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高职生思想品德教育论文3篇

上传人:风****你 文档编号:167802549 上传时间:2021-02-16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编]高职生思想品德教育论文3篇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精编]高职生思想品德教育论文3篇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精编]高职生思想品德教育论文3篇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精编]高职生思想品德教育论文3篇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精编]高职生思想品德教育论文3篇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编]高职生思想品德教育论文3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编]高职生思想品德教育论文3篇(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职生思想品德教育论文3篇第一篇 一、诚信做人,加强诚信教育有助于高职生学会为人处世 中国古人认为:人无信不立。诚实守信是为人之本,也是中华传统美德。圣经中说:“诚信比财富更有价值”。从伦理的角度看,“诚”作为一个道德范畴,主要是指真实无妄、诚实不欺,它既是一项做人的道德准则,也是道德修养的重要内容。当代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诚信状况将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从总体来看,高职生的诚信状况是好的,是积极向上的,然而近些年来,高职生诚信缺失的现象越来越突出:考试作弊屡禁不止;信用意识缺乏,拖欠助学贷款;人际关系淡漠,自我意识强烈。在现阶段加强对高职生的诚信教育

2、,提高大学生的诚信意识,是迫在眉睫的一项任务。要在高校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必须强化这一内容,将诚信教育渗透到日常学习、活动、生活当中,督促高职生“诚信立言、诚信修身,诚信待人,诚信做事”,这将会为他们走向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高职生诚信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高校要从创新诚信教育理念,建立诚信教育体系,构建校园诚信信用体系三个方面构建科学合理可行的诚信教育体系,突出政治诚信、学习科研诚信、交往诚信、经济诚信、就业诚信、职业诚信等重点内容,使高校诚信教育更具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切实使大学生都能在诚信教育下得到修炼和收获,在未来职业发展中更好的存身立命,更好的为人处世。 二、感恩回馈,加强感恩教育将引

3、导高职生懂得回报他人和社会 “感恩”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为:“对别人所给的帮助表示感谢”。也有学者提出所谓“感恩”就是对自然、社会和他人给自己的恩惠和方便的由衷认可,并真诚回报的一种认识情感和行为。所谓“感恩教育”,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和手段,通过一定的感恩教育内容对受教育者实施的识恩、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还有学者认为,“感恩教育就是教育者遵循德育规律,通过有效的方法与手段,引导受教育者培养感恩意识,在个人和社会许可的范围内报恩于行的系列活动过程”。笔者认为,“感恩”和“感恩教育”无论如何定义,其关键词就是“感激,感谢”,其深层次的含义就是将“感激,感谢”付之于报恩的

4、行动。实质上,感恩教育就是通过行之有效的教育方式,对受教育的个体施加影响,使之产生一种特殊情感,从而化作一系列回报行动的动力,其内在逻辑则是:蕴情感悟筹谋践行升华。感恩并非生而知之、与生俱来的,需要教育的引导和环境的影响,使受教育者形成一种感恩的心态、品质和责任,进而外显为感恩的行为。随着高校规模的扩大,高职学生人数逐年增加,从生源来看,高职学生既有参加普通高招录取的“普招生”,也有从中专技校对口升学的“对口生”,无论学生的文化素质还是思想道德素质都参差不齐。感恩意识缺失的现象普遍存在。要充分协调和发挥社会、学校与家庭的作用,建立“三位一体”的感恩教育体系。立足校内,组织学生志愿者进行献爱心活

5、动,以及感恩师长、感恩父母、感恩社会、感恩祖国等活动,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感恩之心、感恩之情,让学生在充满感恩真情的氛围中成长。 三、热爱生命,加强生命教育能够夯实高职生人生大厦的根基 1987年世界卫生组织报告,青少年死亡的主要途径一是意外死亡,二是自杀。我国青少年死亡问题也十分严重。新华网消息,据统计我国每年有25万人自杀,200万人自杀未遂。据北京心理危机研究所与干预中心的调查分析,自杀已成为1534岁人群的首位死因。据2007年重庆市首份大学生自杀心理调查报告结果显示:大学生中自杀意念发生率达13%,自杀未遂发生率为17%,近一年内的发生率为06%。数据显示,一成以上大学生有自杀意念的现

