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视角下的网络流行语分析以“5W”模式为主线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16827481 上传时间:2017-11-0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播学视角下的网络流行语分析以“5W”模式为主线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传播学视角下的网络流行语分析以“5W”模式为主线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传播学视角下的网络流行语分析以“5W”模式为主线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传播学视角下的网络流行语分析以“5W”模式为主线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传播学视角下的网络流行语分析以“5W”模式为主线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传播学视角下的网络流行语分析以“5W”模式为主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播学视角下的网络流行语分析以“5W”模式为主线(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范文最新推荐-1 / 9传播学视角下的网络流行语分析以“5W”模式为主线摘要:互联网的普及催生了一种另类的网络语言——网络流行语。网络流行语因其反讽、幽默的特性迎合了以年轻人为主体的网民求异、求新、逆反的心理而日益盛行。从传播学的视角,按照拉斯韦尔“5W”模式,以最近几年的网络流行语为例,对网络流行语进行分析时发现,它是一种以网络为传播媒介的多媒体表意符号,它借助网络空间的匿名性和开放性,在各种新媒体平台上充分流动、不断衍生,甚至引起了传统媒体的注意。网络流行语的传播,促进了社会话语表达的多元化,同时也造成了一定的信息传播障碍。我们要理性对待、

2、规范使用,促进网络流行语的良性发展。关键词:网络流行语;传播学;“5W”模式;良性发展 9779 Analysis on Network Buzzwords from Communication Prospective——with “5W” Mode as the Main LineAbstract: The popularity of the Internet has spawned an alternative network language—network buzzwords. Their popula

3、r owning to their catering to the pergent, entertainment ,novelty, reverse psychology need of yong people ,the netusers’ majority, by its reality and humo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mmunication, according to the 5W mode of Lasswell and taking some typical network buzzwords for example, analyz

4、ing the network buzzwords ,We found they are multimedia ideographic symbols with the internet as communication media. They, with the help of the anonymity and openness of cyberspace, flow fully and derive continuously on some new media, even ,attract traditional media’ attention .They spread p

5、romotes the persification of social discourse expression, but meanwhile causes some barriers to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We must treat them rationally, -范文最新推荐-3 / 9take good use of them to promote their benign development.Key Words: network buzzwords; Communication ; “5W”mode ;benign

6、development 一、网络流行语概述随着网络技术发展而新兴的事物层出不穷,网络流行语是其中更新最快,最贴近民意民情最具有网络特性的一种。作为一种语言表达,网络流行语比较另类;作为一种符号,网络流行语意义丰富又多变;作为一种传播现象,网络流行语存在于多种传播机制中。认识网络流行语,必须从它的定义与分类说起。(一)网络流行语的定义网络流行语是流行语的分支,但有网络传播的特性;它是网络语言的分支,但比其他的网络语言更具现实性和流行性。网络流行语是指“在网络聊天平台上被网民们普遍使用的词语和符号,并在一定时间内被一定的人群所频繁地引用并流行起来的词语和符号。理论上是一种狭义的网络语言

7、,带有很强的传播性,并且语言形式多样,包括字、词、句子,体现出一时期内的社会现象,是政治、经济、文化、环境以及人们心理活动等因素的产物”。分析上述定义,发现网络流行语离不开“网络、网民、流行、词语、符号、传播性、社会现象”等标签,这些标签也说明网络流行语具有鲜明的网络特性。(二)网络流行语的分类传播是意义的交流,符号是意义的载体和表现形态。网络流行语作为一种符号,承载着使用者的所要表达的信息与情感,对于自己的使用者和传播者具有某种意义和功能性。随着网络流行语的发展,以及网民心理和情感的变化,这种意义和功能也会随之改变。根据网络流行语对传播者的意义和功能性,我

8、们把-范文最新推荐-5 / 9网络流行语分为三大类型:第一类是具有省力意义的网络流行语。在网络流行语发展初期,这类网络流行语占据主体。早期的“7456(气死我了)”“ 白骨精(白领骨干精英)”等词语都具有为使用者省时省力的效果。2013 年大火的“人艰不拆(人生已经如此艰难,有些事情就不要再拆穿了)”“不明觉厉(虽然不明白是什么东西,但觉着很厉害)”也属此类。 (一)传播主体的构成网络流行语的传播主体即网民,他们属于人口学的研究对象,也是不折不扣的社会人。因此分析网络流行语传播主体,可以从以人口统计

