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科学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6812802 上传时间:2017-11-0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5.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小学科学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农村小学科学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农村小学科学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农村小学科学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农村小学科学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村小学科学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小学科学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农村小学科学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开县铁桥镇中心小学 谭夏瑜摘要:在新科学课程理念下,科学教学只是学生进行学习的“方寸之地” ,而大自然才是学生学习的广阔空间,可以说大自然是“没有围墙的课堂” ,而农村大自然又有其原始性、真实性和完整性的特点,使其成为“自然之源”成为学生探究的最佳场所。故而,我们应当注重农村科学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保证科学课程的顺利实施关键词:农村科学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在新科学课程理念下,科学教学只是学生进行学习的“方寸之地” ,而大自然才是学生学习的广阔空间,可以说大自然是“没有围墙的课堂” ,而农村大自然又有其原始性、真实性和完整性的特点,使其成为“自然之源”成为学生探究

2、的最佳场所。活生生的虫、鱼、鸟、兽、千姿百态的花草树木、品种繁多、土壤岩石等都是小学生探究的对象。农村的田野、山林、茶园、竹林、都是小学生探究的操练场,学生的实践活动有着广阔的渠道。例如:组织学生亲身体验农业生产劳动,参加农村新建和改造活动,参观和访问种植、养殖场等。农村能有效的将学生的探究学生与实践亲密结合起来。所以说,只要充分利用开发和利用好了农村科学教育资源,山里的孩子也能成为科学的传奇人才。我们主要从学校、家庭和社区三个方面注重科学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一、学校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学校课程资源非常丰富,从文字的,主要包括科学教室、实验室、图书馆、阅览室、校园网络及其配备的资料,学校内的

3、各种建筑、走廊、操场等的环境布置,树木花草、喷池园林、气象或环境观测点、生物角、科技景点等等,还包括诸如教师、教育管理者,也包括反映学校文化的各种有形、无形的资源。如何充分挖掘农村学校现有的资源条件,提高学校现有资源的利用率,以及如何开发学校存在的隐性资源,丰富现有的教学资源,是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1、开发和利用学校文字资源农村学校,要通过各种途径补充和更新科技类图书、光盘、音像资料,通过播放、录制科技教育频道上的节目扩展学校的科学课程资源。我们学校建有自己的图书馆,图书馆中的各类藏书、报刊也是我们宝贵的课程资源。在充分利用这部分教学资源的同时,我们还不断挖掘学生家庭内的图书资源。利用家长为自

4、己的孩子购置的种类不同的科普读物,以班级为单位,建立起班级小图书馆。这样不仅可以使存在于每位学生家中的图书资料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而且可以培养学生团结友好、相互帮助、爱护图书等可贵品质。同时,学生相互间的交往能力,自我管理能力也得到了有效的锻炼。大大丰富了学校图书馆中科技类图书,为学生课外阅读提供了更多的选择。2、用好学校实物资源我们学校地处乡间小镇,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在校区,风景优美,人文和谐,首先,充分利用学校的自然环境开辟科技园地、“小自然”科学教育基地。利用学校的土地资源,开辟校园地,建成一个微型植物园。为学习科学课程中的植物一单元内容(如:我看到了什么;我的

5、大树;各种各样的叶;种子的传播)提供生动多样的研究素材。同学们根据自己亲身经历的探究过程所撰写的小论文,生动而有趣。其次,配合课本中“寻访小动物” , “蜗牛” , “蜗牛和蝗虫” , “蚂蚁” ,利用学校优厚的自然环境,引导学生在菜地里、在花丛中寻觅蜗牛、蚂蚁的痕迹,成立学校养殖小组,饲养金鱼、小乌龟、鲫鱼等。把美化校园和科学探究结合起来,把校园建成生态园、科学教育园。合理有序地开发与利用校内科学课程资源,做好对校内科学课程资源的规划、设计、实施。再则,充分利用学校科技教室、科学实验室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在我们学校,上至校长,下至每一位教师,对科学课程的开设从思想上都非常重视,虽说学校地处农村

6、地区,条件有限,但大家达成了一个共识:有条件做的实验一定做,达不到条件的实验想办法替代。例如在声音是怎样传播的一课,要求探索声音在真空的条件下能不能传播。如何达到真空?在我们实验室现有的设备中不可能达到!怎么办?在老师们的积极探索下,我们找到了替代的方法:在一个圆底烧瓶中装少量的水,放火上加热,当水将要沸腾,水蒸气充满整个瓶子时,将事先准备好的,挂有小铃铛的塞子盖上。当烧瓶冷却后,水蒸气重新凝聚成水滴,烧瓶中将只剩下很少的空气。我们可以把它看作近似真空的状态,这时摇动小铃铛,我们能看到小铃铛在晃动,但听不到铃声,从而验证了声音的传播离不开物质,此实验效果明显。3、用校园信息化资源,拓宽学生实践

7、和创新的途径。我校虽处农村山区,但在当今科技日益发达的时期,网络也早已成为我们了解世界的重要手段。网络科学课程资源具有信息容量大、信息传播快、智能化、虚拟化、开放化和多媒体的特点,对于延伸感官、扩大科学教育教学规模和提高科学教育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作用,是其他形式的课程资源所无法替代的。如有趣的呼吸器官一课,要学生了解肺是怎样呼吸的及肺的呼吸卫生与健康,很难进行实验教学,只凭教师借助几幅挂图作口头介绍,显得呆板乏味。而应用现代化的电视录像手段,以动画片的形式讲述平时不注意呼吸卫生与健康,如此把原本深奥复杂的科学道理化为通俗易懂、妙趣横生的小故事,符合少年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识水平,使抽象问题具体化

