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CGS传热与流化床干燥过程系统控制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16804114 上传时间:2017-11-09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MCGS传热与流化床干燥过程系统控制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MCGS传热与流化床干燥过程系统控制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MCGS传热与流化床干燥过程系统控制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MCGS传热与流化床干燥过程系统控制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MCGS传热与流化床干燥过程系统控制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MCGS传热与流化床干燥过程系统控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MCGS传热与流化床干燥过程系统控制(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范文最新推荐-1 / 20MCGS 传热与流化床干燥过程系统控制摘要:本次设计是为了能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管理能力,应用计算机对现场数据进行采集、监控,以传热过程和流化床干燥过程为例。再传热过程中给出加热器,蒸汽发生器,套管式换热器、列管式换热器、板式换热器的控制策略是以 PID 对温度,冷空气的风速进行模糊控制,从而得到不同的换热器再达到同一温度是热进口和冷进口的温度。而在流化床干燥控制中利用 PID 对风速进行模糊控制,使物料更有效的流化,可以使物料在干燥器内停留时间趋于均匀,避免短路。并可以根据干燥要求,调整热、冷风量以实现最适宜的风量与风速。本次设计选用 MCGS 组态软件实现了传热装置

2、控制系统和流化床干燥系统的设计。MCGS 组态界面操作方便,设计方案灵活多样。9938关键词:过程控制;传热过程;干燥过程;PID 控制;MCGS 组态Heat Transfer and Fluid Bed Drying Process controlAbstract:This design is to master the ability of management of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uter application in acquisition, site monitoring data, the heat transfer pro

3、cess and fluidized bed drying process as an example. Then heat transfer process are given heater, steam generator, heat exchanger, heat exchanger, the control strategy of plate heat exchanger is PID on the temperature, wind speed and the cold air to fuzzy control, so as to obtain the heat exchanger

4、to reach the same temperature is hot and cold import import of different temperature. And PID is used for fuzzy control of wind speed in the fluidized bed drying control, make the material flow more effectively, can make the material in the dryer residence time tends to be uniform, to avoid short ci

5、rcuit. And can be based on the drying requirements, adjustment of the thermal wind quantity,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most appropriate and wind speed of air. This design use MCGS configuration software realizes the transfer device control -范文最新推荐-3 / 20system and a fluidized bed drying system. The MC

6、GS configuration interface, convenient operation, flexible design scheme. 4 传热过程控制 274.1 传热过程控制 294.1.1 列管传热过程 294.1.2 综合传热过程 324.2 本章小结 375 流化床干燥过程控制 375.1 设计原理 385.1.1 干燥曲线 385.1.2 干燥速度曲线 385.1.3 临界点和临界含水量 395.2 工程流程图、395.3 控制过程 415.4 本章小结 436 总 结 436.1 传热控制对象的结果分析 446.1.1 列管换热器数据 446.1.2 综合换热数据 4

7、46.2 流化床干燥控制结论 446.3 结果论证 45-范文最新推荐-5 / 20参考文献 47附 录 148附 录 2501 绪论传热在生产技术发展中已成为一门理论体系初具完善、内容不断充实、充满活力的主要的基础科学,高参数大容量发电机组的发展、原子、太阳、地热能的利用;流化床干燥技术也多用于药物、农作物等领域逐渐发展完善。1.1 传热的研究传热是研究热量传递过程规律的科学。热能传递规律主要是指单位时间内所传递的热量与物体中相应的温度差之间的关系,反映这种规律的第一层次的关系式成为热量传递的速率方程;而反映这种规律的更深层次的研究是要找出不同条件下物体中各点的温度分布。1.1.1 传热背景

8、换热器是将热流体的部分热量传递给冷流体的设备,又称热交换器。换热器是化工、石油、动力、食品及其它许多工业部门的通用设备,在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化工生产中换热器可作为加热器、冷却器、冷凝器、蒸发器和再沸器等,应用更加广泛,而且其类型、结构和使用范围还在不断发展。 70 年代的世界能源危机,有力促进了换热强化技术的发展。为了节能降耗,提高工业生产经济效益,要求开发适用于不同工业过程要求的高效换热设备。这是因为,随着能源的短缺(从长远来看,这是世界的总趋势),可利用热源的温度越来越低,换热允许温差将变得更小,当然,对换热技术的发展和换热器性能的要求也就更高。所以,这些年来,换热器的开-范文最新推荐

