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里王小学数学组第三期简报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6804116 上传时间:2017-11-0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820.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里王小学数学组第三期简报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八里王小学数学组第三期简报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八里王小学数学组第三期简报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八里王小学数学组第三期简报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八里王小学数学组第三期简报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里王小学数学组第三期简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里王小学数学组第三期简报(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主编:苏利军 责编:崔振明 石玉芬 苏花秋天到了,菊花开了;而荷花要等到夏季才开;牡丹花在春季绽放;梅花在冬天傲立枝头。世上的万物都有它适合生长的季节,人世间的事情也一样。每种花都有开放的机会,那些还没有开放的,只是未等到季节。人也一样,每个人都有机会成功,只是还没有等到合适的时机。但是,花草在没有遇到适合自己开放的季节时,需要吸收养分和阳光,储蓄足够的能量等待属于自己的季节来临。所以,我们现在也要储蓄足够的能量,那就是学习更多的知识,经历更多的挫折,积累更多的人生智慧,等到属于自己的季节一到,自然会绽放出美丽的人生之花。金秋十月,硕果飘香,远程研修恰是我们每个人期待的花开的季节,让我们承借本

2、次舞台,尽情绽放自己、展示自己,收获成长、收获幸福!数学课程标准数学课例打磨的指导思想(康武)数学课程标准不仅是本次项目要对接的数学新课程的灵魂,也是我们数学课例打磨的指导思想,因此我首先来请参与过课标修订的吴正宪老师来介绍一下课标的修改原则和思路:(吴正宪)本次修改力求标准更加完善:使标准表述更加准确、规范、明了、全面;使标准结构更加合理、思路更加清晰;进一步增加标准的可操作性。修改过程中力求处理好四个关系:一是关注过程和结果的关系;二是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讲授的关系;三是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的关系;四是关注生活情境和知识系统性的关系。(康武)这次修改涉及到体例与结构、课程设计思路、内容标准、三

3、个学段的具体内容、实施建议的修改,特别是:(吴正宪)1. 基本理念的修改。对数学的意义、数学教育作用的表述做了调整,对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做了一些修改,力图使得表述更加准确、易于理解、便于实施。如将数学课程的性质与目标表述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2. 课程目标的修改。在总体目标中明确提出了“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在继承我国数学教育注重“双基”传统的同时,突出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的改革方向。在强调发展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

4、基础之上,增加了发现和提出问题能力的课程目标。3. 关于教学活动。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

5、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处理好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 三、关于我们数学课例打磨实践的几点思考(康武)(一)什么是好的数学课例?课例范例一堂好课一个好的数学课例高超的拍摄技术一个好的数学课例数学课例是一项研究,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等等。因此,对数学课例的评价应侧重于研究的标准,而不是课堂教学的标准,或者技术的标准。后两者,一个是研究的对象,一个是研究的工具。例如:姚宗岭团队的执教教师刘万元的教学理念,

6、他的教学行为也逐渐得到完善,在教学中正确的处理了算理和算法的关系,采取的策略也就非常有效,从而能引领学生在充分理解算理的基础上自主形成了算法。这就较充分体现了磨课的关键步骤:三次备课两次飞跃。(二)数学课例打磨应注重的几个方面 选题 教学设计 课例分析 资源库建设(吴正宪)1选题 选题就是选择课例的主题。这是数学课例研制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一个好的课例,主题首先必须鲜明、突出。 主题的形成本身也是一个研究的过程,既需要深入的调查,也需要较强的洞察力和预见性。 选题时,必须考虑:(1)选题的依据;(2)选题的意义;(3)别人做过哪些相关的研究。 选题的依据:据聚焦课程改革、反映数学的学科特

7、征、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具有典型性。姚宗玲的计算教学课例,在近年来争议一直很大,课程标准强化了学生对算理和算法的理解,在教学实践出现了有的教师追逐形式化的算理展示和算法探究过程,有些老师担心被扣上把学生当成“廉价计算器”帽子,不敢强化学生基本的计算能力,因而导致教学效率低下,直接影响了高年级进一步学习和理解数学;也有的教师依然依循传统的计算技能技巧训练模式,导致学生不理解算理,机械套用算法,不仅使计算教学枯燥乏味,而且也增加了学生机械训练和记忆的负担,应该怎样进行计算教学呢,选择这个专题就很有必要了。(康武)教学设计是课例研究的一部分,请李老师谈什么是教学设计(李红婷)3. 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

8、学课题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 结合学生的数学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将教学过程中的诸要素进行整合和优化,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好的教学设计是上好课的前提和基本保障。话题:教学设计还可能影响是否能够突出重点。比如,姚宗玲团队的两位数乘法的教学设计,在第一次备课后,根据老师们的建议,在课前增加了 5 分钟的一组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口算,目的是为学生体验算理和算法过程做好铺垫,但教学实践显示,过多的铺垫,不仅束缚了学生多向度思维活动,而且学生在理解算理、探究算法的时间过于紧迫,为此,在第三次教学设计时,删去了这组前置性口算题目,促进了学生更充分地理解算理和算法,突出了教学的重点。(康武)在实践中教师更关心如

9、何进行教学设计,请吴老师来谈一下教学设计要注意: 要有创意 要有理论思考 要因材施教 要准确定位(康武,吴正宪补充)魏瑞霞的设计颇有特点:师生模拟表演上学情境,老师要故意走错,借助错误资源,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纠正错误,逐步理解相遇问题:1.老师的第一次出错引导学生理解“两个地方”的意思;2.老师的第二次出错引导学生理解“同时出发”的意思;3.老师的第三次出错引导学生理解“相对而行”的意思;4.老师的第四次表演引导学生理解“最后相遇”的意思;(康武)3课例分析 数学课例是一项研究,课例分析是研究的主要环节,必须贯穿于整个研究过程。 课例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例分析,而不是课堂教学和多媒体

