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精选】第四级体力劳动就是在8小时工作日内

上传人:日度 文档编号:167989322 上传时间:2021-02-16 格式:DOC 页数:50 大小:7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优质精选】第四级体力劳动就是在8小时工作日内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优质精选】第四级体力劳动就是在8小时工作日内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优质精选】第四级体力劳动就是在8小时工作日内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优质精选】第四级体力劳动就是在8小时工作日内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优质精选】第四级体力劳动就是在8小时工作日内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优质精选】第四级体力劳动就是在8小时工作日内》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优质精选】第四级体力劳动就是在8小时工作日内(5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如不慎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告知!产假正常为90天,晚育为120天,难产增加15天,产假期间的工资按休产假前最后一个月的工资给付,如果享受生育保险的,保险公司付保险基数部分,差额由公司补给,这部分工资不收个人所得税,产检部分,按规定给报销,额外的检测不给报,住院期间的费用直接走医保。公司不能在孕期吸哺乳期开除女工或减少报酬。正常的产检算正常出勤。第四级体力劳动就是在8小时工作日内,人体的平均能量耗费为2700大卡,净劳动时间为370分钟,相当于“很重”强度劳动。例如,煤厂的煤仓装煤工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386983(国家标准局1983年9月29日发布1984年12月1日起实施)

2、 全文 本标准适用于以体力活动为主的劳动,劳动强度的分级是劳动保护科学管理的依据。 1基本定义 11平均劳动时间率 系指一个工作日内净劳动时间(即除休息和工作中间持续一分钟以上的暂停时间外的全部活动时间)与工作日总时间的比,以百分率表示。通过抽样测定,取其平均值。计算方法见附录A。 12能量代谢率 将某工种一个劳动日内各种活动与休息加以归类,测定各类活动与休息的能量消耗值,并分别乘以从事各该类活动与休息的总时间,合计求得全工作日总能量消耗,再除以工作日总时间,以千焦耳分平方米来表示。 计算方法见附录A。 13劳动强度指数 是区分体力劳动强度等级的指标。由各该工种的平均劳动时间率,乘以系数3,加

3、平均能量代谢率乘以系数7求得。指数大反映劳动强度大,指数小反映劳动强度小。计算方法见附录A。 2体力劳动强度分级 体力劳动强度按劳动强度指数大小分为四级见下表。 体力劳动强度分级表 体力劳动强度级别劳动强度指数 25 21级体力劳动 8小时工作日平均耗能值为35588千焦耳人,劳动时间率为61%,即净劳动时间为293分钟,相当于轻劳动。 22级体力劳动 8小时工作日平均耗能值为55601千焦耳人,劳动时间率为67%,即净劳动时间为320分钟,相当于中等强度劳动。 23级体力劳动 8小时工作日平均耗能值为73102千焦耳人,劳动时间率为73%,即净劳动时间为350分钟,相当于重强度劳动。 24级

4、体力劳动8小时工作日平均耗能值为113044千焦耳人,劳动时间率为77%,即净劳动时间为370分钟,相当于“很重”强度劳动。关于印发劳动部贯彻中国妇女发展纲要(19952000年)实施方案的通知2005年11月24日中国劳动人事网 劳动法 劳动合同法编辑:zhangyingxue出处:【内容分类】 综合【分类细目】 综合性政策法规【时 效 性】 有效【颁布单位】 劳动部【颁布日期】 1996.07.02【实施日期】 1996.07.02【失效日期】 【失效说明】 【标题】 关于印发劳动部贯彻中国妇女发展纲要(19952000年)实施方案的通知【发文号】 劳部发1996215号【主题词】 【正文

5、】 关于印发劳动部贯彻中国妇女发展纲要(19952000年)实施方案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劳动(劳动人事)厅(局):为进一步在劳动领域贯彻落实中国妇女发展纲要(19952000年)(以下简称纲要),劳动部根据纲要的要求,制定了劳动部贯彻中国妇女发展纲要(19952000年)实施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根据实施方案,结合实际情况,统筹规划,制订具体措施,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工作,保证各项工作任务的完成。劳动部一九九六年七月二日劳动部贯彻中国妇女发展纲要(19952000年)实施方案根据中国妇女发展纲要(19952000年)(以下简称纲要)的要求,在劳动领域贯彻实施纲要的基本任务是,

6、扩大妇女就业领域,增加妇女就业人数;加强职业培训,提高妇女职业技能水平;改善劳动条件,落实国家规定的女职工劳动安全卫生标准;改革生育保险制度,实行生育保险费用社会统筹;加大劳动监察力度,依法保障妇女合法劳动权益。为在劳动领域做好纲要的贯彻实施工作,特制定本实施方案。一、扩大妇女就业领域,增加妇女就业人数(一)主要目标:控制妇女失业率,扩大妇女就业领域,开发适合妇女特点的就业方式,促进妇女就业,努力保持女性就业增长幅度不低于男性;采取有力措施,消除对妇女的就业歧视,保障妇女与男子平等的就业权利。(二)政策措施 1.加强执法、监督,保障妇女的就业权益,防止对妇女的就业歧视。认真贯彻劳动法和妇女权益

