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八年级下科学第三章空气与生命基础探究题练习2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16823991 上传时间:2017-11-09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2.6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八年级下科学第三章空气与生命基础探究题练习2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14八年级下科学第三章空气与生命基础探究题练习2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14八年级下科学第三章空气与生命基础探究题练习2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2014八年级下科学第三章空气与生命基础探究题练习2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2014八年级下科学第三章空气与生命基础探究题练习2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4八年级下科学第三章空气与生命基础探究题练习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八年级下科学第三章空气与生命基础探究题练习2(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八年级下册 第三章空气与生命基础训练1、(2013 金丽-5) 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型,“ ”、“ ”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对图示模型理解正确的是 ( )来源:学&科&网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只有一种单质C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共含有三种元素 D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分子个数之比为 1:12、(2013 衢州-11) 表示氢原子, 表示氧原子,它们组成的分子发生了如图所示的反应。关于该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 反应前后元素种类没有改变C原子在化学反应中不能再分 D. 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没有改变3、(2013 舟嘉-10)同学们在做氧气性质实验时,

2、将点燃的木炭伸入集气瓶内,有的现象明显,有的却不明显。导致现象不明显的原因可能是 ( )A排水法收集结束时集气瓶内的水有残留 B导管口连续放出气泡时开始收集氧气C排水法收集满后盖上毛玻璃片拿出 水面 D排水法收集前未将集气瓶灌满水4、(2013 义乌-26)德国化学家格哈德埃特尔,因在“固体表面的化学反应”研究中取得了开拓性成就面获得诺贝尔化学奖。他的成就之一是证实了氢气与氮气在固体催化剂表面合成氨气的反应过程.如图所示是该反应的模型图(表示氢原子 ,表示氮原子(1)从基本反应类型来看,此反应属于_反应.(2)此过程中,参加反应的氢气与氮气的分子个数比为_5、(2013 宁波-25)2013

3、年 4 月 25 日晚 8 点,台州市的一金属堆场发生火灾,十多吨金属镁发生爆燃后发出刺眼的白光,将夜空映照得如同白昼。消防指挥部立即动员力量,寻找砂土进行灭火。镁是一种银白色的金属,在高温条件下遇水反应释放出氢气。(1)利用砂土灭火的原理是 。(2)本次火灾消防员不能用水来灭火,其原因是 。6、(2013 衢州-37) 如图所示,为了测定实验室中高锰酸钾样品的纯度(假设杂质不参加反应),小衢称取 4.0g 该样品于试管中加 热,用量筒收集生成的气体。高锰酸钾完全分解后,移去酒精灯。待装置冷却到室温后,得到 0.23 升氧气(常温下氧气的密度约为1.4 克/升)。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小衢

4、采用_法收集氧气,收集到氧气的质量约_克(保留 2 位小数)。(2)该样品中高锰酸钾的质量分数是多少?(3)下列有关本实验的描述正确的是_。A酒精灯加热时间过短,会导致所测高锰酸钾质量分数偏小2B橡皮管不伸入量筒底部,气体无法顺利进入量筒C橡皮导管伸入量筒底部,可使测得的氧气体积更准确D橡皮导管伸入量筒底部,可以避免先移去酒精灯而导致水倒吸入试管7、(2013 温州-26)废电池随意丢弃不仅造成环境污染,还会造成资源浪费。废电池内的黑色物质含有碳、二氧化锰、氯化铵等物质。氯化铵浓溶液可用于除某些金属表面的氧化物。某研究小组要回收和利用废电池内的氯化铵,进行如下 实验:(1)操作的名称是_(2)

5、小组同学欲配制 30的氯化铵饱和溶液来除金属表面的氧化物。查氯化铵的溶解度图(如图)可知:30时,100 克水中最多能溶解_克氯化铵。(3)用氯化铵(NH 4Cl)浓溶液去除某金属表面氧化物(氧化物化学式 用 MO 表示),其反应原是为:2NH 4Cl+MO MCl2+2NH3+X,则物质 X 的化学式为_ _8、(2013 杭州-1)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9、(2013 金丽-4)身边处处有科学,科学与我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请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和所学的科学知识判断,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 )A因用电器短路着火,立即用水扑灭 B在冰箱里放入活性炭,除去冰箱里的异味C室内烤火取暖放一盆

6、水,防止 CO 中毒 D在食品袋里充入氧气,延长食品的保质期10、(2013 舟嘉-13 )如图所示为验证动物需要呼吸的实验装置,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在实验前应该检验装置的气密性B为了使实验现象更明显,可适当增加试管内的昆虫数量C实验时为便于操作和观察,应该用手握紧试管D为更好地控制变量,可在乙试管内放入等数量的同种死昆虫11、(2013 宁波-11)如图所示是研究植物某一生命活动过程的装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3A该实验可用于检验植物呼吸作用产生 C02B装置甲的作用是吸收鼓人空气中的 C02,避免对实验造成干扰C装置丙中的植物换成萌发的种子,装置丁中也会出现浑浊现象D若装置丙不遮

7、光,从装置丁出来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12、(2013 衢州-10)2013 年 2 月,全国多地、多日出现雾霾天气,致使空气中 PM2.5 严重超标。部分 PM2.5 颗粒能通过呼吸道和肺进入血液,危害人体健康。PM2.5 颗粒经过鼻、咽、喉以后,进入血液之前,经过的结构依次是( )A气管、肺泡、支气管 B. 气管、支气管、肺泡C支气管、肺泡、气管 D肺泡、支气管、气管13、(2013 衢州-20)上个世纪,科学家希尔为了探究光合作用在哪里进行,曾经设计类似下图实验。把刚采摘的且生长旺盛的树叶捣碎,采用某种方法获得含有叶绿体的滤液,分成三等份。把其中两份直接放入 A、B 培养皿,第三份除

