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银行县域业务定位模式及发展措施(1

上传人:tang****xu4 文档编号:167698268 上传时间:2021-02-1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3.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业银行县域业务定位模式及发展措施(1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农业银行县域业务定位模式及发展措施(1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农业银行县域业务定位模式及发展措施(1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农业银行县域业务定位模式及发展措施(1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农业银行县域业务定位模式及发展措施(1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业银行县域业务定位模式及发展措施(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银行县域业务定位模式及发展措施(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农业银行县域业务定位模式及发展 措施摘要本文从农业银行发挥县域商 业金融主渠道作用的必然性入手,分析了农 业银行县域业务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 题,提出了农业银行县域业务的定位模式 和发展措施。关键词县域经济;商业金融;县域业务定 位;发展措施一、农业银行发挥县域商业金融主渠道作用 的必然性县域经济是一种以县辖行政区域为单元的 区域经济,一般以县城为中心,以乡镇为纽 带,以农村为基础,属于国家最基础的财政 单元。据中郡县域经济研究所、县域经济基 本竞争力评价中心资料,截至2003年末,全 国县域人口亿,占全国的;县域经济GD既 万亿元,占全国的县域经济发展呈现三大 特点:一是总体规模大。200

2、3年,全国县域 GD呼均亿元,县域财政收入平均亿元;二是发展不平衡。人均GDPS高的100个县域是 最低县域人均GDP勺倍;县域GDP占比最大 的贵州省(%),比占比最小的上海市()高出 个百分点。三是资金需求大。据国家统计局 测算,到2020年我国县域经济和新农村建设 资金需求约5万亿元左右。县域经济在蓬勃 发展的同时,也凸现了产业结构层次偏低、 城镇化水平严重滞后、各产业发展水平偏低、 市场体系和市场机制亟待健全等问题。由此可见,县域经济发展呼唤金融的有效支持。 县域经营与农业银行改革发展息息相关,农 业银行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发挥县域商业金 融主渠道作用具有客观必然性。(一)县域市场是农业

3、银行市场布局的基础。 据统计,目前农业银行有县城网点 8400多个, 集镇网点8600多个,县域网点占全行网点总 数的60%,51%勺在岗员工、42%勺存款、31% 的贷款、29%勺经营利润也分布在县域。农 业银行是由服务农业的专业银行转轨而来,在县域建立了坚实的客户基础,打造了影响 力深远的品牌形象,形成了以县域为基础、 城乡联动、农工商综合经营、本外币一体化的市场定位和经营特色。(二)县域经济蕴藏巨大发展潜力和业务经 营商机。随着国家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不断 加大,县域经济的基础不断夯实,县域经济 全面发展的新格局逐步形成。农业银行只要 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大力开拓县域有效市 场,就能不断提

4、高经营效益,增强可持续发 展能力。(三)具有服务县域经济的机构和队伍优势。 农业银行是唯一目前仍保持在所有县域都有县支行机构的国有商业银行,也是在县域 点最多、面最广、网络最大的国有商业银行。 农业银行内部一直保持着农业信贷部门 ,并 且随着近年来县域经济的发展,还专门设立 了小企业信贷部门。 农业银行队伍对县域经 济服务特点、模式较为熟悉,具有服务县域 经济的优势、能力及亲和力。(四) 具有服务县域经济的业务广品基础。农 业银行在服务县域经济中独立开发形成的 农业产业化信贷、农村城镇化信贷、小企业 信贷、“绿色家园”贷款、最高额担保可循 环个人生产经营贷款等业务已成为各县域 经济实体喜闻乐见

5、的业务品种。 据悉,未来5 年内,农业银行将新增贷款 4670亿元支持“三农”和县域经济发展,七成以上国家级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将得到支持,年均投放 934亿元,达到全行新增贷款的 30%Z上。二、农业银行县域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农业银行县域业务发展经历了一个曲折的 过程。在计划经济时期,农业银行在县域经 济中担负重要的金融服务职能。当时的农业 银行在保障支农资金需求、促进农村商品流 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也因政策性 因素形成了大量的历史包袱。 在风险管理的 理念、风险补偿机制和管理手段不到位的情 况下,引发了县域资产业务的风险,特别是 乡镇企业贷款、供销社贷款、国营农业贷款, 形成了

6、较大的资产损失。 在向商业银行转轨 过程中,由于四家国有商业银行打破原有的 业务分工,农业银行重视区域布局调整,重 点发展城市业务,不断上收贷款权限,县域 资产业务有所削弱。经过多年来的改革与发 展,我国县域经济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随着更多农村经济主体的出现和民营经济 规模的扩大,县域经济主体的产权格局由原 来的公有制主导转变为多元化产权并存,产 业结构也由原来的农业主导转变为一二三 次产业协调发展,县域经济对金融服务的有 效需求不断增加,需求层次不断提升。在新的形势下,农业银行在县域业务发展中 存在的主要问题为:一是部分行对县域业务 发展定位不清晰。一些行没有看到县域经济 的深刻变化,没

