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岁老人对陈式太极拳的体悟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6844748 上传时间:2017-11-09 格式:DOC 页数:47 大小:404.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80岁老人对陈式太极拳的体悟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80岁老人对陈式太极拳的体悟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80岁老人对陈式太极拳的体悟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80岁老人对陈式太极拳的体悟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80岁老人对陈式太极拳的体悟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80岁老人对陈式太极拳的体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80岁老人对陈式太极拳的体悟(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对 太 极 拳 的 体 悟 安徽 苏周 2011 年 8 月一、自序我于 1986 年去河南開封黄河水利学校干训处进修,荣幸地拜该校教师全广兴老师为师,全老师是陈照丕大师的弟子,教我陈式太极拳(老架)及推手,他是我走进太极拳殿堂的启蒙老师和指路人,他还指引我去河南大学从孙叔荣老师练形意八卦,博采众长,受益匪浅。1988 年秋全广兴老师去世,经师伯陈克森引荐,在太极拳名师陈正雷老师的门下习拳至今,1996 年 12 月在温县陈家沟正式拜陈正雷老师为师,成为陈门的入门弟子。为继承弘扬陈氏太极拳,不辜负两位老师的苦心教导,下决心苦练拳架,经过 几个寒暑,自以为套路练得差不多了,找了个机会去平顶山武

2、校,恳请陈 老师给我的拳架单独进行辅导和点拨,当陈老师看完我演练的老架一路拳架后,很严肃地对我说:“练了几年现在还都是散哩。 ”陈老师这席话像盆凉水浇在我的头上,使我大吃一惊,辛辛苦苦练了几年的拳还不成型,都是散的,怎么才算不散呢?动作怎么才能协调呢?有了不懂不明白的地方促使我更加发奋深入研究,直到搞明白为止。这席话也让我更加清醒了,练拳不能蛮练,得用脑子练,说明我练拳仅停留在动作的模仿上,还没整了解太极拳的精华。因此下定决心不骄不躁从头再来,一定解决好拳散的问题。2后来又有几次到师傅那里纠正动作,师傅说我僵劲、拙力仍然太大,当教打发力时,老师用手推,掰我的两胯, 掰 也掰不动,可见我练拳时的

3、僵劲拙力多大,老师要求我先好好研练放松,我对放松问题的理解就是模模糊糊,甚至是一窃不通。评定拳架练的好不好有个准则:“ 快而不乱,慢而不散,轻而不浮,沉而不僵”。这四句话 很经典。只有先消化了它才能入门,才可能 进一步去探索,领悟太极拳的真谛。练拳首先要去掉身上的僵劲、拙力。放松问题成为每个习拳者必须先闯的第一道难关,使内劲由松入柔,再由柔变成能支撑八面的混元劲。如果放松问题逐渐解决,以下丹田为核心的运动体系才能相应地建立起来,丹田内气慢慢的充沛起来了,太极功力才会逐渐提升。一分松一层功。关于如何放松,松哪些部位,松到什么程度,二十多年来我根据放松的作用,总结 出 20 多个有关放松问题的表述

4、,对练好拳架、提升太极功夫会有点帮助,现将它整理成文字,但愿能对丰富太极文化有点积极作用!练习陈氏太极拳二十多年,虽然搞懂了一些太极拳的拳理拳法,但仍不够全面,与陈老师的要求还相差甚远,尤其对普及太极拳的工作做的还很不够,亟待继续努力,与师兄弟们的进步和成就相比落后了、务必奋进赶上,才能不辜负陈氏太极拳第十二代传人的责任和义务。二、 练拳先要学会放松练套路首先要学会放松,形体不能放松,动作就不会协调,动作不协3调练的拳架肯定是散的。不会放松就不会有内气,松的不好内劲质量也不可能提高。对于 20 多个松,将其归纳成七个问题,分别加以阐述。1、心意松,松静陈氏太极拳采纳了道家练功的理念和方术,并融

5、于套路拳架之中,所以太极拳是以意念为主导,练内气为中心,练套路为手段的一种有氧运动。她是同 时进行练意、练气、 练形,并以 练内气为目的的一个拳种,太极拳以意导气,气催行达,从而使意、气、形 紧密结合,形成有机整体。心意松是练太极内功的必备条件,不会意清心净难以真正的练意,更谈不上养心。因为情志可影响放松,情绪也影响气血的循环与流通。故而静养心神是大道。中医认为“心有所忆为之意 ”。用现代用语就是大脑有所想有思维活动了,这就是意的概念。初学拳者心意一时很难入静,师傅教我们解决的方法就是进行自我心理暗示:“ 我要练拳了,其他需要思考的 问题暂时搁置一边,不想了 ”。这样的暗示非常重要也很有效,能

