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塔里木盆地 隐藏人类文明密码 组图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16843771 上传时间:2017-11-0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808.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古塔里木盆地 隐藏人类文明密码 组图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考古塔里木盆地 隐藏人类文明密码 组图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考古塔里木盆地 隐藏人类文明密码 组图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考古塔里木盆地 隐藏人类文明密码 组图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考古塔里木盆地 隐藏人类文明密码 组图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考古塔里木盆地 隐藏人类文明密码 组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古塔里木盆地 隐藏人类文明密码 组图(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塔 里 木 盆 地 隐 藏 人 类 文 明 密 码 组 图美国的学者说:能打开世界四大文明钥匙,唯独在这个塔里木盆地。因为塔里木盆地尤其是塔克拉玛干,有好多的遗迹都位于沙漠之中,这里有很多密码。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有人类在这儿居住和生存。按照我们维吾尔人来说的话,就是塔克拉玛干就是“地下的家园”。塔克拉玛干有着辉煌的历史文化,古丝绸之路途经了塔克拉玛干的整个南端,许多考古资料说明,沙漠腹地静默着诸多的曾经有过的繁荣。在和田河流域、尼雅河流域、克里雅河流域和安迪尔流域,西域三十六国之一的精绝国、磖弥国和覩货逻国的古城遗址至今鲜为人至或鲜为人知,在和田河畔的红白山上唐代修建的古戍堡雄姿依存,远古时

2、候曾为一处杀戮战场。行走塔克拉玛干有必要了解古丝绸之路文化,为什么一系列的故国遗址今天大多远离人类社会沉默于没有生命的大漠中,这就是一个与自然环境及环境保护密切联系的话题。 最有名的当属楼兰文明 历史上,楼兰是西汉时西域三十六国之一。张骞通西域后,楼兰成为东西方交通的重要孔道。魏晋之时,西域长史驻楼兰城,使之成为西域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古丝绸之路南、北两道早些时候就从楼兰分道。楼兰城作为亚洲腹部的交通枢纽城镇,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曾起过重要作用。汉朝、匈奴和周围一些游牧民族国家经常为争夺楼兰进行大规模战争。 楼兰被人们称为“一块紧张的世界史的纪念碑”。曾盛极一时的西域重镇在公元 3 世纪

3、后迅速地悄然退出历史舞台,直到一千七百年后的今天,还保持着她“谢幕”时的姿态,令人恍忽觉得历史就发生在昨天,这一切至今还是个没有真正揭开的谜底。到了唐代,“楼兰”就几乎成了边远的代名词。李白的塞下曲中就有“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的诗句。 楼兰王国的历史还远不是一个楼兰古城所能揭开的。根据孔雀河故道下游太阳墓地和小河 5 号墓地出土的干尸,考古专家向人们揭示了楼兰的历史:上溯 4000 年左右的一段时期,楼兰地区生活着一支以游牧为生的金发碧眼的原始欧洲人种,他们留下几具干尸,就神秘地走了。其后的2000 多年,楼兰找不到一丝痕迹,史书中也没有半点墨迹。汉一晋时期,楼兰地区出现了蒙古人。这时的

4、楼兰演绎出农业文明,并以其在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地理位置,传递着东西方文明。而在晋代之后的 1500 年,楼兰再次消失得无影无踪,直到 100 年前,人们才在塔克拉玛干沙漠的东缘,偶然看见了楼兰残破的城墙和佛塔。 有的学者认为:斯文赫定发现的这个楼兰古城既不是早期楼兰王国的都城,更不是楼兰改国名为鄯善后的国都(扌于)泥城,因为楼兰古城碳 14 测定的年代不早于东汉。斯坦因在黄文弼发现的土垠遗址西南不远处发现了一座汉代古城(编号 LE 城),新疆考古研究所称其“方城”,位于罗布泊北岸之西,铁板河末流的河网地带,“方城”距离楼兰古城 24 公里,北京大学林梅村教授认为这是早期的楼兰都城。考古发现:20

5、00 多年前的塔克拉玛干沙漠里房屋高大,一座座比邻而居;畜圈里,肥壮的牛羊在圈中散步;湖泊,纵横交错。沿河长着胡杨、罗布麻、骆驼刺。这里有移民,他们长着红棕色头发,脸色偏黑,心灵手巧。这批古代建筑群落不是普通的民宅村舍,一座座都如宫殿般气势恢弘。地基深厚扎实,房柱浑圆粗壮,即使在地下埋藏几千年,在今天还是可以嗅出几分当年的辉煌。有关塔克拉玛干沙漠前身的一连串疑问便自然而然地产生了:沙漠腹地是否真的曾有人居住?当时的地理环境适合人居住吗?如果曾经有人在这里生活,那又是在什么时候、因为什么原因而消失的呢?为此到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实地调查,希望从社会、生物、地理等各个角度,揭开这段沙漠下的神秘历史。

