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古诗文阅读策略研究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6818133 上传时间:2017-11-0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2.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古诗文阅读策略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初中语文古诗文阅读策略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初中语文古诗文阅读策略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初中语文古诗文阅读策略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初中语文古诗文阅读策略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古诗文阅读策略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古诗文阅读策略研究(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诗文阅读1初中语文古诗文阅读教学探讨朱建明摘要:古诗文作为我国古典文学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是中华文明薪火相传的载体。要发扬光大优秀传统文化,让经典得以传承,就必须在学生中掀起诵读优秀古诗文的热潮,以此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提升审美能力,陶冶性情。但由于年代久远,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在词汇、语法诸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这就给学生阅读古诗文造成障碍。如何消除这些困难是每一个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工作的老师必须思考的问题,本文试图从学生语感的培养、阅读兴趣的提升等方面做一些探讨。关键词:古诗文;阅读;教学近年来,随着国学热、读经活动的兴起,诵读古诗文经典,弘扬传统优秀文

2、化已经成为一种潮流。优秀古诗文作为我国古典文化的精华, ,承载着先贤们的许多思想学说,在当下仍有借鉴意义,是一笔无形的精神财富。让学生阅读一些优秀的古诗文,有助于他们进一步学习和传承古典文学精髓,有利于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和审美情趣。了解古代文化,学习古代文学常识,是阅读古诗文的题中之意。但由于古汉语与现代汉语差异较大,加之作者、作品距今年代久远,学生在阅读古诗文时难免会碰到各种困难和障碍,这些是亟待解决的。学生由于阅读面较窄,涉猎不广,文言词汇积累较少,在阅读古诗文的过程中产生畏难情绪是在所难免的。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引导得法,教给他们一些阅读古诗文的方法技巧,以此逐步增长他们的学习兴趣和阅读能力

3、。(一) 要掌握一批古汉语常用文言词汇古汉语也现代汉语一样,大致可以分为实词、虚词两类。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代词等,虚词包括介词、数词、量词、古诗文阅读2叹词等。需要注意的是,古汉语往往用数词+名词的形式来表示数量,如一桌、一椅、一抚尺是说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把尺子。总体来看,古代汉语是单纯词占优势,现代汉语是合成词占优势。在学习古诗文时,必须掌握一些常用的词语的用法、意义,这样才能够阅读古典文学作品。(二)要有一些古汉语语法知识1、古汉语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用史记陈涉世家:“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指目:用手指,用眼睛看,名词用作动词。 )(2)动词、形容词、名词的

4、使动用法史记项羽本纪:“项伯杀人,臣活之。 ”(我使他活下来。 )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令我百岁后,皆鱼肉之矣。 ”(鱼肉:指宰割。 )()形容词、名词意动用法孟子尽心上:“登泰山而小天下。 ”(认为天下小)晋书嵇康传:“土木形骸,不自藻饰。 ”(把形体看得和土木一样)()名词作状语贾谊过秦论:“天下云集而响应,羸粮而影从。 ”(天下像云一样集拢来,像回声一样应和,像影子一样跟从。 )除词类活用外,尚有被动句、判断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等古诗文阅读3需要注意。(三)要有一点音韵学的知识汉语是表意文字,但有假借、转注等用字法,阅读古诗文需要有一定音韵学知识,这样才不会望文生义,对韵律等才能有所把

5、握。诵读起来抑扬顿挫、平仄有致、音韵和谐,体会其音乐美,更有助于增加阅读兴趣。(四)要有一定的古代汉语语感学习任何一种语言,都是综合的过程,词汇、语法、语音可以分开学,但在学习过程中必须把他们综合在一起,而且离不开对这种语言的感性认识。比如学习英语,不可能只是靠字典、语法就把英语学好,还需要阅读大量的英语文本。学习古汉语亦如此如果没有大量的阅读,古汉语是学不好的。古汉语行文简练,把句中各个词语机械地依次连接起来读,并不能得出这个句子的完整意义,有些词语之间的关系,需要我们去解读,有时还要加进一些字面以外的意思,才能理解这句话完整的意思。例如: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

6、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 ;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赤也惑,敢问。 ”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论语先进 ) “闻斯行诸”如果翻译成“听到就实习吗”还是不知所云。 “求也退,故进之” ,但“进”和“退”是什么意思?“之”指的是什么?“进之”又是古诗文阅读4谁发出的动作?这些都需要加上我们的理解,才能把句子读懂。(五)要知道一些古代历史、文化知识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古汉语记录的是我国古代的文化。我们不能离开中国古代文化的背景来学习古诗文。我们在阅读古代作品时都会多方面涉及中国古代文化。很多作品都

7、会出现古代人名、地名、朝代、职官名,有时还会出现古代的器具、服饰、宫室、车马等的名称。如岳阳楼记中“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 “庆历”是年号, “巴陵”是古地名, “守”是职官名。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知道学习的的人不如喜欢学习的人,喜欢学习的人不如以学习为乐趣的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习最大的动力。正是出于乐学的天性,孔老夫子才会做学问做到“发愤忘食,乐而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也。”的境界。如果学生以学习古诗文为乐趣,有废寝忘食、如饥似渴的学习欲望,就能克服学习中的任何困难,从而勇往直前,所向披靡,到达理想的彼岸。有鉴于此,在古诗文阅读教学中,要把培养、

