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岳麓版)2016一轮复习备考四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

上传人:世*** 文档编号:168041611 上传时间:2021-02-1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岳麓版)2016一轮复习备考四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三历史(岳麓版)2016一轮复习备考四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三历史(岳麓版)2016一轮复习备考四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三历史(岳麓版)2016一轮复习备考四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三历史(岳麓版)2016一轮复习备考四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岳麓版)2016一轮复习备考四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历史(岳麓版)2016一轮复习备考四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三历史卷(四)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1.保罗肯尼迪在大国的兴衰中说:“(二战后)一个国家,不在美国领导的阵营内,便在苏联的阵营内任何中间道路的幻想都是不明智的。”这实际上反映了二战后A.美苏间同盟关系得到加强B.两个阵营包括了世界所有国家C.美苏在世界格局中的支配地位D.美苏争夺霸权的战争不断升级2.1946年3月斯大林在真理报上指出:他的演讲是“危险的行动”,是“站在战争挑拨的立场上”,是“号召同苏联战争”。斯大林所指的事件是A.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B.美国声明援助“自由”国家C.“欧洲复兴计划”实施D.美国组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3.“(杜鲁门主义)是二战后美国对外政策中一个意识形态的盾牌,是

2、美国外交政策上的一个新的急剧转变,其对全世界的影响相当于1823年宣布西半球不再受欧洲殖民主义支配的门罗主义。”可见“杜鲁门主义”和“门罗主义”的共同点是A.意识形态色彩浓厚B.暴露了美国的霸权野心C.标志着美国外交转折D.针对的势力范围相同4.下面是19471952年美国对东欧国家出口贸易额的变化示意图。导致图中贸易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东欧国家对美国扩张的抵制B.美苏冷战波及东欧C.苏联取代了美国对东欧的控制D.美国战后对外重心转向了亚洲5.1963年6月26日,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在柏林作题为我是一个柏林人的演讲时说:“自由是不可分割的,只要一人被奴役,所有的人都不自由。”他还说柏林墙是“世

3、界上第一堵不是用于抵御外敌,而是用来对付自己的百姓的墙”。这些言论意在A.赞扬联邦德国的自由传统B.赞扬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精神C.指责苏联和东德采取的对抗措施D.批评冷战政策带来的弊端6.1962年10月,全世界所有的美国核部队和常规部队都已经奉命准备随时行动,一支庞大的部队也聚集在佛罗里达。对外美国则宣称,这是每年在这一地区例行军事演习的一部分。对此举评价正确的是A.是美军正常的国内军事活动 B.意在打破苏联对美洲的封锁C.意在加强军事存在以争取外交主动 D.实为干涉他国内政,保持争霸优势7.右图是一幅关于二战后国际政治的漫画。该漫画讽刺的是A.美国发动的朝鲜战争必然要失败B.美国对越南的战

4、争是步法国后尘C.美国同法国一样,无法遏制中国D.美国对法国侵略越南在隔岸观火8.1966 年6月,戴高乐访问苏联时,在法苏联合声明中说:“必须由欧洲的组织来解决欧洲问题。”这实际上反映了A.法国与苏联建立了政治同盟B.法国要求摆脱美国的控制C.苏联谋求加入欧洲共同体D.法国与苏联一起与美争霸9.1987年,日本竹下登内阁成立后即宣称:“我们必须发挥与其国际地位相称的作用。”在他看来,与当时日本国际地位不相称的是A.世界经济地位 B.国际政治地位 C.世界市场占有率 D.军事力量配备10.20世纪60年代的某国际组织在其宣言中说:“我们一开始就坚持反对集团政策和外国统治我们从来不同意充当任何人

