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海洋渔文化保护与开发困境和出路

上传人:风****你 文档编号:167802262 上传时间:2021-02-1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编]海洋渔文化保护与开发困境和出路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精编]海洋渔文化保护与开发困境和出路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精编]海洋渔文化保护与开发困境和出路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精编]海洋渔文化保护与开发困境和出路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精编]海洋渔文化保护与开发困境和出路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编]海洋渔文化保护与开发困境和出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编]海洋渔文化保护与开发困境和出路(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海洋渔文化保护与开发困境和出路摘要:在发展海洋经济的同时,海洋渔文化已越来越引起关注。本研究以具有“中国渔文化之乡”美誉的浙江省象山县为案例,对海洋渔文化开发与保护进行了探讨。通过实地考察和查阅相关资料,归纳了浙江省海洋渔文化的基本状况,并分析了海洋渔文化的开发实践情况,梳理了开发对海洋渔文化的影响和保护与开发困境产生的社会机制分析,对海洋渔文化保护与开发的困境提出有效的对策。 关键词:海洋渔文化;开发;保护;困境;出路 一、浙江省海洋渔文化的基本状况 (一)浙江省海洋渔文化的起源及分布 渔,本义为捕鱼,是一种海边捕鱼者所从事的生产劳动。海洋渔文化是海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渔民以海洋为环境

2、资源条件,在长期的渔业生产和生活中所创造的具有一定传承性的物质和精神成果。不仅包括鱼类的捕捞、加工,也包括渔民在此过程中形成的生活、生产、习俗、信仰等内容。浙江省是一个海洋大省,海洋资源十分丰富。据考古学研究,浙江省海洋渔文化的起源可以追溯至新石器时代,在距今已有7000年历史的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中就出土过大量的渔猎工具,表明当时已经开始进行渔捞活动。而浙江象山的塔山遗址是中国离海岸线最近的滨海考古遗址,距今有6000年的历史,在该遗址中曾出土了大量的水波纹贝壳。这两个遗址说明浙江人民早在60007000年前就开始了渔业活动,并且在当时鱼骨成为了海洋渔文化的主要载体,从而孕育和保留了丰富的海洋

3、渔文化。渔业生产、生活等活动限制于有水体的地方,因此在客观上决定了海洋渔文化的空间分布。和全国的大部分地区一样,浙江省的海洋渔文化也主要分布于沿海地区,并且呈现出从沿海到内陆逐渐递减的特点。浙江濒临东海海域,渔业资源丰富,岛屿众多,当地人民致力于各种渔业劳动,在此背景下形成了独具特色和历史悠久的海洋渔文化。 (二)浙江省海洋渔文化的形式及特点 浙江省海洋渔文化可以分为表面渔文化和深层渔文化,其中表面渔文化,又称物质渔文化,是指渔村人民的衣食住行领域;深层渔文化又称非物质渔文化,主要包括信仰观念、心理意识、传统艺术、风俗习惯、手工技艺、节庆活动等方面。浙江省海洋渔文化具有文化古迹众多、非物质文化

4、遗产丰富以及民间习俗富有特色的特点。在浙江省海洋渔文化丰富的地区都保留了与海洋渔文化有关的古迹,也有许多底蕴深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来自渔民的代代相传,具有浓厚的渔业风貌。渔民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了非常有特色的民间习俗,这些习俗有不少都沿用了下来。 二、浙江省海洋渔文化的开发实践 海洋渔文化开发是指在传承传统海洋渔文化优秀因子的基础上探索海洋渔文化的新形式,实现传统海洋渔文化的现代化转型,从而创造出更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传统的海洋渔文化想要在现代社会焕发活力,就必须敢于创新,找到一个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符合现代人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承载形式。在此基础上,浙江省对海洋渔