6、象仍值得社会关注。近十年来,国内大学生每年都出现多起轻生、杀人的恶性案件,触目惊心,不能不引发我们深刻的思考。令人我们严肃反思的是,在中国现有的各类教育体系及内容里,生命教育几乎了无踪迹。然而,生命教育恰恰应该是思想品德教育中最重要的教育内容。生命教育是通过生命活动进行教育,是为了生命的美好而进行教育。生命教育既是一切教育的前提,同时还是教育的最高追求。生命教育不仅只是教会青少年珍爱生命,更要启发青少年完整理解生命的意义,积极创造生命的价值;生命教育不仅只是告诉青少年关注自身生命,更要帮助青少年关注、尊重、热爱他人的生命;生命教育不仅只是惠泽人类的教育,还应该让青少年明白让生命的其它物种和谐地

7、同在一片蓝天下;生命教育不仅只是关心今日生命之享用,还应该关怀明日生命之发展。因此,高校教育管理者有责任认真面对现实,要有机地将生命教育渗透到心理健康教育、德育、专业课堂教学中,想方设法教育好学生,将生命教育视为指向人的终极关怀的重要教育内容,并教给他们自我保护、自我完善的方法,帮助学生筑好人生大厦之基,使他们坚强、健康、快乐的成长。 四、仪式约束,加强仪式教育是推动大学生学习成才的外在驱力 这里所指的仪式是指贯穿大学各阶段的结合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而设计的,从内容设计、参与主体和预期效果都进行了具体设定模式化的教育载体,包括开学典礼、入党宣誓、毕业典礼、升旗仪式、升级仪式等。仪式与礼仪相关,但

8、仪式教育与礼仪教育是不同的。二者相同之处在于都是追求教育对象的文明修养的收效,前者更注重教育类别、阶段及过程,后者则是侧重教育方法、内容及效果。客观来看,仪式教育在我国在大学校园内基本属于空白,仅有简单化的开学典礼、毕业典礼、升旗仪式等,即使在国内中小学,能够体现仪式教育的项目也是少之又少,成人宣誓仪式算是仪式教育的最好展现了。仪式教育是一种有效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方式,具有警示作用、约束作用、暗示作用、渗透作用、示范作用。依据仪式相关要素构成不同,可以将仪式教育分为:过程性仪式、活动性仪式、集体性仪式、个体性仪式、激励性仪式、鞭策性仪式、特定性仪式、常规性仪式等教育类别。通过开展必要的仪式教育

9、,学生从仪式的体验中升华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感受自身走过的每一串足迹,有利于规范和激励学生的道德行为,从而强化教育效果。由仪式所塑造或唤起的情感体验能够长期凝结在群体和个体的内心深处,既能让参加者反复回味和再体验,也能延续而作为一种源动力固定下来。将仪式教育融入思想品德教育中,旨在将传统的德育说教转化为学生的一种亲身体验。通过仪式教育,能够让高职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强化自身的使命感。因而,我们要充分发挥仪式教育在高校思想品德教育中的作用,这类教育方式的潜力巨大,有待于好好挖掘。 五、劳动光荣,加强劳动教育有利于大学生的生存、就业、成长 党的教育方针明确指出,教育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劳动教

10、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没有必要的劳动教育,学生就不可能得到完整的教育,这是教育的一条基本规律。目前,高等教育在培养学生时,往往注重对学生德、智、体、美四个方面的教育,而忽视了对学生劳动精神的培养,这样的教育显然是有缺失的。可以说,在近二十年的中国高职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缺乏对高职生进行劳动教育重要性的足够认识,导致相当部分大学生缺乏正确的劳动观念,鄙视劳动,厌恶劳动,不愿意踏踏实实地做事。教育的最大目的就是培养合格的劳动者和接班人,而不是为了获得脱离劳动的“纯知识”,更不是为了获得“知识分子”的头衔而轻视劳动者,教育是为劳动服务的,而不是为了其他目的。面对当前我国高等教育中存在的劳动

11、教育误区,就需要提出大学生劳动教育的解决之策,最重要的是在课程计划中将劳动教育内容纳入学生的量化考核学分,在解决好教学计划的基础上抓好三个环节,即社会实践、勤工助学和公益性的劳动,进而让大学生通过劳动教育达到坚强意志,培养精神,锤炼品格,体悟劳动之美。 六、偶像引领,加强偶像教育促使高职榜样内涵趋于具体化、人格化 据2008年,团中央宣传部、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对大学生偶像崇拜现象的调查显示,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着偶像崇拜现象,偶像教育呼之欲出。偶像教育的提出,既是教育理论研究的成果,更是现代大学生身心发展过程内在规律的客观要求。偶像教育,是对榜样教育拓展,但是偶像教育却是一个未被重视的教育盲点。偶

