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石景山区2013年初三第一次统一练习暨毕业考试语文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6822813 上传时间:2017-11-0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7.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石景山区2013年初三第一次统一练习暨毕业考试语文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北京市石景山区2013年初三第一次统一练习暨毕业考试语文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北京市石景山区2013年初三第一次统一练习暨毕业考试语文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北京市石景山区2013年初三第一次统一练习暨毕业考试语文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北京市石景山区2013年初三第一次统一练习暨毕业考试语文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京市石景山区2013年初三第一次统一练习暨毕业考试语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石景山区2013年初三第一次统一练习暨毕业考试语文(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北京市石景山区 2013 年初三第一次统一练习暨毕业考试语 文 试 卷考生须知1本试卷分为第 I 卷和第 II 卷,全卷共 8 页,包括六道大题,23 道小题。2本试卷满分 12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3在答题卡规定位置填写准考证号、学校、姓名,然后按要求在答题卡上作答。4考试结束,将答题卡交回。第 I 卷(共 70 分)一、选择。下列各题均有四个选项,选出符合题意的一项。 (共 12 分。每小题 2 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执拗(ni) 脂肪(zh) 褴褛(ln) 自给自足( j)B阴晦(hu) 蓓蕾(li ) 妥帖(ti) 既往不咎(ji)C干涸(h ) 粗犷(

2、un) 炫耀(xu n) 杳无消息( yo)D笨拙(zhu) 琐屑(xi ) 胚胎(pi ) 满载而归(zi)2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句是A夏天处在春华秋实之间,正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B每天早晚高峰时间,乘客们总是在公交站前景然有序地排队上车。C清明时节,在八大处顶峰,鸟瞰春光明媚的北京城,心情豁然开朗。D张丽莉老师在危险时刻奋不顾身地去救学生,用行动诠释了师魂的真谛。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字义相同的一项是A闲暇 目不暇接 B谋生 不谋而合C安抚 安然无恙 D精致 闲情逸致4下面语段中,依次填入关联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椰风海韵,是海南最迷人的魅力所在,一排排高大的椰树 不结果,优雅地为海

3、南街道撑出一列列绿伞,也是海南独有的风景线。 现在,大王棕等风景树取代了椰树,海南各个城市的街边,绿色椰伞越来越少, 这种让海南人骄傲的风景正在消失。A即使 由于 因此B如果 由于 而且C即使 但是 因此D如果 但是 而且5下列语句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手艺道上的人,捏泥人的泥人张排第一。B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 C摄影师和画家继续在探寻桥之美,大桥、小桥,各有其美。D读现代的书,可以与同时代的人作精神上的交谈,读古代的书,可以承传古圣先贤的精神遗产。6结合语境, 依次在下面语段中的横线处填写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走在森林里,不经意抬起头来,但见一枚老叶忽然离枝,时

4、左时右,乍滑乍划, 。秋天的太阳,无声地从树缝叶隙间投射下一道道晶莹澄黄的光束,飘落的叶身偶然从中穿梭而过,显得忽暗忽明,仿佛要说些什么,然而面对相识而又那般熟悉的森林的岑寂,以及,却欲言又止。终于,嗒的一声轻轻落了地,画下了一生暂时的休止符号。A从高高的树端垂落 周遭一向沉默注视的阳光B从高高的树端荡落 周遭一向沉默注视的阳光C从高高的树端垂落 周遭一向沉默的阳光的注视D从高高的树端荡落 周遭一向沉默的阳光的注视二、填空(共 8 分)7默写(5 分) ,忽复乘舟梦日边。 (李白行路难 ) (1 分)海内存知己, 。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1 分)辛苦遭逢起一经, 。 (文天祥过零丁洋

