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2019-2020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精品****大师 文档编号:168000454 上传时间:2021-02-16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685.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省2019-2020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陕西省2019-2020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陕西省2019-2020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陕西省2019-2020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陕西省2019-2020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陕西省2019-2020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省2019-2020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1.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为100分2.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C12;N14;O16第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有关能量转化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人类目前所直接利用的能量大部分是由化学反应产生的B. 充电是使放电时的氧化还原反应逆向进行C. 燃料电池的能量转化率理论上可高达100%D. 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变化是化学反应的基本特征之一【答案】C【解析】【详解】A目前的能源结构中,燃料燃烧是主

2、要的能量来源,燃烧为化学变化,所以说人类目前所直接利用的能量大部分是由化学反应产生的,A正确;B对于原电池的正极,放电时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那么在充电时需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恢复成原来的状态,对于原电池的负极,放电时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那么在充电时需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恢复成原来的状态,故充电是使放电时的氧化还原反应逆向进行,B正确;C能量在转化的过程中会有损耗,燃料电池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过程中,会有部分转化成热能,故转化率达不到100%,C错误;D化学反应的基本特征是产生新物质,发生能量变化,D正确;故选C。2.元素周期表中某区域的一些元素多用于制造半导体材料,它们是( )A. 左下方

3、区域的金属元素B. 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分界线附近的元素C. 右上方区域非金属元素D. 稀有气体元素【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元素周期表中各元素的排布及相关性质来解题,一般金属元素位于左下角,可以做导体材料,非金属元素一般不导电,金属与非金属交界处的元素可以用来做半导体材料。【详解】A元素周期表中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其中金属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左下方,可以用来做导体材料,故A错误;B在金属与非金属元素交界处的元素大多数可用于制作半导体材料,故B正确;C非金属元素一般位于元素周期表的右上方(氢元素除外),非金属元素一般不导电,是绝缘体材料,故C错误;D稀有气体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它们的性

4、质更稳定,一般不用来做半导体材料,故D错误。故答案为B。3.下列关于氟、氯、溴、碘性质的比较,错误的是( )A. 原子核外电子层数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增多B. 单质的颜色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加深C. 氢化物的还原性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增强D. 含氧酸的酸性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减弱【答案】D【解析】【详解】AF、Cl、Br、I原子核外电子层数分别为2、3、4、5,原子核外电子层数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增多,A正确;BF、Cl、Br、I元素单质的颜色分别是淡黄绿色、黄绿色、深红棕色、紫黑色,所以单质的颜色随核电荷数的增多而加深,B正确;C非金属单质的氧化性越强,它所对应的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弱,由于氧化性FClB

5、rI,所以它们氢化物中-1价的非金属的还原性HFHClHBrHI,C正确;D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越强,由于F没有含氧酸,且选项中没有说明是最高价含氧酸,故不能比较酸性强弱,D错误;故选D。4.下列关于化学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化学键不是一种作用力B. 过氧化氢中既含离子键,又含非极性键C. 化学键可以使离子结合,也可以使分子结合D.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主要是由化学键变化引起的【答案】D【解析】【详解】A化学键是相邻原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所以化学键是一种作用力,故A错误;B过氧化氢中既含极性键O-H键,又含非极性键O-O键,不含离子键,故B错误;C形成化学键的微粒可能是阴

6、阳离子或原子,所以化学键可以使离子相结合,也可以使原子相结合,不能使分子结合,使分子间结合的是分子间作用力,故C错误;D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有旧化学键的断裂(吸热过程)和新化学键的形成(放热过程),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主要是由化学键变化引起的,故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化学键,侧重考查基本概念,侧重于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应用能力,注意把握化学键的分类和化学反应的实质,易错点C,分子间作用力比化学键强度小得多,使分子间结合的是分子间作用力。5.下列物质中不能用来区分乙酸、乙醇、苯的是( )A. 金属钠B. 溴水C. 碳酸钠溶液D. 紫色石蕊溶液【答案】B【解析】【详解】A乙酸和乙醇都能与金属

7、钠反应生成氢气,但乙酸反应更剧烈,苯与钠不反应,故A错误;B乙酸和乙醇与水混溶,加入溴水不能区别乙酸和乙醇,故B正确;C乙酸具有酸性,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溶液中有气体产生,乙醇与水溶液混溶,苯不溶于水溶液,三者现象各不相同,可鉴别,故C错误;D乙酸具有酸性,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乙醇与水混溶,无现象,苯不溶于水,可鉴别,故D错误;故答案为B。6.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 HOCH2CHCHCH2COOH ,该有机物不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是 ( )A. 水解B. 酯化C. 加成D. 氧化【答案】A【解析】【分析】结合该有机物含有的官能团进行分析;【详解】该有机物含有的官能团为羟基、碳碳双键、羧基。羟

8、基和羧基均可发生酯化反应,碳碳双键可发生加成反应,羟基和碳碳双键可发生氧化反应,但是不能发生水解反应。综上所述,本题选A。7.四种常见有机物的比例模型如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B. 乙可与溴水发生取代反应而使溴水褪色C. 丙中的碳碳键是介于碳碳单键和碳碳双键之间的特殊的键D. 丁的分子式为CH3CH2OH【答案】C【解析】【详解】A甲烷化学性稳定,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故A错误;B乙烯中含有碳碳双键,可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而使溴水褪色,故B错误;C苯中的碳碳键是介于碳碳单键和碳碳双键之间的特殊的键,6个C-C键键长相等,故C正确;D乙醇分子式为C2

