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总练习题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6843626 上传时间:2017-11-0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5.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基础理论总练习题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医基础理论总练习题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中医基础理论总练习题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中医基础理论总练习题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中医基础理论总练习题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基础理论总练习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基础理论总练习题(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 名词解释:1证 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包括病变的部位,原因,性质和邪正关系。2辨证 将四诊所收集资料症状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和邪正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证。3同病异治 同一疾病,由于发病的时间,地区以及患者的机体反应性不同,或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所以表现的证不同,治法也不同。 4异病同治 不同的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出现了相同的病机,可采用同一方法治疗。5寒者热之 用温热驱寒药治疗阴胜而致的实寒证。6热者寒之 用寒凉清热药治疗阳胜而致的实热证。7阴阳 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既代表相互对立的事物,又代表一个事物内部存在的

2、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8阳病治阴(壮水之主以制阳光) 用补阴的方法治疗阴虚所致的虚热证 9阴病治阳(益火之源以消阴翳) 用补阳的方法治疗治疗阳虚所致的虚寒证10 阴损及阳 阴虚的基础上导致了阳虚,形成了以阴虚为主的阴阳两虚 11 阳损及阴 阳虚的基础上导致了阴虚,形成了以阳虚为主的阴阳两虚12 五行 指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运动变化13 相生 五行的某一行对另一行有助长滋生和促进的作用14 相克 五行中的某一行对另一行有抑制削弱制约作用 15 乘侮 五行中的某一行对另一行的过度克制/反向克制16 五行制化 五行之间相生,相克产生的调节作用,以维持五行之间的协调与平衡17 母病及子,子病及母 疾病的传

3、变是从母脏传到子脏/子脏传到母脏11泻南补北法 清心火补肾水,治疗心肾不交证12滋水涵木法 滋补肝肾之阴,治疗肝肾阴虚证13金水相生法 滋补肺肾之阴,治疗肺肾阴虚证14培土生金法 补益肺脾,治疗肺脾气虚证15益火补土法 温补脾肾之阳,治疗脾肾阳虚证16藏象 藏于体内的脏腑器官及其表现于外的生理和病理现象17满而不能实,实而不能满 精气充满但不能阻塞,水谷充实但不能填满18神 广义: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神气。通过人的形象,面色,眼神,言语应答,肢体活动等表现出来。狭义:精神意识思维活动19宣发,肃降 宣布发散,肺气向上的升宣和向外周的布散作用;清肃洁净下降,指肺气的清肃与下降功能。20通调水道

4、 肺气的宣发肃降对水液代谢具有疏通和调节作用21朝百脉 指全身的气通过经脉朝会于肺,通过肺的呼吸进行气体交换,然后再输布到全身和助心行血的功能22主治节 肺辅佐心脏对全身进行治理调节23 血汗同源 汗为津液所化,血与津液同出一源,均为水谷所化,故称血汗同源24运化 运,转运输送,化,消化吸收-脾具有把水谷化为精微,并将其转输至全身的生理功能25升清 升,上升;清,水谷精微等营养物质-脾气向上输布水谷精微和固护脏器的恒定位置的生理功能26脾统血 脾主统血,指脾气统摄血液在脉内运行,防止其逸出脉外的生理功能27疏泄 疏通,发泄升发28主纳气 肾有摄纳肺吸入的清气,防止呼吸表浅的作用,保证体内外气体

5、的正常交换,保持呼吸运动的平稳和深沉,有利于气体的充分交换,实际上是肾的闭藏作用在呼吸运动中的体现。29七冲门 唇为飞门 齿为户门 会厌为吸门 胃之上口为贲门 太仓下口为幽门 大小肠会为阑门 下极为魄门30水火既济 心在上,五行属火,心阳下温肾阳,使肾水不寒;肾在下,五行属水,肾阴上济心阴,使心火不亢32乙癸同源 肝属东方甲乙木,肾属北方壬癸水,肝肾同源又称乙癸同源33气 气构成万物;气是构成人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具有很强活力极其细微的物质34气化 通过气的运动产生的各种变化广义:精气血津液各自的新陈代谢和相互转化狭义:特指水液代谢过程35气机 气的运动36津液 人体内一切正常水液

