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上海十二校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16825534 上传时间:2017-11-0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30.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届上海十二校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4届上海十二校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4届上海十二校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4届上海十二校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4届上海十二校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4届上海十二校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届上海十二校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 62013 学年第二学期上海市十二校联考语文试卷命题:莘庄中学 语文组(答题时间 150 分钟,试题满分 150 分)一 阅读 80 分(一)阅读下文,完成 16 题。(17 分) 爱因斯坦的悼词朱也旷对于现代物理学,1905 年是个有点特殊的年份。在这年 9 月的德国物理学杂志上,发表了由一位默默无闻的专利审查员爱因斯坦所写的三篇论文。三篇论文中的任何一篇,都足以使作者享有大物理学家的盛名。而其中最有名的便是论动体的电动力学,此文宣告了相对论的诞生。 在科学论文的最后,通常会有一大堆的引文索引,但这篇论文的结尾却是光秃秃的。爱因斯坦没有提及任何同行的工作,只感谢同样默默无闻 的专利审

2、查员贝索的“热忱帮助”。 对于爱因斯坦,贝索是个有点特殊的人物。尽管 终其一生,贝索也许连半个物理学家都算不上,但在当时他却是最理解 爱因斯坦的人。全欧洲都找不到比贝索更好的“ 思想共振器”,爱因斯坦后来曾 这么评价。1955 年 3 月 15 日,贝索在日内瓦病逝。3 月 21 日,爱因斯坦在给贝索亲属的吊唁信中,写下了如下一段话:“ 现在,他又比我先行一步,离开了这个奇怪的世界。但这并不意味着什么。对于我们笃信物理学的人来 说, 过去、现在和未来之间的区别只不过是一种幻觉而已,尽管这种幻觉有时还很顽 固。 ”这是我所见到的最难以忘怀的悼词之一,它是由两种特殊的金属熔合成的合金,一种是高贵的

3、情感,另一种是幽邃的智力。它既包含着对友人的深厚感情,也包含着深刻的物理学思想。此前一年,爱因斯坦曾与贝索在信中讨论过“ 时间 箭头”的问题。爱因斯坦指出,在相对论与量子力学中,均不存在所 谓的时间箭头(在牛顿的经典力学中当然也不存在),亦即基本的物理方程式均不提供过去和未来的区别。这段悼词应该 是源于这次讨论。 但这也是一位聆听着死神脚步声的老人为自己撰写的悼词:他的妻子和妹妹已经走了,他的终生挚友贝索也走了,现 在该他了,既然 过去和未来并无区 别,生与死又何足道哉! 不到一个月,爱因斯坦的病情就 恶化了。他拒 绝了人为延长生命的手 术建议,因为他要庄严地死去。4 月 18 日,爱因斯坦在

4、普林斯顿逝世。我个人以为,爱因斯坦对死亡的感受可以与孔子媲美,至少可以与司马迁笔下那位悲歌慷慨、唱着“ 太山坏乎! 梁柱摧乎!哲人萎乎”的孔子媲美,尽管前者显得内敛,后者则溢于言表。像爱因斯坦目睹着他的亲 友先他而去一样,孔子也目睹着妻子、儿子以及他的心 爱的学生颜渊、子路先他而去。颜渊死 时,孔子曾发出著名的感叹“天丧予”,大概可算作世界上最短的悼词。 后来,我读到了更多的关于 时间的书,像什么 时间简史 、时间之箭之类,甚至还有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似乎,我又多了一些关于时间的知识。有一阵子,这段话不那么使我感 动了。我甚至以 为,那不过是一位大物理学家的机智与幽默罢了,但不久我便发现 ,