8、去叶绿体后放入 C 培养皿。将三个培养皿置于同一地点,A、C 培养皿接受光照,B 培养皿遮光处理。一段时问后,观察到 A 培养皿中产生气泡,其中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B、C 培养皿中未产生气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下列叙述,其中不正确的是( )A培养皿 A 中气泡内的气体是氧气B培养皿 B 中无气泡产生是因为缺乏二氧化碳C通过比较 A、C 培养皿中的现象,可知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D通过比较 A、B 培养皿中的现象,可知光照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14、(2013 湖州-19)新鲜藻类水绵和好氧细菌(有氧才能生存)制成临时装片,用不同波长的光束照射水绵的不同部位。一段时间后,显微镜下观察到

9、细菌由均匀分布变成如图所示分布。该实验无法得出( )来源:学*科*网 Z*X*X*KA.光合作用 释放氧气 B.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C.光的波长不同,光合作用强弱不同D.560 纳米左右波长的光不利于光合作用16、(2013 金丽-37)科学实验提倡绿色环保,对实验装置进行微型化改进是一条很好的途径。图甲是实验室制取并检验 CO2 的装置,图乙是对图甲实验装置的“微型”化改进后的装置。 第 16 题图4(1)图乙中微型塑料滴管在实验中的作用与图甲中的 仪器相同(填字母编号)。(2)通常用甲装置完成该实验需要的盐酸是“微型”实验装置用量的 10 倍,采用“微型”实验装置具有的优点是 。(3)用乙

10、装置完成“制取并检验 CO2”的实验,消耗了 0.73 克 10%的盐酸。请计算实验过程中产生 CO2 的质量是多少克? 18、(2013 舟嘉-31)为研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速度与什么因素有关,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室温下在六个锥形瓶中分别加入 A、B 两种大理石各 50 克,然后加入等量的不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记录表如下:实验次数 1 2 3 4 5 6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5% 10% 15% 5% 10% 15%大理石的种类 A A A B B B收集一瓶 CO2所用的时间/秒(1)由实验方案可知,他们除了在研究稀盐酸质量分数的影响外,还在研究_的影响。(2)查阅

11、资料得知,化学反应的速度与反应物间的接触面积有关。于是他们对上述方案进行了修改,使大理石的 也相同。(3)为了准确比较 CO2气体的产生速度,理论上可以测量收集相同体积气体所用的时间,也可以测量 。19、 (2013 湖州-3)小李学习了二氧化碳知识后进行了二氧化碳气体在水中溶解性的探究,其实验步骤及装置如下。用大号针筒抽取 200 毫升二氧化碳气体。试剂瓶中加入 200 毫升水(恰好加满),塞紧双孔橡皮塞。连接大号针筒和试剂瓶,缓慢推动活塞,将二氧化碳注入水中。(1)试剂瓶中加入的水应是_A.蒸馏水 B.自来水(2)推动活塞时尽量缓慢其目的是_(3)当向水中注入 CO2气体体积达到 120

12、毫升时,红色油柱开始向上侈动,实验表明在该条件下,l 体积水中能溶解_ 体识的二氧化碳。20、(2013 衢州-32)某研究小组为了验证二氧化碳的部分性质,进行如下实验。(1)利用图一实验验证二氧化碳具有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_的性质。要让蜡烛自下而上熄灭,选用图一中的_装置更易成功。(2)利用图二装置验证二氧化碳能否与氢氧化钠、氢氧化钙反应。5他们先关闭 K1,打开 K2,往导管中缓缓通入 600 毫升二氧化碳,丙、丁容器中均无明显现象;然后打开 K1,关闭 K2,继续往导管中通入二氧化碳,观察到丁容器中出现浑浊(通常情况下 1 体积水大约能吸收 1 体积二氧化碳)。根据以上现象,可以推断

13、本实验中二氧化碳_。A一定与氢氧化钙反应 B可能与氢氧化钙反 应C一定与氢氧化钠反应 D可能与氢氧化钠反应25、(2013 杭州-6) 2013 年 2 月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拟将 PM2. 5 正式命名为“细颗粒物”。细颗粒物粒径小于或等于 2.5 ( )A厘米 B分米 C毫米 D微米八年级下册 第三章空气与生命探究汇总(一)如何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实验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在各种考试中经常考到,从普通的单元测验到竞赛都会经常涉及。下面从几方面与同学们深入探讨一下这个实验:一、测定原理: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实验原理是:选择一种能在空气中燃烧,燃烧时只与空

14、气中的氧气反应而不与空气中其他气体反应的固体物质(如红磷、白磷等),利用过量的该物质将空气中的氧气完全消耗,生成固体物质,使密闭容器内气体体积减小(减小的体积即为氧气的体积),气体的压强减小,引起水面变化,从而确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需要注意的是:1.所选物质与氧气反应的生成物必须是固体(因此碳、硫不可选用)【注意:若生成物为气体,也可将水换成易吸收该气体的液体,如氢氧化钠溶液】。2.所选物质必须能在空气中燃烧(因此铁不可选用)。3.所选物质应过量,使氧气完全反应。利用所选物质只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不生成气体)而不与空气中的其他气体反应,使容器内压强减小,让水进入容器。测定进入容器内水的体积,即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二、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常见实验装置和方法: 【装置一】按如图所示装置实验,以水槽中水面为基准线,将钟罩水面以上容积分为5 等份。在燃烧匙内盛过量红磷,用酒精灯点燃后,立即插入钟罩内,同时塞紧橡皮塞,观察红磷燃烧和水面变化的情况。1.实验现象:(1)钟罩内充满浓厚白烟;(2)冷却后白烟消失,钟罩内水面上升了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