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2012届高三第三次月考试题语文缺答案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6839127 上传时间:2017-11-0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30.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西2012届高三第三次月考试题语文缺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广西2012届高三第三次月考试题语文缺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广西2012届高三第三次月考试题语文缺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广西2012届高三第三次月考试题语文缺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广西2012届高三第三次月考试题语文缺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西2012届高三第三次月考试题语文缺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西2012届高三第三次月考试题语文缺答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柳州铁一中学 2009 级高三年级第三次月考语文科试卷(考试时间 150 分钟,全卷满分 150 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第卷(选择题,共 30 分)一(12 分,每小题 3 分)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每对都相同的一项是( )A讣告/物阜 款识/卷帙 福祉/扺掌而谈 不啻/叱咤风云 B果脯/渔父 哥俩/伎俩 靡丽/靡靡之音 诨号/浑水摸鱼C鞭笞/整饬 辟谣/辟邪 着凉/着手成春 埋怨/阴霾不散 D解数/亵渎 霎时/歃血 神祇/舐犊情深 殷红/湮灭不忘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某市一生产酱油的厂家在酱油中添加了人工色素和黏稠剂,却大做广告“保证不添加人工色素”

2、 ,这简直是掩耳盗铃。B最近他们两人总有些不对劲,就说庆祝“元旦”吧,一个说组织一场球赛,另一个偏要反弹琵琶,非要组织一次文艺演出不可。C由于对用户的操作要求很低,在语言的组织编排上要求也不高, “微博”得以迅速流行,导致原来的博客用户纷纷弃旧图新。D工程已接近尾声,指挥部要求大家牢记“行百里者半九十”的古训,再接再厉,为这项国家重点工程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3下列各句中,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几年来,我市坚持打造山川秀美、环境幽雅、经济繁荣的和谐绿色家园,展现了街区整齐、色彩素雅、风格简洁、建筑精致、人与自然和谐统一。B针对舆论反映的电影唐山大地震中植入广告过多的问题,国家广电总局

3、指出,打击盗版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C. 伦敦作为第 30 届奥运会的主办城市,其规划中的奥运村就在船坞区,因该地土地价格低廉,所以吸引了福特汽车等国际财团前来开发船坞区的改造。D为改善医疗资源配置不平衡的状态,未来 3 年里,不仅国家将修路以方便农民外出就医,同时还将修建两千个县级医院。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如何弥合社会信任链条,是摆在微博面前的现实问题。 。 , 。, 。 ,于是,在这个时期,社会化的手段就成为治理微博乱象的“次优选择” 。从现实情况看,市场化的手段在重塑微博公信力上是不得力的人们寄希望于制度建设的得力可供选择的力量无外乎三种政府、

4、市场和社会于是人们便将目光聚焦在政府和社会上,而政府理所当然成为了首选然而,制度建设始终跑不过互联网传播平台的飞速发展呼吁加强法制和信息认证机制建设,完善微博的管理办法A B C D二、 (9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文段,完成 5-7 题。文质论陶东风“文” 、 “质”作为对举的观念范畴,源自论语雍也:“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孔子本是就其理想人格“君子”发论,后世论者一般认为早在先秦时期,孔子便已注意到了文章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问题。孔子所说的“文” ,指的是外观形式的文采。孔子所说的“质” ,有人认为指内在实质,即内容;有人认为仍然是指形式表现的质朴无文;

5、也有人认为这两者其实是相通的,表现形式的质朴无文,是由内容的质朴所决定的。 “彬彬” ,或谓“文质相半之貌” ,或谓“文质备也” ,或谓“美盛”之义,文质彬彬,即文质并茂。尽管后人释有歧义,但孔子提倡“文质彬彬” ,就是强调文质统一,则无疑义。文与质的关系,既有统一的一面,也有矛盾的一面。就统一性而论,必有其质,方有其文,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就矛盾性而言,文可以反作用于质,而对质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这就构成了传统文论中的文质统一论。先秦诸子百家中也有把“文”与“质”的对立加以绝对化的说法,如道家、墨家和法家的理论实质有所不同,但都表现为重质轻文,甚至持“文灭质”之论。 “文”被看作人为外加

