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报告书(新

上传人:20****03 文档编号:168092811 上传时间:2021-02-1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项目报告书(新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项目报告书(新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项目报告书(新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项目报告书(新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项目报告书(新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项目报告书(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项目报告书(新(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编号潍坊市职业教育课程改革重大课题研究与实践项目报告书项目名称:专业(学科)类别:课题组长:项目执行责任人:主承担单位:填报日期:机电类专业教学管理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 A 聂志国 王少国 青州市职教中心 潍坊市职教教研室监制 填表说明1、每个项目限报课题组长和项目执行责任人各1人。课题组长由承担本课题主要研究与实践任务的职业学校校长担任;项目执行责任人由负责该项目规划设计和具体实施的教研员或课题组副组长担任。2、“专业和学科类别”按以下九大类别填报:A.机电类专业 B.财经类专业 C.计算机类专业 D.服装类专业 E.语文 F.数学 G.英语 H.计算机基础 I.学分制研究3、本项目报告书可从

2、潍坊职教网站下载,下载网址为: http:/;表格的样式请勿自行调整,页码可根据需要适当增添;表格内容一律用微机填写,使用正楷或者仿宋字体,字号可根据填写内容多少选45号字。4、凡表中有关数据及填写内容,均按近五年统计。5、请用A4纸双面打印,一式三份,左侧装订;同时报送电子版(使用光盘或者U盘报送,或者发送至潍坊职教室电子邮箱)。 6相关内容可附页。课题项目名称机电类专业教学管理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总体目标(本课题项目研究与实践的主要任务和目标)以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规范为依据,以满足岗位技能需求为目标,构建宽基础、活模块的专业课程体系。以科学的发展观和育人观为指导,以人为本,以学生的接受能力为出

3、发点,以岗位需求为落脚点,以我市确定的职业教育实践教学课时与理论教学课时比例为7:3为基本原则,打破传统的分专业教学模式,调整课程设置,改革教学内容,以提高学生的多项职业能力为目的,构建新的课程结构框架,并在实践中加以验证。详要指标(本课题项目要完成的具体任务,要达到的各项指标,预期取得的各项成果及其形式等。)任务:1、依据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规范中规定的基本要求,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实行“大专业、细分流”的教学管理模式,分层次确定学习该专业必须完成的知识目标与能力目标。2、依据确定的目标,调整课程设置,确定相关的教学内容,并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形成相关课程及新的课程结构体系。3、对确定的课程进行教

4、学实践,边做边改,找到目标达成的有效途径。要达到的指标:1、专业培养目标的确定以鉴定规范中确定的初、中级工的要求为标准。2、以3年制教学时间确定课程内容。3、新的课程体系的构建遵循宽基础、活模块的形式,理、实课程的课时比例要基本满足3:7的比例。4、本着谁制定方案谁开展研究与实践的原则,将研究与实践有机结合,用3-5年的时间形成成果。预期成果与形式:1、专业教学管理模式指导方案、模块化课程、教学模式。2、实践过程中的各种研究报告、论文、改革创新经验总结等。3、教育观念的转变,校园文化建设的改观,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的变革等。现状分析(本课题项目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分析等。)本课

5、题研究与实践主要是为解决职业教育专业课程结构、专业技术单一与生产实际要求技术工种全面相脱离,与学生自身发展相脱离的问题。其理论意义在于构建新的教学管理模式,建立新的课程结构,形成新的专业教学指导方案,并通过专业教学指导方案的研究,形成新的职业教育课程观,丰富职业教育的课程理论和教学理论,具有理论上的创新性。实践意义在于通过实践与探索,寻找解决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学与经济发展和生产实际对人才需求相适应的有效途径;探索实现学生的学习与就业相结合的新思路,解决学生所学专业单一与实际生产要求工人技术全面的矛盾,推进职业教育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改革,尽快实现职业教育的又好又快发展。国际上相关职业教育的理论,如

6、德国 “双元制”教育与培训模式、世界劳工组织的模块化(MES)培训、澳大利亚的技术与继续教育(TAFE)、北美的以能力为基础的教育体系(CBE)等都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经验,但没有照搬的可能。国内职教界都在进行课程改革的探索,在理论层面上研究应该如何做的成果较多,在实践层面上如何做是可行的,具有一定指导意义的,深层次的成果尚未出现。解决方案(本课题项目研究的内容和方法,要解决的具体问题,以及准备采取的各项措施。)(一)研究内容以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规范为依据,以满足岗位技能需求为目标,构建宽基础、活模块的专业课程体系。1、打破分专业教学的模式,实行“大专业、细分流”打破各专业教学内