6、迅速使心神意念松静下来,心神可专注地练拳。心 净是排除思想杂念、排除环境干扰、精神集中练拳的必备条件,所以陈 老师提出“ 松、静、自然是 练功的前提 ”。“动寓静之内,静寓 动之中,松静才能有利收敛内气,静养灵根,气养神。 ”练久了就不需再暗示,一个起势就可完全进入松静状态。意和气是密不可分的,意和气要贯串到拳架中,渗透到骨缝里。当人的心意高度寂静的时候,即使练拳也可觉得自己的身体像个充足气的大气球,有了这样的感知,练拳者就进入了绝妙的太极境界。只有心净意清,才能用意来练拳, (用意是指有意与无意之间),用脑4子想着套路动作的变化,想着肢体的放松并管着导引吐纳,用意才能感知内气在体内流动的顺畅

7、程度,才能体悟到肌肉群、骨骼运动时是否轻灵圆活,才能明了动作的误差还有多大,心净才会身明。但练心意的松静还仅是手段,目的是要让意念在练功、练拳时发挥主导作用,用意念把丹田气调动起来,使内气真正发挥动力作用,用内气去催动形体变化,故这样的练拳方式可概括为意动、气随、行达。或是以意导气,气催行达。内外兼修。练拳时一定要以意为主,气、形为辅;在气则滞,在形则僵,在意则顺。中医经络学指出用阳气贯通督脉,用阴气贯通任脉,( 行气时需用意不用力) ,内气打通督任二脉就打通了小周天。对 养生,技击都很有意义!有了小周天的基础,再练大周天功。就可进入更高的境界状态。2松柔、松沉这两个松法为众多太极名家所强调,

8、重视,其内涵也是叙述得最多最细的,可 见其重要性。盘拳时要求身体内外尽量放松,在心意引导下躯体的内脏器官、骨骼、肌肉群、 韧带、皮肤处处应放松,不该用力处毫不用力,该放松的地方,无一不在放松。放松才能去僵拙之力,才能松柔。老子推崇“上善若水 ”,太极拳的松柔也要像水那样,把水存放在方的容器里,水呈方形,若把水放在球罐里它就变成球状,它毫无顶撞之意。随曲就伸。世上最柔的东西莫过于水,不与万物相争,世上不见其形的东西,可以进 入各种缝隙中去,能渗透到最为坚硬的物质里面去,所以有极柔软才能极坚刚之说。太极拳的松柔,从外形方面要求既柔顺而又不失中正。从内劲方面5分析,柔的无力或过多就容易丢劲出界,柔少

9、了则犯顶劲,松柔要恰到好处,柔的无力或过多就容易丢劲出界,柔少了则犯顶劲,松柔要恰到好处。练拳都要先从松柔入手,去掉拙力和僵力,化僵为柔,积柔而成混元劲,这样的内劲就是刚柔相济。手和腿运动时能走圆圈动作才会轻柔。柔劲和掤劲是个矛盾的对立统一。从养生角度分析,坚刚过度难养气血;从技击角度分析松的没有一点掤劲,难以长功。技击过程中要求不丢不顶,轻柔了才能不丢不顶。不会松柔就不会“柔化落空” 。 所以放松也有“度” 。 若把对方的劲力比作为风力,则自己的劲就可比作为水,风静时水也平静如镜,兴风时水随之而作成浪, (浪既可卷物也可击物)风力若变成龙卷风、台风,水也会咆哮怒吼变成巨浪或海啸。无论是风平浪

10、静、还是兴风作浪,都是水随风而动,水借风力进行卷带击打,这也是老子“ 顺势而为”的思想在太极拳中得到充分的运用,也是作为练松柔劲的基本要领和要求。松沉即放松下沉的意思,松沉的练法分两部分来阐释:(1)躯干的松沉。由于胸、腰、腹的功能重要,但这部分的肌肉骨骼没有腿部的肌肉、骨骼优越,为使重心稳定、下盘稳固、上身轻灵,就以腰为界,上身躯干的肌肉、骨骼都一一松下,松落,骨节与骨节对准接牢,放松下沉,松给谁呢?松给腿。双脚是人体之根,腿是全身的支柱。腿部又有开胯、园裆、合膝、五趾抓地等因素 组合支撑,上半身的松沉促使两脚植地生根,重心稳固,从而达到下盘稳,上身轻的目的。故能到脚下就最成功。(2)沉肘。

11、要求肘尖在任何情况下都是下沉并外展,无论手臂划大圆、6中圆或小圆弧,肘都应该松沉而不抬不架,这样手臂动起来掤劲就足,并能力贯掌根,使指尖依次领劲而动,从而确保全身在松沉的状态下,动作沉稳雄健。站桩,盘拳练松沉劲时,也要把握好度,松的不够、不彻底,容易犯僵,犯硬;沉的太过, 则动 作呆滞、不 协调。松沉并不是一种单纯的下蹲行为,要结合螺旋劲练才会劲整不散。3松开、松匀、松展松开是全身 206 块骨头的骨缝都能节节松开,尤其是九大关节腕、肘、肩、踝、膝、髋 、手指、脚趾和脊柱。大关节既能节节松开,意气贯串到骨缝中,又能节节贯串这样才算得上真正放松-松开。松肩、松脊柱、松腰练起来难度较大,因 为练拳

