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常见主题讲解及练习(2)

上传人:云*** 文档编号:167697022 上传时间:2021-02-15 格式:PPTX 页数:24 大小:3.5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诗常见主题讲解及练习(2)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古诗常见主题讲解及练习(2)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古诗常见主题讲解及练习(2)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古诗常见主题讲解及练习(2)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古诗常见主题讲解及练习(2)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诗常见主题讲解及练习(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常见主题讲解及练习(2)(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录,思乡怀远的由来,在封建社会里,为了生计,为了打拼事业,为了一展抱负, 人们不得不离开家乡,辗转各地。这一去,山长水阔,不知何时才能相见。 敏感的诗人身在他乡,无处不起思乡之情;而家中的亲人、闺中之女子也常常对远在天涯的游子和戍守边疆的征人产生怀念之情。我们把表达这种情感的诗叫做思乡怀远诗,思乡类意象,月亮。一般来说,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如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鸿雁。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奋力飞回故巢的景象,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感之情,因此诗人常常借雁抒情。如李清照一剪梅中的“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捣衣。月下捣衣,风送砧声这种

2、境界,不仅思妇伤情,也最易触动游子的情怀,因此捣衣意象也是思乡主题的传统意象之一。如李白子夜吴歌:“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红豆。传说古代一位女子因丈夫死在边疆,哭于树下而死,化为红豆,于是红豆又称为“相思豆”,常用以象征爱情或相思。如王维相思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双鲤。古时人们多以鲤鱼形状的函套藏书信,因此不少文人也在诗文中以鲤鱼代指书信。如宋人晏几道蝶恋花词:“蝶去莺飞无处问,隔水高楼,望断双鱼信。” 杜鹃和鹧鸪:杜鹃鸟的啼叫声好像是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容易引起人们的乡愁。如晏几道的鹧鸪天;鹧鸪的鸣叫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易勾起旅途艰

3、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如李益鹧鸪词:”湘江斑竹枝,锦翅鹧鸪飞。处处湘云合,郎从何处归?“ 还有上面讲过的笛声(羌笛、玉笛)、芦管(羌管)、船、天涯、他乡、灯等意象,思想情感:羁旅愁思 思念亲友 征人思乡 闺中怀人 如何表达: A. 触景生情、感时生情:战乱频繁,中秋望月,重阳登高,除夕孤灯,暮春残秋,日暮鸟归,子规夜啼,杨柳青青,花开花落 B.托物传情:月、雁、笛、柳 C. 因梦寄情:在生活中不能实现的愿望,在梦里往往能够得到满足,寄情于梦,这种方法常常为人采用。 抒情角度: 从己入笔、从对方入笔,借雁抒情,寄寓浓浓乡愁,闻雁 韦应物 故园渺何处, 归思方悠哉。 淮南秋雨夜, 高斋闻雁来,

4、寒塘 赵嘏 晓发梳临水, 寒塘坐见秋。 乡心正无限, 一雁度南楼,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 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 还应说着远行人,从对方入笔,写思家之情,抱膝”生动地勾画出诗人默默呆坐的神态。,用“灯前”自然引出“影”,而“伴”字又将“影”和“身”联系起来,抱膝枯坐的“影”陪伴抱膝枯坐的“身”,显得形影相吊。这充分反映出作者思家时的一种孤寂心情,作者主要通过一幅想像的画面,反向落笔,即不直接写自己如何思家,而是想象家人冬至夜深时分,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以此来表现“思家,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

5、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下列选项对诗歌内容和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写了羁旅之人清晨起床之景,其中一个“悲”字,表明离家渐远、前途未卜的游子在外的孤寂之情和浓浓的思乡之意。 B.颔联通过霜、茅店、鸡声、人迹、板桥、月这六个意象,不用一个动词连缀,描绘了初春山村黎明特有的景色。 C.颈联中的“明”原为形容词,这里用作动词,为“照亮”之意。枳树白花照亮驿墙,衬托出拂晓前天色的昏暗,突出了行之“早”。 D.尾联中写“凫雁满回塘”表现了春回故乡、野鸭满塘的温暖意境,正面写旅居在外的游子思乡之情,照应了眼前之景。 答:D(作者通过想象写成群的凫雁在水中嬉戏,表现欢乐的

6、气氛,从而反衬旅居在外的游子思乡之悲,小试牛刀,咏史诗是以吟咏或评论历史故事、历史人物为题材,借此抒发情怀、讽刺时事的诗歌。 怀古诗是由身临旧地,凭吊古迹而产生的联想、想象,引起感慨而抒发情怀抱负的诗。 由于这类诗歌都以古人、古事古迹为描写对象,思想大都沉重,感情基调一般较为苍劲悲凉,所以并称咏史怀古诗。代表诗人有刘禹锡、杜牧、苏轼、辛弃疾等,咏史怀古由来,历史人物,如项羽、杨贵妃等。 历史事件,比如赤壁之战,项羽乌江自刎等 历史古迹:A前代的都城:咸阳、长安、金陵、姑苏、洛阳、汴京、 B发生过重大事件的地点:骊山、赤壁、新亭、马嵬、华清宫等 C历代的帝王与名人的故居、陵墓、祠庙:湘妃祠、乌江

7、亭、武侯祠等 D特定的历史朝代:六朝、吴国、隋代、安史之乱、南唐后蜀等,咏史怀古诗的意象,形式标志: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 表达的感情:表达像古人那样建立功业的志向,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 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讽今。 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 悲叹年华消逝,壮志难酬。 赏析怀古诗注意几点: A要弄清史实,作者“怀”什么“古”; B要体会意图,作者为什么怀古; C要领悟感情,作者在怀古中表达什么感情; D要分析写法,特别要注意分析典故(借古讽今、

