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聊城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清爽 文档编号:167981889 上传时间:2021-02-16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2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聊城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山东省聊城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山东省聊城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山东省聊城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山东省聊城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聊城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聊城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 Word版含解析(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东省聊城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 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县区和科类填写到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 上。2.第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3.第卷必须用0.5 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日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第I卷 选择题(50分)2020年9月27日11时23分,我国在太原(112.5E,37.9N)卫星发射中

2、心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以一箭双星的方式成功发射环境减灾二号A、B卫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 本次环境减灾卫星发射时,太原当地( )A. 物体影子为一天中最短B. 太阳仍位于南偏东方向C. 物体影子朝向东北方向D. 太阳已位于南偏西方向2. 在澳大利亚悉尼(150E,34S)留学的小明想观看本次卫星发射直播,他打开电视的时间应为当地( )A. 9月27日13时53分B. 9月27日9时23分C. 9月27日13时23分D. 9月27日9时53分3. 本次卫星发射后,三个月内( )A. 北京物体正午影长先变长后变短B. 地球公转速度先变慢后变快C. 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且向南移D. 太原昼短夜长

3、且昼一直变短【答案】1. B 2. C 3. A【解析】【分析】【1题详解】太原经度为112.5E,与120E相差7.5,时间比北京时间晚半个小时,所以卫星发射时,太阳当地的时间约为10时53分,尚未到达当地正午,太阳仍位于南偏东方向,物体影子朝向西北方向,物体影子并不是一天中最短(当地正午12点最短),B正确,ACD错,故选B。【2题详解】150E位于120E以东,地方时比北京时间早2小时,卫星发射直播的北京时间为9月27日11时23分,悉尼当地此时的时间为9月27日13时23分,故选C。【3题详解】该日为9与27日,本次卫星发射后三个月内太阳直射点先向南移,后向北移(注意经过了冬至日),北

4、京正午太阳高度角先减小后增大,正午物影先变长后变短,A正确,C错;日期逐渐接近1月份,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加快,B错;太原昼短夜长,但昼先变短,后变长,D错。故选A。【点睛】地球上昼夜长短变化规律: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昼长夜短,且该半球出现极昼现象;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哪个半球昼渐长,夜渐短。经过 18天、1250多公里的风雪跋涉和沿途科考,中国第35次南极科考队昆仑队16 名队员于当地时间2019年1月4日顺利抵达南极昆仑站(802501S,770658E),队员们沿途进行了雪冰样品采集、冰流速测量等科考活动。下图为1月5日当地时间10时在昆仑站上拍摄的自动监测设备及其日影图,据

5、此完成下面小题。4. 图示时刻( )A. 北京时间约为6 时B. 伦敦和上海日期相同C. 赤道上东半球大部分为黑夜D. 我国东部沿海吹陆风5. 下次出现与上图示意日影完全相同的日期,可能为( )A. 6 月9日B. 7月5日C. 10 月5日D. 12月9日【答案】4. B 5. D【解析】【分析】【4题详解】结合昆仑站经度信息可知,当地位于东5区,此时北京时间约为13时,A错;此时伦敦时间大致是5时(同一天),伦敦和上海日期相同,B正确;此时赤道上是白天的经度范围为15E向东至165W,东半球范围为20W向东至160E,所以赤道上东半球部分大部分是白天,C错;此时北京时间为13时,我国东部沿

6、海地区为白天,且处于一天中气温最高时刻附近,陆地气温较高,气压较低,海洋上空为高压,吹海风的可能性大,D错。故选B。【5题详解】下一次与图示日影相同的日期,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度与该日所在的纬度相同。该日为1月5日,上一次与图示日影相同的日期与1月5日关于冬至日对称,1月5日与12月22日(冬至日)相差13天,所以上一次与图示日影相同的日期为2018年12月9日,所以下一次与图示日影相同的日期为2019年12月9日,故选D。【点睛】本题的第2小题可借助下图进行理解,日影完全相同意味着太阳直射点位置相同,由此可推测日期的分布:盐风化是含盐溶液渗透到岩石表层的空隙或微裂隙中,因蒸发过饱和而导致盐类结