9、学为基础的标准着手,也可以从社会学的视角以其扮演的社会角色来划分。 第一,年龄、学历和职业构成。2014 年 1 月 16 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了第 33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 报告显示,截至 2013 年 12 月,中国网民规模达 6.18 亿,其中,10-29 岁的为 54.3%,30-49 的占 46%,40-49 岁的占12.1%,其他年龄段的所占比为 8.9%。从学历上看,高中生、大专生、大学本科及以上三类群体占上网人数的 56.1%;从职业上来看,学生群体占全体网民的56.1%,明显高于其他群体。 这些数据表明,10-49岁的网民是我国网民的主力

10、军,其中 10-29 岁的上网率最高,高中及以上学历的网民居多,他们大多仍是在校学生。上文中提到,网民就是网络流行语的传播主体。所以,网民的年龄构成就是网络流行语的传播主体的年龄构成:10-29 岁的年轻人是主力军,他们大多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第二,角色构成。“所谓角色,就是指人们在特定的社会和群体中占有的地位和身份。” 在网络这个虚拟社会里,不同的网民也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具有代表性的网民角色有:草根阶层、-范文最新推荐-7 / 9网络搬运工、网络意见领袖、网络推手。” 在网络流行语的传播与使用中,也存在着这四种角色构成。数量庞大的草根阶层是网

11、民群体中的中坚力量,也是网络流行语传播的主力军,他们的存在使网络流行语的盛行成为可能。网络搬运工,即从事网络信息转帖和扩散的网民,他们使网络流行语的传播范围进一步扩大。网络意见领袖对网络中的人际传播影响巨大,网民普遍认为网络中意见领袖的意见是最新鲜和最准确的,所以也会对他们推崇和使用的词语进行模仿和传播。网络推手,一群借助网络平台,对企业产品和客户品牌进行推广的网络策划师。他们往往是一个团队,分工明确,通力配合,能在网络传播中产生巨大的影响,很多网络流行语的盛行都是他们有意推动的结果。 第三,娱乐心理。社会处于转型期,竞争激烈,面临着繁重的社会压力的公民渴望通过戏谑的方式,以一种玩笑的心理来缓

12、解压力。近年来传播学中提出的“媒介泛娱乐化”就是媒介满足对现代人这种娱乐心理的写照。网络流行语的盛行带来“话语狂欢”,成为网民们宣泄情绪、自我放松的一种方式。第四,逆反心理。逆反心理是指当现实与主体的意愿不符时,主体所产生的一种反叛社会现实的的心理,可以理解为强烈的抵触情绪,逆反心理主要缘于主体要求与客观环境的不相符。网民对于现实社会生活产生了不满情绪,又缺失对于大众媒体话语权,只能通过可掌握的网络平台和无厘头无约束的网络流行语来表述这种无奈和反叛。年轻人是网络流行语的传播的主力军,他们有着较高的文化素质,又对乐于接受新事物和挑战传统。他们在网络

13、传播中存在四种角色分类,这四种角色都是网络流行语盛行的动力。他们之所以如此热衷于网络流行语,除了他们的年龄特点外,还有出于一些鲜明的心理动因:从众、娱乐、求异、反叛。在这心理动因的驱使下,在网络匿名性的保护下,他们创造着新词语,交流着新词语,对这些词语进行整合分化、筛-范文最新推荐-9 / 9选,使它们最终成为网络流行语。充分说明网络流行的产生具有必然性。至于哪些新词语被保留哪些被淘汰,网民们有着自己的选择。分析这种选择,就要分析网络流行语的传播内容。三、网络流行语的传播内容分析传播内容是指传播者通过传播媒体传播给受众的信息,在传播过程中居于中心位置。网络流行语的传播内容就是传播主体间相互交流和交换的信息。信息是符号与意义的统一体,符号是信息的外在形式或物质载体,而意义则是信息的精神内容。象征符是符号的一种,网络流行语这种由人类社会创造的符号就属于典型的象征符。对于网络流行语传播内容的分析就是对这些象征符和他们的象征意义进行解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