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自我概念应对方式与学业成绩的关系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16835887 上传时间:2017-11-0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生自我概念应对方式与学业成绩的关系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初中生自我概念应对方式与学业成绩的关系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初中生自我概念应对方式与学业成绩的关系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初中生自我概念应对方式与学业成绩的关系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初中生自我概念应对方式与学业成绩的关系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生自我概念应对方式与学业成绩的关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生自我概念应对方式与学业成绩的关系(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范文最新推荐-1 / 11初中生自我概念应对方式与学业成绩的关系摘 要:自我概念和应对方式在人的发展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也是心理学研究的重要问题。本论文将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和应对方式量表结合对相同的被试进行测试。得出两个量表分别在性别和年级上的差异以及两个量表之间的关系和两个量表与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发现:初中生的自我概念存在非常显著的年级差异,在性别上不存在显著差异,与学生的学业成绩之间没有显著的相关;在应对方式上,初中生较多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性别差异上女生相对男生而言较多采用解决问题、发泄、忍耐等应对方式。与学业成绩的关系上,学业成绩优秀和中等的学生组比学业成绩不良的学生组较多采用问

2、题解决的应对方式;应对方式对学业成绩具有完全中介作用。关键词:自我概念;应对方式;学业成绩;中学生 8898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ping Style, Self Concept and Academic Achievement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Abstract: The self-concept and coping style plays a role which can not be ignored in the development of life, and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3、 psychological research. This paper studies with Tennessee self concept scale and coping scale by Huang Xiting which on the same subjects were obtained during the test. The study found: There are ver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grade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self-concept. There was no signific

4、ant difference in gender, and no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with the academic performance of students; in the coping styles, middle school students always use positive coping styles, but different in gender. And excellent grades and secondary students group use more problem solving than the academic ac

5、hievement of bad ;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se three, we can see that some factors of coping styles a has a direct relationship with academic performance, while there has no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 between self-concept and coping style, but the self-concept and coping style are closely related. -范文最

6、新推荐-3 / 11应对方式是个人在与环境的互动过程中,当个人面临超出其能力范围的外在压力,为了重新建立生理和心理的平衡而采取的认知和行为改变已处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研究表明应对方式是影响应急事件处理结果的中间过程变量。10在中学生应对方式的研究中,黄希庭认为中学生首先采用解决问题的应对方式,其积极的应对方式随着年级的增长不断增长,而消极的应对方式随年级的增长减少11。与自我概念做对比,自我概念的正向因子与消极的应对方式呈显著地负相关,与积极地对应方式成正相关12。但自我概念的哪些因素对应对方式的形成及变化产生最大的影响,目前在这方面的研究还是个欠缺,有待进一步研究。在应对方式与学习成绩的关系

7、上的,资料表明学习成绩对应对方式的影响并不显著,只是在应对方式子量表的问题解决得分上存在差异13。同样,研究结果并不能很好的统一,根据德维克的成就目标理论,持掌握目标学生的学习是为了个人成长,他们关心的是自己能否掌握了任务而不是和他人相比关心自己的表现是否出众,因而这类学生面临问题时应对方式多采用求助,并采用较高水平的认知策略,运用更有效的学习方法14。因而应对方式和自我概念与成绩间有着复杂的联系,有待于研究探索。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学生面临的压力也与日俱增,而有效的应对方式是中学生适应社会和学习生活过程中必备的一种特质,探讨初中生的应对方式特点、应对方式与自我概念的关系以及两者与学业成绩的关

8、系,尤其是三者间是由存在中介变量,是否存在中介效应都是很有必要的。在现存的研究中对中学生自我概念、应对方式、学业成绩,两两之间的研究比较充分,但并未形成统一的认识,也没有将三者放在同一研究被试上进行关系的探讨,不能很好的三者结合促进对中学生发展特点的认识。本研究将结合中学生的自我概念变量与应对方式变量,对自我概念、应对方式和成绩三者间是否存在中介效应进行探索。这有益于完善心理学研究,便于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依据中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更好的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也在了解中学生(尤其是后进生)是自我概念上的发展水平上存在问题还是-范文最新推荐-5 / 11应对方式存在问题对成绩产生负面影响,从而更有目的