5、的橡皮图章或后备军。”此国际组织是A.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B.华沙条约组织 C.欧洲共同体D.不结盟运动11.有人说,1985年戈尔巴乔夫出任苏共中央总书记后欲通过改革来挽救(苏联)这艘航船危亡的命运,但这名“船长”很不称职。戈尔巴乔夫“不称职”的主要原因是A.缺乏科学的指导思想B.“八一九”事件的发生C.改革局限于经济领域D.东欧国家向西方靠拢12.下列分别是1981年和2009年在柏林同一地点拍摄的两幅照片。下列对这两幅照片场景的变化叙述正确的是A.反映了德国作为政治大国正在崛起B.说明了“欧洲统一”进程加快C.是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的结果D.它是苏联解体直接推动的结果13.美国中央情报局前雇

6、员彼得施瓦茨说:“谈论苏联崩溃而不知道美国秘密战略的作用,就像调查一件神秘突然死亡案子而不考虑谋杀。”材料意在说明A.苏联解体是美国的作用B.苏联解体是一场意外C.冷战中对抗与合作并存D.冷战时期美苏相互帮助14.1949年新中国成立伊始,毛泽东说:“我们是新起的国家,困难多,万一有事,有个帮手,这样可以减少战争的可能性。”为此,当时中国在外交上A.提出了“求同存异”方针B.倡导实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积极与美日缓和外交关系D.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15. 1950年1月19日人民日报关于“(北)京市军管会维护国家主权收回外国兵营地产”的报道。此文告从侧面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方针是

7、A.“另起炉灶” B.“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C.“一边倒”政策 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16.1954年,缅甸总理吴努说:“我们对于大国是恐惧的。但是周恩来总理访问了缅甸以后,大大地消除了缅甸人民的这种恐惧。”这是因为,周恩来总理A.决定与缅甸建立正式外交关系B.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以“求同存异”化解双方矛盾D.明确表示了实行不结盟政策17.1955年,一个外国代表说:“万隆会议闭幕了,周恩来的旗帜将永远在万隆飘扬!”此代表所说的“周恩来的旗帜”主要是指A.“和平共处”的倡议B.“求同存异”的精神C.反对殖民主义的宗旨D.“睦邻友好”的政策18.1971年的某一天,几乎在一夜之间就

8、有20多个国家与台湾当局“断交”,时任台湾“外交部长”的周书楷深感无“外”可“交”,“外交部”也被人讥讽为“断交部”。导致此现象出现的主要背景是A.美国政府放弃了对台湾当局的扶持B.新中国政府与美国建立了外交关系C.西方国家对华政策发生了重大改变D.新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40多年前,中美两国领导人以战略家的政治勇气和智慧,实现了跨越太平洋的握手。”这次“握手”A.推动了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B.形成了对抗苏联霸权主义的政治同盟C.标志着中美两国外交关系的正式建立 D.彻底打破了西方对新中国的外交孤立20.毛泽东曾说:“中美关系正常化是一把钥匙。这个问题解决了,其他的问题就

9、迎刃而解了。”下列事件能够说明此观点的是A.新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B.中苏的关系由紧张到缓和C.田中角荣访华和中日邦交正常化D.中国出席日内瓦国际会议21.下列三幅中国外交图片,对其所反映的共同信息叙述最准确的是A.积极加强与第三世界合作B.始终重视与亚洲国家合作C.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D.构建以中国为核心的新型区域合作22.有人评论说:“上海合作组织发展的上海精神没有停留在纸面上,而是成为各国发展互信、平等、相互尊重和睦邻友好关系的有效准则。”由此可见,“上海精神”的实质是A.加强区域国家间结盟友好B.谋求区域间的和平与发展C.推进中国与亚洲各国结盟D.共同反对美国的霸权主义23.20

10、06年5月,俄罗斯国情咨文中强调:“美国所倡导的单极世界是不可接受的(俄罗斯)走自己的路而不会唯西方马首是瞻。”这表明A.走出低谷的俄罗斯希望重振大国地位 B.俄罗斯欲重新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C.美国建立的单极世界霸权被各国反对 D.俄罗斯已经完全摆脱困境成为强国24.2011年10月,西班牙起义报在新的“世界体系”一文中说:“过去10年一些新兴角色逐渐确立了自己的地位,新的权力极在亚洲和拉丁美洲诞生,世界朝着非西方化的方向发展。”材料表明A.世界霸权的争夺日益激烈 B.亚洲和拉美成为新的“两极”C.国际格局多极化发展加强D.资本主义制度遭受新的挑战25.有学者说:“冷战结束后,两极世界也随之消