8、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放在重要位置。只有这样,学生学习古诗文才有可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古诗文阅读教学要注重学生诵读能力的训练,让学生在抑扬顿挫的音韵变化中体会旋律之美,通过反复诵读领会文章内涵,感受阅读乐趣。在教授古诗文时,教师可以介绍创作背景、或讲述与文章相关的故事等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再现文中图景,以此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古诗文阅读5如:学习岳阳楼记时,可讲述范仲淹少年家贫,食粥苦读、立志报国,后来为朝廷效力,不计个人名利得失,长期镇守西北边关,西夏人誉之“范老子胸有百万甲兵” ,不敢进犯等故事。一方面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另一方面又有助于理解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

9、大胸襟和爱国情怀。学习课文的过程中,也可把内容与我们生活的现实世界联系起来,使学生感到古人不再遥远,甚至可以穿越时空,与古人对话,从而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学习醉翁亭记时,让学生知道欧阳修虽遭贬谪,但随遇而安,乐天知命,与民同乐,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政通人和,深受百姓爱戴。从而激励学生虽处逆境,也要自强不息,积极乐观、百折不挠,坚定理想信念,勇敢面对。让学生在古诗文中感受到古人思想的深邃,学习他们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崇高精神,有容乃大、无欲则刚的博大胸怀,胜固欣然,败亦坦然的雍容气度。正所谓知人论世,阅读古诗文,了解写作背景自然是必不可少的。而单纯的背景介绍会流于平淡,勾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要

10、求老师多动脑子,精心谋划。文章背景的介绍是放在这一课的开始呢,还是放在某一具体的段落之中?是单纯的介绍背景呢,还是让它与理解课文主旨,体会作者情感结合起来?是娓娓道来呢,还是巧设悬念?这些都需要老师反复斟酌,权衡利弊,然后再做抉择。背景介绍的适时、适度、巧妙,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利于学生整体把握文章,更好地理解文意。学习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古诗文阅读6几时有时就可以就着题记“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皆怀子由。 ”,介绍苏东坡因乌台诗案而被贬谪为黄州团练副使,他和弟弟苏辙已十数年未能见面的背景。由此,学生也就很好理解后文作者由“不应有恨,何事常向别时圆”的凄然到“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

11、晴圆缺”的释然,再到“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祝愿了。教学古诗文,重在学习方法的指导。只要掌握方法,就可化难为易,触类旁通。可以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借助古诗诗中有画的特点在脑海中勾画出诗中画面,来体会诗的意境。如学习天净沙秋思时,老师边朗读,边让学生闭上眼睛,把文字幻化成画面。一面是枯藤、老树、昏鸦在深秋萧瑟中的一派灰暗,一面是落日余晖给枯藤、老树、昏鸦涂上一抹金黄。而“小桥流水人家”则呈现一派清雅、安适景象,与沦落异乡的游子相映,使“断肠人”更添悲愁。秋天本来就有悲凉之感,在苍凉暮色中,对着荒郊萧瑟的景物,骑着疲惫的瘦马,孤独地走向天涯异域,游子更会思念故土,瞻望漫长前路,引起悠悠情

12、思,却是无尽愁苦。鉴赏古诗文精炼的语言,品味诗人遣词造句的苦心孤诣,同样有助于领悟诗文的意境。如王湾次北固山下之“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用词凝练精妙。 “阔”是表现“潮平”的结果。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江面似乎与岸齐平了,船上人的视野也因之开阔。“悬”是竖直高挂的样子。诗人不用“风顺”而用“风正”是因为仅“顺”还不足以使“帆悬” 。风虽顺,若很猛,那帆就成弧形了。古诗文阅读7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够“悬” 。一个“正”字,兼包“顺” “和”之意。非精心锤炼不能如此传神准确。每读到此处,不能不为古人炼字的匠心独运所折服。闭上眼,那春潮涌涨,两岸齐平,顺风行船一帆高悬的景象即在眼前。学习古

13、诗,要知道诗言志的特点。抒情言志,自然少不了具体景物的描写。所以从意象入手,分析诗人怎样由景入情,或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从中感受古诗文之美。从中又可见诗人歌颂祖国河山的美好,抒发报国为民的雄心壮志;或咏叹家国情怀,思乡念友之意;或慨叹民生疾苦,言忧国忧民之心。凡此种种,不一而足。皆有所寄寓。通过阅读古诗文可从中汲取有益的养份,得到审美愉悦,陶冶性情,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由此可见,古人的许多智慧和思想都是古诗文传承下来的,古诗文是中华古典文化中的一块瑰宝。语文教师有责任、有义务,使之代代相传,发扬光大,更有责任让我们的学生不但成为古典文化的爱好者、受益者,而且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播者、弘扬者。参考文献:1、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商务印书馆 2005 年 7 月第四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