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的研究》结题报告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16802292 上传时间:2017-11-09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4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的研究》结题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的研究》结题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的研究》结题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的研究》结题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的研究》结题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的研究》结题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的研究》结题报告(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的研究结题报告沛县第四中学 范正新本课题是 2008 年 11 月 20 日,经徐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组织专家评审,被批准立项。根据徐州市个人课题管理办法(暂行)相关要求进行了课题所有研究资料的上传,所作研究紧扣相关课题,历时一年,共撰写了读书笔记 5篇、研究成果 4 篇、阶段性研究成果 2 篇、个案和访谈手记 2 篇、开题报告和结题报告共 2 份。其中,谈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一文在语文周报上发表。一、课题研究的缘由和背景在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占据半壁江山,而作文教学又是许多语文教师的难点。学生也没有写作兴趣,视作文为畏途,不愿写作文,每逢作文颇有大难临头之感,苦不堪言。

2、许多学生作文时冥思苦想,绞尽脑汁,还是写不出来。写作文成了他们沉重的心理负担。目前多数中学生把写作看成是难以应付的苦差使。学生无写作兴趣, 笔者期望通过此项研究,了解学生的写作现状,继而深入调查导致学生无写作兴趣的原因,从而对症下葯、有的放矢地帮助学生,使他们有写作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二、课题研究的目标“兴趣,是推动能力发展的一种原动力。”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若是“乐之者”在作文时才能事半功倍。要改变学生对待作文的不良状态,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通过教学和实验,真正激发起学生写作的兴趣,使学生的习作能表达真情实感;充实作文教学

3、内容,优化作文教学的策略和技巧,创设新型作文教学模式。具体为: 1、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切实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和效果。2、形成速效、高效的作文教学模式和全面科学的作文评价体系,探索开发学生作文资源的教育途径。 3、撰写有一定理论高度和思想意义的学术论文,实验报告和研究体会。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1、 学生不爱写作的原因及对策的研究。2、切实提高学生写作兴趣的具体又可操作的方法的研究。3、根据学生情感特点,进行丰富多彩、富有情趣的作文教学,并采用多样化的训练方法,营造宽松的作文参与氛围,激发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4、改革作文评改:评改要立足于学生发展,坚持学生自主性评价。使每位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4、。教师使用特色评语,激发学生的习作热情。四、课题研究的方法1、文献研究法查阅与本课题有关的基础理论、应用理论资料、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撑和发展平台、以促进课题研究取得成功。2、访谈法。通过与个别学生的交流和谈话,深入了解学生无写作兴趣原因。3、调查研究法采用调查问卷和个别访谈相结合的途径,了解当前学生写作的现状及存在问题,为进一步研究分析提供翔实的事实依据。 4、数据统计分析法为提高研究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对问卷调查的基础数据进行分析,为总体把握学生的写作状况提供扎实的科学基础。5、行动研究法:立足于行动研究,注重对教学日记、教学案例、教学反思、教学课例等的积累与总结,强

5、化教师的教学反思,总结作文教学的规律。五、课题研究的步骤及过程第一阶段(2008.122009.1):准备阶段在前期搜集整理资料的基础上,撰写、修改开题报告,制定课题研究方案,明确本研究课题的目的、意义、主要内容、研究职责和实施方法。第二阶段(2009.22009.8):实施阶段1、调查测试。采用问卷调查法和数据统计分析法,调查学生写作现状,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写出调查报告。2、个案跟踪调查。在调查群体中筛选部分学生进行访谈跟踪研究,采用观察法、谈话法,完成个案研究及反思,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作文教学的方法。3、完善课题研究方案第三阶段(2009.92009.12):结题阶段。收集调查成果和

6、访谈资料,完成课题论文。进行课题评价,形成成果,做好结题工作,为课题鉴定作好充分准备六、课题研究的主要成果和具体内容我通过一年的实践与研究,所带的班级在期中考试时作文成绩比其他班高五个百分点,期末考试时高八个百分点。许多学生喜欢写作,把写作看作是一种享受。有十余位同学在沛县日报上发表作品,有三位同学在语文报上发表作品一年内在各级各类报刊杂志上发表几十篇。实验研究前,学生对作文非常感兴趣的只有 7.5%,兴趣一般的占 20%,72.5%的学生对作文毫无兴趣。经过一年多的实验研究,这种状况有了明显地改善:喜欢阅读的学生提高了 57%。有 89%的学生认为自己已经对写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以上统计的数