11、失,现在世界正处于分散时代。”材料所说“分散时代”的特点是A.美国建立了单极霸权B.恐怖主义日益泛滥C.和平与动荡局面并存D.以谈判取代了斗争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60年(戴高乐)邀请了苏联领袖赫鲁晓夫访法,初步改善了两国的关系。1966年戴高乐访问苏联这在冷战期间被西方那些僵硬的意识形态分子视为对所谓的大西洋联盟的背叛。戴高乐以对东方外交的突破加强了法国对美抗争的资本,可以说,作为一个中等强国,法国最大限度地在两个超级大国的矛盾中争取到了外交活动空间,起到了“拿二等票,坐头等舱”的效果。二战后戴高乐主义的外交战略材料二戴高乐将军警告他的后人“永远不要把法国的命运交在别人手里

12、”时,不会预料到有一天欧洲的经济和政治版图会是现在这个样子。不过戴高乐可以感到欣慰的是,他毕生所追求的法国复兴,通过将“法国的命运交在别人手里”实现了,他的国民在交出自己一部分命运的同时,也掌握了别人的一部分命运。欧洲由对抗到统一 亚洲为何做不到(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戴高乐对“大西洋联盟背叛”的实质。这种“背叛”给法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6分)(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法国国民是如何“在交出自己一部分命运的同时,也掌握了别人的一部分命运”的。(6分)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有关中美关系的漫画材料二19641972年主要年份新中国新增建交国家数量变化时间1964年19

13、65年1970年1971年1972年新增建交国家数量(个)7151417材料三邓小平说:“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最好的方式,其他方式,如大家庭方式,集团政治方式,势力范围方式,都会带来矛盾,激化国际局势。”“和平共处五项原则”50年历久弥新(1)材料一中的图1和图2反映了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中美关系出现了怎样的变化?说明中美关系的变化对新中国外交的主要影响。(6分)(2)材料二反映了新中国外交取得了怎样的成就?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取得此成就的原因。(3分)(3)材料三反映了新时期我国处理国家关系的基本主张是什么?有何重要意义?(3分)高三历史卷(四)复杂多样的当代世

14、界1.解析: 世界格局中的“极”指的是对世界其他力量起着支配作用的力量中心,材料说明了二战后美苏即为世界的“两极”,故C项符合题意。A项与二战后美苏间同盟关系破裂的史实不符;B项错在包括“所有国家”的表述上;D项在材料中没有反映。答案:C2.解析: 材料反映的事件揭开了冷战的序幕。从材料时间和内容上看,此时冷战并没开始,只是冷战前的舆论宣传,这应是“铁幕演说”,故选A项。B、C、D三项均是在材料所述情景之后发生的事件。答案:A3.解析: “杜鲁门主义”以国家意识形态对苏联提出“遏制”,并企图建立全球霸权。材料认为二者都是美国对外扩张,树立霸权的宣言书,只不过“门罗主义”针对的是在美洲的霸权,而

15、“杜鲁门主义”是要在全球扩张,与苏联对抗,故B项符合题意,而排除D项。A、C两项不符合“门罗主义”。答案:B4.解析:根据示意图中的时间等信息,可知美国对东欧出口贸易的大幅减少是从1947年开始的,而这一年正是美国利用经济手段遏制共产主义势力并恢复西欧资本主义经济的一年,也正是这一经济手段使美国大幅减少对东欧国家的出口,延缓东欧国家在战后的经济恢复,所以图中贸易额的变化正是冷战政策影响的结果,故选B项。答案:B5.解析: 柏林墙是东德修筑的,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苏联的支持,它的修筑是德国分裂的标志,所以是冷战的恶果。肯尼迪此语意在批评柏林墙的修筑不符合民主精神,是对人民的防御,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说法与材料的中心含义不符。答案:C6.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美国对古巴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