5、文化进行了以下三方面的开发。 (一)海洋民俗节庆 海洋渔文化与节庆活动相结合,开发成为海洋民俗节庆是浙江省对海洋渔文化开发的重要形式。浙江闻名的海洋民俗节庆活动包括海鲜美食文化节、休渔节等。而象山,在1998年就创办了集文化、旅游、经贸活动为一体的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海洋渔文化大节中国(象山)开渔节,它因“渔”而生,以弘扬海洋渔文化、丰富人民生活、推动经济发展为宗旨,活动内容和形式不断创新。海洋民俗节庆不仅展示了浙江海洋渔文化,也对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二)海洋餐饮业 浙江海域辽阔,岸长水深,这种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为浙江提供了十分丰富的海鲜资源。因为海鲜种类繁多,浙江素有“中

6、国鱼仓”的美誉,并且浙江海鲜美食有许多美丽和脍炙人口的故事,成为浙江海鲜美食的一大特色。象山每年都会举办“海鲜美食节”,慕名而来的食客络绎不绝,因此海鲜餐饮业生意十分红火。都说“民以食为天”,浙江根据自身海鲜资源优势,结合具有丰富底蕴的海洋渔文化,使食客在品尝美食的同时,能感受到美食背后的故事,让更多的人感受到当地的海洋渔文化。 (三)海洋旅游业 海洋渔文化与旅游景区结合,发展海洋渔文化旅游业是浙江省开发海洋渔文化的最主要方式。浙江省政府部门非常重视海洋渔文化旅游业的发展,并且已经陆续建成了中国渔村、中国海洋渔业博物馆、中国海岛博物馆等多处著名的海洋渔文化景点。对一些代表性的渔村、街区街貌也进

7、行了修缮和改造,比如象山的中国渔村、石浦渔港古城等。通过旅游业来宣传和展示海洋渔文化,让更多的游客在游玩时了解当地海洋渔文化深厚的历史。 三、开发实践对浙江海洋渔文化的消极影响 不恰当的政策及开发措施,虽然可能带来较好的经济效益,却会造成文化流失或文化的变异,社会对文化内涵的误读及传承缺失,渔业村落分化、解体等一系列问题。近年来,浙江的海洋渔文化开发尽管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在开发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问题,一些不当的开发行为对传统海洋渔文化也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破坏、流失和变异。象山地区长期保留的海洋渔文化传统,在开发过程中虽然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但也遭到了破坏。通过对案例点象山的考察和对象山人民的走

8、访,发现了以下不当的开发行为。 (一)海洋民俗节庆重场面气派,轻文化内涵 象山海洋民俗节庆包括开渔节、三月三.踏沙滩等节庆,而开渔节植根于千年的象山海洋渔文化,根基深厚。其创办于1998年,是由象山政府将原来的民间“祭海”活动组织成节庆活动。起初,开渔节主要是承担起海洋渔文化传播和教育渔民自觉保护海洋资源的作用,而随着影响力的不断增加,它开始吸引越来越多海内外的客商,创造出大量的经济效益,现已成为一颗招商引资的“梧桐树”。因此开渔节为了商业目的而进行了大范围的人为“包装”,其活动内容也更多的考虑场面的气派,而不是着重展现海洋渔文化的内涵。而恰恰是因为这样会使开渔节和其他节庆大同小异,也失去了开

9、渔节本身传播海洋渔文化的作用。 (二)沙滩海岸重现代元素,轻原始风貌和生态原则 象山沙滩海岸资源非常丰富,开发了的沙滩不在少数,比如松兰山海滨旅游度假区,其6个沙滩穿成一线,形成了横亘5公里的华东地区最大的陆岸沙滩。在7-9月松兰山海滨旅游度假区旅游旺季时,景区内酒店出现了“一房难求”的现象,为提高接待能力,甚至出现了“开山建房”的现象,这种破坏性的建设使整个沙滩海岸的生态系统岌岌可危。在旅游旺季时游客容量超负荷,沙滩上人满为患。过度的现代化建设和超负荷的人类活动使沙滩资源面临严重挑战,沙质海岸受到侵蚀,沙滩萎缩。近年来,随着海景房需求的增加,景区内规划和开发了别墅住宅群,使原本就被破坏的沙滩

