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财务知识经济创新方案(doc 10

上传人:庄** 文档编号:168173211 上传时间:2021-02-1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1.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选]财务知识经济创新方案(doc 10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精选]财务知识经济创新方案(doc 10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精选]财务知识经济创新方案(doc 10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精选]财务知识经济创新方案(doc 10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精选]财务知识经济创新方案(doc 10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选]财务知识经济创新方案(doc 10》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财务知识经济创新方案(doc 10(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知识经济与财务创新 知识经济时代正在来临。按照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于1996年提出的定义,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传播和使用基础上的经济。知识经济替代工业经济是一次划时代的革命,对社会的影响比工业经济替代农业经济更深远、意义更重大。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形成并发展于工业经济时代的公司财务在许多方面显示其不适应性,因而必须考虑其创新与发展问题。 一、财务观念的创新 1泛财务资源观念。传统财务学中的资源概念通常指的是资本,基本上属于硬资源的范畴。知识经济对企业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影响是改变了企业的资源结构,并丰富了资源的内容。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企业必须确立新的泛资源财务观

2、念,并以此拓宽理财的范围。泛财务资源概念是对传统财务资源概念的延拓。在这里,它被定义为:对企业有用或有价值的所有部分的集合。从形态上划分,泛财务资源可以分为硬财务资源和软财务资源两大类。其申,硬财务资源是指客观存在的、在一定技术、经济和社会条件下能被企业利用的有形资源,其构成主体是自然资源和传统的财务资源;软财务资源是以智力为基础的或无形的资源,包括知识资源和时间资源等。根据现有的研究文献,知识资源通常被划分为四类:(1)市场资源,即企业通过其所拥有的与市场相关联的无形资产而获得的潜在利益的总和,包括企业品牌、商誉、顾客信赖度、营销网络与渠道等;(2)知识产权,包括生产技术原理、专利权、商标和

3、服务标识、版权、土地使用权、技术诀窍和商业秘密等;(3)人力资源,即企业中每个人优秀品德和能力的总和,包括领导和职员的技术专长、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领导能力、开拓能力、管理技巧及团队精神等;(4)组织管理资源,指企业采用的技术、工艺、生产流程和管理方法等,用以保证企业正常运转的基本的知识因素,如企业文化、管理哲学和管理方法、信息技术系统和网络体系、财务结构和融资关系等。 2融智比融资更重要观念,从一般意义上说,软资源对硬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具有重要的决定性作用,这个作用的结果又反馈于整个泛资源系统。硬资源是被动的,软资源是主动的,人往往利用软资源来开发和利用硬资源。软硬资源的这个关系在知识经济时

4、代表现得更加明显。工业经济时代,对企业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战略性资源为硬资源即传统的自然资源和财务资源,而知识经济则将战略性资源转移到知识、信息及其创新能力上来,软资源或知识资源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首位资源。据西方学者测算,本世纪初知识资源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仅为5一20%,如今已达60一80%。随着信息高速公路的开通,预计将达90%。知识经济的主体是知识型企业,而对知识型企业来说,竞争成败的关键因素已不再是硬资源而是知识起源。有鉴于此,企业在理财时应确立软资源第一的观念,并通过合理的资金运作,培育和扩张软资源,以此优化企业资源结构,顺应知识经济发展的要求。 3、人本财务观念。人本管理是与以物为中心管

5、理相对应的概念,它要求把人作为社会人或文化人而不是经济人来看待,要理解人、尊重人,充分发挥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人本管理是知识经济的客观要求。企业的每一项财务活动均由人发起、操作和控制的,其成效如何也主要取决于人的知识和智慧以及人的努力程度,因此,在财务上贯彻以人为本的观念是必然的也是可行的。贯彻人本财务观念要求做到:第一,增加人力资源投资,提高企业领导和员工质量;第二,推行财务分层管理和全员财务管理,实行民主式和参与式财务管理,提高员工对财务的参与意识;第三,加大软资源投资力度,为培育企业文化和良好人际关系创造优良环境。 二、财务目标的创新 普遍的观点认为,公司财务的目标是股东财富最大化。从产

