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课前一练12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16807121 上传时间:2017-11-0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9.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课前一练12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2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课前一练12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2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课前一练12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2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课前一练12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2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课前一练12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课前一练1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课前一练1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你的首选资源互助社区2012 年高考专题复习课前一练 121.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 分)早发竹下 注 范成大结束晨妆破小寒,跨鞍聊得散疲顽。行冲薄薄轻轻雾,看放重重迭迭山。碧穗炊烟当树直,绿纹溪水趁桥弯。清禽百啭似迎客,正在有情无思间。【注】竹下:即黄竹岭,在今安徽休宁西。(1)颔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练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作简要赏析。(4 分)(2)“碧穗炊烟当树直,绿纹溪水趁桥弯”脱胎于王维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但意境不同,请作简要分析。(4 分)【参考答案】(1)(4 分)“冲”和“放”。诗人骑马穿行于轻薄之雾中,恍若冲开一道轻纱似的帷幔;而从雾中闪出的重重

2、叠叠的山,仿佛是从帷幔中放出,千姿百态地 k 人身边闪过。着一“冲”字,使流动的雾,化动为静,化轻为重;着一“放”字,使静止的山,化静为动,化重为轻。两者相生相映;构成一幅朦胧缥缈、奇趣横主的画面。(答出两个字各 1 分,分析各 1 分。意思对即可) 、(2)(4 分)王诗的“直”和“圆”,突出表现了塞外之景的苍凉雄浑,是二种壮美;范诗的“直”和“圆”,则突出了南国风光的林深溪秀,是一种秀美。(对两人的诗句分析各 2 分。意思对即可)2.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7 分)满江红 柳永暮雨初收,长川静,征帆夜落。临岛屿,蓼烟疏淡,苇风萧索。几许渔人飞短艇,尽载灯火归村落。遣行客、当此念回程,

3、伤漂泊。 桐江好,烟漠漠。波似染,山如削。绕严陵滩畔,鹭飞鱼跃。游宦区区成底事?平凡况有云泉约。归去来,一曲仲宣吟,从军乐。【注】 严陵滩:东汉严光隐居时钓鱼的地方。 区区:有跋涉辛苦之义。 成底事:就是一事无成。 从军乐:即指王粲从军行一诗,因为平仄要求,故改“行”为“乐”。王粲,字仲宣。(1)、柳永,_朝_派词人。(1 分)(2)、柳永八声甘州中与“游宦区区成底事?”意思相近的一句是_。(1 分)(3)、对词的上片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A写“雨”、“川”、“帆”、“蓼”和“风”,渲染了一种凄清的气氛。B“飞短艇”的“飞”字,表现渔人归心似箭的喜悦之情。C“村落”寄托了词人和

4、谐、宁静的生活理想。 你的首选资源互助社区D一静一动,通过对比,表达词人渴望回归自然的情感。(4)、词的下片运用了典故,请具体说出其表达效果。(3 分)【参考答案】(1)、(北)宋 婉约(1 分,错一空就不给分)(2)、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1 分)(3)、D(2 分)(4)、写严光钓鱼处,(或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或王粲从军行),表达词人渴望归隐,向往和谐宁静的生活理想。运用典故(或“用典”),含蓄地表现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丰富了词的情感内涵。(3 分,典故内容 1 分,情感 1 分,表达效果 1 分)3.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6 分)人月圆 李持正小桃枝上春风早,初试薄罗衣。年年乐