6、的总称,包括各脏腑组织器官的内在体液和正常分泌物,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37血为气之母 血能载气,血能养气38津血同源 血和津液的生成都来源于水谷精气,故称津血同源39经络 是指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肢节,沟通上下内外的通路40病因 导致疾病发生的原因41六淫 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的总称42疠气 指一类具有强烈传染性和致病性的外感病邪43七情内伤 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只有突然,强烈或长期持续的情志刺激超过了人体的调节范围,是人体气机紊乱,脏腑阴阳气血失调,而致疾病,是造成内伤病的主要因素,故称为内伤七情44痰饮 痰和饮都是水液代谢障碍所形成的病理产物45瘀血 体内

7、有血液停滞,包括离经之血积于体内或血运不畅,阻滞于经脉和脏腑内的血液。指经脉内或经脉外停滞的血液45正气 人体正常的各种机能活动和抗病恢复能力46邪气 泛指各种致病因素47病机 疾病发生发展和变化的机理48大实有羸状 真实假虚证,实邪结聚,阻滞经脉,气血不能外达,实质为实,表现出虚象49。至虚有盛侯 本质为虚,却见某些假实之证 50阴阳失调 阴阳之间失去协调平衡51阴阳互损 阴或阳任何一方虚损,病变发展影响到另一方,形成阴阳两虚的病症 52阴阳格拒 阴或阳一方偏盛至极,壅遏于内,将另一方排斥格拒于外,迫使阴阳之间不相联系,而出现了真寒假热或真热假寒之证53阴盛格阳 阴寒盛极于内,迫使阳气浮越于

8、外的“真寒假热”性病理变化54阳盛格阴 阳热盛极于内,格拒阴气浮越于外的真热假寒性病理变化55阴阳亡失 机体的阴液和阳气突然大量亡失,导致生命垂危的病理状态56内生五邪 指疾病过程中脏腑功能失调所出现的风寒湿燥火五种病理变化57。风气内动 机体阳气亢逆变动而形成的病理状态58寒从中生 机体阳气虚衰,温煦气化功能减退,因而导致生理功能活动衰退,虚寒内生,或阳虚阴盛,阴寒之邪弥漫的病理状态59。湿浊内生 疾病过程中,水液代谢障碍所出现的病理变化60津伤化燥 疾病过程中,津液亏虚,滋养功能减退的病理变化61火热内生 疾病过程中,或阳盛或阴虚所出现的热性病理变化62预防 采取一定措施以防止疾病的发生与

9、发展63未病先防 在疾病未发生之前采取各种措施,防治疾病的发生64既病防变 在疾病发生之后,争取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以防止疾病的发展和传变65治则 治疗疾病的法则-总的原则66治病求本 ?67正治 逆其症候性质而治的治则68反治 顺从疾病假象而治的治则69扶正祛邪 扶助正气祛除邪气70寒因寒用 用寒凉药治疗具有假寒症状的病证,适应于真热假寒证,如热厥证的治疗71热因热用 用温热药治疗具有假热症状的病证,适应于真寒假热证,如少阴病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色赤,用通脉四逆汤72通因通用 用通利药物治疗具有通泻症状的病证,适于真实假虚证,如食积腹泻,热结旁流,瘀血崩漏,湿热尿频等73塞因塞用 用补益药治疗

10、闭塞不通症状的病证,适于真虚假实证,如脾虚腹胀74三因制宜 是因时因地因人制宜,是指治疗疾病要根据季节,地区以及人的体质,性别年龄等不同情况而制定适宜的治疗方法75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根据不同季节气候特点制定治则治法/根据不同地域的地理特点制订治则治法/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生活习惯等不同特点考虑用药二、 简答题1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什么2何谓阴阳?事物的阴阳是如何划分的?3为什么说阴阳属性的划分具有相对性? 4简述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5试用阴阳学说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6阴阳学说怎样应用于疾病的诊断9为什么说肺主一身之气?10如何理解肺朝百脉,主治节?12. 简述胃的生理功能14. 简述心与肺之间

