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教学楼框架结构设计+CAD图纸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16835562 上传时间:2017-11-09 格式:DOC 页数:52 大小:5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教学楼框架结构设计+CAD图纸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初中教学楼框架结构设计+CAD图纸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初中教学楼框架结构设计+CAD图纸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初中教学楼框架结构设计+CAD图纸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初中教学楼框架结构设计+CAD图纸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教学楼框架结构设计+CAD图纸》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教学楼框架结构设计+CAD图纸(5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范文最新推荐-1 / 52初中教学楼框架结构设计+CAD 图纸摘要江苏高邮市赞化学校初中教学楼框架结构设计本设计为江苏高邮市赞化学校初中教学楼建筑与结构设计,结构型式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地上六层。高度为 22.5 米。建筑总体型比较规则,规则的体型不但便于施工,而且有利于结构抗震。12483设计内容主要为建筑和结构设计。建筑设计过程主要包括方案的确定和建筑制图。结构设计过程包括结构方案的确定、结构计算和结构制图。结构方案确定后进行结构计算,学习并运用通用建筑结构设计软件——PKPM 建立模型、进行上部结构的整体计算。 毕业设计指导老师给了全套建筑施工图。依据计算

2、结果按制图标准绘制了结构施工图。关键词: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建筑设计,结构设计。目录1.摘要 12.Abstract13.设计原则及主要计算参数 23.1 工程概况 23.2 设计依据 23.3 地质概况 33.3.1 地形地貌 3-范文最新推荐-3 / 523.3.2 场地土层特征描述及其工程特性评价 33.3.3 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指标 33.4 存在问题 43.4.1 地下水埋藏条件 43.4.2 水、土腐蚀性评价 53.5 安全等级、抗震设计 5 Graduation design guidance to the full set of construction drawings.A

3、ccording to the calculation results, the structure construction drawing is drawn according to the drawing standard.Key Words:cast-in-place reinforced concrete frame system; structure design;3.设计原则及主要计算参数3.1 工程概况总建筑面积:建筑面积 5000m2 (±10%);兴建位置:江苏省高邮市赞化;层数:层数为 6 层。建筑高度 22.5m,层高 3.9m,屋顶为不上人屋面; 结构型

4、式:结构形式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屋盖及楼盖采用现浇式结构。3.2 设计依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范文最新推荐-5 / 5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04-200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 50011-2010)建筑结构荷载设计规范 (GB 50009-201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10)建筑结构制图标准 (GB/T50105-2010) 层粉质粘土:局部夹粉土,灰色,可塑软塑状,絮状结构。土层厚度 9.612.5m。属中压缩性土,工程地质特性一般。层粉质粘土:局部夹粉砂,灰色,可塑硬塑状,絮状结构。属中压缩性土,工程地质

5、特性较好。本次勘察未揭穿。 3.3.3 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指标根据各土样试验结果,结合静力触探指标及地区经验,提供各土层承载力及压缩模量建议值参见表 1,其中 Es 是根据土的自重应力至土的自重压力与可能的附加压力之和的压力段提出的。各土样的物理力学指标见“土工试验成果报告表”,各土层的详细指标见 “分层土工试验成果报告表” 及“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统计表”。各土层各级荷重下孔隙比分层统计和固结试验综合 e-P 曲线见 “综合固结试验成果图”。表 3 1 土的力学特性表土层编号土试指标静探指标标贯试验建议

6、值单桥双桥 fakEsfakEs1-2PsfsqcNfakfakEs1-2Es-范文最新推荐-7 / 52KPaMPaMPakPaMPaKPaMPa(击)KPaKPaMPaMPa2107.41641.521906.8 2007.47.4 3.4 存在问题3.4.1 地下水埋藏条件经本次勘察揭示,拟建场地浅部地下水类型属第四系松散层孔隙潜水,主要赋存于:层杂填土,受地表水及大气降水补给,其水位随着季节及气候变化而上下浮动,年水位升降变化幅度约 1.00m 左右; 历史最高潜水水位为 3.40 米(黄海高程) ,拟建场区近3 5 年最高潜水位为 3.20 米(黄海高程) 。赋存于层粉质粘土夹粉土和

7、层粉质粘土地下水属微承压水,补给来源主要为径向补给及上部少量越流补给,勘察期间采用套管隔断上部潜水,测得层粉质粘土夹粉土的承压水水位标高 2.20 米(黄海高程) 。勘察期间采用挖坑法测得各钻孔的孔隙潜水水位见表 2。孔号初见水位(m)稳定水位(m )孔号初见水位(m)稳定水位(m )13.203.10183.253.1562.702.60213.173.0773.052.95243.113.01103.072.9726132.812.71292.962.86153.173.07343.002.903.4.2 水、土腐蚀性评价为了解地下水成分,判断地下水对钢筋混凝土的腐蚀性,本次勘察在 6#、