6、结果令人惊讶:这个不毛之地,曾经是一个鸟兽天堂,曾经是土地肥沃。考古者这样描述:一座座高大的房屋比邻而居。自家的畜圈,肥壮的牛羊在圈中散步,时不时停下嚼一口食槽内堆得满满的干草。畜圈旁是一片长势良好的农作物。河流纵横交错,互相融会贯通,直至在远方的塔里木河中汇合。河的两旁长着胡杨、罗布麻、甘草、骆驼刺、芦苇等植物。还发现了许多动植物的遗骸。天上飞着各种各样的鸟儿,一只斑鸠刚躲过凶猛的鸢。还有鹌鹑和毛腿沙鸡,远处是繁茂的森林,有塔里木兔、印度地鼠、柽柳沙鼠,甚至还有新疆虎”考察中专家们从河道的痕迹判断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曾经河网密布,有的河流直接流入塔里木河,当时整个环境十分湿润,适合动植物的生长

7、。旧时居民红发黑脸另一发现颇有意味:曾在此地生活的古人不能确定身份。他们有着红棕色的头发,脸色偏黑,心灵手巧。从得到的诸如头发、皮肤碎片等信息看,来自欧亚交界处国家的可能性较大。透过已出土的文物,2000 年前生活在塔克拉玛干的人们的生活点滴被渐渐还原出来:男人们养牛喂羊,会动手制作一些家用器皿,陶器,铁器,铜器,做工精良细巧。女人们在家织布裁衣,然后为衣物染上各种鲜艳的颜色,傍晚时分,就可以在自家田地里取些作物,生火做饭了。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也许经历过战乱,经历过瘟疫,经历过洪灾,可这些都没有使生命完全消失。到底是什么,终结了塔克拉玛干辉煌的过去?最大的可能是由于河流改道,使在塔克拉玛干的生

8、物失去生命之源。从卫星图片上能看出河道变化的痕迹,原本融会贯通的河流纷纷断流,主干道不再流入塔里木河,向东移去。这次发现的人类遗迹也向东蔓延,应该不是巧合。三大疑点敲定古人生活时间在探寻真相过程中,关于曾在此地生活的古人,一直存在许多问号:他们究竟是多少年前的人?什么种族?生活状态怎么样?考古同样给出了答案。专家们发现,那时,已有农业灌溉系统。但从出土衣物多为毛料而非棉质可以看出,他们还是以畜牧业为主。我们发现羊圈里的粪便有几尺厚,说明当时土地很肥沃,牛羊的粮食充沛。”随着考古逐渐深入,考察人员发现三个疑点,正是对疑点的分析,最后才确定塔克拉玛干地下遗迹的“真实年龄”:首先,考察过程中没找到文

9、字记录;其次,没发现诸如钱币之类的交换货币;最后,也是最关键一点,遗迹正好处在丝绸之路上,却没找到丝绸的蛛丝马迹。凭这三点,考察人员判断:此处的古人生活在丝绸之路出现前,那时文字和流通货币还没有出现,所以这座地下古城的历史至少在 2000 年以上。相关新闻:马超后代现身亚美尼亚据报道 提起三国时期的英雄人物,人们都不会忘记那位面如冠玉、目如朗星、名列蜀国“五虎上将”之一的马超。公元 211 年,马超起兵十万反对曹操,将曹操打得“割须弃袍”,狼狈逃跑。后来,马超被曹操以离间计打败后,辗转投奔刘备,但他的整个家族都被诛杀。没想到在近 1800 年后,记者在亚美尼亚工作期间却遇到了当地一群自称来自中

10、国马姓家族的后代。追根溯源,他们竟然是马超的后裔。亚美尼亚史明确记载,马米科尼扬家族的始祖名为马抗(也译马姆贡),公元三世纪由中国迁徙而来。马抗自称其父为中国一位国王,名叫阿尔博克,他因罪而出走波斯。当时为了追杀马抗,中国皇帝曾派特使来到波斯,并扬言如波斯不交出马抗,就对其发动战争。当时波斯萨珊王朝的君主阿尔达希尔一世不想交出马抗,也不想因此,就让马抗投奔其属国亚美尼亚。亚美尼亚国王特尔达特二世收留了马抗。后来,马抗因战功获得亚美尼亚国王的欢心。于是,国王就按亚美尼亚姓氏的习惯,赐马抗姓马米科尼扬,亚美尼亚的马氏家族从此开始。流入塔里木河,当时整个环境十分湿润,适合动植物的生长。马可波罗到达帕

11、米尔高原 丝绸之路连接内外马可波罗在离开家乡威尼斯,前往蒙古帝王忽必烈汗朝廷的路上,已经走了两年。他途径战乱不断的中东,和当时富饶先进的伊朗。1273 年,他终于到达了位于现在中国边境的帕米尔高原。马可波罗游记载:这些山脉,我们接连三天都在翻山。它们仿佛是世界上最高的山,没有鸟从这里飞过。马可波罗在游记当中这样描述他眼前的帕米尔高原,说这片平原上栖息着数不清的动物,尤其是绵羊最多。沿着帕米尔高原骑行 12 天,一路上十分荒凉,渺无人烟。因为山顶上空气稀薄,气候寒冽,食物都难以煮熟。帕米尔是新疆的极地,平均海拔五千米以上。当地人成它为“世界的屋顶”。它们是地球上最边缘的一片土地。连绵不断的山脉跨