7、晶,盐结晶膨胀而导致的岩石露头表面颗粒分解或脱落,地貌上形成大小不等的风化穴的作用过程。下图示意甘肃酒泉某地红色砂岩露头的盐风化穴,该地平均年降水量仅为84mm。据此完成下面小题。6. 下列不属于盐风化形成条件的是( )A. 干湿交替环境B. 含有孔隙的岩石C. 可溶性盐类物质D. 坡度较陡的地势7. 下列地理事象,可能是因盐风化作用形成的是( )A. 南岭地区花岗岩的球状风化B. 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C. 敦煌莫高窟壁画的风化剥落D. 云南岩溶地貌的发育【答案】6. D 7. C【解析】【分析】【6题详解】由题干“盐风化是因盐结晶膨胀而导致的岩石表面颗粒分解或脱落的物理风化作用”可知,盐风化需

8、要盐分结晶;可溶性盐类物质溶于水,在岩石空隙中汇聚,水分随蒸发排出,盐分结晶,故需要可溶性盐类物质、含有孔隙的岩石和干湿交替的环境,地势陡缓对盐风化无明显影响,根据题意可知,D正确。故选D。【7题详解】由材料可知,盐风化主要出现在西北干旱气候区和东部海岸带,四个地区中敦煌莫高窟位于我国西北干旱气候区,当地降水少,昼夜温差大,风化作用明显,地表盐分多,故可能受到盐风化的影响较大,C正确。南岭地区、黄土高原地区、云南岩溶地貌区降水多,地表盐分少,盐风化作用影响小,AB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地质作用中外力作用的相关知识。同一岩层顶部海拔相同点的连线称为构造等高线,下图为某区域的构造等高

9、线和地形等高线示意图(单位米)。读图完成下面小题。8. 图示构造地貌是( )A. 背斜谷地B. 背斜山脊C. 向斜谷地D. 向斜山脊9. 甲处地下岩层的埋藏深度最大可能是( )A. 340米B. 349 米C. 359米D. 339米【答案】8. C 9. D【解析】【分析】【8题详解】同一岩层顶部海拔相同点的连线称为构造等高线,根据构造等高线形态,构造线凸向数值大处,是向斜构造;地形等高线向高值方向凸出,为谷地,C正确。故选C。【9题详解】图中甲处岩层的海拔为60m,对应地表的海拔为390-400m之间,那么该岩层的埋藏深度应为330m-340m之间,D正确。故选D。【点睛】等值线一般特征:

10、同线等值;同图等距;闭合不想交;密陡疏缓;凸高为低,凸低为高。天坑是在碳酸盐岩地区由溶洞大厅形成的,且与或曾与地下河溶洞相通的特大型漏斗。通俗理解,天坑其实就是一个巨大的陷坑。2019 年我国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那坡县发现大型天坑群,这是我国境内发现的又一世界级天坑群。下图的a为其中一个天坑,图b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0. 下述正确的是( )A. 坑壁岩石类型同图b 的丁B. 坑底植被属于常绿硬叶林C. 坑壁陡峭、底部草木丛生D. 天坑高差大、水能较丰富11. 下列能够正确表示形成天坑景观地质作用过程的是( )A. B. C. D. 【答案】10. C 11. D【解析】【分

11、析】【10题详解】由文字材料可知,天坑为喀斯特地貌,坑壁岩石应属于沉积岩,图b中丙由沉积物形成,为沉积岩,故A选项错误;该地位于广西,坑底植被属于常绿阔叶林,故B选项错误;天坑坑壁陡峭,底部稍平,土层稍厚,结合图示信息可知,底部草木丛生,故C选项正确;天坑高差大,但无河流发育,水能缺乏,故D选项错误。故选C选项。【11题详解】结合喀斯特地貌形成过程,推断天坑景观形成过程如下:该区域需要沉积物在沉积作用下形成沉积岩,之后地壳抬升,沉积岩(喀斯特地区多为石灰岩)出露地表,接受流水侵蚀,逐渐形成天坑景观。图b中为沉积作用,为地壳抬升,表示外力侵蚀作用,故D选项正确,ABC选项错误;为岩浆侵入,冷却凝

