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质量管理统计方法

上传人:世*** 文档编号:168295450 上传时间:2021-02-19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1.3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用质量管理统计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常用质量管理统计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常用质量管理统计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常用质量管理统计方法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常用质量管理统计方法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常用质量管理统计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用质量管理统计方法(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常用质量管理统计方法常用的质量管理统计方法包括:旧QC七大手法(检查表、数据分层法、排列图、因果图、散布图、直方图、控制图)和新QC七大手法(亲和图、树图、关联图、箭条图、PDPC、矩阵图、矩阵数据分析法),以及其它一些方法如:头脑风暴法、对策表、流程图、水平对比法等。简介如下:一、检查表(调查表、统计分析表)1、概念:系统地收集资料和累积资料,确认事实并对资料进行粗略的整理和简单分析的统计图表。2、分类:不合格品项目检查表、缺陷位置检查表、质量分布检查表、矩陈检查表、用于非数字数据分析用的检查表。3、用途:用在对现状的调查,以备今后作分析。4、制作步骤(1)确定搜集资料的具体目的。(2)确定

2、为达到目的所需搜集的数据资料。(3)确定对资料的的分析方法、所釆用的统计工具。(4)根据不同目的,设计用于记录资料的调查表格式。(5)用收集和记录的部分资料进行表格试用,目的是检查表格设计的合理性。(6)如有必要应评审和修改调查表。5、注意事项(1)应能迅速、正确、简易地收集到数据,记录时只要在必要项目上加注记号;(2)记录时要考虑到层別,按人员、机台、原料、时间等分类;(3)数据来源要清楚:由谁检查、检查时间、检查方法、检查班次、检查机台,均应写清楚,其他测定或检查条件也要正确地记录下來;(4)尽可能以记号、图形标记,避免使用文字;(5)检查项目不宜太多,以4-6项为宜(针对重要的几项就可)

3、,其他可能发生的项目采用“其他”栏。6、应用实例不良项目/周别123合计1、划伤正正一正一三202、尺寸偏差正一正一123、污点二一一44、变形正二7记录人: 审核:二、数据分层法(分类法、分组法)1、概念:数据分层法就是性质相同的,在同一条件下收集的数据归纳在一起,以便进行比较分析。2、分类方法:数据分层可根据实际情况按多种方式进行。例如,按不同时间,不同班次进行分层,按使用设备的种类进行分层,按原材料的进料时间,原材料成分进行分层,按检查手段,使用条件进行分层,按不同缺陷项目进行分层等等。数据分层法经常与统计分析表结合使用。3、应用步骤(1)收集数据。(2)将采取到的数据根据不同目的按照分

4、层原则选择分层类别。(3)将数据按待定的分层类别进行分层。(4)将数据按层进行归类。(5)根据归类结果画分层归类类图或表。(6)根据归类图或表寻找规律,发现问题。4、应用实例 成品验货不良品统计表序号不良项目12345678合计1振音68754721402外壳松动36372446353喇叭无声15372643314表面脏污46303534285机内有物23116832266插头不良447101036357合 计2032242119401922195三、排列图(帕累托图、柏拉图)1、概念它是将质量改进项目从最重要到最次要顺序排列的一种图表。排列图由一个横坐标、两个纵坐标、几个按高低顺序排列的矩形

5、和一条累计百分比拆线组成。分为分析现象用排列图和分析原因用排列图。2、用途(1)识别重点。(2)识别进行质量改进的机会。(3)检查改进效果。3、应用步骤(1)确定分析项目。(2)明确度量。(3)确定分析周期。(4)收集数据制作统计表。(5)绘制排列图。(6)确定结论。4、应用实例某公司检验中发现有50个不良品,不良项目ABCD及不良数如下表,请根据这些数据绘制排列图。排列图应用实例3020100405060%100%ABCD不良数累计影响度(%)10%60%20%80%90%四、因果图(鱼骨图、鱼刺图、石川图)1、概念 是表示质量特性波动与其潜在(隐含)原因的关系,即表达和分析因果关系的一种图

6、表。因果图是以结果作为特性,以原因作为因素,在它们之间用箭头联系表示因果关系。因果图是一种充分发动员工动脑筋,查原因,集思广益的好办法,也特别适合于工作小组中实行质量的民主管理。当出现了某种质量问题,未搞清楚原因时,可针对问题发动大家寻找可能的原因,使每个人都畅所欲言,把所有可能的原因都列出来。2、应用步骤(1)明确问题。(2)确定原因类别(人、机、料、法、环)。(3)画框架图。(4)层层展开完成全图。(5)对结果有影响的原因都客观、认真地分析出来并纳入因果图中。(6)确定未端原因。3、作图要点(1)明确需要分析的质量问题或确定需要解决的质量特性 ; (2)召集同该质量问题有关的人员展开头脑风

7、暴;(3)向右画一条带箭头的主干线将质量问题写在图的右边,一般按5M1E分类,然后围绕各大原因逐级分析展开到能采取措施为止; (4)记录有关事项 。 4、应用实例,如,复印机复印不清楚的因果图:新旧程度精神不集中复印不清楚使用人员操作速度药液液量颜色深浅原稿保管时间污染清晰度书写整齐强度卷曲度复印机滚筒转动不灵活灯泡亮度使用时间干净度复印纸纸质量感光度保管方法保管时间复印法放纸方式环境干燥时间房间不洁手不洁稿纸质量五、散布图(相关图)1、概念用于分析两个测定值之间的相关关系的一种方法。2、制作步骤(1)搜集数据资料。对欲进行研究的两组数据用备好的检查表搜集成对数据;(至少30对) (2)画出长

