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语文-淮阴师院附属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6823504 上传时间:2017-11-0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07.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语文-淮阴师院附属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1语文-淮阴师院附属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1语文-淮阴师院附属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1语文-淮阴师院附属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1语文-淮阴师院附属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语文-淮阴师院附属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语文-淮阴师院附属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2-2013 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时间:150 分钟 满分:160 分 命题人:李娜1、基础知识(每题 3 分,共 15 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后裔(y) 汨(m)罗江 枷(ji)锁 溘(h)然长逝B旌(jng)旗 伛偻(gu) 搴阰(p) 自怨自艾(y)C谥(y)号 逡(qn )巡 取缔(d ) 刚愎(b)自用D猝(c)发 溷藩(hn) 缇骑(t j) 户牖(yu)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慷慨 气概 噪而相逐 半身不遂B诛杀 侏连 蹈死不顾 滔天大罪C投缳 丫嬛 察言观色 送别饯行D涟漪 厄运 形似枯髅 镂骨铭心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

2、用恰当的一项是( )A在灿若群星的中国古代文人中,司马迁之所以 卓尔不群、久享盛誉,是因为他开启了史传文学的一个新时代。B在这次 9.0 级大地震中,许多日本国民遭受海啸和地震的双重袭击,毁家纾难,而日本国土更可谓一片狼藉。C人事处通知,对那些久假不归 的同志要查明情况,对其中的无故旷工者要严肃处理。D这两个产品一经比较,品质立即 泾渭分明,各自的优劣表露无遗。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据市旅游局透露,今年本市将以抓住 国民休闲计划的出台为契机,要为市民规划出不少于八条郊野旅游精品线路,促进全民旅游发展。B我国每年因商品过度包装造成价值高达 4000 亿元的废弃物,其中的 80%同生活

3、垃圾一起被填埋,这让人不禁感叹:铺张浪费何其严重!C央视“3 15”晚会专门揭露知名企业的不诚信问题,为防止这些能量巨大的企业进行“危机公关” ,播出前剧组人员对晚会所有内容严格保密。D李安执导的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在全球热映,其同名小说也备受关注,它惊险的情节和奇特的想象给人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历史著作,相传是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B屈原的离骚收录在 楚辞中,由西汉刘向编辑。C庄子,名周,春秋中期宋人。先秦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D司马迁,字子长,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2、文

4、言文阅读(共 19 分)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 68 题,每题 3 分顺昌,吴县人,时缇骑出,魏大中被逮,过吴,顺昌周旋累日,临别涕泗,即以女许配其孙允柟。缇骑促大中行,语侵顺昌,顺昌张目叱之曰:“ 若不知世间有不畏死男子耶!若曹归语而忠贤,我即故吏部郎周顺昌也。 ”大中下狱,御史倪文焕即以缔婚事劾顺昌,削籍。内臣李实复疏参顺昌、攀龙、应升、尊素、宗建五人,俱矫旨逮系。缇骑挟威横行,所至索金数千。宗建逮行未三日,而逮顺昌者复至,吴中沸然。士民素德顺昌,闻其逮,不胜冤愤。吴令陈文瑞,顺昌所拔士也。夜半叩户求见,抚床为恸。顺昌曰:“吾固知诏使必至,此特意中事耳。毋效楚囚对泣!”颜色不变,语良久,令请

5、顺昌入治装,举家号恸。顺昌笑曰:“无事乱人怀也! ”顾案上有素榜,徐曰:“此龙树庵僧属我书者,我向许之,今日不了,亦一负心事。 ”乃题“小云栖”三字,后识年月,投笔而起,改囚服,出门。士民拥送者不下数千人。顺昌出赴使署开读,巡抚毛一鹭至署,诸生五六百人,王节、杨廷枢、刘羽仪、文震亨等遮中丞,恳其疏救,一鹭流汗不能出一语。缇骑见议久不决,手掷锒铛于地,厉声曰:“东厂逮人鼠辈何敢 置喙!” 于是市人颜佩韦等前问曰: “旨出朝廷,乃东厂耶?”缇骑曰: “旨不出东厂将谁出?” 众怒,哄然而登,丛殴缇骑,立毙一人,诸司不复相顾。时有谓顺昌者曰:“公不幸遭清流之祸,忠良无得全者,矧今日变因公起,恐徒自苦。

