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清爽 文档编号:167981912 上传时间:2021-02-17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山东省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山东省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山东省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山东省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级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科目试题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哈佛极简中国史写道:“(这一时期)中国的政治呈现出中北部平原上众多小诸侯国和沿着平原边缘围绕着这些小国的、完全自治的诸侯大国共存的局面。”“这一时期”可能为A. 公元前11世纪B. 公元前6世纪C. 公元前3世纪末D. 公元3世纪初【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是对春秋时期的诸侯割据现象的描述,其中春秋时期是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这段历史时期,因此B正确;结合上述分析可知ACD错误,排除。故选B。2. 有学者认为,早期中国从“猴山结构”的松散联邦,逐渐发展到西周的分封制,再经过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

2、变革,最终发展为秦汉中央集权大帝国。这反映出早期中国A. 政权由松散趋向严密B. 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完善C. 思想由多元趋向统一D. 宗法血缘制度土崩瓦解【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松散联邦逐渐发展到西周的分封制再经过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变革最终发展为秦汉中央集权大帝国”可知,体现的是政权由松散趋向严密。故答案为A项。B项,先秦时期尚未确立中央集权制度,排除;C项,思想由多元走向统一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春秋战国时期,随着诸侯割据混战,宗法分封制逐渐走向崩溃,排除。3. 宋代中央名义上的司法部门是刑部,但实际上大理寺、御史台甚至开封府都拥有复核的司法权,皇帝也经常参与诉讼案,另外还设立

3、登闻鼓院、登闻检院、理检院等机构受理直接诉讼。这一诉讼制度A. 有利于司法审判的客观公正B. 强化了君主对司法权的控制C. 根本目的是彰显法律的权威D. 有力保证了社会秩序的稳定【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可知,宋代有多个机构和部门参与司法审判过程,这有利于司法审判的客观公正,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宋代对司法权的分散,除了皇帝之外还有多个机构和部分参与司法审判,直接受理诉讼,不是强化君主对司法权的控制;C选项错误,这一诉讼制度的根本目的是强化皇权,并非彰显法律的权威;D选项错误,这一诉讼制度近乎繁琐,容易导致诉讼迟延、司法腐败等问题,不能确保社会秩序的稳定。故正确答案为

4、A选项。4. 辽史百官制记载:“太宗兼制中国,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这说明辽政权A. 实行民族分化的政策B. 因俗而治,缓和矛盾C. 没有统一全国的政制D. 辽人治辽,汉人治汉【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辽政权对地处长城内外社会经济和政治落差较大的不同民族与地区实行“因俗而治”,即以奴隶制统治契丹广大畜牧业地区,以封建制统治较为发达的汉人农业生产地区。这既有利于契丹的进步和强大,也使具有先进的封建生产方式的地区得到继续发展,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辽政权实行“因俗而治”的开

5、明民族政策,并未实行民族分化政策;C选项错误,辽政权“因俗而治”,并非没有统一全国的政制;D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按照契丹国制和汉制分别治理南北地区,不是让本民族治理本民族事务。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5. 当代著名史家杜维运先生说:“历史叙事与历史解释是历史的两大要素。所谓历史叙事,一般来讲,是叙述以往发生过的事件。历史解释大致是阐明历史发展的轨迹及其意义所在。”下列属于历史解释的是A. (晋)六卿欲弱公室,乃遂以法尽灭其族,而分其邑为十县B. 叔孙通为刘邦设计礼仪,使君臣尊卑差别犹如天壤之别C. (汉代)列侯所食县曰国,皇太后、皇后、公主所食曰邑D. 皇帝兼并天下诸侯,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

6、守、尉、监【答案】B【解析】“遂以法尽灭其族,而分其邑为十县”属于历史叙事,故A错误;“使君臣尊卑差别犹如天壤之别”属于历史解释,故B正确;“列侯所食县曰国,皇太后、皇后、公主所食曰邑”属于历史叙事,故C错误;“兼并天下诸侯,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也属于历史叙事,故D错误。故选B。6. 下表为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简表,据此可知时期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金元明清高层政区州路行省布政使司省统县政区郡郡州州路、府、州府、直隶州/州府、直隶州县级政区县县县县县县州、县A. 行政区层级的调整促进了地方的自主性B. 县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稳定的一级政区C. 中央行政体制不断调整加强对地方控制D. 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呈

7、现出日渐激化趋势【答案】B【解析】【详解】由表格信息可知,从秦汉到明清,中国地方行政区划中高层政区变动最明显,统县政区其次,而县级政区几乎未动,这说明县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稳定的一级政区,故B项正确;中国古代行政区层级调整的目的是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故A项错误;表格体现的是地方行政区划,不是中央行政体制的调整,故C项错误;表格未涉及中央体制,无法体现出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故D项错误。【点睛】表格类选择题解题的关键,首先是高度注意表格中的变化趋势,其次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即可。7. 1951年,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央委员会原主席成思危说:西方的政党制度是打“橄榄球”,一定要把对方压倒。我们的政党制度是“唱

8、大合唱”。这里的“大合唱”指的是A. 民主党派在新中国取得合法地位B. 各民主党派直接参与政府管理C.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D.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材料认为中国民主党派不是“政治花瓶”而是“政党制度是唱大合唱”,结合已学可判断出材料主要强调的是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故选C;民主党派在新中国取得了合法地位与题干的主旨无关,排除A;各民主党派不直接参与政府管理,坚持中共的执政党地位,B错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不是政党制度,D错误。8. 美国宪法规定:总统可以否决国会通过的法案,退还国会复议,如国会在规定期限(10