12、固;为侵入型岩浆岩;为变质作用;为重熔再生。故选D选项。【点睛】通过天坑这种喀斯特地貌将其联系岩石圈物质循环知识点,要对课本喀斯特地貌是如何形成的知识点理解和三大类岩石的变化过程的了解,并结合文字材料给出的广西区域,熟悉广西区域特征,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能力,侧重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核心素养的考查。秦岭山地是古老的褶皱断层山地。地质历史时期,秦岭造山带属于扬子板块北缘,而后分裂出秦岭板块,导致秦岭造山带出现了三个板块共存的格局。北秦岭早在4亿年前就已上升为陆地,遭受剥蚀,山脉主脊偏于北侧,河流深切,形成许多峡谷。南秦岭却淹于海水中,接受沉积。在距今3.75 亿年的地壳运动中

13、,南秦岭隆起,露出海面。下图示意秦岭地质历史时期构造。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2. 据图推断,秦岭的主要成因是( )A. 扬子板块断裂下陷,南秦岭形成地垒B. 华北板块向扬子板块俯冲,地壳隆起C. 位于板块张裂地带,海底火山灰堆积D. 陆地多河流发育,泥沙在半深海沉积13. 勉略洋( )A. 洋面不断扩大B. 洋壳稳定C. 多玄武岩D. 多珊瑚岛【答案】12. B 13. C【解析】【分析】【12题详解】根据图示板块运动可知,华北板块向扬子板块俯冲,导致位于两大板块之间的地壳抬升,形成秦岭山脉。B正确,ACD错误。故选 B。【13题详解】据图可知,勉略洋洋底位于南秦岭与扬子板块内部相交接的部位,附

14、近有岩浆喷出洋壳,岩浆活动频繁,洋壳不稳定,故B错。岩浆喷出洋壳冷却凝固后可能形成玄武岩,可能存在火山岛,而不是珊瑚岛,故C对,D错。勉略洋地区未来会演变成陆地,故A错。故选 C。【点睛】本题考查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解题的关键是根据材料和图表信息进行分析得出正确答案。在温度等其它因子相近的情况下,湿空气比干空气密度小,当干空气向湿空气移动时,会将湿空气强迫抬升,形成类似冷锋的天气过程。这类锋线过境会出现湿度的显著下降(温度不会明显下降),因此称为干线。下图示意某区域近地面天气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4. 此时图示地区的天气系统是( )A. 北半球气旋B. 北半球反气旋C. 南半球气旋D. 南半

15、球反气旋15. 图中甲乙丙丁四处中最可能形成“干线”的是( )A. 甲处附近B. 乙处附近C. 丙处附近D. 丁处附近16. 此时乙线附近( )A. 温差较大B. 湿度降低C. 气流下沉D. 温度降低【答案】14. A 15. B 16. B【解析】【分析】【14题详解】根据图中温度分布特征可知,该区域温度大致南部高,北部低,由此可判断该天气系统位于北半球,排除CD;根据图中风矢信息可知,该区域空气大致从四周向中部逆时针辐合,属于北半球气旋,A正确,B错,故选A。【15题详解】注意材料信息“在温度等其他因子相近的情况下”,读图可知,甲、丙、丁南北两侧温度差异较大,不会形成“干线”,ACD错;乙东西两侧空气温度差异相近,且乙西侧盛行西南风,空气较干燥,东侧盛行东南风,空气从海洋经过,水汽含量较大,湿度较高,干空气将湿空气强迫抬升,形成“干线”,B正确,故选B。【16题详解】结合上题分析可知,乙附近形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