8、反衬、对比,小结,读一读,抒发国运衰微的感慨,石头城 刘禹锡 山围故国周遭在, 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 夜深还过女墙来。 注释:石头城,位于今南京市西清凉山上,三国时孙吴就石壁筑城戍守,称石头城。后人也每以石头城指建业。曾为吴、东晋、宋、齐、梁、陈六朝都城,至唐废弃。今为南京市,含蓄批评了统治者的骄奢淫逸,寄予了忧国伤时的感慨,过华清宫绝句 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 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 无人知是荔枝来,过故友居 许浑 往年公子宅,夜宴乐难忘。高竹动疏翠,早莲飘暗香。 珠盘凝宝瑟,绮席递华觞。今日皆何处,闭门春草长。 下列对本诗内容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

9、句的“公子宅”即题中的“故友旧居”,点名了往年宴会举行的地点 B .从“夜宴”“疏翠”“早莲”等词语可以看出,宴会举行于初夏。 C.本诗颔联描绘了夜宴环境的优雅,颈联则突出了夜宴陈设的华贵。 D.往年夜宴快乐难忘,今日春草生机勃勃,全诗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各选项的设计:从对词语(句)的理解出发,考内容理解;从对内容的理解考诗歌情感。 答案:D选项中,“往年”“今日”之情形对比,表达时过境迁,繁华不再之感。由“闭门”可知,物是人非,“春草长”体现的是冷清萧条,2020元调题,许浑:九上第二单元,课外阅读的作者。诗歌类别为抚今追昔的咏怀诗。用意:课内读好,能恰当迁移到课外阅读,内容上以某一物

10、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这类诗先秦两汉已出现,唐以后佳作渐多。如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于谦的石灰吟、王冕的墨梅等等,都是借自然之物,书自己心志的名篇,咏物言志的定义,1.蝉:悲凉或品行高洁。唐骆宾王的在狱咏蝉 2.梅花:代表高洁人格。陆游的卜算子咏梅 3.松柏:象征孤直耐寒的品格。如刘祯的赠从弟:“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4、菊花:傲霜之花,隐逸、高洁、脱俗。如元稹的菊花:“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5.莲花:代表高洁、雅致、宁静等。范成大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6、杨柳:离情别恨、

11、 摇摆不定、春天的美好。如贺知章的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7、兰花:高洁、君子之德 。李白古风:“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 8.竹子:具有“性直”“心空”“贞洁”等特点,为隐者所爱,表现君子的品德修养。王维、杜甫、李贺都写过咏竹的诗歌。 所咏之物不仅限于以上几种,还有黍离(表示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冰雪(比喻心志的忠贞)、草木(用草木繁盛反衬荒凉,抒发盛衰兴亡感慨)等,咏物诗常见物象,小结,标志:A、以物象为题;B、咏(题、赠、赞)+物象 形似实写其形态、色泽特征、所处环境等。(曲尽其妙) 神似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质。(不滞于物) 常见主题:咏物言志,借所

12、咏之物表达自己的志向、志趣或品质;或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对人事的评价。 常用的手法:整体上是托物言志。局部上有象征、比喻、拟人、对比、 烘托的运用 分析角度:物与人的相同点(物我合一的结合点) 重点把握:写的什么物,有什么特征,寄托什么志,画眉鸟 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 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 不及林间自在啼。 前两句写了什么内容?后两句用什么手法表现作者的思想? 前两句描绘了画眉在林间自由自在的美好形象:山花绚丽,树阴浓密,画眉鸟在其间宛转地鸣叫,自由地飞翔。后两句用了对比手法,将笼中画眉鸟和林间画眉鸟对比,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的歌颂和追求,以及对个性束缚的憎恶与否定,读一读 练

13、一练,练一练,孤雁 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答案:A。“不饮啄”体现出孤雁的执着,不达目的绝不放弃的决心。寄寓诗人当时渴望与亲人朋友团聚的心情,下列选项对诗歌的内容和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开篇就点出所咏之物“孤雁”,通过“不饮啄”“飞鸣声念”等动词来表现孤雁的执着,寄寓了诗人忧伤寂寞之情。 B.次联中“一片”、“万重”对比,构成极大的反差,极言其“孤”;“谁怜”二字直抒胸臆,凝聚了诗人对孤雁的怜悯之情。 C.颈联中的“似”、“如”二字表现了未见而似见,未闻而犹闻的幻觉,从心理的角度刻画孤雁的个

14、性。 D.尾联用野鸦反衬孤雁,孤雁念群之情那么迫切,它那么痛苦、劳累;而野鸦们是全然不懂的,它们纷纷然鸣噪不停,自得其乐,选用的文本:名家名篇(估计很少)名家非名篇(要知人论世)非名家作品(读懂诗歌) 从元调的考题看:侧重对内容的理解,而内容常常涉及阅读和鉴赏的诸多方面。如: 1、诗意的理解。凭借自己文言积累和试卷提供的注释,读懂每一句,每一层,每一节,包括标题。 2、意境的把握:诗歌的意境是作品中通过对寄托情感的自然景物(意象)等形象的描写,体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意境把握可以通过找景(描写了哪些景物)、绘景(诗词中展现出来的画面)、品景(说说画面美在哪里,有何感受)来完成。 3、内容概括。从诗句中提取内容要点,对景物特点、作者观点、人物情感态度、诗歌主旨等方面表述清楚。 4、写法品析:各种修辞的运用(比喻、拟人、对比、对偶、象征等),写法的运用(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对比映衬、正侧结合等),记住一些术语如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因境生情、情景交融、化抽象为具体等,考点总结及阐释,天意君须会,人间要好诗”,只有诗经得起时间的侵蚀,保持着永不褪色的绿色,让我们一起从古诗词中吸取养分,提高内在底蕴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