6、值最大化和利润最化到股东财富最大化,无疑是认识上的一大迸步,但仍存在缺失。首先,股东财富最大化的观点仅考虑了硬资源而忽视了软资源问题;其次,在资源分配问题上存在狭隘主义观点,在资源配置上仅考虑了股东而忽视了企业的其他利益相关者的正常需要以及非人类的资源分享主体的需要,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再次,股东财富最大化的观点所追求的是单纯的经济效率,当企业资源配置有利于股东财富增长时,就被认为是优化的,否则就认为是非优化,照此目标运行,难免不会导致资源环境的破坏。 从一般意义上说,企业资源配置的目标就是通过合理地分配资源便其利用达到最优化。这里涉及三个问题:一是配置什么资源,二是将资源配置给谁,三是如

7、何判断配置优化的实现?在知识经济条件下,财务目标体系结构的这三个组成部分的基本框架如下: 1泛财务资源配置。资源配置分为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企业财务的对象是微观资源配置。财务所配置的资源应是泛资源,如上所述,它在结构上是由硬财务资源和软财务资源组成。随着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硬财务资源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和相对价值下降,而软财务资源的作用和相对价值在上升。因此,企业的理财应在尊重硬财务资源在整个泛资源系统中的作用的同时,重视软财务资源的战略作用及其对硬资源的调控作用。 2利益相关者泛财务资源配置主体。在知识经济时代,泛财务资源配置的主体是企业的所有利益相关者而不仅仅是股东;这里的利益相关者,是指与

8、企业存在利益关系的个体和群体,而不管这种利益关系是直接还是间接的。在如今多元化的社会里,企业的利益相关者也是多种多样的,而企业的管理层通常把利益相关者分为第一级和第二级。其中,第一级利益相关者被认为是同企业之间拥有正式的、官方的或契约的关系,包括出资人(股东与债权人)、员工和顾客,其他利益相关者如所在社区、特殊利益团体和社会公众等,都被列入第二级。在产权理论的研究中,近年来兴起的共同所有权论和利益相关者合作产权论,将企业视为一种治理和管理着专业化投资的制度安排和利益相关者缔结的一组合约。这里的利益相关者概念特指向企业投人专用性资本(包括特型实物资本和特型人力资本u的个人和群体,这些专用性资本构

9、成企业剩余生产的物质基础,而任何控制着这些联合专用性资本中任何一种的一方,必然会要求获得由整个企业所创造财富中的剩余,从而成为企业的产权主体。新的产权理论实现了从股东至上逻辑向利益相关者合作逻辑的转变,既扩大了产权研究的视野,又给我们从更宽广的产权和利益基础上反思传统的财务目标观提供了一个新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当人们看到美国ibm公司把其目标定为为员工利益、为顾客利益、为股东利益共同服务时,多少会对流行的单一的股东财富最大化的观点发生动摇。而新的产权理论的基百就是对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的重视,这正是符合知识经济的发展趋势和要求的。不过,新的产权理论中的利益相关者概念在结构上还是偏窄的,局限在第

10、一级利益相关者上。从可持续发展模式的要求来看,第二级利益相关者也应当纳入泛财务资源配置的范围。换句话说,企业在配置财务资源时,必须考虑其全部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要求。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对企业有不同的财务利益要求,投资者期望其资本有效增值最大化,员工期望其薪金收入最大化,政府期望企业的社会贡献最大化,公众期望企业的社会经济责任与绩效最大化,等等。企业的理财,兼顾和均衡各利益相关者的财务利益要求。这样定位财务目标,既考虑了出资人的利益,又兼顾了其他利益相关者的要求和企业的社会责任;既适应知识经济的要求,又体现可持续发展财务的特征。 3泛财务资源配置规则。在泛财务资源的配置、开发利用与分配时应遵循一定的原

