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读书笔记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6814724 上传时间:2017-11-0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5.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读书笔记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读书笔记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读书笔记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读书笔记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读书笔记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读书笔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读书笔记(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读书笔记( 2011 学年 第 5 学期 )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班级 091姓名 胡健飞 学号 09261124著作名称毛泽东总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篇(章、节)名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督察队长经典论述摘抄: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中共七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在总纲中确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作为我们党一切工作的指针。毛泽东思想,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二、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中国化?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问题的需要。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

2、国社会和革命发展的需要。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原理链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其历史进程经典论述解读:1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过程党的早期领导人李大钊等都曾经提出过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应用到中国的实践中去的思想,但在党的幼年时期,对于这个问题还没有形成深刻的、完整的、统一的认识。2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过程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过程,有两个时期需要特别强调:一是从遵义会议到党的六届六中全(19351938)二是从延安整风到党的七大(19421945)3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过程1938 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

3、中全会上作的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最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经典论述摘抄: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进一步地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民族化和具体化。原理链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经典论述解读: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经典论述摘

4、抄: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2、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4、加强思想理论建设增强理论创新原理链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经典论述解读: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是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的伟大实践中,不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结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2、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探索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

5、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不断取得新的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取得了摆脱贫困、加快实现现代化、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宝贵经验,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含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4、加强思想理论建设增强理论创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断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