8、,复杂问题简单化,发展了儿童的形象思维与想象能力,使儿童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到了知识。二、家庭课程资源的开发科学教学如果只局限于学校资源的利用,我们不能说我们的老师鼠目寸光,但起码也算得上目光短浅了。其实家庭中的科学资源更是是学校科学课程资源的补充和扩展,也能为我们的科学教学活动补充很多素材。每个孩子的家里都存在着各种形式的能被孩子利用的科学资源,有效地开发和利用这类资源,将为孩子在家里开展各种科学学习和探究活动提供支持。特别是我们农村地区,在学校客观条件无法满足孩子们对科学知识的索求时,老师另想他法尤为重要。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如果没有整个社会首先是家庭的高度教育素养,那么不管教师付出

9、多大的努力,都收不到完全的效果。 ”因此说家庭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对科学课程目标的实现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们启发和引导孩子从自己家庭中去发现、开发和利用更多的家庭科学教育资源,并加强与家长的联系,鼓励家长关心和参与孩子的科学探究活动。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引导:1、家庭中显性科学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教学相长”不仅存在于老师与学生之间,就是在家长与孩子之间也有它的存在。家庭当中父母可以恰当利用家庭课程资源,一方面来支持孩子的科学学习,另一方面也提高自己的科学知识水平。家长与孩子共同学习,科学教育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开展,推动学习化社会的形成,使科学教育得到大众化普及。这就要求家长提高培养子女的责任

10、感,积极地为子女学习科学知识提供条件,为自己的子女挑好书,丰富家庭的科普读物,关注科技资讯信息,引导孩子建立自己的小小图书馆并提高其利用率,引导孩子按内容分类整理图书、自制简易卡片登记图书、使用书签标记所喜爱的阅读章节、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等等。鼓励家长和学生一起阅读科普材料,观看科教节目。在我们的引导下, 探索 、 动物世界 、 人与自然是最受欢迎的电视节目。课堂上学生经常聊起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说的同学“眉飞色舞” 、 “自信满满” ,听的同学津津有味,神情专注。这样的安排,既为学生提供了展示的舞台,对他们各方面素质的提高也是无庸质疑的。鼓励家长和孩子一起对家庭饲养与种植的动植物进行一些简单的科

11、学探究活动,并运用各种形式进行记录研究。许多种养殖的观察实验需要长期、连续作业,单单靠学校是没办法进行的,需要同学带回家自觉完成,如:种子发芽实验、植物的一生、动物的生命周期这时,农村家长的多年务农经验派上大用场了,在家长的帮助下,解决了许多疑难问题,顺利完成了实验。并用科学日记的方式详细记录了研究过程。2、家庭中隐性科学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鼓励和促使家长关注和关心孩子在家里进行的科学探究、科技小制作等活动,并根据实际情况做好必要的辅导工作。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让学生把学校中开展科学探究活动的内容、过程、方法,复制或迁移到课堂以外甚至自己家里。三、社区课程资源的开发社区课程资源主要包括科

12、技工作者、工厂、农场、田园、科技实验基地、植物园、动物园、科技场馆(如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少年宫、农技科站等) 、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等。我们农村学校主要指我们农村特有的资源条件。如:农田、村庄、鱼塘、经济作物园等。在对自然界的实地考察中,不但使枯燥的知识变得具体化,而且能让学生在身心共鸣中得到深刻的教育,同时拓展学生的思维广度和深度。1、因地制宜,开发社会生活中的科学课程资源农业民俗具有农业生产的季节和周期性特点,是农民在长期的观察和生产实践中逐步形成的的文化产物,既是生产经验的总结,又是指导生产的手段,具有明显的传承性。在科学教学中,适当地穿插运用,能达到很好的教育效果。如:教学天气单元

13、时,学生收集的有关农谚,就是很好的教学材料。雨天上钩钩云,地下雨淋淋乌云接落日,不落今日落明日云往东,车马通;云往南,水涨潭;云往西,披蓑衣;云往北,好晒麦早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太阳现一现,三天不见面雪 瑞雪兆丰年雪天易晴麦盖三层被,枕着馒头睡人黄有病,天黄有雪春雾晴来夏雾雨,秋雾干死鬼数九歌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数五九看垂柳,春打六九头;七九冻河开,八九雁儿来;九九又一九,银牛遍地走数九歌北京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 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 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九九歌(长沙) 初九二九,相逢不出手(手插在袖筒或口袋里) ; 三九二十七

14、,檐前倒挂笔(冰柱) ; 四九三十六,行人路途宿(回家过春节) ; 五九四十五,穷汉阶前舞(赞春、送财神) ; 六九五十四,枯桠枝发嫩刺; 七九六十三,行人路上脱衣裳; 八九七十二,麻拐子(青蛙)田中嗝; 九九八十一,脱去蓑衣戴斗笠。 (河北) 2、就地取材,发挥优势,开发大自然中的科学课程资源人不能脱离社会环境而生存。农村小学的科学课程就是要开发农村学生的生存环境,以农村地区丰富的乡土资源为课程开发的切入点。充分利用农村小学所在区域的人文环境、自然风物和当地人群的生存状态等课程资源,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就在身边。只有这样,教学才是具生活气息、才具有人文关怀。科学课程资源无处不在,农村的科学课程资

15、源更是丰富异常。作为新时期的教育工作者,要让孩子们“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新发展。 ”故而,我们虽然处在农村小学,但也应该为科学课程的全面开展尽力做好本职工作,为素质教育的实施贡献应有的力量。参考文献:1、 科学(36 年级)课程标准 (S)2、 义务教育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 (S)3、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 、苏霍姆林斯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4、 看云识天气朱泳燚人教 2009 版初中语文课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5、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 (N)(2007 版)人民网-人民日报:国务院 2006年 3 月 21 日发布。6、英网网链接http:/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