5、这是一种假象。我还发现,我所拥有的关于时间的知识其实都是多余的,顶多也不过是一架 维特根斯坦的梯子:一旦爬上屋 顶,就必 须把它抽掉。2 / 6这太奇怪了。正如爱因斯坦所 说:这个奇怪的世界。 【注释】维特根斯坦奥地利哲学家, 罗素的弟子。1我们高中阶段所学过的 一文中,作者曾称赞爱因斯坦“科学、艺术和哲学作为一个整体便成了他一生的三大支柱,成了他的血和肉。 ”(1 分)2第段中“对于爱因斯坦,贝索是个有点特殊的人物”,说贝索“特殊”是因为 。 (2 分)3第段中作者说爱因斯坦给贝索的悼词“是由两种特殊的金属熔合成的合金” , “合金”一词具体包含了怎样的含义? (4 分) 4第段中作者引用维

6、特根斯坦关于梯子的言论:“一旦爬上屋顶,就必须把它抽掉。 ”其用意是什么?(3 分)_ _ _ 5对本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作者突出爱因斯坦论文“ 光秃秃的结尾” ,意在指出爱因斯坦在物理学上成就极高。 B本文从爱因斯坦给贝索的悼词中引发了对爱因斯坦的敬仰和对生死、时间的哲学思考。C全文采用夹叙夹议写法, “叙”得简练, “议”得精当。 D.本文语言精练准确,例如对爱因斯坦悼词所作的比喻式评价就非常精当。 6纵观全文,概括爱因斯坦对死亡的认识和感受。(4 分) _ _ _(二)阅读下文,回答 712 题(21 分)流逝的古典 黄 晖 那天下午,我去听一位老教授的课,他 讲的

7、是诗经蒹葭。午后的阳光从窗户跑进来爬在他那苍苍白发和陶醉的脸上,听着他温暖地读着那些 渐行渐远的诗句时,我突然有一种很静谧、很幸福的感觉。夜里,月色和清风悄悄穿过 窗帘,我从高高的 书架上找出了那本 遗忘多年的诗经。线装的书页泛着远古的光芒,是那种随着光阴流逝,越来越朴实的金色。在幽幽浮动的墨香里,我再一次看到了“蒹葭苍苍 ”“白露未 晞”。我看见远古时代的一个芦塘,清晨,纤纤芦苇被牛乳般流动如烟的雾霭轻柔地包裹着。晨曦中,浅绿的墨绿的苇丛倩影婆娑,亭亭玉立,如衣香鬓飞的女子涉水而来。怀 念这 一种意境:我不想把这说 成是一种诗情,而情愿把它 归为一种古典。 “古典 ”一词本身就很静态,很内

8、敛,很 纯粹,有一种淑静、典雅的感觉,令我 们咀嚼、玩味不够。 我读到关雎,读到桃夭 ,读到“青青之麦,生于陵坡”,读到“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读到“ 昔年移柳,依依江南,今看 摇落,凄伧江潭。 ”我想到为什么, 这些很远古的文字,如今读来,依然淙淙如 诉,让人可感可悟。真如澹澹的渌水,我们的心田仿佛千万年来一直是它青青的河床。 想到了古诗十九首,这些不知作者姓名和年代,突兀而起复又戛然而止的谜一般的诗歌群落。为什么就连李白 这样 的大诗人也为之佩服得五体投地?怎会洋洋洒洒醉酒般地3 / 6写下整卷古风?我想,这就是古典的魅力吧。它们以其天衣无 缝、水乳交融的 艺术境界,言

9、近旨远、语短情长的艺术魅力震撼、陶冶着无数的后人 ! 注视着这些古典书籍,抚摸着它 们厚实的脊梁,我能感受到它们所蕴含的时代精髓和撑起的时代魄力。而它们又是那样宁静, 我不敢想象没有 诗经、 楚辞的时代叫什么先秦,没有唐诗宋词的时代算什么唐宋,没有小说的明清是什么 样的明清。 这些源自第一张植物纤维构筑的纸片的灵感,在千百年漫长的时光中, 抚慰着人类 的精神与灵魂,牵引着人类穿越长长的时光隧道。一行行时长时 短的句子,一 页页时近时远 的思绪,那么质朴、厚重,它们牵着我走向文字的源头。这些久 远的古典文字的确 “旧”了,但那字里行间所充盈的生命精神、深邃的原理、多极的内核却超越了彼时彼地,在