8、15#号孔中现场采取水样进行水质分析,具体结果详见表 3。-范文最新推荐-9 / 52地下水的化学成分(mg/l)表 3 拟建场地周围无化工厂及污染源。加之无锡地区降水量较充沛,土中易溶盐极易渗透至地下水中。根据区域易溶盐分析资料及本场地水质分析结果,判定土对混凝土结构及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微腐蚀性。3.5 安全等级、抗震设计(1)气象资料本设计题目所在江苏高邮地区的基本气象资料如下:基本风压 w0 =0.40 KN/m2。 基本雪压 s0 =0.35 KN/m2。地面粗糙类别为 B 类(2)地质资料场地类别:II 类(3)抗震设防要求:查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1

9、0)附录 A 有(江苏省高邮市):抗震设防烈度为 7 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地震分组为第一组。(4)建筑设计使用年限:50 年-范文最新推荐-11 / 523.6 设计计算辅助软件本工程计算采用 PKPM2010 版系列软件进行,建筑模型及荷载输入采用 PMCAD(结构平面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 ,结构整体计算采用 SATWE(多层及高层建筑结构空间有限元分析与设计软件) ,基础计算采用 JCCAD(独基、条基、钢筋混凝土地基梁、桩基础和筏板基础设计软件) 。3.7 基础设计根据勘察结果结合周边地区建筑经验,桩基础承载力主要取决于桩周土的摩擦力,桩端承载力所占比例较小,并且随着桩

10、长的增加其比例逐渐降低,因此本工程只要桩端持力层具备稳定的分布和一定的厚度,有利于控制桩的入土深度以及较小的压缩性即可。勘察查明,-1 层粉质粘土:可塑 硬塑状,顶板埋深较稳定,工程地质特性较好,但埋深较浅;-2 层粉质粘土:可塑硬塑状,顶板埋深较稳定,工程地质特性良好,埋深较为适中;层粉质粘土,可塑硬塑状,顶板埋深较稳定,工程地质特性较好。埋深相对较深。桩型选用预制桩。 悬挑板 0.5 kN/4.2 恒荷载的确定4.2.1 屋面恒载标准值(不上人保温屋面)1、40 厚 C30 防水细石混凝土 25×0.04=1.0 kN/2、挤塑聚苯板 40 厚 0.5×0,04=0

11、.02 kN/3、高分子防水卷材 1.2 厚0.05×0.0012=0.0000006 kN/4、20 厚 1:3 水泥砂浆找平 20×0.02=0.04 kN/ 5、150 厚轻质混凝土找坡层 14×0.15=2.1 -范文最新推荐-13 / 52kN/6、现浇钢筋混凝土 130 厚 25×0.13=3.25 kN/总计:6.80 kN/4.2.2 楼面1、30 厚 C30 细石混凝土 25×0.03=0.75 kN/2、钢筋混凝土楼板 120 厚 25×0.12=3.0 kN/3、10 厚板底抹灰 20×0

12、.01=0.2 kN/4、12 厚大理石面砖 17.8×0.012=0.2136 kN/总计:4.16 kN/4.2.3 外墙 1、6 厚聚合物砂浆 17×0.006=0.102 kN/2、40 厚聚膨胀聚苯板 0.5×0.04=0.02 kN/3、砌体墙 200 厚 8×0.2=2.6 KN/4、20 厚水泥砂浆 20×0.02=0.4 kN/总计:2.122 kN/ 5.1.3 荷载信息(均布荷载)永久荷载分项系数: γG = 1.200可变荷载分项系数: γQ = 1.400准永久值系数: ψq

13、= 1.000永久荷载标准值: gk = 4.160kN/m2-范文最新推荐-15 / 52可变荷载标准值: qk = 2.500kN/m25.1.4 计算方法:弹性板5.1.5 边界条件(上端/下端/左端/右端):固定/固定/固定/固定5.16 设计参数结构重要性系数: γo = 1.00泊松比:μ = 0.2005.2 计算参数 :5.2.1 计算板的跨度 : Lo = 5300 mm5.22 计算板的有效高度: ho = h-as=120-20=100 mm5.3 配筋计算 (lx/ly=5300/8100=0.6542.000 所以按双向板计算):5.3.1 X 向底板钢筋1) 确定 X 向板底弯矩Mx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