7、字中可以看出此课题的实验效果是显著的,学生对写作的兴趣日渐浓厚。通过一年的实践研究,我们初步摸索到了一条激发初中生作文兴趣、培养其写作积极性的途径。具体为:1、学生无写作兴趣原因之分析中学生对作文普遍不感兴趣。目前,多数中学生,每逢作文,颇有大难临头之感,苦不堪言。其实学生作文最宝贵的是言为心声,可有的学生作文时把作文仅仅看成是在“做”文,习惯用公式化的语言去粉饰和图解生活,满纸都是假话、慌话、空话和套话。作文不仅没有反映现实人生,甚至和现实社会是相对立的。这对于纯真的中学生来说,是他们不情愿的,这就造成了学生对作文的厌烦心理。加之课业负担重,寝室、教室、食堂三点构成一个平面。沉重的课业负担造

8、成了学生缺乏生活的乐趣,没有时间也没有兴趣去反映自己的生活,赞美我们的时代。个人的兴趣和爱好受到压抑,如此单调,枯燥的生活怎么能写出好的文章呢?学生怕作文,又不得不写作文,面对作文题目,学生无话可说,于是就把华丽的词句堆砌起来,采用别人用过的或老套老掉牙的事例,不少学生已习惯反复运用那些自己烂熟于胸,也为人所知的写作素材,文章失去了鲜活的生命力。如:写议论文时,一提起来就是张海迪、雷锋、爱迪生的故事;写记叙文,写来写去都是捡钱包、送老奶奶过马路、帮老爷爷推车、在公交车上让座。内容空洞乏味,观点守旧陈腐,令人沉闷生厌。反映真实的、自己身边的,特别是校园生活的少,有很大一部分还是老调重弹。即使是能

9、够反映社会现实,但又很少有自己独立、独到的见解。内容空洞的多,实际的少;半僵化的多,富有灵气的少;随大溜的多,畅述个人观点的少;动辄编故事、说假话的多,实事求是、抒发情感的少,这类作文约一半以上。比如有些学生作文时追求华丽词句,喜欢引用名人名言,形成不少说教作文和程式化作文。但在考试时,又不能查阅工具书,而又实在写不出名言名句,干脆现场编造,写一个当代作家王某某、李某某,何时何地说过什么话,反正作家这么多,你阅卷老师又不能了解所有的人,这样就产生一大批“假大空”的作文。面对作文题目,无话可说,他们不得不编故事说假话,这是多么无奈的表现,在心理上对作文产生畏惧的心理,作文越写不好的学生越怕写作文

10、。“作文是一种行为,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正如游泳、武术一样,不练就不会,非练不可。” 所以,必须重视训练,但在训练过程中又出现了不少问题。 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生怕学生写不好,在审题立意、文章结构、写作素材等方面一一给学生详细的指导,教师虽然花费了不少的精力,可效果仍不理想。目前的作文教学,一篇作文从指导到习作,再到老师批阅,最后老师讲评,历时两周才能完成,这样不仅战线拉得过长,而且信息反馈慢,学生必然收效低,不利于学生作文兴趣的激发以及作文能力的提高。要写好作文,首先就是要有写作材料。有些学生说:“不知怎么说,没有东西写”,“作文写不生动,没意思”。实际上他们所说的“东西”就是指平时生活中积

11、累的材料,即自身对现实生活和世界的观察了解,他们之所以有这样的心理是有原因的。为了应试,学生大部分时间被关在教室里,缺少对生活,特别是社会生活的观察和了解,更别说有什么深刻的切身体会了。比如有的学生升高中了还不会洗衣服、刷碗。偶尔有一两次实践的机会,也因为没有明确的观察目的与任务,缺乏观察的计划性和良好的观察习惯等等,导致学生积累的材料少,有价值的材料少之又少。这样久而久之,头脑中空空如也,作文时想不出恰当的素材来,那才是“多乎哉,不多也”呢。写作语言枯燥。一些中学生受应试作文框框的制约,一篇几百字的文章,就采用了大量从古至今的名人名言、中外诗词,而且满篇都是排比句、形容词,有的老师甚至要求学

