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说》导学案教师用

上传人:20****03 文档编号:168034793 上传时间:2021-02-1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说》导学案教师用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马说》导学案教师用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马说》导学案教师用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马说》导学案教师用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马说》导学案教师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说》导学案教师用(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八年级下学期语文马说导学案备课:马建军 审核:黄少锋 课时:2 编号:班级_小组_姓名_小组检查_教师评价_一、学习目标:1.通过学习,认识封建社会人才被埋没的根本原因。2.在把握文章中心的基础上,了解托物寓意的写法。3.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训练学生的文言语感,逐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达到当堂背诵的效果。二、知识链接:1、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县西)人。他和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反对六朝以来的骈偶文风,提倡散体,其散文在继承先秦两汉古文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和发展,既集以往之大成,又对后世产生了无穷影响。他是司马迁之后最杰出的散文家之一,苏轼称他

2、“文起八代之衰”,旧时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他又是韩孟诗派的代表人物,力求为诗歌发展开辟一途,其奇崛横放的风格和散文化、议论化倾向,对宋诗颇有影响。有昌黎先生集。 2、“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体裁,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写法灵活,但讲究文采,跟现在的杂文大致相似。我们学过的有爱莲说等。“托物寓意法”是指在构思文章时,要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展开联想和想象,见景生情,托物寄意,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深入挖掘事物本身所包含的意蕴,揭示事物寓偶然于必然的主题。三、自主学习:1.采用各种形式反复朗读,初步感知课文内容。2.结合工具书和文下注释,疏通文意。自主疏通;合作解难;译文修改。3、按要

3、求默写: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的悲惨遭遇是:祗辱有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食马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对“食马者”的无知发出强烈的谴责的语句是: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全文的主旨句是: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表明千里马和伯乐关系的语句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能够表现统治者平庸浅薄,愚妄无知的语句是: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点明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起决定作用的句子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第一课时一、识记知识链接的相关内容。二、学生展示自主学习内容。三、阅读课文并思考课文的中心与层次中心:文章借伯

4、乐和千里马的传说,将人才比为千里马,将愚妄浅薄、不识人才的统治者比做食马者,集中阐述了封建社会中人才被埋没的原因,对统治者有眼不识英雄和摧残人才现象进行猛烈地抨击。层次:第一层(第1段)说明伯乐对手里马命运的决定作用; 第二层(第2段)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 第三层(第3段)总结全文。表现作者对封建统治者摧残人才的愤慨之情。第二课时一、合作探究:1.“千里马”“伯乐”“食马者”在文中有什么深刻含义?“千里马”喻人才;“伯乐”喻善于识别人才,重用人才的封建统治者。“食马者”喻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封建统治者。2.本文揭示了当时怎样的一种社会现象?封建统治者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社会现象。3.“

5、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是什么?直接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根本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4.第三段“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这语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有什么作用?排比。刻画了“食马者”的浅薄、无知、愚妄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食马者”辛辣的讽刺和无情的嘲弄。5.本文描述了“千里马”怎样的悲惨遭遇?有什么作用?遭遇是“只辱于奴隶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揭示人才终生被埋没,才能不得施展的无可奈何的痛苦。6.本文在布局谋篇上有什么特点?本文开篇提出中心论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阐述“世有伯乐”的重要性;然后阐述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论证“世无伯乐”的危害性;

6、接着刻画食马者浅薄、无知的丑态;最后点明主旨“不知马”。7.本文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对封建统治者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强烈愤慨。8.说说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懑心情。9.结合文章的内容分析文中表达了作者哪几种复杂的感情?(“也”的作用)“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愤世嫉俗的情感。“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表达了作者无限痛惜的感情。“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表达了作者愤怒的谴责。“其真不知马也” 表达作者深刻的嘲讽。二、课堂练习:1、给下列句中加点的“食”字注音并释义。一食或尽粟一石

7、。 (音: )( 义: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音: )( 义: )食不饱,力不足。 (音: )( 义: )食之不能尽其材。 (音: )( 义: )2、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它的本字和含义。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通 含义: 才美不外见。 通 含义: 食之不能尽其材。 通 含义: 3、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D )A骈死于槽枥之间 骈:两马并驾,并列。B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通“饲”,喂养。C策之不以其道 策:用鞭子打。D执策而临之 临:靠近。4、下列各组词语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A )A且: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B故:故虽有名马 故不为苟得

8、也。C而: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D之:骈死于槽枥之间 虽有千里之能5、下列各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D ) A能:虽有千里之能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B策:策之不以其道 执策而临之C其:安求其能千里也 其真无马邪D食: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6、下面品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D )A文章共用十一个“不”淋漓尽致地揭露了“食马者”的无知与平庸愚妄。B第一、二、三段结尾的三个“也”,分别表达出惋惜、愤恨、嘲讽的感情。C文章为表现主题采用的手法是托物寓意。D文章从结构看是先反后正,再层层深入,使文章短而中心突出。7、千里马不能发挥其才能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9、你认为怎样才能发挥“千里马”的才能。“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或:食马者的无知。策之以其道,食之能尽其材,鸣之而能通其意(也可用自己的话回答,但须突出“知人善用”之意。)8、结合全文,谈谈成为“千里马”的必要条件是什么?要有千里马的才能;要有展示的机会;要有识别人才,欣赏人才的伯乐。9、本文作者以马喻人,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以及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批判。10、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马”,而尚未被“伯乐”发现,你该怎么做?不气馁,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寻找机会,展示自己才华。11、当今社会怎样做才能多出人才、人尽其才?请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只要言之有理,持之有据,就

10、算对。三、译文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千里马是经常有的,可是伯乐却不经常有。因此,即使是很名贵的马也只能在仆役的手下受到屈辱,跟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里,不能获得千里马的称号。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或许能吃下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所以)这样的马,虽有日行千里的能耐,却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质也就表现不出来,想要跟普通的马相等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鞭策它,不按正确的方法,喂养又不足以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听它嘶叫却不懂得它的意思,(反而)拿着鞭子站在它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