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福建文化发展问题思考

上传人:风****你 文档编号:167805808 上传时间:2021-02-1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编]福建文化发展问题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精编]福建文化发展问题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精编]福建文化发展问题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精编]福建文化发展问题思考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精编]福建文化发展问题思考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编]福建文化发展问题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编]福建文化发展问题思考(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福建文化发展问题思考一、主要问题 1、对福建传统历史文化的特质缺少更深入的思考与探讨。福建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独具品格,在古代历史尤其是福建改革开放进程中不断得到增强和提升。不过,在全球化浪潮和开放的世界里,我们逐渐忽视了对福建传统文化特质的进一步发掘。比如,今天我们已经不怎么谈闽学了,就连学术界也只是把闽学作为众多古代思想流派中的一支来对待。即使是在一些高校的人文社会科学院系,对闽学为何许学说,知之者不多。殊不知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主干的儒学,正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与福建社会人文相适应,并以福建学者为主体创建起闽学之后,才走上了复兴的道路。其中的朱子文化,更是需要我们深入挖掘和充分利用保护的传统文

2、化遗产。正因为有了以朱子文化为代表的闽学这一具有鲜明地域特点的传统儒学集大成思想,才使福建文化在宋末中国文化重心由北向南转移过程中突显出区域优势,并成为承接中国文化中心的主要思想体系。2009年5月6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强调提出要重点保护发展朱子文化,这是朱子文化第一次写进国家文件,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朱子文化的重视。这样一个福建土生土长并在中国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传统历史文化,长期以来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 2、文化事业取得较大成就,但缺少更大作为。从群众性文化事业来看,福建省及下属各市、县都作了较大投入,但投入基本上采用的是行政区域分化、人均

3、等比较传统的办法,结果是文化设备占有和文化消费苦乐不均,同时不可避免地造成资源的浪费这种投入是同质化投入,各级各地的群众性文化事业工作都在低水平循环着;同时,在很多地方脱离了福建本土区域的民俗文化元素,成了一种缺少鲜明特色的“大杂烩”。而在“非群众性文化事业”方面,文化事业在许多方面与相应的文化产业脱节,无法从后者中汲取养分,形式滞后,其主要的作用往往表现在接受上级布置的各种任务而忽略了自身还需要承担的其他职责。这就使得这类文化事业从创作到产出再到传播,很大程度上局限于“自娱自乐”,相关团体和个人更多地注重职称、奖项评选而与现实的文化需求始终隔着一定的距离。 3、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不足,错失领

4、先发展机遇。从量化指标来看,福建省文化产业在全国31个省市中排名第10,虽然福建省近几年来,文化产业发展速度较快,2012年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甚至达到5.1%(文化产业增加值在当年GDP中的比重大于5%,便算确立了文化产业的支柱产业地位),但与上海、广东、江苏、浙江、北京、山东等地相比差距较大,位于文化产业发展的第二方阵。此外,我们还应当看到5%的指标不仅取决于地域文化产业增加值,还取决于GDP的大小。如果该区域文化产业增加值较高,但是GDP值更大,则文化产业在该区域可能不算是真正的支柱产业,但是从区域的横向比较来看,其文化竞争力可能很强。我们有必要以这样一种思路来审视福建省和其他省份的文化产

5、业发展实际情况。提到文化产业,人们首先想到的可能是传媒产业。在这方面,福建由于各种原因与同样是改革开放排头兵的广东省在起步阶段就差距巨大,到目前为止,福建省甚至拿不出一个传媒集团可以与广东的南方广播影视传媒集团、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深圳报业集团、广州日报报业集团、羊城晚报报业集团中的任何一个,在业绩和规模上相对等。而且,除了福建广播影视传媒集团,其他几个传媒集团大都采用依托党报加都市报、晚报纸媒品牌的模式存在,受到过强的地域竞争限制和内容限制,很难完全遵循市场规律、新媒体成长规律来考量自身的发展定位。在传媒集团发展上局限于这种模式,很大程度上把自己的竞争力困在了福建,把这一领域的领先发展可能始终