12、时这部分的肌肉群,骨节的牵拉方式与生活中张弛的习惯不一样,特别是腰、肩的肌肉容易收缩,犯僵 紧病。 练松开功夫时,要 强化意念的 导引作用,意念令全身放松,内气从下丹田出发,一部分上行, 经腰、背、肩、肘、腕直达指梢,另一部分下行经胯、膝、踝透达趾梢,内气行过 之处大脑完全能清晰感知,有颤串感。脊柱怎么松,骨缝怎么开?应先令第一胸椎的大椎骨有膨胀上领之意,同时椎骶骨有下沉的感觉,使整个脊柱上下呈对拉状态方可节节松开,同时胸肌微微内含(含胸),背部肌肉由脊柱向左右两边延伸外展(松展),微微呈圆背状, (含胸 圆背)促使脊柱进一步松开,与此同时腰肌、腹肌在松沉的基础上,内气以下丹田为核心向腰部周围

13、(带脉)膨胀,促进脊柱更加放松,骨缝就松开,松匀了。7脊柱能松开,骨节能松沉、松匀、松展,腰部就有气圈出现,此时练拳就能体悟到气和、体宽、神舒,心神特 别愉悦。如果要继续展开表述就是当含胸圆背、大椎膨胀上领之际,意念导引颈部肌肉松匀、松展,使内气沿风池穴直达头顶百会穴;当带脉出现气圈之际,意引胯根(股骨头)松开,胯肌外展即开胯,内气从长强穴直抵会阴处,上有百会穴虚虚上领,下有会阴穴轻轻松沉,形成一条直线上下对拉,促使脊柱的各脊椎骨间既虚虚笼住,又轻轻松开,意气充实其间,确保脊柱的竖直性、圆活性。并确保了躯干的中正不偏。松开,除了把自己的骨缝松开以外,还有另一层含意,能把对方施加在我身上的粘逼劲

14、松开,如果松不开对方的劲就不可能引化对方的来劲。松不开化不动就必然产生“顶劲” 。松匀,是指全身肌肉、关节腔和各器官均须放松,松得均匀。无论是由内催外,还是由外引内,处处要阴阳平衡才能使内气进入各关节腔,才能使经络畅通。从而形体动作才能顺邃。达到气催而形达。松展,它还有一个重要内涵,就是当肘尖松沉时,要略加延伸外展(有人称此为乍肘)。这样能加强肘部和小臂的掤劲,增强手臂边化边打的能力。例如懒扎衣、单鞭、右(左)手逆 缠外开 时,首先使肘沉,略加外展后,再以手指领劲,小臂螺旋转动而完成定势。 (松展与抬肘、架肘是有区别的。 )这样 养成习惯后,推手或技击时,手臂就不会轻易被对方挤瘪。全身不会有收

15、缩感,而呈现松展、松沉、松 掤状态。4、松旋、松稳陈式太极拳的基本动作就是螺旋缠丝劲(即螺旋圆周运动)俗称“划8圈”。套路练熟以后,不要急于研究每招每式的用法,而 应集中精力深研螺旋缠法,掌握其基本运动规律,提高螺旋圆周运动的质量,夯实基本功。螺旋圆周运动是分虚实的,而且虚实互根,既然是圆周运动就应有园心(轴心)作为依托,否则就形不成完整的螺旋圆周运动。松旋主要是讲清练拳中螺旋圆周运动的八种基本运动形式。这八种运动形式分为两类,一类是以脊柱为轴心进行的螺旋转动,其中有两种不同的运动形式;另一类以不同的圆心位置进 行的螺旋圆周运动,由于圆心位置不同,又有六种不同的运动形式。1 以脊柱为轴心进行的

16、左右螺旋转动,脊柱进行左右螺旋转动时,手和脚也随之进行左右螺旋缠绕,如双云手,白鹤亮翅,它在套路及技击中应用最为普遍的一种基本形式。2 以脊柱为轴心用胸腹开合折叠的方法而进行的螺旋转动,就是胸腹折叠时内气由前向后、或由后向前的脊柱螺旋转动的走劲方式,如雀地龙、起势等。以上两种形式都是以脊柱为轴心进行的螺旋圆周运动,这种运动的特性就是稳健,一出手使小臂就随之缠绕而形成螺旋面,螺旋面既可以“引进”、 “引劲 ”、“吞进”, 还可以“引进落空合即出”。它好比江河中的漩涡,外物初挨到漩涡边就被卷进漩涡的深部,外物不想进也不得不进,漩涡就是一个轴心式的螺旋圆周运动。(3( 以手腕为圆心,手掌及手指 长度为半径划弧而成 为螺旋面,这种顺逆缠绕的螺旋圆周运动,充分发挥了手的灵巧性,当两只手合拢拧转时(像拧毛巾状),就能迅速实现擒拿或反擒拿,如套路中白鹤亮翅和9高探马中的十字手。当技击时能运用指、掌、腕的螺旋圆周运动解决问题,决不再用肩,肘,腰来配合,要学会经济用力。4 以肘尖为圆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