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课外古诗文阅读练习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6843733 上传时间:2017-11-0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9.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5课外古诗文阅读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5课外古诗文阅读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5课外古诗文阅读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5课外古诗文阅读练习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5课外古诗文阅读练习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5课外古诗文阅读练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5课外古诗文阅读练习(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八上课外古诗词阅读练习(一)长歌行(汉乐府)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昆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作者借 比喻 ,感慨 ,劝勉 写法有何特点?野 望王 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1、“东皋薄暮望,” 点明时间 、地点 、事件 。2、“徙倚”是 的意思。 “欲何依”,表现了 心情。3、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 晖。”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4、本诗写景有特色?5、“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早寒有怀 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 北风江

2、上寒。 我家襄水曲, 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 归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 平海夕漫漫。1、本诗写的是哪个季节? 2、首联“木落雁南度, 北风 江上寒”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3、尾联情景交融,请分析。望洞庭湖赠张丞相2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1、对诗句解说不当的一项是( )A “涵虚”句中“太清”指天,“混”字写出水天相接的景象。B “欲济”句中的“济”即渡,这句是说湖大浪高,欲渡不能。C “端居”句中“端居”即闲居,“圣明”指当时的太平盛世。D 最后两句中借用了“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的古语。2、对此诗分析不当的一

3、项是( )A 前四句写景,扣“望洞庭湖”之题,后四句抒情,表“赠张丞相”之意。B 二 联 是描写洞庭湖的名句。上句以“气蒸”显浩阔,下句以 “波撼”显气势。C 三、四联以欲渡无舟、欲钓不能抒发了有心出世却无人赏识的忧愤不平。D 这首诗意在表达希望能得到张九龄引荐,但在语言运用上却十分委婉、含蓄。3、首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 面?4、品味“蒸”与“撼”。5、后两联一语双关,请分析。黄鹤楼 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睛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萎萎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1)解释下面的词浯。 (2 分)历历: 乡关: (2)除“黄鹤楼”外,被称为

4、 江南三大名楼的还有哪两座?(3)诗的一、二两联借今昔 变化之大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4)诗中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是 哪一个字?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请简要分析诗人在尾联中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3送 友 人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1、首 联写 送 别 之景,其中 “横 ”与 “绕 ”写 得 极 妙, 试 分析。2、 颔联写 送 别 之事。其中 “别 ”照 应诗题 中的 “ ”, “孤蓬 ”是比 喻 手法,照 应诗题 中的 “ ”。 。 “蓬”之前用“孤”来限制,准确而生动地描摹出 3、颈联情景交融,试分析。4、尾句 “

5、班 马鸣 ”犹 作离 别 之 声 , 衬 托了 离情别绪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1、自古 “秋 ”“愁 ”难 离, 马 致 远 有 , 。王 绩 有 , 。2、 “晴空一鹤排云上”,是一幅 怎样的画面?3、本 诗 表 达 了作者什 么 思想感情?鲁山山行梅尧臣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好峰随处改,幽径行独迷。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1、首 联 中 “惬 ”意 为 ; 颔联 中 “迷 ”指 。2、颔联中 “改 ”与 “迷 ”妙在哪里?3、本 诗 表 达 了作者 怎样 的思想感情?44、本 诗 中 与 “鸟鸣 山更幽 ”意境相 类

6、似 诗 句是 浣溪沙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宋 苏轼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1、 从 表 达 方式上看,上片 写 景,描 绘清 新明 丽 的春景,流露出 词 人 心情。下片议论 , 表达出词人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精神和乐观豪迈、锐意进取的人生态度,2、同 为 浣溪沙 ,晏殊却 写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 识 燕 归来 ”,抒 发 了 词 人 对时 光易逝的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戌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1)诗中“僵”与“孤”,写出了 诗人当时怎样的处境

7、?它们在诗中有什么作用?(2)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 ?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课外古诗词练习题长歌行1、诗中写大自然中景物目的是什么? 2、如何理解“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一句?3、这首诗在说理方面有什么特点? 野望1、描绘“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所展现的画面。2、说说“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句中那几个词用得好?3、 “长歌怀采薇” 一句引用了怎样的典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早寒江上有怀1、本诗表达了诗人 的思想感情。2、说说“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写景的妙处。5望洞庭湖赠张丞相1、你对作者不甘于隐居山林,而希望得到引荐,突出他出仕愿望是怎样看的,并说出理由。2、试分析“气蒸云梦泽,