6、让予他人,更不用谈进一步把握当前传媒转型机遇问题。福建的电影、电视等行业在全国竞争中全面落后,也是不容否认的事实。在湖南、东方(上海)、江苏、天津、浙江、广东、安徽等地方卫视你追我赶的竞争态势下,福建电视行业在品味格调、内容制作、栏目策划、炒作手法等方面基本上没有较大的进取表现。在代表新兴产业发展方向的创意文化产业方面,公允地说,福建筹划较早、用力较深,呈现出了一定的发展气势,但由于基础和其他条件方面的因素,福建与上海、北京、香港、广东等领头羊差距仍然明显。在互联网产业领域,福建虽然涌现了以星网锐捷为代表的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互联网企业,整体上实力仍有待提高。 4、公共文化建设方面一定程度上存

7、在着管理跟不上形势发展要求的问题。(1)文化管理不够精细化、专业化,尤其是在一些行业中存在着管理手段等同于工业管理的现象,导致基层部门格外注重数字化政绩,而不去顾及文化建设的长期性,不愿在民俗保护和公共文化设施建造方面投入较多的资源;(2)公共文化资金特别是扶持性资金的权宜性和应急性特征明显。这有悖于需要长期、持续推进的文化保护。公共文化资金支出重点,往往随当地领导人注意力和兴趣的变化而改变,会造成保护和促进效果的不可持续;(3)尚未形成传统文化和民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与文化产业化发展相结合的有效机制和模式,传统文化和民俗文化面临弱化的局面。一些地方通过发展旅游业的方式来保护传统文化和民俗文化,

8、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传统文化和民俗文化项目都适合开发成旅游项目,在有些项目上开发就等于破坏。 5、文化资源分布不均衡,农村文化发展欲振乏力现象依然存在。(1)文化投入与文化发展新要求之间存在较大差距。一方面随着文化建设重要性的提高,福建省各地农村亦提出了更新更高的文化发展目标;另一方面与这种目标相反差的是,各地用于农村文化发展的投入相对滞后。(2)农村文化发展普遍缺乏文化产业的有力支撑。福建省文化产业发展布局主要集中在经济发展较快的城市地带,2012年仅福州、厦门、泉州三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就占了福建省文化产业比重的66.3%,可想而知,农村文化产业发展在福建省的布局情况了。(3)先进文化

9、的逐步普及与腐朽文化存在明显反差。近些年来,惠农政策宣传活动、乡风文明建设活动使党的政策、科技、文化进村入户,不断普及。但一些求神问卦、打牌赌博等腐朽,在农村仍有滋长蔓延之势。 二、对策建议 当前的文化发展是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梦相融合的过程,因此构想福建文化发展之战略,必须具有面向全国之文化与文明自觉和责任感,努力成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主力省份;必须既有跨越发展之思维又要显示福建本土传统之优势。 1、可以明确提出开创新的陆、海兼备的福建文化发展方向。从中国文化发展的基本趋向来看,由于历史发展中的生产技术、环境交流对象等诸多因素的作用,中国的文明中心与区域发展兴衰嬗递、曲折多变,走过了一条

10、由内地向沿海迁移的缓慢进程。未来的方向一定是建设陆、海兼备的新世纪文明,而福建地处东南沿海,客观上具备着引领这一文化发展方向的优势地理位置。历史上,福建文化虽然同样是内地中原文化的延伸扩展,但走向海洋的尝试一直没有停止过。从传统文化的机理上看,闽学作为一种主张积极入世的儒家思想并不是学院式的遁世暝想,而是调理内外关系的理性思考;船政文化更是一种直面海洋,以海洋为其根本内涵的文化传统;而福建沿海的其他地域文化也是从不排斥对“水”与“海”的吸收与开发。陆、海兼备的文化发展方向是福建最根本的文化特征,它深植于自己的历史,深植于闽学、船政文化、客家文化、妈祖文化,以及其他各个地域传统文化,但这还只是一

11、种基础。要从一种自在的形态变成一种自觉的形态,需要我们付出更大的努力。 2、对闽学及其他福建传统历史文化,要深入思考和研究其中的优秀思想和人文特征与现代文化的关系。比如,我们对闽学的继承和研究,并不是为了夸大闽学思想中所包含的某些不为特定的历史时期和社会形态所限定的恒常价值,在解决人类文化发展中所遭遇的普遍性问题方面可能发生的影响和作用,而是更多地通过对闽学家所阐发的义理命题的学术探讨,通过对他们提出的“家国天下”意识和接续“斯文”、承担“道统”的文化使命的透悟,在文化的方向上为当今的和谐文化建设提供历史资源性的思想架构。在此种意义上,传统儒家思想中的“内圣外王”仍然可以讲,朱熹一直主张的“主