11、则,这种规则最基本的思想应体现公平与效率的统一。然而在现实中这两个方面又难以兼顾,要么忽视公平去获取效率,要么牺牲效率去实现公平。泛财务资源的配置规则可以作为一个体系来设计,包括社会规则、人的规则、经济规则、资源规则和环境规则等方面,后两者又可统称为生态规则。这里我们不妨举一些基本的规则,如公平与公正属于基本的社会规则;帕累托最优属于基本的经济规则;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属于基本的生态规则。为了便于操作,每一类规则还可以细分为若干细则。资源配置规则的缺失必然会发生利益相关者过度拥挤和摩擦的问题,最终将危及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三、财务治理结构的创新 企业治理的核心是财务治理,公司法所规定的公司治

12、理权配置的核心是财务治理权的配置。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企业财务治理结构也应当进行相应的变革与创新。其要点是: 1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财务治理。利益相关者对企业不仅有财务利益要求,而且也都应有参与企业财务治理的资格和权利。这个原则在实践中的贯彻方法,就是利益相关者共同组成企业财务治理结构,尤其是让员工、债权人等第一级利益相关者进入财务治理结构。财务是分层管理的。早在1994年,汤谷良博士就从现代企业法人财产权的性质和地位出发,提出企业财务应当划分所有者财务、经营者财务和财务经理财务三个层次的观点,并认为经营者财务处于财务管理的核心地位。同时,财务还是分权治理的,财务决策权、财务监督权与财务执行权分

13、而治之,分属于三个彼此相独立的财务治理机构,即股东大会和董事会、监事会及以总经理为首的行政指挥系统。让员工、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迸人财务治理结构,实际上主要是进入财务决策机构和财务监督机构。这个做法,80年代以来实际上已经成为西方企业财务治理制度演进的一个趋势。如1988年德国i叨家大公司的496名监事申,员工代表平均占489%,英美法系国家虽不要求员工直接进人董事会,但通过劳资纠纷的谈判参与多层次的财务决策已是普遍现象。此外,银企人事结合也已成为西方企业财务治理的重要机制之一。1983年,美国通用汽车公司25名董事中,金融界占5名。鉴于银行是我国国有企业资金的最大供给者和企业风险的最大承担者,

14、建议在设计我国企业的财务治理机制时也不要忽视银行的参与作用。 2人力资本最大者拥有最重要的财务控制权。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企业财务治理,并不等于控制权要平均分配,主要的财务控制权总是由经营者掌握。这与汤谷良博士提出的经营者财务处于财务管理的核心地位的观点是一致的。历史地看,企业经营者经历了一个从财务资本最大者向人力资本最大者的演进过程,并且这一过程与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的转变过程是相吻合的。据美国学者统计,1950年时企业界最高领导层中有30%是富豪家族的后裔,而到1976年就只有10%了。另外,在200家大工业公司中,后个人所有或家族所有的在1929年占到55%,而到1963年只占155%。现

15、在,除极少数大的家族仍握有一些企业的多数股票外,其他家族的股票大部分都已分散出售,家族的成员也几乎全部退出大企业的领导,只有极少数的家族后裔仍在一些公司的董事会中挂个召,并不担任实际职务。 工财务相机治理。人力资本主导企业财务治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当经营者治理财务无效时,财务控制权就会向非人力资本或财务资本所有者转移。财务资本所有者主导控制的选择依据,是对企业贡献和风险的大小,这对不同类型的企业是有差别的。在股权分散的公司或银行资金占主导的公司里,贡献和风险承担最大者通常是银行,因此财务相机治理的含义通常也被解释为一种在有银行举债条件下的控制权配置。意思是:经营者主导财务控制得以保持的条件是企业财务生存能力,当经营者偿债困难时,银行就会出面干预企业财务与经营。银行在企业财务出现困难时主导财务控制,也是80年代以来新型银企关系的一个重要特征。美国学者明茨和施瓦茨对1977一1981年间美国主要金融机构通过贷款千预和控制工商企业的42个案例的研究,证明了财务相机治理机制的现实性。 4知识和信息专家参与财务治理。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财务治理结构尤其是作为财务决策机构的董事会,应当是知识型的。做到这一点,董事会成员中除各类利益相关者代表外,还应吸纳外部的知识和信息专家参加,这些专家的职能是参谋型而不是控制型的。近一、二十年来,许多西方大公司的董事会构成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