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第二单元)

上传人:雪****7 文档编号:168273040 上传时间:2021-02-19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4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科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第二单元)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教科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第二单元)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教科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第二单元)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教科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第二单元)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教科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第二单元)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科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第二单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第二单元)(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科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教科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第二单元 动物第1课 我们知道的动物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材分析】1.教材育德要点本课是单元起始课,担负着调查学生有关动物的前概念的任务,在调查学生对动物已经知道了什么,寻找本课教学的着力点,在观察中激发学生观察动物、研究动物、认识动物的兴趣,体会到动物的多样性,培养学生关爱和保护动物。在与动物亲密接触后,还渗透给孩子要洗手消毒,讲究卫生的习惯。2.与课标联系要点课程标准要求学习者知道动物都是生物,能够说出生活中常见的动物名称及其特征,说出动物的某些共同特征。在教师指导下,能够利用多种感官或者简单工具,观察其外部形态特征及现象,能用

2、语言初步描述。教材内容与设计理解教材共有三个部分。聚焦“说说我们知道和喜欢的动物”,目的是了解学生关于动物的前概念,了解学生已经知道些什么,还想知道些什么。生活是学生最好的老师,科学学习必须贴近生活才会服务于生活。为了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对动物的认识,在课前让学生观察、拍摄身边熟悉或喜欢的1-3种动物并上传到学乐云平台。课堂上先让学生认识一些常见的动物,再让学生观看、分享他们自己拍摄的动物视频,表达他们对动物的原有认知,同时体会到动物的多样性。通过这个活动,让孩子在认识动物的名称、特点及生存环境中开展本课的学习。探索“分小组观察并描述一种动物”,我选择几种有代表性的不同类别(哺乳类、昆虫、爬行类

3、)的动物观察。在观察时还要用语言描述动物的特点,同时绘画、记录这些特征。但是二年级的学生可能不会记录。处理时采用了教师引领范画,指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观察记录。注重学生科学素养在科学活动中的逐渐养成,培养学生亲近动物、研究动物、关爱动物的意识。研讨通过多种动物的身体结构比较,引导学生描述出动物在外形结构特征的相似性。再通过追问玩具狗也有头、脚等外形特征,那它是动物吗?帮助学生理解动物的共同特征,如需要吃食物、能繁殖、会生长、会运动、需要空气等,在培养学生证据意识的同时,指向“动物是有生命的,是生物”这一单元核心概念。这个环节,注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做学生的组织者、引领者,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4、。最后,机动设计了根据动物特征猜动物名称的翻牌游戏,让学生初步了解动物有共性也有差异,但是每种动物也有自己独有的特征。让孩子课后运用科学的方法观察大自然的小动物,同时强调安全教育,也为第二课观察校园的小动物做准备。【学情分析】1、一年级的学生对有生命的动物有着天生的兴趣,从他们开始运用感官观察和探知世界的那刻起,会动、会叫、会呼吸、会生长的动物就是最能引发他们关注的对象。通过电视、书本、家长讲解、参观动物园、博物馆等渠道,他们对动物生长、运动、进食、呼吸、繁殖等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往往比较模糊。2、在科学技能上,没有经过科学课程的学习,学生的观察与描述能力有限,同时在表达的准确性上仍然欠缺。而一

5、些动物更加复杂多样的外部特征,使学生在观察和描述、记录时会遇到不少困难。这意味着二年级的学生更难以概括出动物的共同特征。因此教师对观察、记录方法的指导,和对小动物的描述汇报时需要更加细致,以便帮助学生进行观察、描述和记录活动。【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1知道动物是有生命的。2能说出动物具有某些共同特征。科学探究目标1能说出生活中常见动物的名称及其特征。2能观察一种动物,用语言、图示描述观察和发现的特征。3通过动物与玩具熊的比较,学习用证据来支持自己的看法。科学态度目标通过对动物的观察,产生研究动物的浓厚兴趣。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培养在生活中亲近动物,保护动物的意识。【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说出