6、 ”顺昌叹曰:“以我一人贻祸桑梓,死且目不瞑。我岂不知自裁,然顺昌小臣也,岂得引高公不辱之义乎?今我赴都必死,死则诉高皇帝,速殛元凶,以清君侧之恶。 ”手书别亲友,以三月二十六日行,人无知者,就诏狱。节选自明史纪事本末魏忠贤乱政有删改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士民素德顺昌 德:感激 B顾案上有素榜 顾:回头看C恳其疏救 疏:疏通 D鼠辈何敢置喙 置喙:插嘴7下列加点的字与“手书别亲友”中的“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众不能堪,抶而仆之 B北亦未敢遽轻吾国 C吾得兄事之 D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8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本文与五人墓碑记都记叙了明天启六年魏忠贤

7、作乱,苏州市民暴动的情况。B本文重在赞扬周顺昌临危不惧,镇定自若的品质; 五人墓碑记 重在赞颂 激于义而死的精神,从而阐述生死的价值问题.C本文描写了周顺昌被逮时的语言神态及苏州市民斗争的一些情况, 五人墓碑记选取的是苏州市民斗争的一般情况,突出了五人的事迹。D本文与五人墓碑记都采用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方式,使得事、理、情交融并茂,不仅有说服力,而且有强烈的感染力。9.翻译下列各句(10 分)(1)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4 分)(2)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 (3 分)(3)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3 分)三、默写(

8、8 分)10.(1)皇览揆余初度兮, 。(2) ,恐年岁之不吾与。(3) ,四海之大,有几人欤?(4)吾所以为此者, 。(5)不念 , ,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6)诗集指南录的命名是取自诗歌渡扬子江中“_, _”的句意。4、诗歌阅读(10 分)阅读下列诗歌,回答问题。边上闻笳(其二)杜牧海路无尘边草新,荣枯不见绿杨春。白沙日暮愁云起,独感离乡万里人。注:边上:指边塞、边关。笳是一种乐器,流行于塞北和少数民族地区。海:瀚海,即戈壁沙漠。11.(1)本诗在体裁上属于 ,一二两句描绘出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4 分)(2) “白沙日暮愁云起”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2 分)(3)诗

9、中之“愁”从何而来?请结合诗句作简要解说。 (4 分)五、文学类文本阅读(共 20 分)阅读下列文章,回答 12-15 题老海棠树史铁生奶奶和一棵老海棠树,在我的记忆里不能分开,因为奶奶一生一世都在那棵老海棠树的影子里张望。老海棠树近房高的地方,有两条粗壮的枝丫,弯曲如一把躺椅。儿时我常爬上去,一天天地在那儿玩,奶奶在树下喊:下来吧,你就这么一天到晚待在上头?”是的,我在那儿看小人书、射弹弓,甚至写作业。 “饭也在上头吃?”她又问。 “对,在上头吃。 ”奶奶把盛好的饭菜举过头顶,我两腿攀紧树丫,一个海底捞月把碗筷接上来。 “觉呢,也在上头睡?” “没错,四周都是花香呢。 ”奶奶只是站在地上,站

10、在老海棠树下,望着我。她必然是羡慕,猜我在上头都能看见什么。春天,老海棠树摇动满树繁花,摇落一地雪似的花瓣。奶奶坐在树下糊纸袋,不时地冲我唠叨:“就不说下来帮帮?你那小手儿糊得多快!”我在树上胡乱地唱歌。奶奶又说:“我求过你吗?这回活儿紧!”我说:“有我爸妈养着您,您干吗这么累啊?”奶奶不再吭声,直起腰,喘口气。夏天,老海棠树枝繁叶茂,奶奶坐在树下的浓荫里,又不知从哪里找来了补花的活儿,戴着老花镜,一针一线地缝。天色暗下来时她冲我喊:“你就不能去洗洗菜?没见我忙不过来吗?”我跳下树,洗菜,胡乱一洗了事。奶奶生气了:“你上学也这么糊弄?”奶奶把手里的活儿推开,一边重新洗菜,一边说:“我就一辈子得