12、越了中国阿富汗和吉尔吉斯坦的边境。马可波罗没有在书里提到边境,因为那时没有边境。绵延上千国力内的一切都属于一位君王忽必烈汗。当时他统治的元朝疆域,从黄海之滨一直延伸到地中海,惊人的是在这看似边远贫瘠连生存都极为不易的地区,竟然有一条繁荣了上百年的人类商贸交流要道。第一次元朝在丝绸之路的开拓上,首先是陆地丝绸之路比过去,由于四大汗国,和这边都连成一片了,都是蒙古都顺畅了,因为它市场在外面,国外的市场和国内的市场就连起来了。就是说可以互通有无了,这无论是对我们,或者对这个世界都是非常有意义的。喀什古称“疏勒”,近代也称“喀什格尔”,它是马可波罗游记中提到的第一个中国城市。马可波罗提到这里的居民大多

13、从事商业活动,很多人都是熟练的手工业者,不少外地商人在此地经转,周游世界各地做贸易。他的记述文字虽短,但都有着惊人的概括力。沿塔里木盆地边缘而行的丝绸之路,南北两道在这里汇合成一点,几乎所有经行此路的商贾,都要在此停留贸易。他确实也记载了我们的这个在十三十四世纪时期,两条丝绸之路的交流的情况,因为他来的时候,包括他的父亲来去都是通过陆地丝绸之路,他走的时候又是通过海上丝绸之路。所以这对我们这个中国通过这两个丝绸之路和西方和世界联络,还是一个非常好的历史记录。当然他也是历史的产物,只不过有这么通常,也是由于蒙古政府,就是全球化时代到来,时代的产物,使得他有这么个机会畅行于东西方之间,给我们留下这

14、样的美好的记忆。马可波罗详细记录喀什见闻 被商人奉为宝典马可波罗有商人的敏感,他详细记录了旅途中遇到的每一件商品,他的记录相当详细,被之后的商人视为贸易宝典。他的观察后来也成为了威尼斯商人的必备手册。威尼斯马尔恰纳国家图书馆馆长布瑟甘博士,很了解这本书在当时的地位。他的游记发表后,在欧洲非常受欢迎,被翻译成很多种语言,英语、德语,当然还有意大利语,法语,塔顶与拉丁语等等,还有出版了很多版本。这个版本是 1550 年出版的,它在书里加上了一些大标题和小标题,让人一目了然。商人们很喜欢这个版本,尤其是它的内容,里面写到,我会告诉你遥远的东方和那片充满幻想的土地,那里有黄金白银宝石,这些是商人们、旅

15、行者和中产市民感兴趣的关心的东西。实际上他的这些描述,是古往今来的商人都感兴趣的内容。艾提尕尔大清真寺,始建于 1442 年,是全新疆乃至全中国最大的一座伊斯兰教礼拜寺,自公元 960 年,喀什噶尔地方政权卡拉汉王朝正式引进伊斯兰教之后,这里就成为该教自陆路东传我国的基地,马可波罗自此东行,所见一切伊斯兰教传统发源于此。艾提尕源于“节日礼拜与吉庆之地”,据说这里目前已经成为全新疆穆斯林聚礼处。每天到这里礼拜的人,达到两至三千人,最盛大的礼拜日,寺内寺外可容纳三四万人,因此艾提尕清真寺附近也成为当地最大的商业集贸之地。许多传统的手工业作坊至今仍是喀什的重要人文景观。摘自马可波罗游记:这里的人都是

16、穆斯林,他们靠商贸和制造业为生,人们生活所需要的一切在这里应有尽有。买买提一家在这个市场内,经营了一家丝绸店,他们还保持着前店后场的作坊生产方式,店里的所有丝绸从蚕茧开始到缫丝,纺织到染色等全套程序全部为手工制作,所有生产工序都遵循中国人传承千百年的丝绸制造工艺。时间在这里仿佛凝聚了一般,七百多年前,马可波罗来到这里,他在书中记述了这里的繁华,这里各国的商人把一捆捆的生丝和一匹匹绸缎用油漆抹布和皮革装裹,然后浩浩荡荡地组成商队,从各方集结在这里,再通往中亚、西亚。远达欧洲,将中国物产和技术传到世界。马可波罗在喀什首次见到纸币 认为是点金术丝绸之路上的商品多数情况下,不是由一拨商人从极东送到极西,而是在中间有个转手的过程。而喀什或者疏勒这个地方,就是转手贸易的重镇,在这儿大批商品转手,而转手需要时间,需要交换,需要商业。这个过程就造成了喀什的繁荣。在欧洲,马可波罗生活的威尼斯曾是最大最富有的城市,作为一个来自欧洲贸易核心区的商人,马可波罗保持着对金钱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