10、海岸资源面临更大的威胁。 (三)渔村建筑过度迎合外界审美,轻视当地特色 象山目前有渔村37个,不少渔村已开发成为旅游景点或者休闲度假之地。在开发渔村以及维修和保养渔村中古建筑的过程中,随意改动建筑材料的时代特色和地域特色,部分渔村原址修建和恢复都一味地追求高大、追求外表的奢华,导致建成的休闲渔村和“仿古”建筑毫无当地特色,不伦不类。 四、保护与开发困境产生的社会机制分析 (一)政府管理职能履行不当 政府缺少对海洋渔文化的管理。海洋渔文化开发与保护需要社会各方的积极参与,而政府在所有参与主体之中是中坚力量。从整体来说,浙江政府对海洋渔文化开发规划和保护的财政支出都非常有限,在相关人才配置上也不够

11、重视。而象山政府在海洋渔文化开发方面不遗余力,但很多情况下在制定海洋渔文化决策时,并没有结合实际情况,根据经验或借鉴其他地方的形式拍板和决策。最重要的是过度重视经济利益,忽略了象山海洋渔文化的内涵和特色是否被完整的保留和展现。 (二)开发商寻求单一的经济效益,缺乏对海洋渔文化的关怀 开发商是所有海洋渔文化开发项目的执行和施工主体。开发商承担海洋渔文化的开发,一般是从市场的角度出发,在他们的观念中,经济效益重于文化效益。在开发海洋渔文化的项目过程中,注重短期回报和眼前利益。其次开发商缺乏对海洋渔文化内涵的了解,有很强的片面性,无法发挥海洋渔文化中好的附加值。 (三)民众的偏见和保护意识淡薄 海洋

12、渔文化植根于历史悠久的渔业生产活动和渔民生活,这就决定了海洋渔文化相比于其他的现代文化不可避免的具有落后性,所以在一些年轻人眼里,海洋渔文化是落后文化,没有保护和延续的必要。其次海洋渔文化孕育地的民众对海洋渔文化的保护意识越来越淡,他们对于政府和开发商对当地的开发很少监督,更多的是关注是否有开发补贴,并没有关注当地的海洋渔文化资源是否被破坏。 五、保护与开发困境的解决路径 (一)全面认识海洋渔文化的价值,正确处理开发与保护的关系 海洋渔文化不仅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而且还具有生态、文化、科研考察等多重价值。政府、当地民众和开发商都应该有科学的认识。只有在保存好真实性和完整性的前提下有限度的开展旅

13、游活动,才能源源不断地吸引更多的游客。最重要的是认清保护和开发并不是相矛盾的,在保护中进行开发,在开发中更好的保护,相互促进,使海洋渔文化生生不息。 (二)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多方参与的海洋渔文化开发与保护机制 推进海洋渔文化开发与保护是一项非常复杂、困难的工程,多年来无论是政府还是民间都没有很好的重视这个问题。因此必须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多方参与的海洋渔文化开发与保护体制机制。同时政府要组建海洋渔文化开发与保护的协调机构和部门,并鼓励海洋渔文化保护与开发的志愿者、科研院所、文化单位、媒体等积极参与,政府在做出海洋渔文化开发决策时,社会各方要做好监督。 (三)创新开发,突出特色,做出精品 海洋渔文

14、化开发在产品上应该要创新,不能和其他地方大同小异,做到因地制宜,根据不同环境中的海洋渔文化、不同类型的海洋渔文化,采取不同的开发与保护方式,实现海洋渔文化的动态保护与适应性开发,凸显当地的海洋渔文化特色,并且要深入挖掘海洋渔文化资源的深厚历史文化内涵,用当地独特的风土人情、丰富的形式,为游客提供参与性和体验性强的海洋渔文化旅游项目,建立起自己的特色品牌。 (四)培养专业人才,建立人才保障机制 海洋渔文化研究人才缺乏也是造成象山海洋渔文化开发中出现破坏行为的原因,因此需要大量的海洋渔文化研究人员,成立海洋渔文化开发与保护研究机构,建立科学的人才保障机制。政府部门可以聘请高校,尤其是海洋大学有一定造诣的专家学者担任相关职务,定期开展研究,为政府提供决策咨询服务。并且要落实研究专项资金,支持海洋渔文化开发与保护的研究工作。 参考文献: 1王国安.海洋渔文化的保护与开发研究J.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14(02). 2周彬.浙东地区渔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J.生态经济,2009(12).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