8、波撼岳阳城”一句中“ 蒸”和“撼”字好在哪里?3、尾联表达了诗人 的思想感情。黄鹤楼1、诗的前两句“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蕴含着诗人怎样的感情?2、品读全诗,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颈联所展现的画面。3、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这两句诗情、景交融。试想象烟波江上日暮之景,体会其中融入的乡愁之情。 送友人1、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首联所展现的画面,并赏析“横”与“绕”两字的妙处。2、颈联是情景交融的佳句,请结合送别的情景,阐释该联的句意。3、诗人骑马与友人送别。请简要分析本诗以“萧萧班马鸣”收笔的妙处。秋词1、本诗一反传统秋词的凄凉情调,为秋天谱写出一曲欢畅、明丽的赞歌。从诗

9、中可以看出诗人具有怎样的情怀? 2、写出含有“秋” 字的诗句。 鲁山山行1、颔联“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改”、 “迷”用得好,请简要分析两字好在何处?2、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颈联所展现的画面。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浣溪沙 (山下兰芽短浸溪)1、描绘上片所展现的画面。 2、理解“休将白发唱黄鸡” 的意思。3、文中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1、本诗表现诗人处境的词语是 ,表现诗人情怀的词语是 。2、请你对“夜阑卧听风吹雨”一句略作赏析。3、梁启超对本诗作者曾有这样的评价:“谁怜爱国千行泪,说到胡尘竟不平。 ”从这首诗中你体会到做着什么样的品格? 6参考答案

10、:长歌行1、用自然景物由盛到衰,从生到灭的规律暗示人的生命有限。 2、以江河东流入海不复西归为喻说明光明一去不返。 3、用联想和一连串的比喻使抽象的道理形象化。野望1、层层树林已染上萧瑟的金黄的秋色,起伏的山峦唯见落日的余晖。 2、这一句着力刻画视野所见山野放归的生动场景,为整个静谧的画面注入一股活力。句中的几个动词“驱”、 “返”、 “带 ”、 “归”,用得自然而准确,这种动态式的描写愈发衬托出秋日晚景的安详宁静,诗人于一静一动的描写之中,把山山树树、牛犊猎马交织成一幅绝妙的艺术画卷。远景和近景的搭配,自然和谐,令人不能不产生某种遐思,甚至忘情在安逸闲适的田野之中。 3、薇,是一种植物,相传

11、周武王灭商以后,伯夷和叔齐不愿做周的臣子,在首阳山上采薇而食,最后饿死。早寒江上有怀1、思念家乡,想念亲人 2、作者捕捉当时带有典型性的事物点明季节。树叶渐落,北雁南飞,这是最具代表性的秋季景象。但是单说秋,还不能表现出“寒”,作者又以“北风”呼啸来渲染,自然使人觉得寒冷,这就点出了题目中的“早寒”。作者活画出一幅深秋景象,渲染了悲凉的气氛。望洞庭湖赠张丞相1、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可答赞成,也可答不赞成,但都要说明理由。示例:赞成。作者希望出仕为国效力的精神值得肯定。不赞成。应该像陶渊明那样,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做一个不追求功名利禄的人,不更好吗? 2、 “蒸” 显示出洞庭湖丰厚

12、的积蓄,仿佛广大沼泽地带都受到湖的滋养哺育才显得那样郁郁葱葱;“撼”衬托出洞庭湖的澎湃激荡、气势宏大。 3、表达了希望有人引荐,积极出仕的愿望。黄鹤楼1、蕴含着诗人对于岁月流逝、世事沧桑的无限感慨。 2、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有一片绿绿的芳草覆盖。 3、太阳快要落山了,夕阳染红了长江,天色愈来愈暗,何处是我的家乡?等待我的又将是一个不眠之夜。长江上烟雾笼罩,波涛浩淼,更引起作者的无限乡愁。送友人1、远处,青翠的山峦横亘在外城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绕城东潺潺流过。“横”字勾勒出青山的静姿, “绕 ”字描画白水的动态,十分准确传神。 2、天上的白云随风飘浮,就像即将远行的友人行踪难

13、定,漂流他方;一轮夕阳缓缓下沉,似乎不忍遽然落山,就像诗人对朋友依依难舍的心情。 3、诗的最后写诗人与友人挥手告别,两匹马仿佛理解主人的心情,禁不住萧萧长鸣。马尚且如此,人的感情自然不言而喻。不写人而写马,将离别之情渲染得更加深切动人。秋词1、可以看出诗人开阔的视野,和乐观的情怀。2、例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鲁山山行1、 “随处改” 这个“ 改”字用得妙。幽静的鲁山,随着观察角度的变化,景色7也在变化。因为“行” ,所以好峰才处处改,由一个画面换成另一画面。以“改”字体现“ 行”,正切合诗题“山行” 的意思。 “幽径独行迷 ”, “迷”的原因正是诗中说的,一是曲径幽深,容易走错路,二是独行,自己一个人,无人指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