5、事,华灯竞处,人月圆时。禁街箫鼓,寒轻夜永,纤手重携。更阑人散,千门笑语,声在帘帏。(1). (3 分)作品生动描写了元宵夜的热闹气氛,请从两个角度加以说明:(1)色彩 例子: (2) 例子: (2). (3 分)词评家认为以“更阑人散,千门笑语,声在帘帏”结尾十分别致,意趣高远,试作简要赏析。【参考答案】(1) 色彩 例子:华灯 声音 例子: 箫鼓、笑语 (2). (3 分)这三句一收一纵、一阖一开,似乎元宵欢乐到了尽头,却又写千门万户流溢欢声笑语,深刻有力地表现了人们包括词人自己此夕欢乐之无限。同时把一己之欢乐融入了人间欢乐,愈显词境阔大, 意趣高远。4. 阅读下面一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6、8 分)新 年 作 唐 刘长卿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注岭:指五岭。作者当时调任潘州南巴,过此岭。长沙傅:贾谊曾受谗被贬为长沙王太傅。(1)从全诗看,诗人“潸然”泪下的原因有哪些? 你的首选资源互助社区(2)颈联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参考答案】(1)年事已高,却位居人下;新年已到,却独处天涯。(每点两分,答满两点即 4 分,有新增点,言之成理即可)(2)拟人,把岭猿和江柳当作自己相伴的对象,突出表现了自己形影相吊、孤苦无依的处境和孤独凄凉之感。(答由景入情、虚实结合等亦可,手法准确 2 分,分析到位 2 分)

7、5.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采莲曲 (唐)白居易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采莲词 (唐)张潮朝出沙头日正红,晚来云起半江中。赖逢邻女曾相识,并著莲舟不畏风。(1)两首诗都写了采莲女,形象有所不同。请简要说明。(4 分)(2)两首诗在写人的手法上有哪些异同?请具体分析。(6 分)【参考答案】(1)白诗描写的是一位情窦初开(或“多情”,1 分)、腼腆羞涩(或“羞涩”,或“腼腆”,1 分)的采莲姑娘;张诗描写的是一群互助(或“团结”,或“友爱”,1 分)、勇敢(1 分)的采莲姑娘。(2)两首诗前两句都通过景物描写烘托人物形象(2 分,“烘托”也可写成“

8、衬托”;或者写“景物描写为人物出场作铺垫”)。白诗后两句采用神态描写(或“细节描写”)勾画人物形象(2 分)。张诗后两句采用白描手法(2 分,如写“动作描写”给 1 分)。6.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 分)送柴侍御(王昌龄) 丹阳送韦参军(严维)流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丹阳阁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1) 从体裁角度看,这两首诗都是_;从题材角度看,这两首诗都是_。(2 分)(2)请概括写出两首诗不同的感情色彩,并具体分析每首诗后两句的表现手法。(4 分)感情色彩: _表现手法:_ 你的首选资源互助社

9、区【参考答案】(1) 七言绝句 送别诗(2) 感情色彩:王诗豁达乐观,表达的是对朋友的宽慰之情;严诗凄凉哀婉,表达了对朋友的深切思念。表现手法:王诗“青山”“明月”句,是作者借助想象来抒情;“明月”句是作者运用反问的手法直抒胸臆(答出1 点即可)。严诗写“日晚”“寒鸦”“江水”,寓情于景,抒情委婉含蓄。7. 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3)题。(10 分)临高台 萧衍 高台半行云。望望高不极。草树无参差。山河同一色。仿佛洛阳道。道远难别识。玉阶故情人。情来共相忆。临 高 台 沈约 高台不可望,望远使人愁。连山无断绝,河水复悠悠。所思竟何在?洛阳南陌头。可望不可见,何用解人忧?注萧衍:梁武帝。在位

10、四十八年,年八十六。有集三十二卷。沈约:南朝吴兴武康(今浙江德济县西)人,与萧衍同属“意陵八友”。(1)下面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4 分)A萧衍沈约二人同登一座高台,采用同一视角观望,同怀念远在洛阳的情人,诗中都有借景抒情的妙笔。B萧诗中,作者登高怀远,思念之切竟使眼前的丛莽幻化出一条通往洛阳的道路,延伸到远方的情人身边。C玉阶通常是古代淑女伫立凝望之所,萧衍用玉阶来暗示自己期望故情人同样满怀思念,为下文“共相忆”埋下了巧妙的伏笔。D两首诗的开头都用“望”字,但两人诗中的“望”字却不同解:萧诗中“望”字做仰望解,沈诗中“望”字却做远望解。E两首诗的结尾都采用了直抒胸臆的手法,表达对情人