11、给你们做饭?就不能有我自己的工作?”我不敢吭声。奶奶洗好菜重新捡起针线,或者从老花镜上缘抬起目光,或者又会有一阵子愣愣地张望。有年秋天,老海棠树照旧落叶纷纷。天还没亮,奶奶就起来主动扫院子, “刷拉刷拉”邻居都还在梦中,那时候她已经腰弯背驼。我大些了,听到声音赶紧跑出去说:“您歇着吧,我来,保证用不了三分钟。 ”可这回奶奶不要我帮:“咳,你呀!还不懂吗?我得劳动。 ”我说:“可谁能看见?”奶奶说:“不能那样,看不看得见是人家的事,我得自觉。 ”她扫完院子又去扫街了。我这才明白,曾经她为什么执意要糊纸袋、补花,不让自己闲着。她不是为挣钱,她为的是劳动。什么时候她才能像爸和妈那样,有一份工作呢?大

12、概这就是她的张望吧。不过,这张望或许还要更远大些她说过:“得跟上时代。 ”所以在我的记忆里,几乎每一个冬天的晚上,奶奶都在灯下学习。窗外,风中,老海棠树枯干的枝条敲打着屋檐,摩擦着窗棂。一次,奶奶举着一张报纸小心地凑到我的跟前:“这一段,你说说,到底是什么意思?”我不耐烦地说:“您学那玩意儿有用吗?就算都看懂了您就有文化了?”奶奶立刻不语,只低头盯着那张报纸,半天目光都不移动。我的心一下子收紧,但知已无法弥补。 “奶奶。 ”“奶奶!奶奶”她终于抬起头,眼里竟全是惭愧,毫无对我的责备。但在我的记忆里,奶奶的目光慢慢地离开那张报纸,离开灯光,离开我,在窗上老海棠树的影子那儿停留一下,继续离开,离开

13、一切声响,飘进黑夜,飘过星光,飘向无可慰藉的迷茫而在我的梦里,我的祈祷中,老海棠树也随之轰然飘去,跟随着奶奶,陪伴着她;奶奶坐在满树的繁花中,满地的浓荫里,张望复张望,或不断地要我给她说说这一段到底是什么意思。这形象,逐年地定格成我的思念,和我永生的痛悔。12作者在第段说:“奶奶一生一世都在那棵老海棠树的影子里张望。 ”从全文看, “张望”这一神态体现了奶奶怎样的心态?(4 分)13有人认为,写第段主要是为了体现奶奶对“我”的关爱。你同意吗?为什么?(4分)14 “老海棠树”这一形象在本文中起到哪些作用?(6 分)15作者在追思奶奶时,有一种“永生的痛悔” 。那么,作为年轻人,在如何关爱自家老

14、人的问题上,我们可以从本文吸取哪些教训?(6 分)6、论述类文本阅读(共 18 分)阅读下列文章,回答 16-18 题谈关公文化的“义”正式制度的实施会受到非正式规范的影响,并且,当正式制度发生崩解的时候,非正式规范在社会整合方面展现出其异常强韧而深远的力量。其中,非正式规范“义”的作用特别值得我们审视和研究。 “义”是儒家除了“仁”之外最重要的道德范畴。 “义”在春秋战国百家争鸣时就提出来了,历经三千年不衰。西汉董仲舒提出:“以仁治人,义治我;躬自厚而薄责于外,此之谓也。 ”这里用“仁”说明彼此关系宽容;繁体“義”字下有个“我” ,可以看做自制、自律,与 18 世纪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中“利他”主张近似。唐中叶后随着茶瓷交易盛行,社会流动性增大, “义” 、 “谊”混用,凸显了非血缘或乡邻之间的情义。宋代多国并立,出现“国家民族”概念, “义”的概念随之扩大,提升为家国担当的“忠义” 。历代不断诠释,使“义”的观念贯彻始终, “义”的内涵、外延不断扩展,逐步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道德基石之一。关公所代表的“义” ,超越了血缘家族关系,成为调节更广泛社会关系的规范。政府在推动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其推崇的文化理念、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应该是知识分子认同、老百姓熟知,并能唤起集体清晰记忆的“标志性具象” 。只有这样,文化建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