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工马哲第四章论述题答案

上传人:世*** 文档编号:168307370 上传时间:2021-02-19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2.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工马哲第四章论述题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大工马哲第四章论述题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大工马哲第四章论述题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大工马哲第四章论述题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大工马哲第四章论述题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工马哲第四章论述题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工马哲第四章论述题答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远未成为历史的马克思(绪论) 1、人类社会过去1000年的历史画卷中,曾出现过灿若繁星般的思想大师,为什么马克 思能够在历次评选中高居榜首? 2、在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出现严重曲折的情况下,马克思先后被评 为“千年风云人物” “最伟大的德国人” “最伟大的哲学家” ,给我们什么启示? 答案:1、马克思充分吸收了人类思想文化的优秀成果,在哲学、政治经济学、社会学等 多个领域构建了自己的独特的思想体系,对人类历史上诸多重大而基本的问题提出了富有 启示性的意见,更重要的是其思想的现实影响力是以往许多伟大的思想家所不具备的。他 的思想与共产主义革命运动相结合,产生了世界范围的影响,在一

2、种程度上影响了世界历 史发展的进程。 2、尽管世界历史不断向前发展,时代风云不断变幻,但马克思的理论所面对的社会 背景依然存在,他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和对美好社会的向往都以最深刻的方式回应了他自身 的时代以及当前社会存在的问题。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并不意味着对马克思主义的证伪, 而只是说明共产主义运动的艰巨性和长期性,而马克思本人也早就预言了这一点,这其实 更让人注意到马克思学说的价值。当然我们也不能对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的现状过于盲目 乐观。我们所要做的就是不断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同时也要积极回应时代的发展, 与时俱进,立足于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把马克思主义学说中那些 在今

3、天的生活仍具有重大意义的思想资源凸显出来,以更好地我们今天的生活和实践。“水稻亩产三十万斤”出炉记1 “水稻亩产十三万斤”的出炉有着当时特殊的历史条件。继前苏联成功发射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之后,人们相信社会主义可以更有效地集中人力和财力加速推进经济发展。为了实现社会主义国家在经济上赶超资本主义国家的目标,毛泽东认为应批评右倾保守,发动“大跃进”。“大跃进”首先表现为农作物产量的虚报浮夸。环江制定了放“卫星”的具体实施方案,并选择城关农业社的一块面积为1.13亩的试验田作为“卫星”田,让社员先将田里的禾苗全拔出来,再进行深耕并施放成千上万担各种肥料于田中。接着,组织当地人从100多亩中

4、稻田中,选出长势最好且已成熟的禾苗,密植到试验田中并不断施肥。在收割时,反复过秤,才创造了这个虚假的记录。我认为“水稻亩产十三万斤”是不可能实现的。因为世界上的事物有其自身运动发展的规律。人们要认识世界就是要认识世界的发展规律,并遵循这些客观规律,自觉地改造世界。然而,所谓的“水稻亩产十三万斤”违背了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规律是事物的本质的联系,任何规律都是事物的内在根据和本质联系;规律是事物的必然联系,任何规律都是事物必定如此,确定不移的趋势;规律是事物的稳定联系,任何规律都是同类现象背后的共性,是丰富多彩的现象背后的稳定联系。规律是客观的,客观性是规律的根本特点,它的存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相

5、反,人的意识活动要受规律的支配。唯心主义者否认规律的客观性,规律的客观性表明,人们不能藐视规律,更不能创造和消灭规律。“水稻亩产十三万斤”犯了蔑视规律的主观随意性和经验主义,给党,政府和人民造成了难以估量的损失。 2“水稻亩产十三万斤”中吸取这样的教训:(1)要遵循自然与社会的客观物质性,遵循其自身的发展规律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我们反对唯心论,形而上学,反对“右”和“左”的错误思想的武器,否认客观规律性,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就会陷入形而上学的泥坑,其表现为“精神万能论”,在革命和建设中往往会导致超越历史发展的阶段.主观能动性是指人们能动地认识世界和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实践能力和作

6、用。人在规律面前又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3.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尊重客观规律,才能更好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人们对客观规律认识愈深刻、全面,主观能动性愈充分地发挥。如果违背客观规律,就会受到它的惩罚。要正确地认识必须通过实践,依靠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利用客观规律改造世界。 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相辅相成的,辩证统一的。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把坚持唯物论和辩证法有机统一起来。并且要反对片面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否认规律的客观性、盲目蛮干的

7、唯心主义错误;也要反对片面夸大规律的客观性,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无所作为的机械唯物主义错误。 4.在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必须尊重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同时必须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把革命热情和科学态度结合起来,才能开创新的局面,加速我国四化建设。既要反对不尊重社会主义建设发展规律的唯心主义、精神万能论,又要反对拜倒在规律面前,否认发挥人民群众主动性、创造性的机械论,才不断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胜利历史上的经济危机1. 英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行产业革命的国家,也是世界上率先实现资本主义工业化的国家。而美国产业革命的起点始於19世纪20年代,较英国晚