6、动物具有某些共同特征。【教学难点】学生能在动物与玩具熊的比较中,说出判断的理由。【教学准备】学生:动物卡片、介绍卡。教师:动物卡片、教学课件、玩具熊、班级记录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聚焦:根据动物特征说说动物名字1.故事引入:最近呀,森林里非常热闹。为了迎接美丽的夏天,动物们决定举办一场夏日晚会,受邀参加的不仅有这个森林的,还有有来自远方的湖泊、草原的动物。2.根据声音猜一猜:小刺猬听说了这个消息,一路小跑来到了森林里,走着走着,它听到附近传来一个声音(播放音频)这是谁来了?追问:你怎么知道?你们真厉害,这样的声音是小鸟的特点。(板贴:特点、声音)3.根据外形猜一猜:小刺猬告别了小鸟

7、后,继续在森林里悠闲地逛着,突然!在树丛中出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原来是它的好朋友呀!你猜,它看到谁了?追问:你是怎么认出来的?(板贴:花纹)这是斑马的特点小刺猬真是太高兴了,和小斑马一起往广场走去。天色越来越暗,月亮挂上了天空,“我的天哪!”树林里突然出现了一个可怕的影子!这可把小刺猬吓了一跳,是谁?你是怎么认出来的?除了头上的角,还有吗?所以,这是梅花鹿外形上的特点(板贴:外形),还有吗?每一种动物都会有许多的特点(补上省略号)。接着,它们一边聊天,一边向着广场跑去。设计意图:以“夏日晚会”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情节引出本节课,“猜一猜”是具有趣味性、神秘感的。本环节的故事是为了引起学生对动物特点

8、的关注,在适当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这个环节能够清晰地认识到动物有许多的特点,可以是它的声音、花纹、外形等等,配合板贴,为接下来的活动交流打下基础。二、探究:观察并描述一种动物1.画一画动物的介绍卡:晚会就快要开始了,组委会邀请了6位神秘嘉宾,想请你们介绍一下这几种动物,你们愿意吗?(你们可真热心!)怎么介绍呢?待会儿你会拿到一个神秘的信封,动物嘉宾的身份就藏在里面!知道嘉宾身份后,先看一看,然后想一想:这个动物有什么特点?再画一画:试着把小动物的样子简单地画在介绍卡上,像这样(播放画图方法),记得要把它的特点画出来哦。如果有些特点画不出来,你可以在空白处用简单的词语来描述它。当音乐响起时,请你放

9、下铅笔,把动物卡片装进信封,放在抽屉里。这样你们小组就可以获得一颗星星哦。请你们轻轻的从抽屉里拿出信封,不要给别人看到哦!2.教师巡视,指导学生画好简图。3讨论交流:先介绍动物的特点,再展示介绍卡谁愿意来介绍你的小动物,让同学猜一猜?他在介绍小动物的时候,如果你已经猜到了,可不能直接喊出来,不然可就犯规了。老师想看看谁是最会倾听的。第1位:A.请学生描述动物特点:他描述的是?(指向描述的特点是否准确)B.展示简图:他画出了(动物)的哪些特点?(指向有没有画出动物的特征)(动物)还有什么特点?第2-3位:A.请学生描述动物特点:他描述的是?(指向描述的特点是否准确)B.展示简图:他抓住(动物)的

10、特点了吗?(指向有没有画出动物的特征)(动物)还有什么特点?第4-6位:接下来我们换一种玩法,只看介绍卡猜一猜,谁愿意?提问:你是根据什么猜出来的?(动物)还有什么特点?设计意图:学生在观察动物卡片的活动中,大部分可以顺利地完成科学简图,这也是我选择静态图片而非真实动物的原因。本环节关注他们所画的图是否符合实际,因此在动物图片的挑选准备中,我选取了比较容易画的图片,且动物的类型应当具有多样性,这样在特点的归纳上会更集中。学生的交流环节能够锻炼他们描述动物特点的能力,也能够在其他人的简图中根据特点猜出该动物名称,全程锻炼学生发现和描述动物特点的能力。三、研讨:概括动物的共同特征1.交流:请学生讲