5、 ) (1 分)小石潭记中,由小石潭凄冷的气氛而引发作者心情忧伤的句子是 , 。(2 分)8名著阅读(3 分)“那七个贩枣的客人,立于松树旁边,指着这一十五人说道:倒也!倒也!只见这十五个人头重脚轻,一个个面面相觑,都软倒了。那个客人从树林里推出这七辆江州车儿,把车子上枣子丢在地上,交过十一担金珠宝贝都装在车子内,遮好了,叫声:聒噪!一直望黄泥冈下推下去。 ”这段话是 (填故事名称)中的情节,出自四大名著中的 ,作者 。三、综合性学习(共 11 分)随着手机在中国普及率的快速提高,越来越多的中学生拥有了手机,手机已经成为中学生的生活必需品。手机强大的使用功能在给生活带来便利并增添趣味的同时,也

6、带来了许多弊端。为此,我区某校学生会成员就中学生使用手机问题展开调查,请你根据他们这次调查活动的相关资料,完成以下任务。9下面是调查组同学提供的表格,请你提取信息概括表格内容,并由此写出结论。 (4 分)中学生使用手机频率调查表使用年级使用时间初一初二初三每天使用两小时以上27%29%11%每天使用一小时左右35%38%30%每天使用半小时以内38%33%46%除周末平时从不使用0013%内容: 结论: 10以下是调查组同学从网上搜集到的三则材料,请你针对每则材料提出相应建议,以减少中学生使用手机带来的负面影响。 (3 分)【材料一】有研究显示每天使用手机等会发光的电子产品超过 1 小时,就会

7、阻碍人体生成褪黑素,生理周期受到影响,睡眠处于浅状态。人体生物钟长期被打乱,则会影响新陈代谢、情绪、免疫力,导致疾病多发。【材料二】有媒体报道了这样一条新闻:一家人聚餐,饭桌上老人多次想和孙子孙女聊聊天,但面前的孩子们却个个抱着手机玩,老人受到冷落后,一怒之下摔了盘子离席。对此,有网友开玩笑说:“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玩手机。 ”【材料三】有些家长为了接送孩子方便或在孩子上下学的路上及时与孩子保持联系,于是让孩子带手机到学校。结果,有些孩子自控力差,在课堂上偷偷玩手机,影响了听讲,以致学习成绩下降。建议一: 建议二: 建议三: 11这次调查活动结束后,调查组同学要上交调查

8、报告。请你根据以上材料,为调查报告拟一个题目。 (4 分)题目:关于 的调查报告四、文言文阅读(共 9 分)阅读核舟记 ,完成 12-14 小题。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

9、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语文陈老师,快速提 110 分。13261264209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 ,其色丹。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

10、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12解释下列加点字在句中的意思。 (2 分)两膝相比 珠可历历数也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4 分)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14选文依次介绍了船舱、船头、船尾和船背,其中介绍最详细的是 ,这既和其他部分一样突出了文章结尾段的 ,又突出了开头段的 。 (3 分)五、现代文阅读(共 30 分)(一)阅读采一把艾蒿回家 ,完成 15-17 小题。 (共 15 分)采一把艾蒿回家丁立梅出城,去采艾蒿,带了儿子。城郊有一片小河,水已见底,里面长满艾蒿。此情此景让我忍不住要作种种臆想。语文陈老师,快速提 1

11、10 分。13261264209 “彼采艾兮,如三岁兮。 ”这是诗经里的艾蒿,是情深意长的牵念。其中的男人女人短别离,不过一日不见,竟如同隔了三年。爱,从来都是魂牵梦萦的一桩事。而我更感兴趣的是,那双采艾的手,如何落在艾蒿上?他(她)采了做什么的?这遥远的风俗,或许就是从那时开始的吧! 街上也有艾蒿卖,和芦苇叶一道。稻草胡乱扎着,一束束,插在塑料桶里。这种植物,叶与茎的颜色雷同,淡绿中,泛白,泛灰。这样的色彩,不耀眼,很低调。是乡村女儿,淡淡妆,浅浅笑。闻起来微苦,一股中药味。村人们又把它叫作苦艾。也只在远远的乡村,也只在荒僻的沟渠里生长。平时大抵少有人想到它,只在这个叫端午的日子里,它突然被