8、了半个多世纪。1865年美国南北战争结束后,废除了奴隶制,扫除了阻碍其资本主义发展的各种障碍,经济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并於19世纪70年代赶上了英国。因此美国成为了经济危机的领头羊2. 同意,(1)经济危机的爆发是由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即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和生产社会化的矛盾决定的。它表现为:个别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引起各生产部门比例的不协调,严重比例失调是引起经济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生产能力的无限扩大同劳动群众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是引起经济危机的最根本的原因。(2)资本主义矛盾运动的阶段性决定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具有周期性,矛盾达到尖锐化时经济危机爆

9、发,但危机只能缓解不能根除基本矛盾,只要经济恢复和高涨必然导致下次的经济危机所以只要存在资本主义制度,经济危机就不可避免。3. (1)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生危机的次数参差不等,世界性危机的周期性也不象战前那样明显,形成了同期性危机和非同期性危机交错发生的局面。(2)经济周期出现了形态上的变化,危机的冲击力相对减弱,危机的深度和广度在某些方面也有所减轻(3)战后经济危机周期有缩短的趋势,各个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比战前较为频繁的非同期性经济危机(4)经济危机的策源地由发达国家转向发展中国家。(5)从20世纪70年代危机时的通货膨胀转变为全球性通货紧缩(6)由单纯的生产过剩转变为生产出口与虚拟财富的

10、双重过剩。论述题1.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 答:(一)如何理解物质观: 1、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是标志着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它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不依赖于人的感觉而存在,通过人的感觉为人所感知、复写、摄影和反映。 2、物质是世界唯一的本源,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 3、物质世界是联系的,发展的,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 4、时间与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5、不仅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也具有物质性,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二)马克思主义物质观至今都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理论指导意义。它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

11、和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我们通过实践改造客观物质世界,就要充分认识是物质是世界的本原,人的实践活动依赖于客观物质世界,而客观世界的规律性更制约着人的实践活动。就要在马克思主义物质观指导下,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实际的发展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更好地认识和改造客观物质世界,以取得社会主义实践和各项事业的胜利。2. 为什么说“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资本

12、关系是以劳动者和劳动条件的所有权之间的分离为前提,即少数人拥有大量的货币财富和生产资料,多数人成为一无所有的自由劳动者。这两个条件的产生是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结果,而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过程就是征服、奴役、掠夺、杀戮过程。 (1)雇佣工人的形成过程。新兴资产阶级通过暴力剥夺直接生产者,促使他们与生产资料相分离,并迫使他们屈服于资本统治,成为雇佣工人。(2)资本的形成过程。新兴的资产阶级和新的封建贵族为了筹集更多的资本来发展资本主义工业,采取了强制和暴力手段:采取国债制度、现代税收制度和包含关税制度等,对国内劳动人民进行大肆搜括;对殖民地的血腥掠夺;商业战争。 资本原始积累始的血腥史充分证实:“资本

13、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3. 如何理解商品二因素的矛盾来自劳动二重性的矛盾,归根结底来源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1)商品经济存在着一系列的矛盾,包括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即商品二因素的矛盾)、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即劳动二重性从矛盾)、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其中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它决定着劳动二重性的矛盾和商品二因素的矛盾。(2)在私有制商品经济条件下,商品二因素的矛盾来源于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的矛盾。在商品交换过程中,生产商品使用价值的具体劳动是不能直接进行量的比较的,只有将具体劳动还原为抽象劳动,也就是从具体劳动中抽象出无差

14、别的人类劳动,才能进行量的比较。(3)然而,具体劳动能否还原为抽象劳动,在根本上取决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能否实现统一。商品生产者的私人劳动生产的产品如果与社会的需求不相适应,这个私人劳动就不被承认为社会劳动,它作为具体劳动的有用性质也就不被社会所承认,因而不能还原为抽象劳动,这意味着商品的价值不能实现,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之间的矛盾没有得到解决。反过来,如果私人劳动生产的产品为社会所接受,则这种私人劳动就被承认并转化为社会劳动,它作为具体劳动的有用性质就被社会所承认,因而可以还原为抽象劳动,这意味着商品的价值得到了实现,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之间的矛盾得到了解决。4.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作用是

15、什么?如何尊重和利用价值规律?、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 1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这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2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价值规律的作用 1、价值规律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生产部分的分配 2、价值规律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生产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 3、价值规律促使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优胜劣汰。从宏观上说,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为此要给企业自主经营权,由市场调节价格,健全市场体系,建立公正平等的竞争环境。从微观上说,企业要注重产品质量,注重科技进步,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5. 资本的本质是一种生产关系,是一种运动,是一个历史范畴,能够带来剩

16、余价值的价值。不变资本是以生产资料形态存在的资本。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只转变自己的物质形态而不改变自己的价值量,不发生增值,所以,马克思把这部分资本叫做不变资本。可变资本是用来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由于这一部分资本价值不是不变的,而是一个可变的量,所以马克思把这一部分资本叫做可变资本。把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进一步结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源泉。它表明,剩余价值既不是由全部资本创造的,也不是由不变资本创造的,而是由可变资本创造的。雇佣劳动者的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这种划分为确定资本家对雇佣劳动者的剥削程度提供了依据。6. 有人认为,在信息社会里,价值的增长不是通过劳动,而是通过知识实现的,应当用知识价值论取代劳动价值论此观点错误。(1)商品生产过程是各种生产要素结合在一起发挥作用的过程,各种生产要素在商品生产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