7、容的学科性、系统性体系,突出“大专业”。根据浅显性、广泛性和生活性的原则,精心选择文化基础课的内容;探索开发与专业教学相适应的“大专业”专业基础课程和“细分流”课程,达到必需和够用为度。2、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实施专业教育实际化在对专业(岗位)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工作分析和教学分析的方法,以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规范中中级工的标准为依据,遵循技术型、技能型人才职业能力形成的规律,着眼于学习者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的培养以及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的形成,按照职业实践的逻辑顺序,建立适应职业岗位(群)所需要的学习领域和以项目课程(包括任务中心课程、综合实践课程等)为主体的模块化课程群,构建以能力

8、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3、改进教学组织形式,提高教学效率和教育质量在确定教学内容的基础上,从教学管理、教学过程的组织实施、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教学评价等各方面进行实践探索,构建以能力为本位的宽基础、活模块的人才培养模式。(二)研究思路从转变教育观念入手,将“大专业、细分流”教学管理模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跟工作实际结合起来,在工作中探索、在探索中改进、在改革中提高,以能够明确回答怎样划分大专业、如何实施细分流、怎样设置各阶段的教学课程为落脚点,边改革边实践、边总结边提升,解决在改革中遇到的相关问题,努力实现课题研究的目标。(三)研究方法本课题研究主要运用

9、文献法、分析法、比较法、论辩法和实证法等研究方法,借鉴国内外新的相关课程结构研究的成果,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进行探讨,以实践为主,逐步形成独具特色的新的教学管理模式和专业课程结构。要解决的具体问题:1、转变教育教学观念的问题,2、教学内容的界定、课程的调整、课程结构体系的建立的问题。3、教育教学资源整合的问题。4、研究与实践过程中教学的组织实施的问题。5、建立相应的管理机制与运行机制的问题。准备采取的各项措施:1、组建团队。2、学习与培训。3、任务落实。4、研究与实践。5、积累与总结,提炼与升华。实施过程和步骤(本课题项目研究与实践的分步设计、各个阶段的任务与措施等)第一步:方案的制定。组长主

10、持,全体参入,广泛讨论,统一认识,确定方案。第二步:确定“大专业、细分流”教学管理模式下各阶段的教学内容,调整课程结构。以宽基础、活模块的课程结构形式组织教学内容,以理、实3:7的比例调整课程结构。以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进行教学实践认证。第三步:形成新的专业课程结构体系,制定专业教学指导方案。对研究过程的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对实践过程取得的成果进行总结,对改革中提出的观念进行提升,完成课题研究提出的目标,形成相应的研究成果。时间安排(本课题项目研究与实践各个阶段的具体任务和完成时间安排)1、方案的制定用1-2个月的时间完成。2、确定教学内容,调整课程结构,以及对其实施的实践验证,用4-6学期的时间

11、完成。3、成果的形成用2-4个学期完成。现有条件与保障(承担本课题项目的有利条件,已经开展的基础工作,研究人员的构成与人才优势、教学与研究的设备与设施,研究经费保障等)我校机电专业是骨干专业,理论教学和实习操作技能教学都具有丰富的管理经验,并且在理论教学课程设置上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的体系,理论教学和实习教学的配套安排上也比较合理,有利于学生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本课题的研究人员均有多年的教学和管理经验,并且对机电专业的课程设置和学生的知识水平各方面有着较为深刻的认识。现我校机电类专业学生人数较多,教学设施、设备齐全,教师经验丰富,特别是实习指导教师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深厚的实践操作功底,为

12、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有力保障。协作与分工(完成本课题项目的合作单位和部门、各承担的任务分工、合作的形式与约束机制等。) 学习与培训(完成本课题项目必需的外出考察与参观,有关人员的培训等活动内容和时间安排。)课题项目组主要人员构成课题组长姓 名聂志国性别男年龄51职 称工作单位青州市职教中心职 务校长通讯地址青州市范公亭东路3265号邮 编办公电话移动电话E-mail主要职责执行责任人姓 名王少国性别男年龄44职 称高级讲师工作单位青州市技工学校职 务校长通讯地址青州市范公亭东路3265号邮 编办公电话移动电话E-mail主要职责主要成员姓 名性别年龄职称工作单位专业分工王洪庆男36讲师青州市技工学校机械制造丁昌盛男42一指青州市技工学校电工郝朝升男32讲师青州市技工学校机械制造袁浩勋男36一指青州市技工学校焊工课题项目主承担单位意见课题组长: 执行责任人: 单位(盖章) 年 月 日 潍坊市职业教育教学委员会评审意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