12、生每篇都要有三个以上的比喻句,否则就得不到高分。因为缺少生活体验,感悟和抒情就没有基础,由于没有具体的感人事例,不少华丽的词句就像是拼凑在一起,给人不真实的感觉,文章没有感染力。他们习惯于用非我的、异化的语调,用别人的声音、公共的话语进行言不由衷的表达。一般中学生平时不注意语言的表达训练,语言不过关,错别字、病句不少,语言贫乏,辞不达意的现象时有发生,近几年出现了一个新问题:部分学生思想上的迅速更新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滞后产生了矛盾,词汇的贫乏加上赶时髦的心态,造成了流行语的泛滥,反映了中学生词汇贫乏问题的严重性,想表达的内容不能准确地表达出来,于是,有些学生囫囵吞枣的搬用新名词、术语,更有甚者,

13、干脆中西词语杂糅。批改作文是作文教学的重头戏,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关键环节。但在长期的作文教学实践中我们绝大多数教师沿袭的仍然是学生作文教师改的传统方法。这样,就剥夺了学生修改作文的优先权,使之不自觉地丧失了修改作文的主动性,人为地养成了学生对修改作文的惰性和依赖性。而实际上,大多数学生对教师的作文评改看重的只是分数和等级,至于教师批注的修改方案则漠不关心,具体的修改操作更不了了之。如果教师的评语笼统空泛,于学生则更是隔靴搔痒,无济于事。长此以往,学生根本无从认识到自己作文的优劣所在。修改无方,谈何提高?虽然教师们也采取了个别面批的方法,但是由于受时间、精力、认识范围与程度的局限,往往是力不从

14、心,鞭长莫及,也不可能提高班级学生的整体作文水平。造成这种“尴尬”现象的关键在哪呢?恐怕最重要的是学生对此失去了兴趣,为什么会失去兴趣?这里自有诸多因素,一是教学方法陈旧。学生自小学二年级开始作文训练直到初中、高中,从来就是他们先写后交,接着是老师批评与讲评。这种十几年一贯制的改评程式,对学生早已没有了吸引力。二是改评内容大而空,且多有雷同。有的教师在改评作文时,总是审题、立意、切题那一套,别无他事。学生中流行的顺口溜很能说明这一点:“作文评语不用看,中心结构各一半,作文讲评不用听,审题切题到结尾。”三是学生对作文课本身没有兴趣。据统计,在中学各学科中,学生别高对语文学科的整体兴趣度最低,而在

15、语文学科的课文教学与作文教学中,学生对作文的整体兴趣度最低。2、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兴趣,是推动能力发展的一种原动力。”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若是“乐之者”在作文时才能事半功倍。要改变学生对待作文的不良心理状态,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要唤起学生的写作冲动,首先要使学生产生好的情绪,引起兴奋调动潜在的需求,激发其要作文的冲动,促使其乐于作文。学生对作文有兴趣,然后就能积极思维,主动作文。因此,激发兴趣是取得成功的第一步。俗话说,“愤怒出诗人”,原因就在于感情具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只要有了真情实感,使注

16、意、记忆、想象、思维等心理活动都处于积极活动状态,头脑中储存的许许多多的人、事、物、景连同妙语佳句都会纷纷涌现出来,并有行诸笔端的迫切感,这时就下笔如有神了,才能写出有真情实感的、感染力较强的好文章。教师要善于抓住这个契机,及时加以引导,促其构思成文。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自信是成功的一半,相信自己有这个能力,并付诸实践,成功便在眼前。自信,乐观的情绪对于写作来讲也很重要。信心是提高作文水平的重要心理因素,但这种自信必须是符合学生实际的自信。乐观的情绪是自信的表现,有了自信心就不会被困难或暂时的失败所吓倒,也不会对作文一筹莫展,望而生畏了。因此,在作文前就要让学生明白“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的道理,坚信自己也能写出好文章。作文结束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琢磨老师的评语、同学的意见,学会分析得失,既要看到自己写作的不足或失误,也要看到自己写作的成功之处。在自我激励下,相信下一次作文一定会成功。有了必胜的信心、乐观的情绪,惧怕心理就会烟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