6、的甚至是扭曲本然的虚假饰物,他们要求去文就质。这一极端化的“文质”说,影响远不及儒家传统文论的“文质”统一说。汉代的扬雄继承和发挥了孔子文质兼备的思想,认为只有“华” 、 “实”相副,才能体现君子风范,文质彬彬合乎礼义。魏晋南北朝时期开始出现重文轻质的倾向,特别是六朝的文学创作,竞一韵之奇,争一字之巧。六朝人把“文质”概念引入文学领域,文与质基本上是指文学作品的内容与形式,且强调它们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刘勰还把“文质”的辩证统一关系看作是推动文学创作发展的内在基本因素,因而从理论上努力概括“质文化变”的历史潮流和审美规律,以期文艺创作及其理论批评的健康发展。魏晋南北朝的文质观念突出了“文”的文

7、学性和审美价值,使中国古代文学自觉的时代终于到来。唐人魏征在隋书文学论传中指出文质二者的特点以及在文学中的不同表现:“理深者便于时用,文华者宜于咏歌” , “气质则理胜其词,清绮则文过其意,若能各去所短,合其两长,则文质彬彬,尽善尽美矣。 ” 他所称“文质” ,总括了南北二地文学风格和风尚爱好的不同,强调取长补短,以达“文质彬彬”的完美境界。这是传统文论中“文质”内涵的扩展。宋明道学家多重质轻文,主张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未必有德,道胜而文不难自至。清代的“文质”观念,多在前人的基础上沿袭和发展。王夫之古诗评选卷五云:“文以质立,质资文宣。 ”“质”是本,是体;“文”是象,是用。 “质近内而文近

8、外,质可生文而文不能生质” 。但是“文”也不是“质”的简单形式,更不是可有可无的, “质资文宣” ,就是“质”待“文”现的意思。这是对前人文质观念的沿袭。由于“文”与“质”作为文艺创作的两大要素的复杂性和多变性, “文质”有时又可指风格和风尚,其中包括时代风尚、地方风尚、文体特征和个人风格等,这则是对前人文质观念的丰富和发展。清代古文复兴,古文家大都突出质的重要。如桐城派主将方苞在杨千木文稿序中指出:“文者,生于心而称,其质之大小厚薄以出者也。 ”章学诚在文史通义言公中甚至认为:“文可以明道,亦可以叛道,非关文之工与不工也。 ”总之,中国古代“文质”理论的深化及其所体现的中国古代文学历史发展的

9、艺术辩证法,在今天仍然具有重大的文学理论意义。(文学理论基本问题有删节)5从原文看,下列对“文” “质”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文” “质”作为对举的观念范畴,源自孔子对理想人格“君子”的发论。B孔子所说的“文”是指外观形式的文采,孔子所说的“质”指的是内在实质,即内容。C孔子提倡“文质彬彬” ,中国古代自汉至清也都强调文质的对等地位。D文与质的关系,既有统一的一面,也有对立的一面,这就构成中外文论中的文质统一论。6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后世论者早就认为在先秦时期,孔子便已注意到了文章内容与形式的关系问题。B道家、墨家和法家的理论实质相同,都表现为重质轻文,甚至持“文

10、灭质”之论。C魏晋南北朝的文质观念突出了“文”的文学性和审美性,迎来了中国古代文学自觉时代的到来。D “文质”有时又可指风格和风尚,这是传统文论中“文质”内涵的扩展。7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儒家文质论受孔子影响,强调文质统一,文与质相互依存,相互影响。B刘勰看重“文质”的辩证统一关系,他在理论上的成就,带来了文艺创作及理论批评的健康发展。C清代古文复兴,古文家大都突出质的重要,其中代表人物有方苞、章学诚等。D中国古代“文质”理论,在今天仍然具有重大的文学理论意义。 “文采派”与“本色派”仍将长存于文坛。三、 (9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8-10 题薛琡,