9、H6O,CH3CH2OH是乙醇的结构简式,故D错误;故选C。8.利用下列反应不能制得括号中纯净物的是( )A. 一定条件下,乙烯与氯气反应(1,2-二氯乙烷)B. 一定条件下,乙烯与水反应(乙醇)C. 光照条件下,等物质的量的氯气与乙烷反应(氯乙烷)D. 一定条件下,浓硝酸与苯反应(硝基苯)【答案】C【解析】【详解】A乙烯与氯气发生加成反应:CH2 = CH2 + Cl2 CH2ClCH2Cl,没有副产物,可以得到纯净物,A不符合题意;B乙烯与水发生加成反应:CH2 = CH2 + H2O CH3CH2OH,没有副产物,可以得到纯净物,B不符合题意;C光照条件下,等物质的量的氯气与乙烷发生取代

10、反应,会生成一系列的氯代乙烷(一氯乙烷、二氯乙烷、三氯乙烷等)的化合物,且每种氯代乙烷还可能有多种同分异构体,故无法得到纯净的氯乙烷,C符合题意;D浓硝酸与苯发生取代反应反应:,H2O与硝基苯不互溶,可以得到纯净的硝基苯,D不符合题意;故选C。9.下列过程中所发生的化学变化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A. 苯与浓溴水混合后撒入铁粉B. 乙醇、乙酸与浓硫酸混合后加热C. 在加热及镍作催化剂的条件下,苯与氢气反应D. 在加热及铜作催化剂的条件下,乙醇与氧气反应【答案】B【解析】【分析】取代反应是指化合物或有机物分子中任何一个原子或原子团被其它原子或原子团所替代的反应。【详解】A苯与液溴的在FeBr3的催

11、化下可以发生取代反应,反应物必需是液溴,浓溴水不能反应,A不符合题意;B乙醇、乙酸与浓硫酸混合后加热的反应为:CH3COOH+CH3CH2OHCH3COOCH2CH3 +H2O,属于取代反应,B符合题意; C在加热及镍作催化剂的条件下,苯与氢气反应为:,属于加成反应,C不符合题意;D在加热及铜作催化剂的条件下,乙醇与氧气反应为:2CH3CH2OH+O2 2CH3CHO+2H2O,属于氧化反应,D不符合题意;故选B。10.下列关于有机物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油脂有油和脂肪之分,但都属于酯B. 麦芽糖在人体内的水解产物能和银氨溶液发生反应C. 淀粉和纤维素都是多糖,且彻底水解后的产物相同D.

12、 除去乙酸乙酯中的乙酸和乙醇时,先加入足量烧碱溶液,再分液即得乙酸乙酯【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A油脂有油和脂肪之分,都是甘油和高级脂肪酸形成的酯,都属于酯,故A正确;B麦芽糖在人体内的水解产物是葡萄糖,葡萄糖分子中含有醛基,能和银氨溶液发生反应,故B正确;C淀粉和纤维素都是多糖,且彻底水解后的产物相同,都是葡萄糖,故C正确;D除去乙酸乙酯中的乙酸和乙醇时,先加入足量饱和碳酸钠溶液,除去乙酸,溶解乙醇,降低乙酸乙酯在水中的溶解度,静置,再分液即得乙酸乙酯,故D错误;故选D。11.下列有关同系物、同分异构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分子组成相差一个或多个CH2原子团的物质互为同系物B.

13、结构不同,式量相同的物质一定是同分异构体C. 同系物的化学性质相似,同分异构体的化学性质一定不相似D. 正丁烷一氯代物的同分异构体有2种,二氯代物的同分异构体有6种【答案】D【解析】【分析】同系物是是指结构相似、分子组成相差若干个“CH2”原子团的有机化合物;同分异构体是具有相同分子式而结构不同的化合物。【详解】A根据分析同系物除了分子组成相差若干个“CH2”之外,还要求结构相似。比如环己烷(分子式C6H12)与乙烯CH2=CH2(分子式C2H4)相差4个“CH2”,但结构不相似,不是同系物,A错误;B根据分析,同分异构体要求具有相同分子式,而不是相同的相对分子质量(即式量),比如CO和N2相

14、对分子质量都是28,但它们不是同分异构体,B错误;C同系物的由于结构相似,所以化学性质相似;但同分异构体若官能团相同,化学性质也相似,如1-丁烯和2-丁烯是同分异构体,都有碳碳双键的化学性质,C错误;D正丁烷一氯代物的同分异构体有 、 2种,二氯代物的同分异构体有 、 、 、 、 、 6种,D正确;故选D。12.燃料电池广泛应用于航天飞机。以30%KOH溶液为电解质溶液的这种电池在使用时的电极反应如下:H2+2OH-2e-=2H2OO2+2H2O+4e-=4OH-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H2在正极发生氧化反应B. 供电时的总反应为:2H2+O2=2H2OC. 燃料电池是将燃料燃

15、烧时释放出的热能直接转化为电能D. 燃料电池的电极一定是由两种金属组成【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A由电极反应式可知,通入氢气的一极为电池的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A错误;B电池总反应与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一致,供电时的总反应为2H2+O2=2H2O,B正确;C氢氧燃料电池是将化学能直接转变为电能的装置,过程中没有燃料的燃烧,C错误;D燃料电池的电极材料不参加反应,也可以用石墨作电极,D错误;故选B。13.工业上利用氢气与氮气在高温、高压、催化剂作用下制取氨气:N2+3H22NH3,这是一个正反应放热的可逆反应。如果反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A. 使用催化剂是为了加快反应速率,提高生产效率B. 在上述条件下,H2不可能100%的转化为NH3C. 为了提高H2的转化率,应适当提高N2的浓度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