠材料的投放来对幼儿进行隐性的引导。(3)交往是社会性区域活动的重要特征。 简述不当强化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负面影响 (1)自律被破坏,强化关注对幼儿行为塑造,却剥夺了幼儿练习作出决定或对行为选择作出自我评价的机会。(2)问题的原因被忽视,强化关注的是幼儿的行为表现而不是原因(3)影响师生关系(4)幼儿的内部动机被破坏 简述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方法的选择和使用的评价。 1、 教师能依据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确定所的教学方法,注意方法的科学性、可行性和实用性。2、注重

13、教的方法和学的方法的结合,克服只重教而轻视学的倾城倾国向。依据学前儿童的心理特点特别是可接受能力选择教育方法。3、积极采用多样化的教育方法,考虑使用各种方式和方法的组合。4、既能采用常用的教育方法,又能采用社会教育的特殊的方法。5、在教育过程中使用各种有效的教育手段,诸如图书、实物、图片、仪器、收音机录音机、电视机等。6、注意接受法和发现法的结合。7、注重恰当地选择和使用着眼于学前儿童的信息处理人际关系、人格发展,行为控制等四个领域的发展的方法。8、注重班级教学、小组教学和个别教学的结合 简述电视对幼儿社会性发展带来的影响 从有利的方面看,儿童通过电视开阔了视野,认识了社会角色,学习了相应的行

14、为规范.健康的电视节目有助于培养儿童合作、友好 、自制的行为,在助于增加词汇量、提升语言表达能力。负面影响主要体现在1)电视有可能使儿童在认识上与现实产生距离。2)电视可能会影响到儿童现实的交往关系,影响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3)一些不健康电视节目可能导致儿童学习模仿,对社会性发展产生不良影响。 简述使用陶冶法应注意的问题 1)陶冶法利用的是整个环境条件,生活氛围,因此幼儿园要协同每个成员,步调一致地为学前儿童创设良好的幼儿园文化。2)教师在创设良好环境时应当有明确的目的,使整个幼儿园环境氛围具有整体性,而不能零敲碎打。3)陶冶法的最大特点是潜移默化,因此,要尽可能主环境说话,让行动说话,避免过

15、多言语说教。 简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对社会领域的教育内容与要求的规定。 (1)引导幼儿参加各种集体活动,体验与教师、同伴等共同生活的乐趣,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养成对他人、社会亲近、合作的态度,学习初步的人际交往技能。(2)为每个幼儿提供表现自己长处和获得成功的机会,增强其自尊心和自信心。(3)提供自由活动的机会,支持幼儿自主地选择、计划活动,鼓励他们通过多方面的努力解决问题,不轻易放弃克服困难的尝试。(4)在共同的生活和活动中,以多种方式引导幼儿认识、体验并理解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学习自律和尊重他人。(5)教育幼儿爱护玩具和其他物品,爱护公物和公共环境。(6)与家庭、社区合作,

16、引导幼儿了解自己的亲人以及与自己生活有关的各行各业人们的劳动,培养其对劳动者的热爱和对劳动成果的尊重。(7)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8)适当向幼儿介绍我国各民族和世界其他国家、民族的文化,使其感知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培养理解、尊重、平等的态度。 试论述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选择的全面性与基础性原则内涵、依据与应用要求。 内涵:全面性原则是指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的选择要尽可能全面涉及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内容。 基础性原则是指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内容应是浅显的、具体的、启发性的知识,是为儿童发展所必须学习的基础性的知识。 提出依据:培养健康与完整的儿童 的社会教育目标 应用要求: (1)均衡的选择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 (2)选择基础的、富有启发性的内容。 试论述焦虑行为的主要指导策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