9、的对其实施指导教育教学活动有突出的意义。 1.3 研究程序采用双盲法对团体进行施测,由班主任担任主试,在施测前对其进行严格培训,施测时间约 30 分钟。采集最近两次考试的总成绩,取两次考试成绩的平均数,将成绩按年级转化为标准 Z 分数。为了比对方便,将学生成绩划分为不良(Z1)三个水平。1.4 数据处理照应每个同学的课业成绩,运用 Spss for Windows 16.0 对测试结果进行对应输入、分析。2 研究结果2.1 关于中学生自我概念的分析2.1.1 自我概念年级和性别差异分别对自我概念量表总分与各维度与成绩进行2(性别)×3(年级)多元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在自我概念总量表

10、上,年级主效应非常显著(F=20.459,P0.01) ;年级和性别交互作用显著(F=2.583,P0.01)性别主效应不显著(F=1.427,P=1.77) 。进一步做单变量分析,结果(表 2、表 3 所示)显示,自我概念在生理自我、家庭自我、社会自我、自我概念、自我满意维度上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而在道德伦理自我和自我批评、心理自我维度不存在年级差异。表 2 不同年级中学生的自我概念的差异检验项目七年级(M±SD)八年级(M±SD)九年级(M±SD)F总量表-范文最新推荐-7 / 11240.62±34.366239.17±

11、;34.866246.62±31.85088.71*PH40.98±7.14841.67±7.63042.90±7.13032.16*ME36.93±5.70138.06±6.01438.54±5.5151.734FA45.62±10.26245.07±9.22947.21±8.128112.62* SD7.706.039.496.217.387.8214.8911.2512.8835.45F0.010.300.190.080.000.100.040.09

12、0.010.00 2.1.2 自我概念与学业平均成绩 Z 分数的相关分析将自我观念总得分与各个维度得分与平均成绩 Z分数做相关分析,结果从表 5 可以看出,总得分和各个维度的得分与平均成绩 Z 分数的相关并不显著。但,平成绩 Z 分数与生理自我、道德伦理自我、自我行动成负相关,与家庭自我、心理自我和自我概念成正相关。表 5 自我概念与学业平均成绩 Z 分数的相关分析PHMEFASCPERSOIDSAB 总量表学业平均成绩 Z 分数(257 人)-.67-.08.29.05.27-.07.12-.06.03-.032.2 关于中学生应对方式的分析2.2.1 应对方式特点及年级与性别差异从描述统计

13、的结果可看出:初中生不同应对方式的-范文最新推荐-9 / 11得分按从高到底的顺序是:问题解决、求助、退避、发泄、忍耐、幻想,由看出初中生应对方式以积极应对为主。分别对应对方式量表总分与各维度与成绩进行2(性别)×3(年级)多元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在总量表上,年级主效应非常显著(F=13.464,P0.01) ;性别主效应不显著(F=1.441,P=0.190) ,交互作用也不显著(F=1.521,P=0.120) 。进一步做单变量分析,结果(表 6、表 7 所示)表明,在年级上:问题解决维度差异显著,七年级比八年级九年级更多的采用问题解决方式。求助维度差异极其显著,七年级在求助的

14、得分上显著低于八、九年级。其它维度年级差异并不显著;在性别上:只有在发泄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数据显示,面对压力时女生会比男生更多的进行发泄。其它维度差异不显著。 女 M28.8324.6815.8912.067.439.6596.74SD5.566.213.612.563.192.3111.90男 M28.4425.0716.0810.838.069.3694.83SD5.426.263.402.492.761.9611.434F0.231.081.044.05*0.592.350.082.2.2 应对方式与成绩的相关分析将应对方式总得分与各个维度得分与平均成绩 Z分数做相关分析,结果从表 8 可以看出,解决问题维度的得分与平均成绩 Z 分数差异非常显著。平成绩Z 分数与求助、发泄、幻想成负相关,与问题解决、忍耐成正相关。其中,与解决问题成极其显著的正相关,与发泄成显著的负相关。对应对方式各个维度进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只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