7、有认识到县域业务的发展潜 力,权限上收后县支行被动调整多,主动出 击少,对县域有效金融需求研究不够。二是 对发展县域业务的思想观念还比较陈旧。局限于传统的存贷汇业务,经营范围狭窄,产 品结构单一。三是产品和服务创新不够。适 合县域经济和县域客户特点的产品较少,营 业网点的功能转型不到位,难以满足客户需 求。四是对县支行分类指导不够。县支行的 信贷授权和资源配置缺乏针对性,差别化管 理程度低,影响了经济强县支行的竞争力。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业银行在 县域商业金融主渠道作用的发挥。因此,农 业银行应从国家战略和自身改革发展的高 度,进一步认识发展县域业务的重大意义 , 着眼于充分发挥县域固

8、有优势,着眼于未来 潜在市场,着眼于落实中央关于新农村建设 的战略部署,增强拓展县域市场的紧迫感, 将县域市场作为加快有效发展的市场基础。三、农业银行县域业务定位模式选择(一)经济较发达的县支行要以个人业务为 基础,以公司业务为重点,全面拓展资产、负 债和中间业务。对优良中小企业客户和优质 个人客户的资产、负债和中间业务要全方位 介入。积极营销存款资源相对富集的各类机 关事业单位以及具有较强还款能力的重点 医院、高级中学和优质房地产项目。对于地 方财政收入达到10亿元以上,社会信用环境 较好的县,可以适度介入县城基础设施建设 项目。尤其要做大做强中小企业业务,重点 支持处于快速成长期和稳定增长

9、期的配套 型、特色型、科技型、出口型和资源型小企 业。要逐步把已经成熟的城市金融产品推广 到县域市场,设立县域金融超市,引入保险 和证券业务,提升县域市场的金融服务水平。 要增加外汇业务、网上银行、现金管理、贷记卡和理财卡等新业务品种。(二)经济基础一般的县支行要重点抓好负 债业务和中间业务,并围绕当地经济特点稳 妥发展资产业务。可适度介入优良中小企业 客户和优质个人客户的资产业务。重点拓展 以下县域业务有效市场:一是辐射面广、带 动力强、发展前景好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二是县域劳动密集型企业、特色产品生产企 业、高科技企业、为大企业配套的小企业群; 三是出口创汇型、高新技术型、旅游观光型 和

10、生态型现代农工商企业。(三)经济欠发达县支行要以开展负债业务 和中间业务为重点,同时理性发展资产业务。 其资产业务要紧盯国家扶持贫困地区的各种优惠政策措施,继续发挥农业银行的优势 将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省级以上扶贫经济 实体作为资产业务营销的效益增长点。负债及中间业务要在着力改善网点布局和设施 基础上,瞄准外出务工客户群体,将务工储 蓄作为工作重点,辅之以借记卡、理财卡的 发行。四、农业银行拓展县域业务的配套措施(一)要坚持因地制宜、因行施策的原则。要 根据当地经济特点,有选择、有重点地拓展 县域市场,打造差异化经营的特色。要根据 各地不同的市场潜力和各行不同的管理能力,实施区别对待策略,重点

11、支持中小企业、 龙头企业、个体经营户,确保理性发展、稳 健经营。(二)健全制度约束,促进县域业务发展。要 在业务准入、授权管理、风险补偿、授信问(免)责等方面建立一整套制度,并利用数据 大集中的优势,探索开发专门的县域业务信 息管理系统,引导县支行严格执行操作风险 管理制度,从严追究道德风险责任,在提升 县域业务风险管理水平基础上,引导和发挥 好县支行拓展业务的积极性。(三) 进一步科学配置信贷和财务资源。要区 别批发业务和零售业务配置经济资本和信 贷计划,适当降低零售业务的经济资本系数引导县域农业银行加快发展零售业务,尤其 是零售资产业务。要适当增加县域农业银行 在电子设备、网点改造等方面的投入,加大 零售业务与业务经营考评的挂钩力度,使零 售业务发展较快、贡献较大的县域支行获得 更多的财务资源。(四)加快产品创新和机制改革。要积极开办适合县域客户需求特点的业务产品。如增加个人信贷业务品种,创新抵押担保方式和银 政、银企合作方式,改善县域客户的融资条 件。开展小企业信贷业务,探索小企业定额 信贷客户评级、授信、贷款“三合一”机制。 完善县支行分类授权管理,进一步优化操作 流程,提高信贷服务效率。参考文献:陈锡文.中国县域经济发展实论M.北京: 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曹杰存.农业银行新增贷款4670亿元支持 “三农”和县域经济发展N.金融时报,2006-08-2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