11、的关系。15. 简述心与脾之间的关系。16. 简述心与肝之间的关系。17. 简述肺脾两脏之间的关系。18. 简述肝与脾之间的关系。19. 简述肝与肾之间的关系。20. 简述肺与肾之间的关系。21. 简述脾胃之间的关系。三、 问答题2 “症” 、 “证” 、 “病”的基本概念如何?三者之间有何关系4怎样用阴阳学说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5怎样用阴阳学说理论来指导疾病的治疗?8五行学说如何用来指导临床治疗?9五行学说如何用来说明疾病的传变?13如何理解心主血脉?14如何理解心主神志?15如何理解肺的宣发和肃降功能?16如何理解肺的通调水道功能?17从生理、病理角度谈谈脾在饮食物的消化过程中的作用。18

12、如何理解脾主运化水湿的功能?为何说“诸湿肿满,皆属于脾”?19何谓“脾统血”?脾虚不能统血所致之出血有何特点?20如何理解脾主升清?23何谓肝主疏泄?表现在哪些方面?24肝主疏泄如何影响消化功能?28. 为什么说肾藏精,主生长、发育与生殖?29. 何谓“天癸”?其生理作用如何?与肾中精气有何关系?30. 肾是如何主水液的?31.何谓肾主纳气?有何生理病理意义?33. 何谓“七冲门”?七冲门是指哪些部位?36. 如何理解小肠的泌别清浊?有何意义?39. 女子胞的生理功能有哪些?其功能正常主要依赖哪些条件?40. 从生理、病理两个方面,谈谈心与肾的关系。41. 如何理解“脾为生痰之源,肺为痰之器”

13、?有临床意义?42. 何谓肝肾同源?45水液代谢与哪些脏腑有关,各起何作用。46. 人体的消化过程主要与哪些脏腑有关?这些脏腑各起何作用?47. 气的基本概念是什么?是如何生成的?其生理功能有哪些?48. 气的组成来源有哪几个方面?影响气生成的主要因素有哪些?49. 何谓“气化”?气化作用主要表现哪些方面?50. 何谓“气机”?其基本形式如何?气机主要表现在哪些脏腑的生理活动之中?51. 何谓“气机失调”?气机失调有哪些表现形式?概念如何?52. 试述元气、宗气、营气、卫气各自的概念、组成,分布及功能。55. 何谓“津液”?津与液有何不同?津液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什么?56. 气与血的关系主要表现

14、在哪些方面?58. 气与津液在生理、病理方面有何联系?50. 何谓经络和经络学说?经络系统是由哪些部分组成?51. 何谓正经和奇经?二者有何区别和内在联系?奇经有何生理作用?52. 十二经脉的走向和交接规律如何?53. 十二经在四肢、躯干、头面部位分布律如何?54. 按气血流注次序写出十二经脉的名称。56. 何谓“经别”?十经别的循行有何特点?其生理功能如何?57. 经络的生理功能主要包括哪些方面?59. .何谓病因?中医病因学的特点是什么?中医病因学包括哪些内容?60. 何谓“六气”和“六淫”?六淫致病的共同特点是什么?61. 外感六淫和内生五邪有何不同?62. 试述风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6

15、3. 为什么说“风为百病之长”?64. 试述寒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65. 试述暑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67. 何谓内湿、外湿?二者的关系如何?68. 试述湿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69. 试述燥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71. 火热邪气的性质及致病特点是什么?72. 何谓疠气?疠气的致病特点如何?六淫邪气与疠气在发病上有何异同?73. 火(热)邪气与暑邪在性质和致病特点上有何不同?74. 寒邪与湿邪在性质和致病特点有何特点?76. 何谓七情?内伤七情的致病特点是什么?78. 何谓痰饮?痰饮是如何形成的?痰和饮的病证特点是什么?79. 何谓瘀血?其形成原因为何?瘀血证的共同特点是什么?81. 外环境对疾病发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条目】82. 内环境对疾病发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条目】84. 何谓病机?中医病机学主要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85. 何谓“虚” 、 “实”?虚实的病理机转及证候表现?86. 何谓虚实错杂?何谓虚实转化和虚实真假的病理反应?88. 如何理解“至虚有盛侯” 、 “大实有羸状”?89. 邪正盛衰如何影响疾病的发展及转归?90. 何谓阴阳失调?阴阳失调病机包括哪些内容?分别叙述之。91. 何谓阳盛、阴盛?其病理机转及临床表现如何?92. 何谓阳偏衰,阴偏衰?其病理机转及临床表现如何?93. 何谓阴阳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