11、的相思,这增强了诗歌情感的感染力,也增加了诗歌的穿透力。(2)同为登高怀人,两首诗歌的情感却有一定的差别。请你结合诗句谈一谈。(3 分)(3)萧衍诗的前两句如何表现高台之“高”的?请从作品语言或者修辞方法中任选一角度,具体说明。(3分)【参考答案】 你的首选资源互助社区(1)AE(选对一项得 2 分)(2)答案示例:萧诗后四句,想象旧时情人也在思念着自己,高台再高、道途再远也不能阻隔他们的共同思想,借此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而沈诗“所思”却不一定去指情人,后四句在自问自答中流露出难以排解的忧愁和无可奈何的情绪。(3 分,意思对即可)(3)答案示例一:萧诗前两句连用两个“高”字,用最直白的语言,

12、将高台的雄大气势展现在读者面前。答案示例二:萧诗首句用夸张手法写高台高耸入云,第二句再补充说明高台决然望不到尽头,极言高台之高。(3 分,意思对即可)8. 阅读下面的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途中见杏花 吴 融一枝红艳出墙头,墙外行人正独愁。长得看来犹有恨, 可堪逢处更难留。林空色暝莺先到,春浅香寒蝶未游。更忆帝乡千万树,澹烟笼日暗神州。【注】帝乡,此指长安。长安多杏树。(1)请说明这首诗的首联有怎样的表达特色。(4 分)(2)这首诗中流露出诗人的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6 分)【参考答案】(1)(4 分)首联运用了反衬的艺术手法(或:以乐景衬哀情)。(2 分)早春时节,一枝俏丽鲜艳的杏花伸出墙

13、头,昭示着春天的生气,可是作者面对这美好的景象,却感到忧愁、苦涩。(2 分)(乐景的介绍为 1 分,作者的感受为 1 分)【注】如果考生回答触景生情且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2)(6 分)惜春之情(1 分)。杏花开放了,带来春天的消息,却无蜂蝶采赏,只能自开自落(1 分);自己行色匆匆,更无法等到花朵开尽(1 分)。流离之苦(或:身世之叹)(1 分)。诗人飘零在外,纵逢赏心悦目之景也难停留(1 分);杏花独自盛开于早春,无蝶欣赏,正是诗人孤独寂寞的写照(1 分)。故国之思(1 分)。诗人由眼前鲜艳的杏花联想到当年在京城看到的千万树杏花盛开的绚丽景象,这幅长安杏花图代表着作者深心忆念着的长安生

14、活(1 分),与今日的流离在外形成对比,说明诗人虽然落魄飘零,却依然心系朝廷(1 分),点出了自己的愁怀所在。(三点任意答出两点即可给 6 分,但每点必须附带分析。具体到每点,答出情感给 1 分,分析给 2 分)9. 阅读下面两首唐人边塞诗,回答后面的问题。(7 分)出塞二首(其一) 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你的首选资源互助社区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塞下曲 许浑夜战桑乾北,秦兵半不归。朝来有乡信,犹自寄寒衣。(1) 这两首同为边塞诗,但感情基调不同,王诗 ,许诗 。(2 分)(2)这两首诗都写到了“战争”,试结合诗歌分析其情感态度的异同。(5 分)【参考答案】(1) 答:王诗高昂雄浑(感奋),许诗凄婉哀伤(感伤)。(2)答:同:王诗“人未还”、许诗“半不归”都表现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深重的悲苦(1 分)。异:王诗表现的是秦汉以来人们的共同的悲剧,表现了诗人对于久戍士卒的深刻同情,同时也抒发戍边战士巩固边防的愿望和保卫国家的壮志(洋溢着爱国激情和民族自豪感)(2 分);许诗选择了一个战士的典型性的情节(即“朝来有乡信,犹自寄寒衣”),以少总多,突出战争的悲剧性,使人对牺牲者和家属寄予深刻的同情,也表达了对战争的无声谴责(2 分)。(意思相同即可)10.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