11、一讲自己知道的动物及其特点。提问:你还想邀请哪些动物?它有什么特点?小结:你们知道的动物可太多了出示板贴:我们知道的动物2引出矛盾点:能不能邀请玩具熊参加动物晚会?它是动物吗?学生答:追问:还有补充吗?还有哪里不一样?小结:看来玩具熊不是动物。3.提问:动物应该具有什么特点呢?(边讨论,边写在一张大的白纸上)注意问学生:你们同意吗?你有什么补充?4.提问:人是不是动物?那它呢?(播放仿真机器人视频)设计意图:课堂中提及和讨论的动物类型很少,因此可以适当地让学生再讲一讲自己喜欢的动物,锻炼描述特点的能力。改变书本讨论顺序,是多次尝试后的决定。先讨论“玩具熊是动物吗?”,再引出动物的共同特点,能够

12、使得教学流程更加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在实践中也发现,这样更能够引导出“有生命”这点特征。机器人的设计对知识进行了提升,学生对“生命”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四、拓展:认识更多的动物其实世界上还有许许多多的动物,它们生活在不一样的地方,有着不同的特点:播放各种动物的视频。总结:你们喜欢动物吗?接下来的科学课上,我们还会继续认识更多的动物,我们可以对动物的共同特点进行修改和补充,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设计意图:学生对动物的好奇和研究的兴趣不能止步于此,为接下来动物单元的学习奠定基础。【板书设计】我们知道的动物特点: 动物的共同特点:声音 1、会长大花纹 2、要吃东西外形 3、会排泄 4、有生命 (根据

13、学生描述的进行补充,有问题打上?)【教学反思】在仔细阅读单元目标和本节课教学目标的过程中,我了解到本节课的目的是为了引出学生的前概念,了解学生在学习这个单元之前对于动物有哪些认识。因此我选择了学生为主的教学模式,以学生活动和交流为主体展开本次教学:有趣趣味引入,激发灵感低段学生对于有趣味的故事是非常感兴趣的,趣味故事引入,把单一的“猜一猜”游戏进行了故事化的编排,使得引入更自然,并且能够引导学生关注到动物的特点。有序学生为主,教师为引在实际课堂中,学生能够简单的画出动物的特点,还能够用一些短语描述特征,达到了教学目标,看似开放的课堂,其实被一些指向性的问题汇集到了一起,教师的引导不可或缺,在这

14、样的问题设置下,学生一直在锻炼发现和描述特点的能力。看似自由,实则有序。有料反复思辨,提升认知如何使学生讲出动物的共同特点是本节课的难点,此时儿童的认知是较为零散、孤立的,如何使本节课的知识能够集中并在脑海中根深蒂固?我们不能用过多的引导去使得学生讲出某一共同特点,期待学生的认知能够达到自我发展,就需要设计合理的情境,结合本节课引入的故事,我们以“是否可以邀请玩具熊参加动物晚会”作为主要问题,此时学生立即开始思考“动物熊与动物的不同之处”,讨论过后,便能顺水推舟地问出“动物应该具有怎样的特点”,学生很快就会意识到:动物是有生命的、会动的、会死亡的,等等。最后加入机器人的视频,能够学生的脑海中深

15、化“生命”的概念。在本环节中,教师充当听众的角色,学生初步体验思辨的过程,提升认知,此为有料。教科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第2课 校园里的动物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1让学生知道校园中生活着不同的动物,动物是多种多样的。2让学生知道不同的环境中生活着不同的动物。科学探究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地观察,认识校园中常见动物的名称及其特征。2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利用简单的工具来观察动物的外部形态特征及运动情况。3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用图画来记录动物的外形特征。科学态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地观察动物,产生研究动物的浓厚兴趣。2让学生愿意倾听和分享同伴发现的有关校园动物的信息。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让学生感受到校园动物的多样性,形成珍爱生命、保护身边动物、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