9、天)届满之前休会,总统就可以把法案搁置不理,装进自己的口袋,使法案自行无效,这就是所谓的口袋否决权,据统计,历届美国总统使用这种特殊的否决方式700次以上。这一规定体现了A. 权力制衡体制遭到破坏B. 行政权对立法权的制约C. 总统实际权力大于国会D. 总统与国会矛盾激化【答案】B【解析】【详解】总统行使口袋否决权体现的是行政权对立法权的制约,B选项符合题意。材料体现的是行政权对立法权的制约,A选项排除。美国三权分立体现的是权力的制约与平衡,C选项排除。D选项说法明显错误,排除。9. “它经过民主程序最终完成了国家建构的过程。它的里程碑作用表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制度是最适合中国

10、国情的民主法治制度,是国家长治久安,蓬勃发展的重要保证”。“它”A. 增强了临时宪法的作用B. 推动了经济建设的开展C. 反映了基层民主的创新D. 体现了多党合作的特点【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经过民主程序最终完成了国家建构的过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制度”可知,这里描述的是1954年宪法,因为这一宪法是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制定的,是社会主义宪法,符合民主程序。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一宪法颁布之后,推动了我国经济建设的开展,B正确;1954年宪法不是临时宪法,排除A;1954年宪法是国家根本大法,不是基层民主的创新,排除C;政协制度体现了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特征,排除

11、D。10. 英国学者罗威尔指出:“(光荣革命后)下议院逐渐把国王的权力纳入自己的掌握之中,可是它虽然这样做,却没有严重削弱国王在法律上的权力。所以,国王在法律上仍旧具有他的前辈们所具有的特征。”该学者意在说明当时英国A. 国王在立法上拥有巨大权力B. 君主立宪制需要进一步完善C. 虚位君主制得到法律的认可D. 国家权力结构实现分权制衡【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信息是,光荣革命“没有严重削弱国王在法律上的权力”。这说明当时英国的君主立宪制还不完善,故B正确;材料没有强调国王在立法上拥有巨大权力,故A错误;材料体现不出法律认可虚位君主制,故C错误;材料不能说明英国实现了分权制衡,故D错误。11

12、. 撒切尔曾说:“英国文官制度的绝对专业化,使得政府能够在最低的差错和最高的效率的情况下运转自如。这个制度足以让采用不同制度的其他国家羡慕不已。”据此可推知,文官制度A. 容易滋生官僚习气B. 提高了国家治理能力C. 触碰了资本主义基本制度D. 借鉴了中国的科举制【答案】B【解析】【详解】据材料可知,题干主旨描述了英国的文官制度具有很强的优越性,提高了治理国家的能力,B正确;容易滋生官僚习气和触碰了资本主义基本制度是西方文官制度的局限性,A、C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西方文官制度借鉴了中国的科举制,但是其优越性是自身不断发展完善的结果,与科举制没有直接的关系,排除D。12. 1901年,清廷谕

13、令各省科举考试在能够解说四书五经的同时,也要有论述中国历史、政治及西学政治、艺学的“策论”,废除八股文章;将各省、府、州县的书院改设大、中、小学堂,学生毕业后可取得功名;选派留学生出国留学,毕业后分别赏给进士、举人出身。这反映当时A 教育近代化开始起步B. “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教育方针C. 科举制度宣告终结D. 中国教育呈现新旧交替的发展特征【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题干中既有“留学生”,又有“进士、举人出身”等信息,可知此时中国教育新旧并存,D项正确。中国教育近代化起步于洋务运动时期,排除A。“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是新

14、文化运动时期蔡元培任北大校长时实施的,B项错误。中国正式废除科举考试是在1905年,C错误。考点:近代中国的教育事业20世纪初的近代教育中国教育呈现新旧交替的发展特征13. 英国“在1855年至1870年的文官制度改革期间最大胆的举措是借鉴和采用了中国科举制度原则,对英国文官录用制度作出了革命性的变革”,孙中山因此认为:“中国的考试制度,就是世界最好的制度”。持此观点的理由是中国科举制度A. 公开考试,公正、择优录取体现了自由竞争原则B. 以儒家经典为考试内容,光大了儒学C. 统一了知识分子的思想,便于巩固中央集权D. 创立于中国古代隋唐时期【答案】A【解析】【详解】英国只是借鉴和采用了中国科

15、举制度原则,其理由是利用这种考试方法选拔官员的制度体现了一定的公正和自由竞争的原则,故选A项;以儒家经典为考试内容是基于维护封建专制统治,不符合资产阶级的治国理念,排除B项;“统一了知识分子的思想”不符合思想自由原则,排除C项;高度评价科举制不是因为科举制创立于隋唐时期,排除D项。14. 200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明确规定录用担任主任科员以下及其他相当职务层次非领导职务公务员,采用公开考试、严格考察、平等竞争、择优录用的办法。这说明( )A. 改革开放进入全面深化新时期B. 全国人大是我国最高权力机关C. 公务员考录进入法制化轨道D. 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答案】C【解析】【详解】用专门立法来规范公务员考试录取工作,说明公务员考录进入法制化轨道,故选C项;2005年我国尚未进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新时期,排除A项;材料并未说明全国人大是我国最高权力机关,排除B项;材料与市场经济体制无关,排除D项。15. 下表是台湾学者林满红所著的银线:19世纪的世界与中国一书中有关近代中国赋税的内容下列对表格中信息的解读,正确的是A. 自然经济始终占统治地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