7、保障法中有关保障妇女平等就业权利和男女同工同酬的规定,通过加强执法监察,规范用人单位的用工行为,监督各类用人单位不得以性别为由拒绝录用妇女或提高对妇女的录用标准,并坚决禁止用人单位招用未满16周岁的女性。结合常规性劳动监察,每年进行一次专项检查,纠正用人单位在用工(特别是涉及女工)方面的违法行为。 2.积极创造条件,实行有利于妇女就业的产业政策,开发适合妇女特点的就业领域和就业方式,为妇女就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协助有关部门共同工作,使妇女就业的产业结构和行业结构趋于合理。协调有关部门和行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兴办劳动密集型企业,努力开发适合妇女就业的工作岗位,拓宽妇女就业渠

8、道。制定相应政策,鼓励和扶助失业、下岗女职工组织起来就业和自谋职业。同时,与有关部门紧密配合,促进乡镇企业和其它非农产业的发展,吸收更多的妇女就业。 3.继续贯彻国务院关于工时的规定,实行灵活的妇女就业形式。根据妇女的就业特点,结合生产实际,开辟非全日制及临时工、小时工、弹性工作等灵活就业形式;鼓励不便从事正常工时工作(如在孕期、产期、哺乳期期间等)的妇女实行阶段性就业;鼓励和引导有条件的用人单位采用家庭工、弹性工作时间等形式安排更多的妇女就业。 4.强化对妇女的就业服务。劳动部门职业介绍机构要做好女性职业介绍服务工作,采取开办妇女就业专场、妇女人才招聘会、妇女职业介绍窗口等形式,为妇女就业提

9、供专门的信息、咨询和指导服务,有条件的地区可为下岗女工提供免费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加强对女性劳动者的就业前训练和转业训练,积极组织失业女工和下岗女工参加培训,为其转业或转岗创造条件;劳服企业要积极组织失业女工和下岗女工开展生产自救;同时,各级劳动部门要积极鼓励和支持社会各方面开办就业服务事业,为妇女提供服务。 5.开展以女性为扶助对象的就业促进项目。在实施“再就业工程”和“农村劳动力跨地区流动有序化工程”的过程中,建立以女性为扶助重点的项目。对工会、妇联等部门开展的针对妇女的就业促进项目给予必要的支持和帮助。其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是把全国妇联在“九五”时期要开展的“巾帼创业”活动,作为“再就

10、业工程”的子项目,对妇联举办的培训活动,及时给予信息和业务指导,并提供相应的职业介绍等项服务;妇联开展的下岗女职工转业训练活动,其经费主要由妇联牵头筹集,确需补贴的,经劳动部门核准后,可运用再就业工程专项经费予以适当支持;对妇联以安置下岗女职工为主兴办的生产自救型企业,经劳动部门认定其性质,经同级税务部门批准,可享受劳服企业有关税收减免政策。确需资金扶持的,经当地劳动部门核准,可从再就业工程专项经费中予以适当的借款扶持。(三)实施步骤 1.1996年,劳动部将与全国政协有关部门、全国总工会、全国妇联联合就下岗女职工实现再就业问题进行调研,共同研究制定促进下岗女工实现再就业以及进一步扩大妇女就业

11、领域、促进妇女就业的具体措施。同时,组织50万困难企业女职工参加再就业活动,并帮助50万失业女职工实现再就业。 2.在“九五”时期,主要是推动各地结合拓宽就业渠道、完善劳动力市场、实施“再就业工程”和“农村劳动力跨地区有序化流动工程”,落实促进妇女就业的各项政策措施,确保各项任务的完成。把促进妇女再就业列为单项统计指标,纳入实施再就业工程的目标责任中去,定期进行检查落实。同时,支持工会、妇联等部门开展促进妇女就业和再就业活动,把有关指导、服务和资金上的扶持政策落实到位,真正促进妇女就业。“九五”期间,通过实施再就业工程,力争平均每年使80万下岗女工和失业妇女受到再就业培训,并帮助其中的70%实

12、现再就业。二、加强职业培训,提高妇女职业技能水平(一)主要目标:到本世纪末,通过组织广大妇女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实用技术培训和技能竞赛,提高妇女的职业技能水平和整体素质,使妇女就业能力和工作能力明显增强。大力提高女青年参加培训的比例,力争将技工学校招收女生的比例由“八五”后期的34%提高到40%左右。同时,对贫困地区妇女进行文化和生产技术培训,使她们掌握一门以上实用技术。(二)政策措施 1.创造条件,增强培训能力,使女性劳动者接受培训的比重有所提高。充分利用现有办学场所,创造条件为开展妇女职业培训提供服务。各类技工学校、职业技术学校、就业训练中心及其它职业培训机构要充分挖掘办学潜力,扩大招生规模

13、。在招生中,除国家规定的有关专业外,应坚持男女平等的录取原则。鼓励和扶持工会、妇联等部门在有条件的地区创办女子技术学校,或与工会、妇联等部门联合举办技工学校及其他职业培训机构。在指导有条件的技工学校和其它职业培训机构建设多功能综合性职业培训基地及职业培训集团化试点的过程中,应督促其对妇女职业培训予以高度重视,积极开设适合妇女就业的专业,利用培训实体的各种培训手段,为妇女培训提供帮助。 2.指导企业在深化改革过程中,探索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企业培训制度,尤其要加强对女职工的培训。优先对下岗女工进行转岗转业培训,使她们掌握至少一种适合新岗位的职业技能。同时,积极开展在职女工培训工作,提高其就业质量。 3.鼓励参加职业培训的妇女,通过职业技能考核鉴定,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以增强其在劳动力市场中的竞争能力。同时,积极组织妇女参加各种职业技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