12、敬涵养”和“格物穷理”等也都可以讲,但已经不是就个体实践方面所谓由内而外、由道德而事功的涵义上讲,而只是在十分宽泛的意义上讲;是就历史发展的长过程而言,超越的文化理念终将对现实社会的发展演变产生某种规范作用的意义上讲。加强对传统文化的重视,我们至少应当确立这样一种观念:闽学不仅能为封建专制服务,也能为现代社会服务。闽学中有跨越时代的至理,例如,反对迷信,重视现世;反对愚民,重视知识;反对暴力,推重秩序;反对逐利,崇尚诚信,等等。按照著名学者周有光的观点,现代发展是地区传统文化和国际现代文化相辅相成的“双文化”时代。为此,我们没有理由忽视闽学以及福建其他传统历史文化,如闽越文化、客家文化、船政文

13、化等,尤其是要深刻地意识到,福建发展的真正价值正在于闽学及其其他区域传统文化与现代相契中共生,福建未来发展战略的制定,应保持足够的文化自觉。当前,对于传统历史文化,我们可以择其要者而有所侧重地予以研究和推介。比如朱子文化,它产生、繁衍于福建文化,是儒家文化与福建社会文化相互交融相互激荡的结果。朱子文化的数百年传承及其与各种文化样式和流派的交流与交融,不仅体现了朱子文化的生命力和包容性,也说明其内在的普适性和广泛性。因此,对朱子文化精髓给予现代化解释,赋予时代特征,形成与各种文化体系,甚至与西方主流价值可以同等层面对话的朱子文化主流价值,既是对党的十八大“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

14、统文化”的贯彻执行,也是进一步推动朱子文化与福建文化再构建过程有机结合的重要内容,是福建文化取得更为广泛共识的重要路径,尤其是在道德理想层面上,我们应当自信有十分充分的传统文化资源可以倚靠。 3、扩大文化影响力,走具有福建本土特点的发展之路。一个区域的文化影响力,其根源在于这个区域的传统和它的精神风貌。一个时期以来,我们一直把发展文化的重心放在扩张文化生产部门和推出更多文化产品方面,目前绝大部分领域的文化产品供应趋近于或已经处于饱和状态。在人们对文化产品的消费不同于物质产品消费、是非刚性需求的情况下,如果我们不能提供让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精品,如果我们不能更多地生产没有任何本土文化特征的产品,就

15、很容易造成表面上文化消费能力的下降,使福建的文化产品无法展现独特的竞争优势。云南是个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的省份,其文化竞争力排名比较靠前很大程度上依赖发挥其省内特色文化资源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当前仅从竞争日益加剧的文化产业发展出路来看,一方面文化企业的严重两极分化造成精品和本土化产品短缺,另一方面大量的同质化经营又带来严重的产能过剩。在这种情况下,文化产业将迎来大规模洗牌和兼并重组浪潮,福建文化企业应该把握机遇提升核心竞争力,尤其是要致力于做大做强具有福建省文化特色的骨干企业,努力使自己站立于潮头。 4公共文化建设,政府的主导作用依然不可或缺。政府首先应该做好文化服务的提供者,大力发展公共文化事业。

16、文化事业发展是文化产业繁荣的前提,没有良好的文化事业做基础,文化产业的发展就是空中楼阁。比如,一个地方要发展戏剧产业,前提是这个地方要有足够多的群众喜欢看戏,而想要培育群众对戏曲的爱好,地方政府就应该大力发展与戏曲相关的公共文化事业。尤其需要指出的是,目前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成,重点和难点在基层在农村,也就是必须要有更多的财力、物力投向基层,把更多的资源引向农村。而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正视和解决两个问题:(1)农村文化建设操作层面的不完善农村建设主体的流失导致农村文化建设的主体缺失,仅仅靠妇女和老人难以担当起农村文化建设的任务。农村的文化建设需要乡村精英、村官、基层政府的共同努力;(2)大众媒体所传播的内容与农民的生产、生活相关的内容在数量上还不能充分满足农民的需求,无论是生活在农村还是城市的农民,他们每天看的电视、听的广播、浏览的互联网获取的信息与城市人看的没什么两样。就这点而言,政府部门应当进一步激发农村群众参与和发展文化的活力,让他们逐步成为文化创作、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