11、字昙珍,河南人。父彪子,魏徐州刺史。琡形貌魁伟,少以干用称。为典客令,每引客见,仪望甚美。魏帝召而谓之曰:“卿风度峻整,姿貌秀异,后当升进,何以处官?”琡曰:“宗庙之礼,不敢不敬,朝廷之事,不敢不忠,自此以外,非庸臣所及。 ”正光中,行洛阳令,部内肃然。有犯法者,未加拷掠,直以辞理穷核,多得其情。于是豪猾畏威,事务简静。时以久旱,京师见囚悉召集华林,理问冤滞,洛阳系狱,唯有三人。魏孝明嘉之,赐缣百匹。迁吏部,尚书崔亮奏立停年之格,不简人才,专问劳旧。琡上书,言:“黎元之命,系于长吏,若得其人,则苏息有地,任非其器,为患更深。若使选曹唯取年劳,不简贤否,便义均行雁,次若贯鱼,执簿呼名,一吏足矣,

12、数人而用,何谓铨衡?请不依此。 ”书奏不报。后因引见,复进谏曰:“共治天下,本属百官。是以汉朝常令三公大臣举贤良方正、有道直言之士,以为长吏,监抚黎元。自晋末以来,此风遂替。今四方初定,务在养民。臣请依汉氏更立四科,令三公贵臣各荐时贤,以补郡县,明立条格,防其阿党之端。 ”诏下公卿议之,事亦寝。 元天穆讨邢杲也,以琡为行台尚书。时元颢已据酂城。天穆集文武议其所先。议者咸以杲众甚盛,宜先经略。琡以为邢杲聚众无名,虽强犹贼;元颢皇室昵亲,来称义举,此恐难测。杲鼠盗狗窃,非有远志,宜先讨颢。天穆以群情所欲,遂先讨杲。杲降军还,颢遂入洛。天穆谓琡曰:“不用君言,乃至于此。 ”天平初,高祖引为丞相长史。

13、琡宿有能名,深被礼遇,军国之事,多所闻知。琡亦推诚尽节,屡进忠谠。高祖大举西伐,将度蒲津。琡谏曰:“西贼连年饥馑,无可食啖,故冒死来入陕州,欲取仓粟。今高司徒已围陕城,粟不得出。但置兵诸道,勿与野战,比及来年麦秋,人民尽应饿死,宝炬、黑獭,自然归降。愿王无渡河也。 ”侯景亦曰:“今者之举,兵众极大,万一不捷,卒难收敛。不如分为二军,相继而进,前军若胜,后军合力,前军若败,后军承之。 ”高祖皆不纳,遂有沙苑之败。累迁尚书仆射,卒。临终,敕其子敛以时服,逾月便葬,不听干求赠官。自制丧车,不加雕饰,但用麻为流苏,绳用网络而已。明器等物并不令置。赠青州刺史。(选自北齐书 ,有删改)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

14、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书奏不报 报:回复B元颢皇室昵亲,来称义举 称:称赞C琡宿有能名,深被礼遇 宿:平素D琡亦推诚尽节,屡进忠谠 谠:正直的言论9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直接表明薛琡很有“才干”的一组是( )风度峻整,姿貌秀异,后当升进,何以处官 未加拷掠,直以辞理穷核,多得其情 京师见囚悉召集华林,理问冤滞 令三公贵臣各荐时贤,以补郡县 宝炬、黑獭,自然归降,愿王无渡河也 临终,敕其子敛以时服A B C D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薛琡任典官时,每次引见宾客,仪表很美。魏帝召见他时对他大加赞赏,并询问他该怎样做官。他的回答谦恭得当。B薛琡到吏部任职后

15、,适逢尚书崔亮奏请建立新的选官制度。他先后两次进言反对,第一次上书,没有得到回应;第二次进谏,事情才得圆满解决。C高祖大举西伐,将要渡过蒲津时,薛琡建议不要渡河。高祖没有采纳他的意见,于是有了沙苑之败。D薛琡临终时告诫他的儿子超过一个月就下葬。不要求取追赠的官职。他的丧车是自制的,没有什么雕饰。第卷(共 120 分)四、 (23 分)11、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1)行洛阳令,部内肃然。有犯法者,未加拷掠,直以辞理穷核,多得其情。 (5 分)(2)令三公贵臣各荐时贤,以补郡县,明立条格,防其阿党之端。 (5 分)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 分)南海旅次曹松忆归休上越王台,归思临高不易裁。为客正当无雁处,故园谁道有书来。城头早角吹霜尽,郭里残潮荡月回。心似百花开未得,年年争发被春催。【注】曹松是舒州(治所在今安徽潜山)人,因屡试不第,长期流落在今福建、广东一带。南海,在今广东境内。越王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