12、像本质上即是榜样,可以说偶像教育,就是一种提倡把偶像作为榜样的教育,不过新时期的偶像教育与传统的榜样教育存在着诸多的不同。以往的榜样多数是公众化、完美化、模式化的先进或英雄人物,具有明显的外驱、空泛、单一的特征;当今的偶像为称之为榜样,注重人物形象的真实、现实、立体、生动和多样,使“高、大、全”的榜样教育内涵趋于具体化、人格化,让模仿力较强的青少年从那些富有可信度、形象性和感染力的偶像(榜样)中受到深刻的教育,形成心理认同,在悦纳中产生实效。在新的时代背景中,作为榜样教育新范式的偶像教育,则有效地拓展了榜样教育,采用偶像教育新范式进行榜样教育,不但迫在眉睫,而且任重道远。教育者必须要打消原来片

13、面认为偶像、偶像崇拜对大学生是洪水猛兽的观念,以理性和平常心态对大学生的偶像去加以认识、了解、研究。要引导大学生全面、客观、深刻、理性地对偶像进行认识和评价,做到深入而客观地了解、认同偶像,选择多元化的偶像,确定适合于自己的榜样,找出偶像值得自己学习和认可的方面,把笼罩在偶像身上的光环去掉,去观察偶像内在的人格魅力,深入了解到他们成功的真正原因和主要因素,由此促进高职大学生自身的发展和进步。 七、环境和谐,加强环境教育是一种践行的、终身的生存教育 197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环境计划署在第比利斯召开了政府间环境教育会议,会议发表了著名的第比利斯宣言和关于如何开展环境教育的建议书,在著名的宣言

14、中对环境教育的定义是:“环境教育,应恰当地理解为,是一种全面的终身教育,一种能对瞬息万变的世界中的各种变化做出反应的教育”。高校开展环境教育应使大学生个人加深理解当代世界的主要问题,并向他们提供在改善生活和保护环境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所必需的技能、态度和价值观,使每个学生都为生活做好准备。同时,通过环境教育还可以提高全民族的文化水平和环境保护意识,以做到人与环境的自然统一。目前,高校环境教育存在着很多问题:一是普及率低。很多高校的环境教育仅仅局限于城市、资源、生态及其相关专业,并且是作为专业课进行教学,具有很强的理论性;二是教学方式不能适应社会需求。传统的知识灌输方式依然是环境教育的主要教学方式,

15、环境教育离不开对实际生活中的各种环境保护、环境破坏、资源浪费、水体污染等问题的关注与了解,加强实地考察与环保社会活动应是高校环境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三是教材建设落后。环境教育教材的专业性较强,针对非环境专业的、普及性的环境教材较少。由上可知,高校应针对在环境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大力加强环境教育,培养大学生发展循环经济的观念,开展资源国情教育,加强环境教育立法宣传,培养大学生的节约意识、生态意识、环保意识,开展多学科、跨学科、交叉学科形式的教学,采取喜闻乐见的方式,调动大学生积极开展“绿色校园”、“环保社区”、“生态社会”创建活动。 八、创业带动,加强创业教育是高职生与社会成功接轨的就业教育 创

16、业教育目的是培养人的创业意识、创业思维、创业技能等各种创业综合素质,并最终使被教育者具有一定的创业能力的教育。创业教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为教育的“第三本护照”,被赋予了与学术教育、职业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创业教育并不等于是创建企业的教育。对此,英国人有着独特的认识,他们认为创业是指在混乱无序、变化和不确定的环境中勇于承担责任,积极主动地寻求与把握机会,高效地整合与利用资源,明智地决策,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创新并创造价值的过程。创业既指向目标达成,有时也指向“创造性的破坏”。因此,创业首先不能仅仅被当作一种纯粹的、以营利为唯一目的的商业活动,而是渗透于人们生活中的一种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创业教育的自大的价值就是以创业带动就业,推动广大学生积极就业,有效促进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其宗旨在于培养学生的创业技能与开拓精神,以适应全球化、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并将创业作为未来职业的一种选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