8、度大致相等的横轴与纵轴,记上组的名称、计量单位,作好尺度标记; (3)按成对数据在图上绘点;(4)分析各点的散布状态,考察二者是否具有相关关系及其相关程度,必要时须通过相关系数的计算或其它判定方法予以判定。3、散布图判断六、直方图(柱状图、质量分布图)1、概念是表示数据变化情况的一种主要工具。用直方图可以将杂乱无章的资料,解析出规则性,比较直观地看出产品质量特性的分布状态,对于资料中心值或分布状况一目了然,便于判断其总体质量分布情况。2、目的作直方图的目的就是通过观察图的形状,判断生产过程是否稳定,预测生产过程的质量。具体来说,作直方图的目的有:(1)测知制程能力; (2)调查是否混入两个以上

9、不同群体; (3)测知分配中心或平均值;(4)测知分散范围或差异; (5)与规格比较计算不良率;(6)测知有无假数据;(7)制定规格界限。3、制作步骤(1)集中和记录数据,求出其最大值和最小值。数据的数量应在100个以上,在数量不多的情况下,至少也应在50个以上。 (2)将数据分成若干组,并做好记号。分组的数量在620之间较为适宜。 数据N50-100100-250250以上组数K6-107-1210-20K=1+3.32LgN (N代表收集的数据总数)(3)计算组距的宽度。用组数去除最大值和最小值之差,求出组距的宽度。 (4)计算各组的界限位。各组的界限位可以从第一组开始依次计算,第一组的下

10、界为最小值减去组距的一半,第一组的上界为其下界值加上组距。第二组的下界限位为第一组的上界限值,第二组的下界限值加上组距,就是第二组的上界限位,依此类推。 (5)统计各组数据出现频数,作频数分布表。 (6)作直方图。以组距为底长,以频数为高,作各组的矩形图。 4、直方图分析(1)标准型结论:过程在正常情况下运转。(2)锯齿型结论:作频数分布表时,分组过多;测量有问题或读错测量数据。(3偏峰型结论:当下限(或上限)受到公差等因素限制时,往往会出现这种形状。(4)陡壁型结论:显示有假数据;当工序能力不足,为找出符合要求的产品经过全数检查,或过程中存在自动反馈调整时,常出现这种形状。(5)平顶型结论:

11、几种平均值不同的分布混在一起,或过程中某种要素缓慢劣化时。(6)双峰型结论:当有两种不同的平均值相差大的分布混在一起时。(7)孤岛型结论:夹杂了其他分布的少量数据,比如工序异常、测量错误或混有另一个分布的少量数据。七、控制图(一)概念控制图又称为管制图,是对过程质量特性值进行测定、记录、评估、从而监察过程是否处于控制状态的一种用统计方法设计的图。由美国的贝尔电话实验所的休哈特博士在1924年首先提出,用来区分引起质量波动的原因是偶然的还是系统的,可以提供系统原因存在的信息,从而判断生产过程是否处于受控状态。如下图: ( UCL= +3, CL=, LCL=-3)(二)分类1、控制图按其用途可分

12、为两类:一类是供分析用的控制图,用控制图分析生产过程中有关质量特性值的变化情况,看工序是否处于稳定受控状态;另一类是供管理用的控制图,主要用于发现生产过程是否出现了异常情况,以预防产生不合格品。2、根据国标GB/T4091-2001,常规控制图分为如下几类:数据分布控制图简记计量值正态分布均值-极差 控制图一R 控制图均值-标准差 控制图一s 控制图中位数-极差 控制图Me一R 控制图单值-移动极差 控制图x一Rs 控制图计件值二项分布不合格品率 控制图P 控制图不合格品数 控制图nP 控制图计点值泊松分布单位缺陷数 控制图U 控制图缺陷数 控制图C 控制图(三)应用控制图需要考虑的一些问题1

13、、控制图用于何处?原则上讲,对于任何过程,凡需要对质量进行控制管理的场合都可以应用控制图。但这里还要求:对于所确定的控制对象一质量指标应能够定量,这样才能应用计量值控制图。如果只有定性的描述而不能够定量,那就只能应用计数值控制图。所控制的过程必须具有重复性,即具有统计规律。对于只有一次性或少数几次的过程显然难于应用控制图进行控制。2、如何选择控制对象?在使用控制图时应选择能代表过程的主要质量指标作为控制对象。一个过程往往具有各种各样的特性,需要选择能够真正代表过程情况的指标。例如:假定某产品在强度方面有问题,就应该选择强度作为控制对象。在电动机装配车间,如果对于电动机轴的尺寸要求很高,这就需要把机轴直径作为我们的控制对象。在电路板沉铜缸就要选择甲醛、 Na0H、的浓度以及沉铜速率作为多指标统一进行控制。 3、怎样选择控制图?选择控制图主要考虑下列几点:首先根据所控制质量指标的数据性质来进行选择,如数据为连续值的应选择一R、一s、ME一Rs或x一Rs图;数据为计件值的应选择p或pn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