9、-7 / 20发与研究成为人们关注的课题。最近,随着工艺装置的大型化和高效率化,换热器也趋于大型化,并向低温差设计和低压力损失设计的方向发展。同时,对其一方面要求成本适宜,另一方面要求高精度的设计技术。当今换热器技术的发展以CFD(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模型化技术,强化技术及新型换热器开发等形成了一个高技术体系。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换热器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各种大型的工业制冷装置和空调用制冷装置发展迅速,这为各种换热器的应用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对国外换热器市场的调查表明,管壳式换热器占 64%。虽然各种板式换热器的竞争力在上升,但管壳式换热器仍将占主导地位。

10、随着动力、石油化工工业的发展,其设备也继续向着高温、高压、大型化方向发展。而换热器在结构方面也有不少新的发展。对传统换热设备的强化传热研究逐渐兴起,并主要集中在两大方向上:一是开发新品种的换热器,如板式、螺旋板式、振动盘式、板翅式等,这些换热器的设计思想都是尽可能地提高换热器的紧凑度和换热效率;二是对传统的管壳式换热器采取各种有效的强化传热措施。国外推出的新型换热器有:ABB 公司的螺旋折流板换热器(Helixchanger TM)、NTIW 列管式换热器、英国 Cal Gavin 公司的丝状花内插物换热器(Hitran)、美国 Chemineer 公司的 Kenics 换热器 (Kenics

11、 Heat Exchanger)、日本的 SM 型换热器(内插静态混合器)、美国的 Brown Fintube Ltd。的带扭带插入物的湍流增强式换热器(Exchanger With Turbulator)和麻花扁管换热器(Twisted Tube Heat Exchanger)、澳大利亚 Roach Heat Exchangers 公司的柔性换热器(Flexible Heat Exchanger)等。 我国的干燥技术与装备,经过二十年的发展,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迄今对于常用的干燥设备,如气流干燥、喷雾干燥、流化床干燥、旋转闪蒸干燥、红外干燥、微波干燥、冷冻干燥等设备,我国均能生产供应市场

12、,对于一些较新型的干燥技术如冲击干燥、对撞流干燥、过热干燥、脉动燃烧干燥、热泵干燥等也都已开发研究,有的已工业化应用。-范文最新推荐-9 / 20目前,国内的干燥装置,从其类型看主要分为单层、多层、卧室和喷雾流化床、喷动流化床等,从被干燥的物料看,大多数的产品为粉末状(如氨基匹林、乌洛托品等) 、颗粒状(如各种片剂、谷物等) 、晶状(如氯化铵、涤纶、硫胺等) ,被干燥物料的湿含量一般为 10%-30%,物料颗粒度为 120 以内。而国外的干燥设备无论是从类型上还是从干燥的物料性质上还是热量传导上都远远超过国内的干燥设备,所以,自主研究新型,高效,节能的干燥设备势在必行!在我国,干燥技术突飞猛进

13、,所开发研究的内容陆续有气流干燥、沸腾干燥、振动流化床干燥、惰性离子流化床干燥、强化干燥、旋转闪蒸干燥,制药用的无菌喷干及迥转真空干燥,混流干燥,粉碎干燥联合机、胶塞灭菌—干燥联合机,热泵干燥,冷冻干燥,多层流化床,多层振动流化床干燥、多室流化床、离心流化床、螺旋板干燥、流化床喷雾造粒干燥、木材真空干燥、搅拌干燥、红外干燥、远红外干燥、静电干燥、微波干燥、对撞流干燥、多段换向穿流干燥,立式及卧式盘式干燥机,浆液螺旋叶干燥机等等。在应用基础方面也结合或联系物料的干燥过程,开展了上述各类干燥方式中不同物料的关键参数的研究,如流化速度、雾化程度、干燥强度与各项操作指标的关系、能量的节约等

14、。干燥技术随着有关产业的发展有着比较大的进展,因为干燥涉及不同品类产品的品质、性状、干燥前后的不同物态。而干燥的能耗在工业发达国家也必然促使干燥装置制造业的发展。其中机电一体化、加工制造标准化、调控水平等也都是体现干燥装置水平的内涵。由此认为我国目前干燥技术的发展方兴未艾。随着干燥有关产品的发展,对其品质的提高、能量单位的降低、操作的可靠程度,都会对干燥技术及装置提出更高的要求,对于干燥装置制造业来说,满足上述要求,乃至逐步形成具有当代世界水平或领先水平的产品及企业也是必要的。若干干燥工作开展不多的产品,如造纸、食品、冶矿等方面的加强以及干燥基础理论研究,已有机种及新机种的开发。机电一体化程度的提高、制造标准的接轨等都将是今后的研究。已有机种及新机种的开发,机电一体化程度的提高、制造标准的接轨等都将是今后的工作内容。 -范文最新推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