10、这个世界夜深人静的时刻渐入我们的心灵、血脉,在我们的血管里流淌 我相信那些古典的文字肯定来自于平凡的生活,源于简洁 、沉静的心灵。古人在最为平凡的采摘、狩猎、耕种之余,偶有所见所感,自自然然,随口吟出了“蒹葭苍苍 ,“渌水澹澹”这些精纯得像墨金一样的文字。汽车、 电脑离它们很远,人欲物欲离他们很远,而平凡离他们很近,诗情离他们很近,古典离他 们很近。古典与古人本来就是水乳交融的一体。而我 们呢?在抚摸那些 诗经句子的时候,除了 对美的巨大感动,内心、更有一份莫名的冰凉和疼痛:那自然史上最纯真的童年风景、生命与自然最相爱和谐的 “蜜月之岁”似乎已经渐行渐远了!阅读竟成了永远的怀念! 怀念古典,这

11、是一份超越时 空的契约。我的心灵深 处永远 会留下一个宽敞、透亮的空间, 让飘溢着灵性、充盈着生命精神的古典 诗情灿然长流。 (选 自中国教育报2008 年 3 月 27 日第 12 版) 7. 请赏析第段划线句的表达效果。 (2 分)8请简要分析文章第段写听“老教授的课”的作用。(3 分) _ 9第段“抚摸着它们厚实的脊梁”中“抚摸”一词用得好,请简要分析。 (3 分)_ 10文章第段,作者说“阅读竟成了永远的怀念” ,请根据文意概括其原因。(2 分) _ 11.对本文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 ( ) 。 (6 分)A.作者幻想芦塘旁边的亭亭玉立的女子,从而产生淑静,典雅的感觉。B.文中

12、运用对比、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加了文采,丰富了文章的内涵。C.只有多读古书,才能让“古典 ”不至于流逝。D.本文融叙述描写说明抒情于一炉,写出了古典珍贵无比的价值。E.李白的古风言近旨远,语短情长,极具艺术魅力和震撼力。F.文章由“读”入“思” ,层层深入,表达了作者的人生思考。12根据全文内容,结合自己的阅读实践,举例谈谈“古典”给你带来的独特体验。 (5 分)(三)默写。 (6 分) 【任选 6 空,超过 6 空,按前 6 空评分】4 / 613 (1)欲投人处宿,_。 (王维终南山 )(2)位卑则足羞, 。 (韩愈师说 )(3) ,断桥头卖鱼人散。 (远浦帆归 )(4)君子固穷, 。

13、 (七则 )(5)何当共剪西窗烛, 。 (李商隐夜雨寄北 )(6) ,不可知其源。 (柳宗元小石潭记 )(7)靡不有初, 。 (诗经 )(8)春江潮水连海平, 。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四)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 1416 题。 (8 分)贫 女秦韬玉 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 伤。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 梳妆 。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 长。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 裳。注 秦韬玉:唐代诗人,少有词藻,工歌吟,却累举不第,后谄附当时有权势的宦官田令孜,充当幕僚。时事俭梳妆:当时妇女的一种妆扮。称“时世妆” ,又称“俭妆” 。俭:同“险” , 怪异的意思;险梳妆,就是奇形怪状的打扮。14请根据颈联内容概括“贫女”的内心活动。 (2 分)15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2 分)A “蓬门未识绮罗香” ,生在蓬门陋户,未曾有绫罗绸缎沾身,贫女自伤身世。B “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 ,表明当时人们竞相追逐风流韵事、奇装异服的社会风气。C全诗以独白方式揭示贫女内心深处的苦痛,着意刻画贫女持重清高的品行,对贫女给予深切同情,也寄寓了作者的不平和感慨。D全诗语言质朴,运用对比手法,将贫女置于典型的社会环境中,使诗歌富有广泛深刻的内涵。16清人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