12、记起。大人们会吩咐孩子,去,采几把苦艾回来。那个时候,乡村的乐事里,采艾蒿,也算得上一乐吧。孩子们得了大人指令,如撒欢的小马驹,一路奔向那沟渠去。吵吵嚷嚷着,节日的喧闹,被我们吵嚷得四处流溢。很快,每人怀里,都有一大捧艾蒿。路上走着,一个个小人儿,身上都散发出一股中药的香味。艾蒿生于山野之中,枝叶上难免会沾上一些泥土或浮尘。怀抱中的艾蒿离开土地一会儿,便渐渐无精打采昏昏欲睡了。于是我们在回家之前,先奔到村头的小河边。河水清澈欢快地流淌。涌到河边的孩子,有的蹲在河边,有的干脆站到河水里,反复地抖动,努力唤醒这些入睡的婴儿。之后才又一窝蜂似地涌进村庄。门前的木盆里,煮好的芦苇叶,早已泡在清水中。眼

13、睛瞟到,心里的欢乐,就要蹦出胸口来,知道要包粽子吃了。大人们这时若指使我们去做什么,我们都会脆脆地应一声,跑得比兔子还快。至于插艾蒿,那完全不用大人们动手的,门上,柜子上,蚊帐里,到处都被我们插满了。一屋的艾蒿味,微苦。大人们说,避邪。我们虽对这风俗习惯一知半解,但知道,插上艾蒿,就代表过端午了。于是很欢喜。眼下,站在城郊的小河边,望着满眼的艾蒿,我油然联想到远方的友人。朋友是湖北人,也是写作的,曾与我在一次笔会上相遇。后来,她去了美国。她的家乡,过端午也有插艾蒿的习俗,她也曾于小小年纪里,去采过艾蒿。昨天,我收到她发来的邮件,她说,国内这个时候,又该粽子飘香了吧。并不想粽子,美国一些华人超市

14、里有卖。却想艾蒿,想坐在艾蒿味道里吃粽子的童年,温和的中药味,把人包裹得很结实很温暖。就是这样,故乡隔得再远,有些味道,注定是忘不掉的。我的儿子,他第一次认识了艾蒿,觉得奇怪,捧着一把艾蒿问我,为什么过端午要插艾蒿呢?我这样回答他,这是祖上流传下来的风俗。避邪呢,我又补充。口气酷似当年我的母亲。继而想,若干年后,我的儿子的记忆里,一定也有艾蒿,而且,端午节一到,他定会带着自己的孩子去采艾蒿,艾蒿的味道将永远弥漫在民间。 (有改动)15细读全文,说说作者由“端午节带儿子出城采艾蒿” 这件事引发了哪些联想?(4 分)16文中两处划线句都描写了艾蒿,他们在修辞运用上有什么相同之处?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

15、什么?(4 分)17作者说“艾蒿的味道将永远弥漫在民间” ,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100150 字) (7 分)(二)阅读下面文段,完成 18-19 小题。 (共 7 分)建筑的语言建筑物有些常用的“单词” ,如果你记住了,也就可以大致理解这些钢筋水泥的奇异生物在说什么了。在建筑所用的语言中, “高耸”是建筑常用的单词。 “高耸”隐喻着实力、权力、强大、威严。世界各国、各行各业的大小公司,只要条件允许,无不想着搬进高楼大厦里办公。因为一栋高耸入云的写字楼,是一家公司实力的象征。当人们受到这种实力的鼓舞时,就会产生敬畏,产生向往,产生信任,反过来则可以促进财富的进一步聚集。这就是在全世界任何一个经济发达的大城市里,人们总是热衷于建造高耸入云的摩天大楼的原因。纽约的帝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