10、技术。 课例分析的根本目的是激发教师的实践反思,而不是给出一些教条式的结论。课例分析要注意: 焦点突出 注重观课方法 具有多种观点 课例问题具有启发性 理论与实践的合理连接(李红婷)4. 观课的维度观课是研修中的一项重要的研究活动,通过观课,了解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各个观测点上处理是否合理,教学过程中的各要素及其关系处理是否妥当等。广义上来说,参与教学活动的任何一个要素都可以作为观课点,但通常还要考虑观课的针对性,如执教教师的特点等,以有利于通过观课反馈,及时帮助教师改进。观课的维度多种多样,如,教学环节的设计和时间分配、教学方式是否合理、提问的有效性、学生的学习状态等,老师们可以去查阅孙颖团队、

11、姚宗玲团队等具体的观课活动。(康武)刘万元的课例问题分析“新课程在计算教学中强调要做到算理和算法的有效结合。什么是算理?什么是算法?怎么才算有效结合?有效结合的措施有哪些?”。算理与算法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算理是客观存在的规律,为计算提供了正确的思维方式,保证了计算的合理性和正确性,它是算法的理论依据;算法为计算提供了快捷的操作方法,提高了计算的速度,它是算理的提炼和概括;二者是相辅相成的。所以要实现二者的有效融合很有必要,它不仅关系着算理能否掌握,还直接关系算法能否落实。观看有感滨州市滨城区滨北街道办事处恒心希望小学郭双红2011年10月25日 15:02浏览: 13评论:3鲜花:1 专家浏

12、览:0 指导教师浏览:3 送花指导教师 李延双于11-10-26 11:46推荐无论引入还是巩固应用环节,我们都看到了这节课的完美之处。看了你的感想,我也深受启发,让我们一同去体验概念教学的快乐和精彩吧。有感有幸听了赵老师一节“分数的意义” ,感觉受益匪浅,谈谈自己的看法。一、设计有效的铺垫。本节课的重难点是理解“单位1” ,在上课开始时,教师别具匠心的一个问题“1可以表示什么?”就将此难点和风细雨的就化解了。在教学中和练习中,也不断地要求说完整话,进一步强调把什么看做“单位1” 。二、注重反馈学生的预习情况。在平时的布置作业当中,我们都会有一些预习作业,但一直感觉预习作业不好检查而流于形式,

13、习惯好的孩子越来越发现预习的好处,而习惯差的孩子却越来越学会投机取巧。赵主任的这节课则体现了学生整体的预习习惯,在预习不同的孩子中有着不同的收获,也会遇到不同的问题,甚至有些是出乎教师意料的问题。特别是设计问题“挑战同学” ,更是体现了预习的高效。三、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课堂上,教师把学生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作了统计,却机制地问了一句:“你希望自己解决还是老师帮你解决?”学生陡然豪气顿生:“自己解决!” 。就这样,教师有把学生提出的问题反弹了回去,学生则以高涨的热情来解决问题。此时的学习不仅仅是任务更不是压力而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愉悦,快乐!四、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有机结合。教师给学

14、生提出问题或是在练习的时候,都留给学生独立思考或动手操作的时间,让学生在进一步消化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在这节课中,赵老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把抽象概念变形象,直观,由浅入深,便于学生接受,已达到学生完全理解数学概念教学的目的,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观分数的意义设计有感滨州市滨城区滨北街道办事处窦家小学杜少志2011年10月25日 21:29浏览:11评论: 4鲜花:0专家浏览:0 指导教师浏览:3 送花指导教师 李延双于11-10-26 11:51推荐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来谈自己的感想,然后与名师的课堂做比较,我想这正是我们的数学教师所应该必备的一种品质。只要适合学生,就是最好的方法。这一课看

15、起来非常简单,让学生主要了解到把整体“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分数。但是不少学生把单位“1”与整数“1”混淆,分一个苹果时还好掌握,当分一堆苹果时就难理解了。我在教学这一课时也做了精心准备,首先给同学们几个大苹果,请平均分给四名同学。分一分,想一想,每个同学分到的苹果是这些苹果的几分之几?果不其然,在第一个活动的基础上,孩子们是兴趣盎然啊。可惜的是,进行第一遍巡视的时候我发现,很多小组正一个个苹果切来割去呢。于是,我郑重提示:4个苹果4个人平均分,一个人能得几个?既然正好一个,那为什么切来切去呢?经我这一提醒,同学们马上静了下来,认真地思考着。不一会,一些孩子眉头已经舒展,和小组成员急切得交流着。这次再进行巡视,我发现,孩子们都将4个苹果圈了起来,然后一人一个分着呢!(设计意图:在初步理解分数的基础上,抛出问题,让学生自主解决,自主体会这时的分一分,是将多个物体看成一个整体来分) 。但是我观看了赵老师的巩固设计方法,感到还是不错的,先让学生说一说,如:出示6 只蝴蝶。提问:其中的一只占单位“1”的几分之几?三只呢?然后画一画,尤其是让学生自己动手画一画,这让学生对分数的意义理解的更深刻。这样比老师自己也讲也画,效果要好的多,学生动手画出之后,组织他们展示与交流。让他们在汇报的过展示自己的思考和对分数意义的理解。最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